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59.50KB ,
资源ID:85130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513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5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5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的时期包括( )(A)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由这些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决定的(C)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决定的(D)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3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

2、性和长期性,是因为(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4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玻恩指出:“每个科学阶段都和当时的哲学体系有着相互影响,科学给哲学体系提供观察事实,同时从哲学中接受思想方法。”这说明( )(A)哲学是“ 科学之科学”(B)科学只有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才能得到发展(C)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D)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的方法论的影响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大实践意义是(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哲学基础(B)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哲学基

3、础(C)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6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静、动,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7 从土族格赛尔中人们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主宰者有三:长生天居第一,佛居第二,可汗居第三。其中长生天是永恒的、至高无上的,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体,他不但创造世界万物,而且主宰世界万物。佛也是永恒的,其地位仅次于长生天,佛通晓天

4、地之间的一切机密,能影响世界万物的发展,但自身已超然物外,自由无比。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A)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B)肯定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D)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8 做任何事情都要“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C)间接经验是不重要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9 我们要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 )(A)创造条件使好的可能性成为现实(B)把坏的可能性转化为好的可能性(C)让坏的可能性不要成为现实(D

5、)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10 1999 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 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11 要建立和谐世界,要求我们必须( )(A)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B)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去消灭资本主义(C)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去和资本主义保持一致(D)掌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2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6、律的认识。这“ 三大规律 ”( )(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1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4 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 )(A)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B)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C)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D)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15 伊拉克与美国的各种矛盾冲突持续了多年,2003 年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

7、美伊之间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结局是萨达姆政权的垮台,美国掌握了伊拉克的主权。这反映出来的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 )(A)使伊拉克国家军事实力下降(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C)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D)支持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16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五个“统筹” 体现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C)内外因的辩证关系(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7 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 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的一次性卫生筷。而森林覆盖率不足 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竞相降价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从哲学上

8、给我们的启示是( )(A)利与弊、好处与坏处是对立统一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相统一(D)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表现出来的18 2003 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非典疫情,经过科研人员连续攻关,最终掌握了非典病毒的发病机制,并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住了非典,战胜了非典。这一事实充分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A)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规律都是可以认识、把握与改造的(C)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D)世界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19 对“8”可做有益的理解和猜测,也可从反面做多方面的解释。如从正面看:“八”字像“人”,人者,万物之灵,世界主

9、宰,最富创造性。“八”字如“ 人”,有收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八” 字形状近似 “”,三角形的最大特点是稳定性,谁不想稳固而不衰呢?从反面看: “八”字无底,上小下大,不仅是欲壑难填,而且是人不敷出。“八”如有裂缝的屋顶,可谓屋漏偏遇连阴雨。 “八”字笔势,左右均向下,可谓连走下坡路,求财,求官,求幸福,若走此道可就没多大指望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题干所指的“ 联系” 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题干所指的“联系”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C)主观任意“联系” 也是有道理的(D)题干所指的“ 联系” 是子虚乌有的20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有利有弊,总体上利大于弊。在这一基本判断之下,有两个

10、值得重视的特点:其一,这种利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其二,具体部门内的利弊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看法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21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这一观点( )(A)将导致机械决定论(B)将导致非决定论(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D)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22 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

11、了。这一命题表明( )(A)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B)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C)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D)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3 列宁指出: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表明的是( )(A)真理是相对的(B)真理是具体的(C)真理是绝对的(D)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24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 )(A)坚持以马克思主

12、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一切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提高(B)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C)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D)坚持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26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下面哪些观点说明了这句话?( )(A)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运动方式(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特殊本质内容和现实基础(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社会规律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27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

13、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从而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B)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社会规律(C)社会规律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外(D)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8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 当作 “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 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C)客观规律作用是无条件的(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29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

14、再分的单元。”整个 19 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 1897 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 1900 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30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

15、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B)他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5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

16、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在经济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

17、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那种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长期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

18、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并且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首先,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

19、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埃德加.莫兰也指出,“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成为非正规的哲学家”。其次,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的方法论的影响。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作用。最后,在哲学和科学关系问题上,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是旧哲学在哲学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没有科学地解决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和升华;各门具体科学

20、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给各门具体科学以理论指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 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选项 B 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

21、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它囊括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二者的区别表现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并不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同时,静止却是物质存在的状态之一,即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的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题干的观点属于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它具有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即肯定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而不是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因此,BD 为正

22、确选项,而 A被排除。进一步地,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因此,C 也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具体表现的理解和把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在延安整风时期仔细阅读毛泽东同志著作和总结“左“倾错误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陈云同志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陈云同志说:“不唯上,并不是上边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

23、是最靠得住的。”陈云同志从实践中提炼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观点,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提出,不仅为掌握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具有补充作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方法原则,而且它更强调了实事求是原则在人们认识运动中的过程性特点,即在实践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坚持“只唯实”的原则,否则就会犯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 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在马哲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中,现实性和可能性是对立统一的关

24、系。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如果我们要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把坏的可能性变成好的可能性,让坏的可能性不要成为现实,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四个选项皆为可能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双赢”的协议,这一事件本身充分展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丰富内涵:既表明矛盾双方的斗争对发展

25、的作用,又显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对发展的作用,更说明矛盾双方的又斗争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和谐世界要求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选项BC 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掌握好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个别、特殊和

26、一般的关系、规律的特点和社会规律的特点。在题干表述的三大规律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最高层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次一级的层次,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再次一级的层次。因此,选项 A 是正确答案。上述三大规律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共同点,即它们都属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存在和实现,因此,这三大规律“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所以,选项 B 也是正确选项。唯物辩证法认为,个别、特殊、一般的区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在一定范围内为个别或特殊,在另一范围内可转化为一般。在上述三大规律中,且在这一范围内,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属于特殊和个别,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则属于一般

27、。因此选项 D 也是正确答案。社会规律虽然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存在和实现的,但它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都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都不是人创造的,而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趋势。因此,选项 C 是错误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题干分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要先理解其意思,再推敲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本题干引自老子,意思是说谋划难做的事,也得从最容易的事做起;规划宏伟的目标,还得从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找出对应哲学原理:题干意思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基本形态。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之一就是相互转化

28、:一方面,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而且可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选项分析:通过以上知识点分析可知,CD 选项符合题意。A 选项所说的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与 B 选项所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在题干中都没有涉及,与题目无关。因此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否定观的意义。ABCD 四个选项都是辩证否定观对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要求,我们也只有根据辩证否定观的要求去看待和处理中外文化遗产、新生事物及社会发

29、展中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给我们的实践以正确的指导。【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美伊之间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有二:一是美国不断强化在海湾地区的力量,不断削弱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即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二是美国通过战争瓦解萨达姆政权,实现伊拉克国家政权性质以及美国在伊拉克地位的质变。选项 D 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本题矛盾斗争性的一方所坚持的依据而不是作用,因此这个选项要被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五个

30、统筹所体现的哲学原理”。五个“统筹”,即解决五个方面的矛盾,实现矛盾各方面的协调和统一,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选项ABCD 均为正确选项。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理念,把科学发展观与哲学原理联系起来进行跨学科考查是近几年政治理论考试命题的一个特点,因此,无论对于这个知识点还是对于这种考查的方式,都应该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B,

31、C,D【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个跨章节的综合性试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某发达国家禁止使用木材生产一次性卫生筷的利(长远看保护了国家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与弊(眼前利益少)是一对矛盾,某发展中国家的利(眼前的暂时利益) 与弊(长远看损坏了森林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也是一对矛盾,所以要选 AC 选项。而矛盾本身就是一种联系,所以要选选项 B。两个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做法(现象) 背后反映的本质自然不相同由表及里,所以要选 D。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通过对此题中某发达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而某发展中国家却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同思想、不同做法的分析,告诫我们

32、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些规律可以被人认知和把握,并进一步用来指导我们改造现实世界,使原始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但是规律只能认识和把握,而不能被创造。【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由于“8”和“发”同韵,许多人对“8”字情有独钟。车牌号、手机号、门牌号、商品交易中的货币数目等,都愿追求“8”字,甚至有人为

33、一个“8”字而托关系求后门,这实在是毫无道理的主观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非人们强加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联系,反对主观地胡乱联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原理的应用。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的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影响、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

34、定条件下可以易位,在这种情况下,事物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任何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人们在分析矛盾和认识事物时要坚持两分法,而不能是一分法;应当坚持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应当看到事物的两重性,而不能只看到一方面。题干中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评价既看到了利又看到了弊,并且认为利大于弊,肯定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性质,无疑是采用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并且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认为“利弊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具体部门内的利弊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这一看法又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

35、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与偶然性。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和本质性原因,因而它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条件,因此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发展的具体过程表现出某些具体特点和偏差。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往往忽视偶然性的作用,导致机械决定

36、论,因此选AC。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不引起结果的现象,也没有无原因的现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此意义上,又会导致非决定论的观点,因此也选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观点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但这并不否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实践对于理论的决定作用,并不表明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或者理论能够决定人的实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37、真理的相对性、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这是真理的具体性,同时也是真理相对性的表现。真理离开具体条件、相对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选项 C 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不符,题干强调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哲学依据”。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实践创新就是指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

38、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在哲学上提出的依据就是要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的有关原理。考生回答此题可能会由于漏选选项 C 和选项 D 而丢分,一定要提高注意力。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要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

39、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不解放思想,不可能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因此,四个选项都是这一方法论的要求,均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实践本质”。社会起

40、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运动方式,故 A 项正确。物质实践决定观念,生活决定意识,实践是社会意识的根源和动力。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指明了社会生活的客观物质性和特殊本质,所以选项 B 正确。社会是人自己创造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选项 C 正确。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它不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而是内在地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所以选项 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社会

41、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 社会历史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没有人的创造性活动,就没有社会历史及其发展。社会规律正是形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认识、利用和驾驭社会规律,从而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所以选项 AD 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认识、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变规律,社会规律也是如此,所以选项 B 错误。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和运动的方式。社会规律不存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外,而是存在并实现、体现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所以选项 C 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客观规律和真

42、理的正确理解。题干以历史上的“日心说”这一事例,来揭示客观规律和真理的特点,即 ABD 三项。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条件论,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客观规律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所以 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客观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基本属性。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有两种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区别,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人类的认识

43、能力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这种无限接近客观世界的必然趋势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因此,绝对真理的实质是揭示真理性认识无限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趋向。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指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部分、一个层面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人们的认识有待扩展。第二,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特定对象的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人类已取得的真理性认识的深度总是有限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相对真理的实

44、质在于揭示了人类认识界限的可变性。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组成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每一个真理性认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来说,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它又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绝对真理。人们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观世界相一致,都有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A,B,C,D

45、【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感官局限性与人的认识的能动性。一般说来,客体对象的信息丰富而复杂,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吸收来自对象的全部信息,而只能吸收对于形成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和观念所必需和必要的信息。主体的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首先表现为主体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神经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人的感觉器官实际上是个信息过滤器。但是,人的感觉器官的这种选择性或生理阈限并不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人们能够在实践中利用各种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突破人的生理器官的局限,有选择性地获取事物更多的信息,而且能够把感性直观获取的信息经过加工改造,上升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赫尔姆霍茨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并且认为这造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但他没有看到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认识无限发展,因此,他的观点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