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司法考试卷四(夏商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分析题1 九州2 法律起源3 氏族习惯4 “昏、墨、贼,杀 ”5 五刑6 禹刑7 甘誓8 习惯法9 誓10 礼11 夏礼12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13 大理14 圜土15 “王权神授 ”16 “天讨”与“天罚”17 “临事议制 ”18 汤誓19 汤刑20 官刑21 “民居”之法22 车服之令23 奴隶制社会末期,父权制习惯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4 夏代奴隶制国家里,习惯法是如何产生的?25 夏代的法律形式有哪些?26 简述夏代法律的内容。27 简述夏代的司法制度。28 简述商代的立法思想。29 商代的法律形式有哪些?30 商
2、代的主要法律有哪些?31 简述商代军事法规的内容。32 简述商代刑事法规的内容。33 简述商代行政法规的内容。34 防风氏案。据国语.鲁语下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即传说禹在会稽之山大会部落首领,防风氏迟到,因此禹杀了防风氏。此案反映了哪些问题?二、论述题35 试述中国法律的起源及其特点?36 试述商代的司法制度。国际司法考试卷四(夏商法律制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分析题1 【正确答案】 九州是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地域区划。据左传与尚书记载:大禹将苍茫的中原大地划分为九州,按地域分治居民。【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 【正确答案】 法律起源是指早期奴隶制
3、国家里法的产生。原始社会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形态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进入奴隶制社会后氏族习惯演变为奴隶制的习惯法。【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3 【正确答案】 氏族习惯是指氏族社会调整社会关系的共同规范,它产生在原始公有制的基础上,是协调社会纠纷、约束人们共同劳动以及平均分配的共同准则。【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4 【正确答案】 “ 昏、墨、贼,杀 ”是父权制社会时期的处罚习惯。据 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说:“昏(恶而掠美) 、墨(贪以败官)、贼(杀人不忌),杀。皋陶之刑也。”皋陶为黄淮地域部落的首领,做了联盟机关的“ 士”后,制定了这一处罚习惯。【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5 【
4、正确答案】 五刑是指奴隶制社会时期五种刑罚的总称,即墨、劓、剕、宫、大辟。【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6 【正确答案】 禹刑是夏奴隶制国家里习惯法的泛称。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7 【正确答案】 甘誓是夏代统治者颁布的单行的命令,是早期奴隶制国家的习惯法。【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8 【正确答案】 习惯法是奴隶制国家法律的主要表现形式。夏代统治集团将传袭已久的原始习惯加以筛选补充,变为体现统治阶级的习惯法。夏代习惯统治方式,是中国阶级社会诞生以来最早出现的最为简陋的统治方式,这种统治方式的落后性,是由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立法技术的落后所决定的。【知识模块】 夏商
5、法律制度9 【正确答案】 誓是夏商时期君主在战争期间发布的紧急军事命令,是用以约束全体从征人员的法律。【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0 【正确答案】 礼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祭祀鬼神祖宗求得赐福而举行的仪式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旨在维护宗法血缘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和言行规范的总称。【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1 【正确答案】 夏礼是夏代体现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它源于氏族社会的“礼” ,在夏代奴隶制国家里被改造赋予了阶级属性和法律效力,从而变为奴隶制国家法律统治的有效武器。【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2 【正确答案】 “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是夏代奴隶制社会
6、的刑事处罚原则之一,意即宁可不按常法审案,也不能错杀无辜。这一原则的实施,对商、周乃至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3 【正确答案】 大理是指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4 【正确答案】 圜土是指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时期监狱的总称。“圜者,圆也”,即用土构筑圆形监狱以关押人犯。【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5 【正确答案】 “ 王权神授 “是商代的立法思想之一。商代统治者把奴隶主贵族对人世间的法律统治,神化为“秉承天意” ,以使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合法化、神特化,并赋予商王这一奴隶主阶级的总代表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地位。【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6
7、 【正确答案】 “ 天讨” 与 “天罚“ 是商代的立法思想之一。商代统治者为证明其刑杀和讨伐活动的合理性,将他们在人世间的用刑诡称为奉天行罚与代天讨罪,这种神话宣传具有相当的欺骗性,它为商代统治者掩饰其刑事镇压的残酷性,以及为加强法律制度的威慑力提供了理论武器。【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7 【正确答案】 “ 临事议制 ”是指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时期案件的处理方式。奴隶主贵族崇尚“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的原则,采取垄断法律不予公布的法律秘密主义,以便统治者随心所欲地断罪施刑,镇压奴隶与平民的反抗。【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8 【正确答案】 汤誓是商汤在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军事命令,用以约束所有
8、从征人员。【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19 【正确答案】 汤刑是商代的成文刑书,也是商代法律的泛称。【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0 【正确答案】 官刑是商代惩治国家官吏犯罪、违纪与失职行为的专门法律,带有行政法律规范的性质。【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1 【正确答案】 “ 民居“之法是商代商汤时期丈量土地、划分居住区域及安置百姓的法规。【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2 【正确答案】 车服之令是商代区别身份的礼仪法令。商汤为区别尊卑贵贱而下的命令,在任命官吏与罢黜官吏的车马服饰上作了区别规定。【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3 【正确答案】 奴隶制社会末期,父权制习惯的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1)确认部落
9、联盟酋长的权威地位。国语.鲁语中有“禹朝诸侯于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的记述。文献中记载的这类传说,反映了氏族习惯的某些变化,即不但确认部落联盟酋长的权威地位,而且赋予他们临事处置的大权。这类习惯到奴隶制确立以后,则被改造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习惯法。(2)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习惯。父权制社会逐步改变了母权制的平均分配传统,规定个人所获猎物为自己私有财产,不归集体分配。此外,按照父权制的习惯,氏族公社的公有财产以及集体掠获其他部落的财产,氏族首领与部落联盟酋长可以取得超出常人的更多份额,不再实行平均分配。(3)确认有关处罚的习惯。原始社会的舜禹时期,特别是大禹统治的时代,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
10、到了尽头,不单部落联盟、军事民主制发展到高峰,有关处罚的习惯也发展到顶点。根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确立了不少有关处罚的习惯,左传引夏书说:“ 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上述几个方面只是父权制习惯的变化内容,而不是氏族习惯的全部内容。以这些变化的内容而论,它们已具有法的胚胎性质,但又没有脱离习惯的范畴,更不可能成为国家形态的法。【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4 【正确答案】 大量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证实,夏代已经产生奴隶制国家和体现着奴隶主阶级意志的习惯法。夏启承禹以后,建立夏王朝,用王位世袭制取代氏族禅让制,给原始公社制度以致命打击,并导致它的最终解体。启称王后,沿袭禹的传统,将所辖地区划分为九
11、州,即所谓“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 ”。与此同时,夏奴隶制国家把夏邑作为统治的中心,并按地区的不同部署原有的部落,建立了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武装力量与管理国家的整个官僚体制。此外,还建立了作为国家褓附属物的监狱等强制机关。这一切表明,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在夏代已经形成。伴随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制习惯法也同时孕育而生。据史书记载,东夷部族的首领伯益以及与夏同姓的有扈部族都曾起兵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与剥削,又造成平民的“ 不服”,以及奴隶们的“作乱”。在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势下,夏代统治者在军事镇压的同时,不得不借助于法律,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因夏奴隶制国家初
12、建,没有立即制定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只是将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氏族习惯,赋以新的性质,上升为国家形态的习惯法。左传中所谓的“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一方面说明夏代借用大禹的威望,增强其法律的威慑力量;另一方面说明,夏代法律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舜禹时代氏族习惯的部分内容。此外,适应阶级斗争与社会斗争的形势,夏代统治者还颁布了一些单行的命令,如甘誓等。总之,处于形成时期的夏代习惯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它的完善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5 【正确答案】 夏代的法律形式有:(1)习惯法。夏代建立之初,习惯法成为当时法律的主要形式,即把原始社会的祭祀鬼神的“ 礼” ,改造成为奴隶
13、主阶级实施法律统治的工具。夏代习惯统治方式,是中国阶级社会诞生以来最早出现的最为简陋的统治方式,这种统治方式的落后性,是由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立法技术的落后所决定的。(2)制定法。夏代统治期间,在沿袭习惯法的同时,也出现了制定法。左传所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就是统治阶级适应形势需要,加速制定法出台的反映。(3)誓。誓是夏、商代君主在战争期间发布的紧急军事命令。正如尚书所载:夏启在平息有扈氏叛乱时,曾于甘地发布“誓” ,以此约束全体从征人员。又如商汤在讨伐夏桀时曾经发布汤誓,用以约束所有从征人员。【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6 【正确答案】 夏代法律内容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1)将原始社会
14、的礼改造成为法律统治的有效武器。礼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祭祀鬼神祖宗求得赐福而举行的仪式活动,夏启建立奴隶制国家以后,在神权政治法律思想的支配下,将改造后的“夏礼” 与国家的重要活动结合起来,并赋予新的阶级属性和法律效力,从而变为奴隶制国家法律统治的有效武器。(2)法律维护专制王权,镇压各种违背“ 王命“ 和反抗国家统治的行为。夏代统治者出于维护王权的需要,改原始社会的习惯为巩固君权的习惯法。如甘誓所载:“弗用命,戮于社。 ”夏代为有效镇压反抗奴隶主国家统治与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承袭并发展了舜禹时代习惯处罚方式,从而初步确立了奴隶制五刑制度,即墨、劓、剕、宫、大辟。据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
15、。皋陶之刑也。”(3)规定带有行政法规性质的政典,用以维护奴隶主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据尚书.胤征注云:“政典 夏后为政为典籍。” 这里的政典极有可能是简单的行政法规。夏代政典的制定,一方面说明,中国自有国家产生以来,就非常重视行政法律规范的建设;另一方面又说明,我国古代行政法规一问世,就采取刑事处罚的方式,惩治渎职与失职的官吏,从而反映了我国自古即有的“依法治吏“的悠久传统。(4)确认土地 “国有”的民法内容。夏代更改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确立土地奴隶主国家所有制。按照夏代法律规定,王掌管全国的田土,享有充分的所有权和分封赏赐权。这土地归于国家所有的民法内容又直接影响了商、周两代,成为我国奴隶
16、制时代通行的土地所有权的原则。(5)确认征收赋税的各项制度。夏代法律法规中规定了一些调整经济关系的带有经济法规性质的内容。孟子.滕文公载:“夏后氏五十而贡” 。这表明,我国奴隶制国家建立后,曾经及时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家赋税制度。【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7 【正确答案】 (1)司法机关和审判制度。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大理” ,地方司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别掌管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以席触不直的神判方式,传说早在皋陶作“士” 时就已经使用过。到夏代奴隶主阶级统治时期,“ 席“字继续被用来宣扬以审判行罚的迷信色彩,从中也多少反映了氏族神明裁判在早期奴隶制国家审判
17、活动中的残余影响。夏代统治者在审判活动中,大肆宣传神兽“ 代天审判 ”与“代天行罚“ 的思想,是出于增强奴隶制国家审判的威慑力,以及强化司法镇压,巩固专制统治的实际需要。(2)监狱的设置。据 竹书纪年载:“ 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圜土”即为夏代的监狱,“圜者,圆也 ”,即用土构筑圆形监狱以关押人犯。上述记述表明,夏奴隶制国家建立后,不仅设置司法机关规定审判制度,还建立了最初的监狱制度。尽管监狱机构还相当粗疏简陋,但毕竟为商周的健全发展莫定了重要基础。【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28 【正确答案】 商代夏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指导统治阶级立法的思想原则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所谓“殷
18、尚鬼” 、 “率民以事神”,证明了商代神权法思想一直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1)“王权神授”的法律思想。商代统治者把奴隶主贵族对人世间的法律统治,神化为“秉承天意 ”,无非要使奴隶制国家统治合法化、神圣化,并赋予商王这一奴隶主阶级的总代表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地位。这种宣传不仅使王权专制披上了宗教神学的色彩,而且可以借此大肆欺骗愚弄被压迫的劳动群众。(2)“天讨”与“天罚” 的法律思想。商代统治者为证明其刑杀和讨伐活动的合理性,将他们在人世间的用刑诡称为奉天行罚与代天讨罪,这种神话宣传具有相当的欺骗性,它为商代统治者掩饰其刑事镇压的残酷性,以及加强法律制度的威慑力提供了理论武器。【知识模块】 夏商
19、法律制度29 【正确答案】 商代的法律形式有:(1)制定了不公开的刑书。左传记载:“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从狭义上讲,汤刑是商继夏代制禹刑后而制定的一部不予公布的刑书;从广义上讲,汤刑又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奴隶主贵族崇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的原则,采取垄断法律不予公布的法律秘密主义,以便统治者“临事议制” ,随心所欲地断罪施刑,镇压奴隶与平民的反抗。(2)誓。誓是商代君主在时发布的紧急军事命令。如商汤在讨伐夏桀时曾经发布汤誓,用以约束所有从征人员。(3)王与权臣的命令、文告。作为殷商重要法律文献的尚书.盘庚,就是根据商盘庚的命令整理而成,它本身具有至高的法律效力。此外,商代权臣依据
20、王的意志而发布的命令,当时被称之为“训” ,尚书.伊训 即是记载商代国相伊尹命令的一份重要法律文献。【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30 【正确答案】 商代的主要法律有:(1)汤刑 。汤刑为商代成文刑书,也是商代法律的泛称,如从成文刑书的意义上讲,汤刑显然是商代的主要法律。(2)官刑 。官刑是商代惩治国家官吏犯罪、违纪与失职行为的专门法律,带有行政法律规范的性质,但却采取刑事制裁的方式加以处理。(3)“民居”之法。据尚书.序载:“咎单作民居”。咎单是商汤时的司空官,曾奉命制定“明居民之法,即丈量土地、划分居住区域及安置百姓的法规。(4)车服之令。商汤为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曾下车服之令。在任命官吏与罢
21、黜官吏的车马服饰上作了区别规定。这表明商代已经存在区别身份的礼仪法令。【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31 【正确答案】 商代军事法规的内容有:(1)以军法保证对夏代的讨伐战争。商汤出于动员百姓参与讨伐夏的需要,在尚书.汤誓中规定了军法,对夏桀的“矫诬天命” 罪进行声讨。商汤为使自己师出有名,把制定军法讨伐夏说成是“授命于天” ,是 “天命”所致,而夏桀是假托“ 天命”为非作恶。这样,他的军事征伐便成为名正言顺的事情了。(2)严格军法,惩治 “不从誓言“ 罪。商汤在征伐夏的战争中,规定了军法,把“不从誓言”作为重罪加以惩罚。尚书.汤誓说:“ 汝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无有攸赦。”商汤突出对 “不从誓言
22、 ”罪处罚的目的,就是依靠严厉的军令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32 【正确答案】 商代刑事法规的内容有:(1)运用刑法手段,严厉镇压反抗国家统治的各种犯罪。商代向以刑法严酷著称,商代也规定了墨、劓、剕、宫、大辟等五刑制度,其中死刑制度最为残酷,充分暴露出商代刑法制度的野蛮与残忍性。(2)刑法严惩蛊惑民心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商代刑事立法的特点,就是控制思想钳制舆论,严惩扰乱社会秩序,动摇、蛊惑、瓦解民心的各种犯罪,确保贵族奴隶主阶级的“ 正统” 地位。【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33 【正确答案】 商代行政法规的内容有:商代立国之初,商汤从奴隶主阶级的长久利益出发,认真总结夏代
23、后期统治者“好方鬼神”以及夏桀败亡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严格约束统治集团成员的行政法律规范 官刑。官刑作为商汤管理吏治而规定的行政法律规范,对于卿士与邦君等奴隶主贵族具有严格约束的职能。凡有三风十愆者,卿士丧家,邦君亡国,甚至臣下不匡正也要判处墨。据此不难看出,商代的“依法治吏” ,促进了奴隶制行政法律规范的发展,同时也对奴隶制政权的稳固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34 【正确答案】 防风氏案发生于夏朝,当时,氏族习惯作为协调社会纠纷、约束人们共同劳动以及平均分配的共同准则,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母系氏族的习惯也逐渐向父系氏族的习惯转变。父权制习惯的变化体现之一,就是确认部落
24、联盟酋长的权威地位。国语.鲁语中记载的这个传说,反映了氏族习惯的某些变化,即不但确认部落联盟酋长的权威地位,而且赋予他们临事处置的大权。这类习惯到奴隶制确立以后,则被改造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习惯法。【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二、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中国法律的起源(1)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中国和世界早期文明地区一样,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以及生产力的得到一定发展后,开始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阶级。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奴隶阶级的不断反抗,这种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就需要建立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来加以调控,于是便产生了国家。依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述与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夏初已具有
25、国家产生的基本特征。大禹王在会稽之山大会部落首领,防风部落酋长因迟到被大禹处死,这表明大禹王已形成凌驾于其它部落之上的“ 公共权力 ”。这种权力的基础在于他已掌握了一支强大的武装部队。出土的青铜武器,进一步证实了夏初已具有用金属武器装备的精锐武装。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实体附属物诸如司法机构与监狱等强制机关。奴隶制的国家统治,还表现在划分地域与实施税物征收上。(2)原始习惯到奴隶制习惯法的转变。原始社会虽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形态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氏族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的起源实质上是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质变过程。产生在原始社会公有制基础上的氏族习惯,
26、是协调社会纠纷、约束人们共同劳动以及平均分配的共同准则。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母系氏族的习惯也逐渐向父系氏族的习惯转变。父权制习惯的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确认部落联盟酋长的权威地位。国语.鲁语中有“禹朝诸侯于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的记述。文献中记载的这类传说,反映了氏族习惯的某些变化,即不但确认部落联盟酋长的权威地位,而且赋予他们临事处置的大权。这类习惯到奴隶制确立以后,则被改造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习惯法。第二,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习惯。父权制社会逐步改变了母权制的平均分配传统,规定个人所获猎物为自己私有财产,不归集体分配。此外,按照父权制的习惯,氏族公社的公有财产以及集体
27、掠获其他部落的财产,氏族首领与部落联盟酋长可以取得超出常人的更多份额,不再实行平均分配。第三,确认有关处罚的习惯。原始社会的舜禹时期,特别是大禹统治的时代,氏族公社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单部落联盟、军事民主制发展到高峰,有关处罚的习惯也发展到顶点。根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确立了不少有关处罚的习惯,左传引夏书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3)习惯法的产生。伴随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奴隶制习惯法也同时孕育而生。据史书记载,东夷部族的首领伯益以及与夏同姓的有扈部族都曾起兵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与剥削,又造成平民的“不服” ,以及奴隶们的 “作乱”。在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势下,夏
28、代统治者在军事镇压的同时,不得不借助于法律,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因夏奴隶制国家初建,没有立即制定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只是将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氏族习惯,赋以新的性质,上升为国家形态的习惯法。左传中所谓的“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一方面说明夏代借用大禹的威望,增强其法律的威慑力量;另一方面说明,夏代法律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舜禹时代氏族习惯的部分内容。此外,适应阶级斗争与社会斗争的形势,夏代统治者还颁布了一些单行的命令,如甘誓等。总之,处于形成时期的夏代习惯法,还是比较简单的,它的完善则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法律的起源的特点(1)中国法律产生于古代中国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它的法律起源具有自己的
29、特点,即实行礼法结合。夏代法律在形成中改造和吸收了原始社会沿用已久的“礼” 的传统,从而实现了中国奴隶制最初的礼法结合。将奴隶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结合使用,是其他国家与法律形成时所不具备的。(2)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具有早熟性。同东方早期文明国家一样,夏王朝提前跨人文明社会的门槛,形成了最初的国家与法。因此,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具有法律的早熟性。(3)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带有维护专制王权的特点。自夏奴隶制国家产生以来,就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与此相适应只能产生君主专制制度与维护专制王权的奴隶制法律。夏代法律维护专制王权,反映了奴隶制法
30、的本质特点,这一特点经商、周一直遗传到封建时代,使得古代中国的法律日益君主专制化。(4)因自然经济的稳固,商品经济的不发达,加之过早确立君主专制制度以及礼的规范的发展,使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就带有刑事法规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的特点。夏王朝一建立,统治者便把礼摆到重要位置,由于礼的作用增强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民事法律规范在形成期的夏代法律中居于次要地位。相反,为维护专制王权以及种族奴隶制的严酷统治,镇压被奴役的部族和平民、奴隶的剧烈反抗,以夏王为代表的宗族奴隶主阶级,十分重视习惯法中的刑法内容,并陆续颁布了一些简单的刑事法规,用以稳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由于夏代提早跨入阶级社会,奴隶制未能
31、充分发展,所以,它的法律在形成时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贵族宗法统治的显著特点。夏王朝是早期奴隶制国家,它并未彻底瓦解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宗法统治关系,因此维护原有宗法关系的氏族习惯相应地转化为维护奴隶主贵族的习惯法。实行家国相通、亲贵合一的夏王朝,君主是所有臣民的最高家长,各贵族又是各家族的家长,并任有官职。这样,使中国法律在形成时就带有氏族社会的浓厚色彩,以及种族奴隶制、宗法制的鲜明特点。【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36 【正确答案】 (1)司法机构。商代把中央最高审判机构改称为司寇,与中央其他五个机关并称为六卿。司寇对于重大案件的审判必须奏请商王批准,商王掌握生杀予夺和决定诉讼胜负的勾决
32、权。(2)审判制度。重案与疑案的审理:商代重要案件的审理一般要经过三级,即史与正的审理,大司寇的复审,以及三公参听的再审,最后报请商王批准。商代对疑难案件的审理持慎重态度,主张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定案。如公认案件有疑点,就采取赦免的方针,但必须和同类典型案例相比较,然后才能做出终审判决。此外,主张审判依据事实,有犯意无实据,不认为是犯罪。所谓“有旨无简不听” 。在量刑时,可重可轻者,主张从轻;可宽可严时,主张从宽。即“附从轻” 、“赦从重”。天罚与神判:在神权政治法律思想的支配下,商代的宗教意识与审判处罚紧密相连,形成了“ 天罚” 与“神判”制度。首先,统治者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迷信与落后,假托神意进行审判。商王每逢审判时,必先通过占卜求天问神,然后假意做出决定。其次,假托鬼神之意,实施残暴的处罚和刑杀。盘庚为顺利地迁都,把自己宣布的处罚诡称为“ 天罚” 。把惩罚与刑杀披上神权外衣,以此增强镇压的威慑力量。(3)监狱制度。商代因袭夏制,把监狱仍称之为“圜土” 。此外,商代又有专门关押要犯的狱,称之为“ 图圄 ”。商代为有效地镇压奴隶与平民的反抗在全国各地遍设监狱,并对逃狱的奴隶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知识模块】 夏商法律制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