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59KB ,
资源ID:85130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513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6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26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6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天体物理学家对 2006 年 9 月发生的日偏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2 2006 年 9 月 8 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弥补了行业空白。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

2、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3 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因此,专家认为“十一五” 期间是“人口政策进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 。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

3、发展(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4 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5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4、(D)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社会存在6 哲学家孔德认为:“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 )(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7 一位日本首相说过:“ 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 这段话表明 ( )(A)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B)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C)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D)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

5、产阶级手中8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它是生活资料的谋取方式(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9 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A)看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B)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D)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0 马克思指出,科学“ 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1

6、1 波普尔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 ,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 ”,所以“历史没有规律”。他的这一观点 ( )(A)混淆了历史事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B)看到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C)看到了社会规律的独一无二性(D)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实在性12 马克思指出:“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 )(A)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C)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D)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13 上层

7、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下列关于上层建筑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上层建筑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组成(B)政治上层建筑是意识、思想的“物质的附属物 ”(C)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D)政治上层建筑是观念上层建筑的前提和基础14 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其历史的观念的史学著作中指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所要发现的对象,并不是单纯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发现了那种思想也就是理解了那种思想”,因此,“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这种观点( )(A)肯定了思想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B)否定了社会

8、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C)否定了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D)否定了社会历史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5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其原因可以概括为(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

9、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7 哲学基本问题之所以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原因是( )(A)它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全部哲学问题中的最高问题(B)它是我们划分哲学派别的重要标准(C)它是任何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D)它是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18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A)把历史过程看成是英雄人物意志的创造物(B)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C)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D)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9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因为( )(A)构成实践活动

10、的诸要素是客观实在(B)实践的结果是客观实在(C)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D)实践存在于意识之外不受意识的影响20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2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本质内容22 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

11、(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水涨船高(C)一寸光阴,一寸金(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3 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总是确定的(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24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25 新生

12、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是( )(A)新生事物里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B)新出现的事物较以前的旧事物在时间上更后出现(C)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因素(D)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26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A)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B)有用的就是真理(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D)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27 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

13、性28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 )(A)把实践观点引入了认识论(B)把唯物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把人本的观点运用于反映论(D)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29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30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与自

14、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B)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C)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26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新的科学发现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史和题干提供的科学事实都证明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如“现代空间技术”,对自然界的认识有了很大发展

15、。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而且是无止境的。但是尚未认识的自然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自然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更不能预测一切,B 项片面夸大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等。地理环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地理环境提供社

16、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是:(1)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

17、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只有在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上才能进行社会的生产。这一点,在人类社会产生的初期表现得最为明显。人类要脱离动物状态,就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劳动力和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人口就不能进行生产,也不能形成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固然主要依赖物质资料的生产,但同时也依赖人自身的生产,人口的繁衍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资源,其源源不断地供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口数量和质量构成因素对社会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口增长的数量和幅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构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人

18、口的密度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一个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和构成如何,不能决定该社会的性质,也不是造成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相反,一个社会的人口的多少,增长的比例,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水平才能予以合理的确定,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的一。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物质形成的演化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物质交换和物质成果;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现象、过程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展现,独立于人之外的社会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D 项本身错误,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特征。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是他把

21、这种进步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物质生产发展的规律性所决定,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一般过程和总的趋势;同时,由于受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世界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形态的发展又呈现出干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A,B

22、,D【试题解析】 考查政治上层建筑,C 项过于绝对,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因此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生产方式是全部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同时又是社会物质生活本身的存在形式。依据以上对生产方式的理解,本题全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唯心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掌握。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历史唯心主义

23、在考查历史时,人民群众和物质生产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和物质生产中去,因此找不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早在 19 世纪 50 年代,马克思就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即科学技术是比当时法国一些著名革命家,“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并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

24、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有力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出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用最新的事实印证马克思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的观点。但是,不能因为科学技术多方位的社会功能,而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在历史的深处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可重复性

25、与客观实在性。现代西方历史哲学极力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为在社会历史中一切都是“一次性”的,不存在重复性,如波普尔。历史事件确实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选 B),但是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并不能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因此选 A。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其中的偶然性使历史事件各具特色,具有不可重复性。规律重复的只是其中的必然性。社会规律的重复性表现为同类历史事件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因此答案选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

26、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全部人类生活存在和发展的第一个基础条件。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不能不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为基础。(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劳动不仅生产出为人们生存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劳动产品,而且同时生产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一切萌芽。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马克

27、思主义的创始人把劳动作为认识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不仅改造劳动对象,同时也改造劳动者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它制约着人类的其他活动的发展。 人类的思维活动成果必须借助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在社会传播,被社会认同,并且成为全人类的文化成果;思想也只有通过语言以感性形式展现出来,人们才能阅读和理解,才能变成指导人们行动的实际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因此,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而不是劳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上层

28、建筑内涵的理解。上层建筑可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国家政权、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主要包括政党、政府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其中,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政治上层建筑虽然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但却不同于意识,它是意识、思想的“物质的附属物”。从其归根到底由经济关系决定并且总是一定的思想意图的贯彻来说,它是通过人的思想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因而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则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等。思想或观

29、念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经济主张等意识形态,它以理论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观念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并发挥对经济基础的维护作用。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历史观的具体观点辨析。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

30、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思想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思想因素的作用,本质上是唯心史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结合选项分析题干:题干的意思是意识和物质的对立不总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的对立是相对的,再由选项可判断本题考点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题干的出处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列宁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最为广泛的哲学范畴,给物质下定义,只能用与其对应的概念意识的关系来下定义,因为物质第一性

31、,意识第二性,在这个范围内,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即无条件的、不能改变和颠倒的,否则,就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但是,一切对立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不例外。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具有相对性,是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总之,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有统一性。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陷入二元论或不可知论、形而上学唯物论。因此,AB 选项符合题意。C 选项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包含有凡是物质都有意识的倾向,属于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D 选项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即意识与物质从

32、来都是并存的,否认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也不了解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否认了意识同物质的原则区别,含有庸俗唯物主义思想。 【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最重要理论品质;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哲学

33、基本问题之所以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原因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尤其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全部哲学中的最高、最根本的问题。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不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也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另外,这一问题也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与方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

34、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是英雄人物意志的创造物,因而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选项 D 所说“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 ,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选项 D 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一种能动的物质活动。所以,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35、具有直接现实性。【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法的本质,尤其是辩证否定观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及其意义”。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唯物辩证法的批判的本质就是指站在发展、前进运动和变化的高度,从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生成与灭亡的统一、现实的暂时性和发展的永恒性的统一上来理解和对待一切事物。所谓其革命的本质就是指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促进和实现旧

36、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和壮大,推动世界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据此分析各项,C 项是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对其他各项的分析,关键是理解黑格尔为普鲁士君主专制国家作论证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黑格尔的命题进行了革命的改造,从“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保守性命题得出了革命性的结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处于实质

37、和核心的地位。主要表现在:(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2)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而对立统一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为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提供了科学的钥匙。(4)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宇宙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和矛盾分析的方法。离开对立统一观点,就谈不上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有效的改造。选项 A: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选项 C: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

38、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 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因和结果”。考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需要明确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辩证法把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联系。选项 A 体现的是量变质变规律,选项 BD 均是因果联系的表现,选项 C 讲的是光阴就像金子一样重要,不存在因果关系。答案是选项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因与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原因就是原因

39、,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混淆,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B 项内容不正确,只有单独考查一对因果关系时,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才是确定的,如果考查的是因果链条上的现象时,原因和结果的界限就不确定了。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关系都是因果联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所以选项 C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作为辨析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深化理解和掌握。解答

40、本题具有一定难度,它要求考生不仅对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点比较熟悉,而且还需要考生运用辩证法的头脑去分析每一个选项的具体内容,并作出判断。题中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C 项虽然表述的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的,因而是正确答案。D 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是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辩证法命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仅仅看到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它固定化,是不彻底的辩证法,是不合题意的。考生选择本题时问题可能会出在 D 选项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

41、展观的把握,具体是对新生事物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生事物之所以为新生事物是由它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的内涵不是指时间上新出的事物,时间上的新不是新生事物的特点,所以排除选项 B。其他都是新生事物的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实用主义者主张“有用就是真理”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其错误在于把真理的作用与真理为之真理的根据混为一谈;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和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题目中的观点正是这种主张的表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

42、,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反复性、曲折性的原因”。本题重点考查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曲折性,因为事物的矛盾暴露有一个过程,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认识本身也具有复杂性,并且认识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条件具有历史性,所以四个选项分别从矛盾和认识的条件等多个角度出发论证了认识的曲折性和反复性。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

43、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发展作用”。地理环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推进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形态的更替,而且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所以选项 ABD 正确。选项 C 没有看到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是错误的。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任何上层建筑都要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选项 AB都是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问题,不能以此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只有当这种上层建筑“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它才是先进的,否则就是落后的。因此,选项 CD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