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61.50KB ,
资源ID:85152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515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2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得多。其哲学启示是(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意识具有能动性 (D)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3 辩证的

2、同一是(A)指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B)不包含差别的绝对同一(C)以差别、对市为前提的同一 (D)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4 “因祸得福 ”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5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6 2012 年 11 月 17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引用苏轼的“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的名言(苏轼的原文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来说明腐败问题的严重

3、性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性。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含义是(A)量变引起质变(B)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D)事物是对立统一的7 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8 在工作中防止“ 过” 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9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10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

4、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11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2 马克思主义政党主张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这种政治主张的哲学依据是(A)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否定之否定原理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

5、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1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A)既克服又保留 (B)绝对的否定(C)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D)外在的否定15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是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16 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17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使社会进一步

6、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使民生改善。从因果联系来看,这说明(A)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是无法区分的(C)原因和结果关系复杂多样 (D)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1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哲学上反映的是(A)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C)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往往通过谈判等形式,以达成“双赢 ”或“多赢”的协议而告终,它对当事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的

7、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20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2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A)“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B) “和” 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C)

8、“和而不同” 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D)不同事物不存在对立和竞争22 中国传统哲学重视“ 和合 ”,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君子和而不间,小人同而不和(C)听其青,观其行 (D)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23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4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A)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25 列宁讲:“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从哲

9、学上讲,这里涉及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以下正确反映两者关系的是(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D)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26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是具体的(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27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A)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C)不同事物的矛盾是特殊的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28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 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10、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29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A)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区别 (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区别(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区别 (D)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同一性的区别30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1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基本形态,它们的关系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可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C)量变中渗透质变(D)质变中渗透量变32 以下

11、关于质、量、度,表述正确的有(A)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B)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C)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D)考察量是认识质的前提,区分质是认识量的深化33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这说明(A)只有精确地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B)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D)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34 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 (D)主观、任意的否定35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扬

12、弃”是(A)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B)联系和发展的统一(C)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D)对旧事物只克服不保留36 在辩证法看来,否定(A)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实质是“ 扬弃”37 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是指(A)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B)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D)原凶与结果是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38 恩格斯说的“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这句话,揭示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B)偶然

13、性表现必然性(C)必然性制约着偶然性 (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39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这个命题割裂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对偶然性、必然性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B)偶然性是由事物外部因素和非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的趋势(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D)必然性通过无数偶然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得以实现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

14、本身的和解。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材料 2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

15、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请回答:(1)结合材料 1,分析人类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2)结合材料 2,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3)结合材料 3,指出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讲的都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不是讲相互排斥、

16、相互渗透,更不是讲相互转化的,所以 C 是最准确的答案。【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矛盾转化是指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是具体矛盾的暂时的或最终的解决和新旧矛盾的交替,它既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确证。又是矛盾运动的最重要的表现。矛盾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恩格斯的话的哲学启示就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A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

17、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C 正确,其他三项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祸福是一对矛盾,“因祸得福”包含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思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矛盾转化是指矛盾双方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是具体矛盾的暂时的或最终的

18、解决和新旧矛盾的交替,它既是矛盾同一性的最高形式和最终确证,又是矛盾运动的最重要的表现。A 正确,其他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非主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

19、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也会互相转化。B 正确。C 错误,A、D 两项不符合题意,也不能选。【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

20、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基本形态,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B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度是事物保持其自身质的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度的方法论意义,是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D 正确。A 、B、C 也是正确把握事物所必须坚持的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但都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质和量的统一为

21、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也叫临界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C 正确。A 、B 与题意不符,D 内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题干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了原本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长厚、多智),因为描写超出了一定的“度”,结果适得其反(似伪、近妖)。可见,B 是正确选项。A、C、D 三项都是辩证法观点。但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

22、答案】 C【试题解析】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作为质和量之统一的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范围。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各有不同的特点,然而,只有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才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所以,只有 C 才是正确的答案。A、B、D 均不是区分母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事物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及其转化所体现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以,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是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哲

23、学依据,A 正确。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它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D 错误。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B、C 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4

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A 正确。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B、C 、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讲的是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这就提示了答题的方向:即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25、,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考的是表现形式,因此 C 正确。A、B 揭示了事物自我运动的辩证内容,不合题意;D 是循环论。【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不是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着因果联系。C 正确,A 、B 错误。现象与现象之间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 内

26、容错误,也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第三,原因和结果瓦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D 正确,A、B、C 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正确认识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

27、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反映的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题干考查的是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协议,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应当明确它是考查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了这个要点,对照选项,不难作出正确选择。通过谈判等形式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协议表明“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达成协议对双方均有益,表明“矛盾双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谈判本身包

28、含着对立,最终达成“统一”,表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据此分析,正确答案为A、B、D。选项 C 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双赢”或“多赢”,故不选。【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里的“和”是指对立统一,或差异性的统一;这里的“同”是指绝对同一,或排斥差异性的直接同一。引文是强调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认为差异性的统一能产生新事物(“和实生物”),而排斥差异性的直接同一导致事物不发展(“同则不继”)。显然,“和”的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同”的做法则属于形而上学。本题所包含的辩证

29、法思想涉及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据此选择,A 、B 、C 三项符合题干要求。D 项所述既不是题干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也不符合辩证法。【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和而不同是强调有差别的矛盾的统 一,不否认不同事物存在对立和竞争A、 B、C 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都是重视“和合”,即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是正确选项。听其言,观其行,是讲言行关系,不是讲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的,所以,C

30、错误。D“ 执其两端庸其中于民”,即“执两用中”,讲求中庸之道,就是把“执两”与“用中”对立统一起来,也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一般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个别)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一般)寓于个性(个别)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B、C、D 是正确的。同一性与斗

31、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A 项与题意不符。【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A、C、D 正确,B 项与 D 项相反,颠倒了共性与个性的寓于关系,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是:任何一

32、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 ),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A 、B 、C、D 四个选项的内容,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提出的,正确表达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都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6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A、C 正确,B 是讲矛盾的特殊性,D 是讲矛盾的不平衡性,这两项都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A、C 正确,B、D 是讲矛

33、盾的普遍性,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与“白马”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只看到了两者的区别,而割裂了两者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含义不同。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是归纳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和个别事物不同点的关系,而整体和部分是综合与分析一个事物在结构上的关系,“白马非马”的命题,不是

34、割裂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 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 、C 正确。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是讲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不涉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同一性的区别,因此,B、D

35、都不属于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内容,不选。【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唯物辩证法关于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转化为质变,质变又转化为量变,在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新质在量上的扩张;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义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A、D 两项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是正确项。B 项说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C 项说明事物发生前总有某些征兆,B、C 两项都不合题意。【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

36、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基本形态,它们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是:一方面,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还是互相渗透的。一方面,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质变中的量变已不是单纯的量变,它每一步都是新质因素的产生。A、B、C、D 都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质和事

37、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所以,A 、B 、C 正确,C 与 D 相矛盾,C 正确,D 必定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最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C 项错误,其他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4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把肯定和否定割裂开来,认为否定

38、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它的信条:“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B、D 两项正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所在。A、C 两项是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基本观点。这道题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选的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张,而不是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基本观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克服,就是克服旧事物中的陈旧的消极的东西,是发展中的非连续性;保留,就是吸取和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凶素,是发展中的连续性。所以,“扬弃”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是包含着肯定

39、的否定。通过“扬弃”(辩证否定),实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发展,“扬弃”成为事物发展的环节:同时,通过“扬弃”把新事物与旧事物联系起来,又成为事物联系的环节,是联系和发展的统一。A、B、C 正确,D 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A、B、C、D 全对。【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

40、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第二,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第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A、B、C 三项正确。并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D 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

41、义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瓦相转化。A、B、C、D 四个选项都正确。【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项错误。【知识模块】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0 【正确答案】 (1)生态失衡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与人的思想观念及实践方

42、式有关。实践既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如果人类的实践不能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出现灾难性后果。(2)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有区别的,又是能够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统一的。一般说来,这种调节总是要使价值服从真理。成功的实践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统一表现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对立表现在天然自然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类还需要改造自然以创造人类生存与发展更好的条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实践观念和实践方式的一种转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