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4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2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A)时空(B)运动(C)静止(D)实践3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 )(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B)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C)以
2、子之矛,攻子之盾(D)我承认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但是我认为咱们班上没有矛盾4 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的是( )(A)必然性和偶然性(B)原因和结果(C)内容和形式(D)可能性和现实性5 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实践( )(A)为认识发展提供条件(B)产生了认识的需要(C)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D)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 “有用即真理 ”是( )(A)主观真理论(B)实用主义真理观(C)形而上学真理观(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7 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这体现的是实践标准的( )(
3、A)确定性(B)不确定性(C)客观性(D)绝对性8 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表明 (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C)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相互决定9 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是( )(A)物品(B)产品(C)商品(D)办公用品10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资本家只占有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B)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C)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D)资本家对工人的雇佣剥削11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事实上的操控者是( )(
4、A)商业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银行资本家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A)英国宪章运动(B)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C)俄国十月革命(D)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3 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有( )(A)庸俗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现代辩证唯物主义14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B)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D)实践对物质
5、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15 关于“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B)度是事物保持自己量的质的界限(C)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D)质和量的统一为度16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有( )(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自然规律可以重复出现,社会规律是历史的,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C)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D)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有人的参与,是主观的17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中介是指( )(A)工具和手段(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
6、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18 关于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D)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19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 )(A)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把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相结合(C)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D)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0 关于价值评价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的活动(B)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
7、识对象的(C)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D)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21 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社会活动状态是( )(A)自由王国(B)主观世界(C)客观世界(D)必然王国22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A)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创造的决定性作用(C)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一部“ 思想史”(D)唯物史观肯定了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唯心史观否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23 在一定意
8、义上,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是( )(A)合规律性的过程(B)合目的性的过程(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D)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24 自然经济的特征主要包括(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B)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C)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D)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25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劳动者被剥削者完全占有,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B)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C)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D)劳动者有一定经济基础2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A)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9、)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C)改善和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D)加快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27 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理论说明( )(A)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D)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4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10、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
1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BCD 都属于逻辑矛盾,都予以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2、。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题干中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重点在强调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A、C、D 都与题意不符合,都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
13、【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
14、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一种生产关系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A 、C 不符合题意,不选;D 表述错误,不选;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生产力的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
15、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完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只能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将出卖了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
16、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举行了两次起义,1838 年英国爆发了延续十余年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这三种具体形态。古代
17、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B
18、,D【试题解析】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
19、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于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C 的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B 表述有误,C 中度不是关节点,度的极限是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故
20、 B、C 都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人可以改造自然,有目的地调控自然界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
21、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A 表述正确,但说的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者之间的联系,与题意不符,不选。D 表述错误,社会规律虽然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但其揭示的仍然是现象背后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并非主观,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在实践活动中,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
22、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B 是客体的定义,C 是主体的定义,不符合题意,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B、D 说法有误,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知识模块】
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价值评价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知识性认识以客体本身的
24、状态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的“真”的认识为目的的;评价性认识则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美”的认识为目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知识性认识是人以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主体的状态、需要不应当影响认识的客观结果,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不应以不同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的;评价性认识所认识的是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因而主体的存在状态作为价值关系的构成要素必然会对评价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是关于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对客体对于主体
25、需要的意义的判断。人们是否正确地做出这种判断,取决于人们所具有的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包括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两个方面的认识。只有对主体和客体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认识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A 表述有误,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的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故A 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必然王国是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是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26、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在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方面,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心史观则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创造的决定作用,只看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上,唯物史观看到了推动历史发展其背后根本的物质动因,但唯心史观只考察了个人活动的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向前发展,唯心史观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 ABCD 四个选项
27、都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28、】 A,C,D【试题解析】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B 不是自然经济的特征,是商品经济的特征,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答
29、案是 B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兴办了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新型工业企业。其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加快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
30、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和尖锐化。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