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2 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决定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直观摹写3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
2、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 )(A)变化(B)区别(C)发展(D)运动4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变化是否激烈(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5 意识自身“ 物化” 过程的实质是 ( )(A)人的意志改造世界的过程(B)人的意识创造物质的过程(C)人用意念变物的过程(D)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6 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是指( )(A)工具、手段(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D)运用、操作工具的程序和方法7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3、(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8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是有限的,有待于从广度、深度和进程上拓展,这是属于( )(A)真理(B)谬误(C)绝对真理(D)相对真理9 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尺度是指(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D)社会性1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11 马克思说:“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表明 (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4、C)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相互决定12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C)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D)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13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4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谋求对整个国家的统
5、治(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C)引发生产关系的革命(D)扩大殖民地,谋求对整个世界的统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A)英国宪章运动(B)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C)俄国十月革命(D)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6 时空的特性包括( )(A)客观性(B)有限性和无限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主观性1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
6、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18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9 从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来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人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标(B)错误的消极的意识没有能动作用(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20
7、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A)直接现实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1 关于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D)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22 认识要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需要具备的因素有( )(A)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B)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C)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D)要把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求和利益结合23 哲学上“价值 ”的构成主要包
8、括 ( )(A)主体的需求和利益(B)劳动(C)客体的属性或性能(D)价格24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需要做到(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求真务实(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D)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25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包括( )(A)没有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B)没有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忽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D)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26 下列选项中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正确的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者相互决
9、定(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7 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D)国家和社会完全统一之日就是国家消亡之时28 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B)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同时兼得(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29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包括( )(A)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B)工人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C)工人获取与自己劳动等值的报酬(
10、D)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3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这些制度包括( )(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B)职工选举管理制度(C)职工终身雇佣制度(D)职工持股制度31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B)发展社会主义,不等于不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C)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
11、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3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共度一生。苏格拉底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这三个徒弟走在麦田地里,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他很是后悔,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第一个弟子的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然而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就在他犹豫不定的过程中机会全错过了。到最后他只能随便摘取一枝匆匆了事。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
12、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32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33 该故事对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有什么启示?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1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3、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题干说“观念”“移入头脑”,表明了物质决定意识,又说在“头脑中”进行“改造”,表明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总体来看,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 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不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而非人脑的产物,所以 A 不符合题意,不选。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并非被动和直观的,而是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的,所以 D 不符合题意,不选。因此
14、,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区别,没有区别也就不存在联系,而是同一。A 、C 、D 都是联系的结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A、B、 C 不属于将这二者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
15、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A、B、C 都不是意识“物化”过程的实质,都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A、D 属于实践中介的定义,B 是关于客体的定义,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题干中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既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也不是唯物
16、主义的观点,更不属于辩证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题干中说的是相对真理的含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
17、特定的价值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D 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当一种生产关
18、系还能适应生产力庞展时,它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A 、c 不符合题意,不选;D 表述错误,不选;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生产力的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
19、济的发展。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把商品转换成货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转换成价值,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A 没有回答题干, B、D 说法颠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C。【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
20、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故 A、C 不正确。资本家的预付资本除了支付劳动力之外,还包括生产资料的购买和支付,因为也不是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 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个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对外运用经济的、政治的甚至战争的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21、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举行了两次起义,1838 年英国爆发了延续十余年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
22、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D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
23、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A 说法错误,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24、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按照客观规律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设想的目的。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
25、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A 表述有误,夸大了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B 说法错误,错误的消极的意识有能动作用,只不过是消极的反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D。【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它把马克思主义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分开,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实践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
26、历史性。故本题答案是AB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这是认识过程中遇到的又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B、D 说法有误,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
27、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C 、D 属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不符题意,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故 A、C 正确。B 和D 属于商品中与价值相关的因素
28、,故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论断,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概括性。“求真务实”,就是追求真理,讲求实际,尊
29、重实践,推崇实干,注重实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真理观的通俗表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一是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二是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A、C 的说法颠倒。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B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
30、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C 表述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在阶级已经产生且矛盾冲突愈演愈烈的形势下,为了把阶级斗争限制在一定“秩序”之内,国家作为强制性的力量应运而生。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但“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执政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和
31、社会完全统一之日,就是国家消亡之时。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C 表述错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该产品不用来交换,不能在交换中获得产品的价值,那么它也没有价值。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32、。【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要素都被资本家所占有,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其二,劳动成果或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C 表述有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因此是不平等的,故该选项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30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
33、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B 不属于资本家为缓和劳资关系所采取的激励制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CD。【知识模块】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多样化的趋势日益突出。这种多样化的趋势,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
34、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D。【知识模块】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现象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而认识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必须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本质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所以必须实现从理性认
35、识向实践的飞跃。苏格拉底的第一个弟子没有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弟子没有完成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只有第三个弟子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所以第三个弟子“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该故事对我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启示如下:第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第三,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第五,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第六,理论要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知识模块】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