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哲学中的“ 物质” ,是指客观实在。属于物质的是( )(A)真理(B)谬误(C)价值(D)直觉2 中国有旬俗话说“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这句话说明 (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3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优秀的诗人。他所写的词中有这么一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词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的
2、一维性(B)空间的广延性(C)时空的无限性(D)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4 毛泽东同志 1958 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5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揭示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选择性(C)创造性(D)任意性6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承接该思想,其学生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3、克拉底鲁的这一观点属于( )(A)唯物论(B)唯心论(C)突变论(D)形而上学7 孔子说:“ 逝者如斯夫!”他用这句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这句话说的是( )(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8 有这样一则故事:“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质变的辩证过程(D)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9 毛
4、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辩证否定观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0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1 中国有一句古话:“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5、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的绝对性(B)时间的相对性(C)时间的无限性(D)时间的有限性12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强调的是( )(A)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13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 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B)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14 在 19 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比火车跑得都要快,人们往
6、往讥笑火车的低速度。但是到了 20 世纪之后,火车早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运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哲学依据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D)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15 列宁说:“ 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该论断所包含的原理是( )(A)物质的统一性原理(B)可知论原理(C)辩证法原理(D)反映论原理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该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A)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7、殊性关系原理17 道德经里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其表达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B)先验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观点18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该论断包含的哲理是 (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是可知的(D)改革是必须的19 孙子兵法指出“ 阴阳相克,奇正相生 ”,这是一种 ( )(A)辩证法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20 “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
8、相辅相成。“这一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 )(A)否定之否定原理(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关系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正确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论断有( )(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B)天体运动是由于“精通力学和几何学的上帝所给予的切线力推动的初速度,才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行”(C) “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 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
9、一种观点,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流动”22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关于哲学的内涵,正确的解读有( )(A)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哲学(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的理论形态(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3 列宁指出:“ 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它无疑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这其中的涵义包括 ( )(A)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B)唯心主义从根
10、本上说是错误的(C)唯心主义是不可避免的(D)唯心主义是人类的思想成果24 里约奥组委于 2014 年 12 月 23 日公布了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受巴西植物启发,两个吉祥物分别代表了巴西的动物和植物,体现出桑巴国度的热情与奔放。吉祥物的设计过程表明( )(A)人类可以把某些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B)观念的东西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物质原型(C)人类设计的一切东西都是对现实原型的模仿(D)先有精神世界,后有现实世界25 有思想家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否认 ( )(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B)时间和空间是
11、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26 恩格斯在其经典著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的论断有(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依据(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依据27 关于人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A)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
12、前提(B)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完全对立的(C)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D)人与自然界总是和谐统一的28 刚刚过去的长达一个月的雾霾天气给公众上了一堂环保课。“光盘行动” 成了新潮流。爱环保不放鞭炮,爱“光盘” 拒绝“剩宴”,爱节俭不爱浪费,蛇年春节。人们掀起了过年的新风尚。这说明( )(A)人与自然界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B)人类的不正确的实践活动不仅伤害自然而且会伤害自身(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完全是无能为力的2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与空间是( )(A)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C)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D
1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30 工程师在建造房屋前,先在脑海里构思出房屋的模型,然后画出工程设计图,再通过工人的努力,造出现实的房屋。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A)先有事物的观念而后才有事物(B)人能够把思想转化为物质(C)人的观念决定了事物的面貌(D)人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却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
14、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摘自隆中对31 诸葛亮对董卓、袁绍、曹操、孙权等各路豪杰的分析,体现了哲
15、学的什么原理?32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诸葛亮为刘备所规划的先取荆州、再图益州、最后中兴汉室的战略规划的合理性。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17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对“物质”、“意识”的理解。“真理”即正确的认识;“谬误”是错误的认识;“直觉”属于非理性因素。它们都是意识。哲学中的“价值”,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关系,属于客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本质及其能动性特征。意识来源
16、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会与物质不一样这是意识能动性的一个表现。“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意思,是不同主体面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意识。即物质相同,意识却不同。故 A 正确。B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否认了意识的物质性,为错误论断;CD 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设问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时间特点的理解,还考查了对相关诗句的理解能力。“光阴”“一万年”“朝夕”等都是时间的意思。正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一去不复返性,即一维性,所以毛泽东主张我们对时间要倍加珍惜。BCD 本身都正确,但与题干的设问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事物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在哲学中,运动有两层含义:显著运动和不显著运动。其中不显著运动又叫静止。显著运动与不显著运动是辩证统一关系。其同一性的表现,就是二者相互依存。“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坐地”是静止;而“日行八万里”是显著运动。故“坐地日行八万里”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与运用。“心不使焉”的“心”是指意识;“白黑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中的“白黑”、“擂鼓”都是物质。所以“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是说:虽然
18、存在物质,但可以不产生对它的认识,揭示了意识能动性中的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 “客观性”是指意识来源于物质。本身意思正确,但与题干设问不符合,故 A 不能选。“创造性”也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其意思是意识的内容可以比物质所提供信息多。故虽然 C 本身为对,但与题干设问不符合。D 本身是唯心主义的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运动和静止关系的理解。运动的两种形式:显著运动和不显著运动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只承认显著运动、不承认静止,属于突变论;相反,只承认不显著运动、否认显著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人一次也不能踏人同一条河流中的
19、“一次”是指时间。其意思是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河流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相对静止的状态。【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时间的一维性的特点。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当物体的速度没肴超过光速的时候,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时间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是指时间总是沿着由过去到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单向前进,不可逆转。所以 C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辩证法变化发展原理的理解。考生依据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看懂该故事,就不难知道它说的是人们不知河水已涨而造成损失的故事。这说明世界是不断变化
20、的,并且要以变化发展的兢点看问题。BCD 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知识内容,但都与题意不符,是干扰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中的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主张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主张对待古代和外来文化,都要批判地继承。这体现了辩证否定观。BCD 是干扰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中“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是近几年的常考内容,并且一般都是结合事例出题,解题的关键是加强理解层面的训练。该题干中的事例较明显地说明了相关事件环环相扣的关系,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所
21、以B 是正确答案。ACD 都是干扰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时间的属性。四个选项都是时间的属性。时间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时间的相对性是指时空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意思,是说在不同的空间条件下,时间的长度即具体特性是不一样的、可变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量变质变规律的理解。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指出,量变、质变是辩证统一关系。题目
22、给出的四个选项本身都是正确的论断。但与题干材料意思一致的,是 B 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的“积跬步”是量变,“至千里”是质变;“积小流”是量变,“成江海”是质变。意思就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离开了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质变规律及其“度”。这里所说的适度原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度”的概念。达不到该有的“度”,即“不及”,就不能达到该有的效果。而超过某个“度”即“过”,会带来新的质变,使事物丧失原有的属性。BCD 都是干扰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
23、【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表了前进和发展的方向,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而旧事物是失去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必然的。火车作为代表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事物,必然要战胜马车这个旧事物。ABD 都是干扰项。考生注意鉴别,就知道它们与试题内容不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物质的统一性原理。物质的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的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其一,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其二,这个唯一的本原就是物质;其三,物质世
24、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非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题干所给出的列宁的话,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该原理的核心意思。【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即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国具体实际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所以答案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老子在其道德经中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25、万物”中的“生”指产生、派生。所以该句话表明老子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则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本质,即对立统一关系。认为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属于辩证法观点。故 D 正确,C 不选。“道”指客观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 A 不选。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不需要有物质、不需要经过实践,就能够产生认识。题干中没有这个意思,故 B 不能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对辩证法两大特征之一发展的理解。“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中的“法、势、事例、风气”等,是物质的意思;
26、而“改、不积、变迁、移易”等,是变化、发展的意思。【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和对中国古代哲学家及其典型命题的了解。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朴素辩证法的代表。“阴阳相克,奇正相生”中的“阴”和“阳”、“奇”与“正”是指相互对立的两面;“相克”“相生”是指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辩证法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联系的两种属性。同一性是指联系的双方相互依存、渗透、转化;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区别、排斥、分
27、离。“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中的“和”是指同一性,“不同”是指斗争性。故只有 D 符合题干的设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风定花犹落”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都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这指的是物质世界处于绝对运动之中。这些都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而 B 是牛顿的机械唯物主
28、义的运动观;D 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是理解型考题。考查对哲学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世界观、方法论是个大概念,由理论化系统化的部分和自发的零散的部分共同构成。其中理论化系统化的部分,才叫做哲学;自发的零散的部分叫社会心理。D 是哲学的定义;C是对它的解读。A 夸大了哲学的范围,故不正确; B 缩小了哲学的范围。无论是否科学,只要理论化系统化了,都是哲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案例型考题,考查唯心主义的起源和评价。材料来自列宁的哲学笔记.谈谈辩证法闸题一文。
29、列宁在该表述中明确指出了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即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故 A 可选;材料将唯心主义比喻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不结果实”意味着唯心主义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有缺陷的。其二,“花”意味着它也有一定的价值。唯心主义作为精神现象,当然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具有的,而是人类的思想成果。所以 ABD 可选。只要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作指导,完全可以避免唯心主义的错误。故 C 不能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该题是借助奥运会吉祥物的事例,考查考生对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
30、系的理解。吉祥物首先是人们主观精神的产物,但它们来自现实世界,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故 AB 可选。意识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创造性。所以,结果经过人们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加工、改造过的东西,不全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单模仿。所以 C 不选。D 本身就是错误的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是案例型考题,考查时空观。题干中所谓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实际上是将时间、空间看做是“抽象观念”即意识,否认其客观物质性。该论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对立。AC 都是马克
31、思的时空观,与题干的意思完全对立。故可选。B 是题干的意思;D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与题干设问无关。【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原”第二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此原理是该部分必须过关的重要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故 C 为正确。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第一性问题。根据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被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同一性问题。根据对它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被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所以 A
32、可选。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分,则来自哲学另一个重要问题即“世界是怎样的?”的回答,所以 B 不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标准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所以 D 不可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所以 AC 正确。人应当通过正确的实践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得好,人与自
33、然能够实现和谐;处理不好,则会出现对立。所以 BD 把问题简单化了,是错误的论断。【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AC 都是人类与自然界辩证关系的正确表述,是正确选项。B 是对 AC 的引申。D 扩大了自然界的力量,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论断。【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串联型考题,考查时空的特性。具体物质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所以选择 A、B 。
34、时空是客观性的,与人的主观无关。认为时空是主观的感知形式的观点是时空观上的唯心主义。所以 C不选。必然性偶然性问题与时空问题不相关,所以 D 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精神、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物质世界决定了人的精神、观念。所以 AC 是错误的。题干的例子说明了意识、精神对物质世界的能动作用,证明了人能够把观念、思想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的东西,而实践正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毛泽东语),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所以 BD 都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分析题每
35、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诸葛亮对董卓、袁绍、曹操、孙权等各路豪杰的分析,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其普遍性,又要看到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对事物的认识才会比较完整。
36、董卓、袁绍、曹操、孙权等都是豪杰,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每个豪杰还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比如曹操的优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的特点是“ 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刘备的特点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由于既把握了各豪杰的一般性,又具体分析了其特殊性,所以诸葛亮对天下英雄的看法比较完整和深刻,为正确制定夺取天下的行动战略奠定了前提。【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诸葛亮为刘备所规划的先取荆州、再图益州、最后中兴汉室的战略规划,体现了量变质变原理。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事物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
37、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其特点是渐进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其特点是飞跃性。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所采取的两种状态和形式,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了度,必然引起质变。成就霸业、中兴汉室是质变;但这个质变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量变的积累。而夺取荆州、再图益州,就是量变。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诸葛亮所设计的“三步走” 的战略,符合该规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