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史伯提出“ 尚和去同 ”,这一思想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肯定和谐,否定区别(B)除去相同,保留对立(C)尊崇事物的对立统一(D)注重事物的绝对同一2 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矛盾一方促使另一方事物发展(B)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C)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D)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2、3 所谓“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是指 ( )(A)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B)一般只是大致包括个别(C)任何个别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D)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中4 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这个命题看到了 ( )(A)美与恶的直接同一(B)善与不善的绝对对立(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D)事物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5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这一思想主要说明( )(A)掌握数学就能更新观念(B)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C)心中有数就可以克服“激变论”(D)数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6 鲁迅在
3、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7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 )(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8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质的要求,也有量的指标。这一目标的制定充分说明 ( )(A)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起点(B)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精确化(C)事物的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D)认识度才能准确地
4、把握事物的质并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9 区别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这说明 ( )(A)政策决定事物的区别(B)质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C)制定政策只需把握事物的区别(D)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10 像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社会的发展也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其中的部分质变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必要环节,这一环节是指 ( )(A)社会稳定(B)社会和谐(C)社会改革(D)社会革命11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可以分为防御、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三个阶段的
5、变化是 ( )(A)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的部分质变(B)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的部分质变(C)质变过程中旧质在量上的收缩(D)质变过程中新质在量上的扩张12 所谓不破不立,其哲学道理是 ( )(A)否定中包含肯定(B)否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C)质变就是否定(D)否定是事物整个过程的核心13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认为 ( )(A)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C)否定是绝对的否定(D)否定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这种做法的哲
6、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 )(A)内外因辩证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辩证的否定观(D)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15 所谓“容不得又离不得” ,主要表明 ( )(A)掌握度的重要性(B)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D)否定因素与肯定因素的对立统一16 “庖丁解牛 ”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 )(A)立足于偶然性(B)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因素(C)抓住偶然的机遇(D)认识和利用了必然1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一思想说明( )(A)现象和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B)假象与错觉是一回事(C)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行动的必要条件(D)要区分两种性质
7、不同的可能性18 “兵不厌诈 ”、“声东击西”、“诱前袭后” ,都是战争中用来迷惑对手的一种 ( )(A)真象(B)假象(C)错觉(D)谬误19 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 。这种情况主要说明( )(A)本质是无法掌握的(B)本质是认识事物的向导(C)掌握本质必须对现象进行科学分析(D)真象才能表现本质20 我们在明确现在和将来的目标时,既不能把现阶段可以做的事情推迟到将来,也不能不顾条件,把在将来才能办到的事情硬要提到现在来做。因此,要求人们必须区分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21 所谓“眼往高山,脚踏实地” 的哲学道
8、理是( )(A)抽象的可能性不能转化为现实(B)现实的可能性是合乎必然性的存在(C)要把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从当前的实际出发(D)要面对现实,甘于现实22 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的发展。由此可见 ( )(A)创新意识决定事物发展(B)理论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基础(C)发展的本质是创新(D)事物的质变就是发展23 关于思维方法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A)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主体化了的客观规律和关系(B)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C)思维方法具有对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解释的功能(D)思维方法比思维结果更为重要,它决定认识活动的成果24 思想
9、方法是哲学观点的运用和具体化,其中的哲学矛盾论的观点具体运用所转化的思想方法主要是 ( )(A)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B) “两点论” 和“ 重点论”相结合的思想方法(C)团结 批评团结的思想方法(D)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5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人们可以发明和消灭规律(B)人们不能认识或利用规律(C)客观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D)人们不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26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同主体一样都是 ( )(A)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B)人的本质力量(C)操纵工具的程序和方法(D)历史的范畴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
10、,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6 材料 1 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了“ 兼相爱” 、“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社会状态。材料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
11、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摘自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材料 3 会议认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请回答:27 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28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论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29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
12、学意义。29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在建党 90 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说,90 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实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
13、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总结,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必将为理论创新开辟广阔前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
14、科学指导。我们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全党同志特别
15、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请回答:30 请分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并各举一例说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31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并说明创新的重要性。31 材料 1 2011 年 10 月 18 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
16、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决定提出了到 2020 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
17、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材料 2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现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摘自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材料 3 人总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观察的。现代科学哲学认为“观察总是负载理论的”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
18、原理分析问题:32 对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哲学意义。33 一个人自己的历史文化对他自觉活动有何作用?34 “观察总是负载理论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什么道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8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包含了对立统一的哲理。因此,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都是片面的观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一事实说明唯心主义内部的对立,有利
19、于唯物主义的发展。因此,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都是同一性的作用,但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列宁的这一观点认为,任何个别都包含同类事物的共性即一般,同一般相联系而存在。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老子的这一命题看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因此,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观点片面。备选 C 项观点错误,决定事物性质的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20、B【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这一命题主要说明掌握事的量的重要意义,即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并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备选 B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 、D 三项观点错误。掌握数学、心中有数和更新观念、克服“激变论”没有必然联系。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鲁迅的这一评述是讲三国演义描写人物不切实际,过头了,也就是没有把握事物的度。所以,备选 B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一变化是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所以,备
21、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所讲的变化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质与量的统一,也就是掌握了事物的度而提出的正确目标。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A、B、C 三项观点错误。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起点。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精确化。事物的质与量都是多方面的。【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就是质,认识质,区分事物,才有可能制定正确的政策。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观点错误。【知识
22、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而 D 项则是根本质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本题所说的这三个阶段的变化,抗日战争的根本性质未变,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所以,备选 A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3、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破”是否定,“立”是肯定。所以,备选 A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B、C、D 三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否定观点,因此,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A、B、D 三项都是辩证法的否定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扬弃”的方法,即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是指既克服又保留的矛盾关系。因此,备选 D 项是正
24、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掌握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为实践活动提供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会犯“左”倾或“右”倾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是因为庖丁认识并利用了客观规律。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机遇即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一思想说明做事要预测可能导致的结果。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 两项观
25、点错误。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属于现象,是客观的;错觉属于认识,是主观的。备选 D 项是讲好与坏这两种可能性,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些做法是一种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即假象。所以,备选 B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真象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错觉、谬误都是错误的认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种情况说明要透过“眼见”的现象去掌握事物的本质。所以,备选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错误。本质是可以认识的。现象是认识事物的向导。假象也能表现本质。【知识模
26、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现在的和将来的目标,分别指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表明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这一关系丰富了普遍联系的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其哲学道理在于从可能到现实,要从实际出发。所以,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错误。抽象可能性可以转化为现实。现实是合乎必然的存在。应该超越现实。【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C【试题
27、解析】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要发展必须创新。因此,备选 C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错误。意识可以影响事物发展。实践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事物的质变包括发展和倒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备选 D 项观点错误,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决定认识结果的是实践活动,不是思维方法。备选 A、B、C 三项观点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两点论”要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要求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
28、和“重点论”相结合是矛盾论所要求的思想方法。所以,备选 B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C、D 三项思想方法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决定意识、否定之否定和唯物史观。【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客观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客观规律的支配。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发明、改造、创造和消灭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
29、的方向发展。所以,备选 c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 A、B、D 三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主体与客体都是在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并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因而都是历史范畴。所以,备选 D 项是正确选项。备选 A 项所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是主体特有的。备选 B、c 两项不是指主体与客体。人的本质力量包括物质与精神力量。程序、方法属于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
30、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矛盾学说,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一思想掩盖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
31、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加上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充分说明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两次飞跃的多次反复才能更加深入和全面。【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防
32、止有些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动乱,促成事物向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部分质变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但事物的非根本性质或局部性质发生变化,表现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形。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
33、的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是在社会的基本的质不变的情况下的连续性变化,它使社会在稳定状态中来建设和完善自身。社会发展的部分质变主要是社会体制的改革与调整,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途径,调整与改革是新建立的社会逐步走向完善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中的质变即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决定性环节。社会发展就是在这三种形式的循环交替中实现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事物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例如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其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飞跃以前的总的量变过程中,由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再到货币地租的转化,都是同一性质的生产
34、关系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的部分质变。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全局的根本性质未变,只是其中的某些局部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例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中国全局的根本性质未变,但在某个地区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当地的人民成为主人,政权性质和社会性质都变了,这就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理论创新又指导和推动实践创新。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人们不断创新,解放
35、思想,与时俱进。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真正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 【正确答案】 其哲学意义在于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即坚持对祖国传统文化扬弃的态度和方法。【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3 【正确答案】 一个人的自觉活动总是要受自己的历史文化的制约和规范。它扩大人的自觉活动的主体性,使个体提升为“类” ;它以一种潜在的惯性力量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4 【正确答案】 说明了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特别强调了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即人们在观察时总是以原有的理论为背景,使用已有概念、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指导下进行。【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