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58.50KB ,
资源ID:86463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64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明德慎罚 ”的前提是: ( )(A)以德配天(B)实施德教(C)用刑宽缓(D)德主刑辅2 下列有关法制思想的说法,错误的表述是:( )(A)“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是对夏商神权政治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周王朝的新的统治策略和治国方针(B)汉代中期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的基本策略(C) “明刑弼教” 一词最早见于尚书,首先对“明刑弼教” 做了新的阐述的是著名理学家朱熹(D)“明刑弼教 ”思想与“德主刑辅

2、”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一脉相承,在德与刑的关系上其思想也是一致的3 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 和“尊尊”。以下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尊尊君为首 ”(B) “亲亲父为首”(C) “亲亲” ,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D)“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4 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佣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 )(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5 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

3、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西周时期“ 七出” 、“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 ”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 3 年不归、6 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6 婚礼属于周礼中的:( )(A)吉礼(B)军礼(C)嘉礼(D)宾礼7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是:( )(A)铸刑书(B)邓析的“竹刑”(C)铸刑鼎(D)法经8 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法经

4、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 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 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9 法经中的下列哪一篇规定了“六禁”?( )(A)盗法(B)贼法(C)杂法(D)具法10 法经六篇中相当于近代法典中总则篇的是:( )(A)囚法(B) 贼法(C) 杂法(D)具法11 下列关于秦汉时期刑罚规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观点是哪一项?( )(A)“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之” ,说明了缇萦上书请求文帝废除肉刑的改革并不彻底(B) “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体现了“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

5、庶人” 的儒家思想(C)依照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主张,儿子若杀了人,其父亲可以包庇窝藏而不受处罚(D)儿子若杀了人,其父亲如果包庇的,可进行连坐处罚,因为依照秦律,父亲犯的是“见知不举 ”罪12 下面关于秦朝刑罚适用原则说法有误的是:( )(A)秦律规定,凡属未成年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秦律以男子行冠礼为成年(B)秦律重视故意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故意诬告者,实行反坐;主观上没有故意的,按告不审从轻处理(C)对于侵犯财产的盗窃罪,依据不同等级的赃值,分别定罪;一般赃值少的定罪轻,赃值多的定罪重(D)秦律规定,凡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若

6、犯罪后能主动消除犯罪后果,可以减免处罚13 关于秦代的刑罚与刑罚适用原则,下列四种说法,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秦代的刑罚中,“羞辱刑、经济刑、株连刑”相当于现代的附加刑。秦代法律罪名繁多,尚未形成科学的罪名体系(B)秦代死刑中的“戮” 刑也含有羞辱的意思(C)秦统治者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总结前代的经验,在世界上首次把年龄规定为判定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标准(D)秦律规定了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赃值少的定罪轻,多的定罪重14 下列关于秦代刑罚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死刑、肉刑、徒刑、笞刑、经济刑构成秦代刑罚中的五刑,相当于现代的主刑(B)经济刑是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

7、物的刑罚,秦代的经济刑主要是“赀”(C)秦代徒刑主要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作如司寇;候。其中候是徒刑的最轻等级(D)笞刑大多针对轻微刑事案件而设,也可以作为减刑后的处罚15 秦朝南海县一县令,自己的侄子犯了盗窃罪后,应当判刑,但是他以事实有疑为由,故意没有判处刑罚。根据秦朝法律,该县令触犯下列何罪?( )(A)见知不举罪(B)不直罪(C)纵囚罪(D)失刑罪16 秦朝中期,某郡民众因不满沉重的苛税,聚集上百人拒不缴纳税款,并冲进官府,砸坏了官府内的一些物品。以上行为,在当时应按照何种罪名来加以处置?( )(A)共盗(B)群盗(C)谋反(D)逃避赋税17 秦朝时期,有张三和李四

8、是邻居,但双方关系很差,互相仇视。张三某日到县令处告发李四,称李四与自家的同母异父的妹妹王五通奸(秦律规定,同母异父兄妹通奸,处弃市),要求县令对李四定罪。经县令调查,张三告发之事纯属捏造,是张三为泄私愤而编造的。根据案情,本案如何处理?( )(A)张三积极向官府报告可能存在的犯罪,即使错误,亦不构成犯罪(B)张三为泄私愤而诬告李四,构成诬告罪,但应未造成损失,从轻发落(C)张三的行为构成诬告罪,以诬告罪惩处(D)张三的行为构成诬告罪,处以弃市的刑罚18 西汉时期,某乙与某甲因纠纷发生斗殴,某甲用佩刀刺伤某乙,乙子执杖援助,不慎误伤其父。根据“ 春秋决狱 ”的原则,乙子如何处理 ?( )(A)

9、伤害父亲,处以枭首之刑(B)因乙父的伤害是因与某甲的斗殴而起,某甲处以枭首(C)伤害父亲属于误伤,从轻处罚(D)不处罚19 下列关于汉文帝废除肉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文帝废除肉刑是由重刑改为轻刑的改革(B)被班固称为“外有轻型之名,内实杀人”笞刑被改为斩左趾(C)汉文帝将弃市死刑改为斩右趾,减轻了刑罚(D)汉文帝的改革,从法律上宣布废除传统的伤残人肢体的肉刑20 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日:“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近亲属之

10、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 “亲亲得相首匿” 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亲亲得相首匿 ”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礼法结合 ”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D)清末

11、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 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22 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汉代的春秋决狱(B)明代的“九卿会审”(C) 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23 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有哪些项?( )(A)一夫一妻(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D)六礼24 下列关于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几部法典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A)铸刑书是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突破了此前“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的传统(B)邓析铸竹刑,综合了郑国内外的法

12、律规范(C)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D)法经从内容上规定了“盗、贼、囚、捕、杂、具”各篇,这种法典体系安排,为以后的秦汉所继承,是中国法制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法典25 公元前 359 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史称“商鞅变法” 。从法律变革角度看,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B)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C)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是变法的终极目的(D)全面贯彻法家“ 以法治国” 和“明法重刑”的主张26 秦朝的徒刑包括:( )(A)城旦舂(B)鬼薪白粲(C)司寇(D

13、)耐刑27 关于历史上法学家法律解释、法学著作的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西晋及唐朝,律学家、官员对法律的解释经皇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法律效力(B)古代罗马帝国时代,经皇帝授权的法学家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C)美国有许多著名的法学家同时为杰出法官,他们的法学作品具有立法的意义(D)在现代德国,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28 关于汉代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汉文帝下令废除肉刑(B) “亲亲得相首匿” 体现汉律的儒家化(C)廷尉是中央司法长官(D)对死刑实行“ 秋冬行刑” 制度29 以下对于“ 春秋决狱” 的理解和陈述哪些是错误的?( )

14、(A)“春秋决狱 ”是汉代判案断狱的一种原则、方法和制度(B)它是直接引用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经义内容,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根据(C) “春秋决狱” 是由孔子提出的(D)“春秋决狱 ”符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审判原则30 下列有关晋律的正确表述有哪些?( )(A)置名例于篇首(B)又称 泰始律(C)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D)确立“准五服制罪 ”31 下列哪些内容是确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法律制度?( )(A)春秋决狱(B)八议(C)准五服以制罪(D)秋冬行刑32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15、 )(A)北齐律共 12 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B)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 制度(C) 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 制度33 名例律是我国古代律典总则部分的名称。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关于这个过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名例律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李悝法经 的“ 具法”篇(B)三国时期的曹魏律将“具律”改为“ 刑名” 置于律首(C) 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 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D)北魏律全面总结立法经验,将“刑名律”与“ 法例律”合为“名例律” 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34 唐朝

16、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朝代,下面关于唐律的说法正确的有:( )(A)唐律承隋制,将“ 十恶” 列入名例律之中,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而且,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B)唐律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谋杀”、“ 故杀” 、“斗杀”、“ 误杀”、“过失杀” 、“戏杀”,其中,“误杀”指过失杀人(C)唐律规定了六赃,具体包括以下罪名:“受财枉法 ”、“受财不枉法” 、“受所监临”、“强盗”、“窃盗” 、“ 坐赃”(D)唐朝确立了保辜制度,即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受伤者死去,

17、伤人者承担杀人的刑责;限外死去或限内以他故死亡者,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刑事责任35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B) 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8、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周初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实施德教是第一位的,是前提。【知识模块】 法制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周初统治者为了谋求长治久安,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的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

19、定了理论基础。所以 A、B 正确。 “明刑弼教”是“明与五刑,以弼五教”之语的简称,最早见于尚书.大禹谟,从字面看,“弼”乃辅佐之义,似与“德主刑辅”的传统立法、司法原则并无不同。实则不然,“德主刑辅“中,德为刑纲,刑受德的制约,处于次要的辅助地位。宋代以后,在处理德刑关系上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其“明刑弼教”作了新的阐释,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他强调,刑与教的实施可“或先或后”、“或缓或急”。经此一说,刑与德的关系不再是主次关系,德对刑不再有制约作用,而只是刑罚的目的,刑罚也不必拘泥于“先教后刑”的框框,而可以“先刑后教”。所以 C 项正确, D 错误。依题意,D 项当选。【知识模

20、块】 法制史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的礼有二层含义: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此为礼的核心和根本原则。“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故选项 B 正确,C 错误。依题意,C 项当选。“尊尊”,即要求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故选项 A、D 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

21、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周礼载,“质”、“剂”有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管理。【知识模块】 法制史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关于 A,西周时期的“七出”是指解除婚姻关系的制度, “七出”是指“不顺父母(此指公婆) ,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三不去”是指“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七出”、“三不去”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但“三不去”是对“七出”的限制,因此“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

22、益,A 项正确。关于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土地、财产继承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 B 错误。关于 C,宋承唐律,在离婚方面,仍实行唐制 “七出”“三不去”,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 3 年不归、6 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故C 正确。关于 D,宋代法律在继承关系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除沿袭以往遗产由兄弟均分制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因此 D 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周礼有所谓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吉礼为祭祀礼,凶礼为丧葬吊唁礼,军礼是有关战争等军事活动的行为规范,嘉礼则是规范人们日常交往的礼,婚礼属于嘉礼范畴。【

23、知识模块】 法制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元前 536 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晋国赵鞅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贯彻执行。所以本题选 A 项。【知识模块】 法制史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故 D 不准确。它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故A 准确。 法经共六篇: 盗法,贼法 ,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其中盗法、贼法是

24、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此两篇列为法典之首。故 B 准确。 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 C 准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盗法、贼法是关于惩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财产的法律规定。网法又称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网、捕二篇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嬉禁、徒禁、金禁等。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

25、的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的总则部分。所以答案为C。【知识模块】 法制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略。见上题答案。【知识模块】 法制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是班固对汉文帝废除肉刑的评价之一,说明当时改革并不彻底(所以汉景帝继续改革,实现轻刑化);B 项反映的是汉朝上请制度;C 项反映的西汉亲亲得相首匿制度,均正确。D 项,父亲包庇儿子,对父亲仅处以一般的连坐,“见知不举”罪的处罚对象是渎职的官员。【知识模块】 法制史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代的刑罚适用原则:(1)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秦律规定,凡属未成年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秦律以身高判定

26、是否成年,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人,故 A 项错误,依题意,当选;(2)区分故意与过失的原则,故意诬告者,实行反坐;主观上没有故意的,按告不审从轻处理,故 B 项正确;(3)盗窃按赃值定罪的原则,秦律把赃值划分为三等,即一百一十钱、二百二十钱与六百六十钱。对于侵犯财产的盗窃罪,依据以上不同等级的赃值,分别定罪。一般赃值少的定罪轻,赃值多的定罪重,故 C 项正确; (4)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加重处罚的原则,秦律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犯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5 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5)累犯加重原则,本身已犯罪,再犯诬告他人罪,加重处罚;(6)教唆犯罪加重处

27、罚的原则,秦律规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者加重处罚;(7)自首减轻处罚的原则,秦律规定:凡携带所借公物外逃,主动自首者,不以盗窃论处,而以逃亡论处。如隶臣妾在服刑期间逃亡后又自首,只笞五十,补足期限。若犯罪后能主动消除犯罪后果,可以减免处罚,故D 项正确;(8)诬告反坐原则,秦律规定,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知识模块】 法制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秦律以身高判定是否成年,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人;未成年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秦代罪名繁多,但尚无系统分类,更未形成较

28、为科学的罪名体系。因此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法制史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代的五刑,主要是死刑、肉刑、徒刑、笞刑和流放刑。经济刑并不在主刑之列,仅仅是附加刑而已。因此 A 项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不赘述。【知识模块】 法制史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秦朝官吏渎职罪主要有以下四种:见知不举罪,指明知有犯罪不举报;不直罪,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纵囚罪,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失刑罪,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故意,则构成不直罪)。【知识模块】 法制史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秦

29、朝,侵犯财产方面的罪名主要是“盗”,盗窃在当时被列为重罪,按盗窃数额量刑。但是,秦代有共盗、群盗之分:共盗指 5 人以上共同盗窃;群盗指聚众反抗统治秩序。题目中的描述是民众反抗统治者征收沉重的苛捐杂税的行为,很明显是对统治秩序的反抗,所以应属于群盗。谋反在当时被视为最严重的犯罪,属于危害皇权罪,主要目的是推翻现任皇帝的统治,谋反者自己取得统治权,这和群盗有本质区别,所以选项 C 错误。逃避赋税是秦律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秦律杂抄为防止逃避口赋,即人口税,规定隐匿成年男子以及申报废、疾不实等情况的,都要被处刑。题中的情形与逃避赋税无关,没有隐匿成年男子、申报废、疾不实等情况,所以选项 D

30、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B。【知识模块】 法制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首先,根据秦律,故意捏造事实与罪名诬告他人,即构成诬告罪,张三为泄私愤捏造事实,告发李四与王五通奸,构成诬告罪。同时,秦律规定,诬告者实行反坐原则,即以被诬告的人所受的处罚,反过来制裁诬告者。因此,本案中,诬告者张三应当受到他诬告李四的通奸罪的处罚,即弃市。故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法制史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照汉律,其子伤害父亲,应当处以枭首之刑。但是根据春秋之义,“父子至亲”,儿子得知父亲受到威胁,理应前来救助,并非有意伤害其父,依“原心定罪”原则,“君子原心赦而不诛”,故其无罪

31、免刑。【知识模块】 法制史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文帝刑制改革中也有由轻至重的现象,如斩右趾改为弃市死刑,所以 AC 两项错误。B 项是将斩左趾改为笞刑。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但对于像“十恶重罪”这样的严重犯罪,该原则并不适用。因此,答案 B 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

32、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中国在奴隶制社会的夏商时期,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法律制度也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天命”、“天罚”的思想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法律制度。而西周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以德配天”的学说代表着神权法观念的某种动摇,而“明德慎罚”的思想更为儒家学说所继承,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并在汉武帝之后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影响着历代封建王朝。而这种伦理法观念在清末变法修律的冲击下,逐渐瓦解。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制史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儒

33、家思想直接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过程,称为“纳礼入律”的过程。这一进程从西汉开始,中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直至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结果便是唐律疏议的制定。该法律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立法的最高水准,以儒家思想来阐释法律,表明“纳礼入律”进程的结束。正所谓唐律疏议是“一准乎于礼”。故,明代的“九卿会审”不是直接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模块】 法制史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是西周时期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凡不合此三者的婚姻即属非礼非法。而“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或称纳币、请

34、期、亲迎。【知识模块】 法制史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项表述正确。D 项中对法经的表述欠妥,它是重要的一部法典,但不是最重要的,说法过于绝对。【知识模块】 法制史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商鞅“改法为律”以后,以法律作为社会改革的基本手段。(2)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3)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4)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强调“以法治国”,主张“轻罪重刑”,贯彻不赦不宥,鼓励告奸,实行连坐。故选项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26 【

35、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秦朝的徒刑包括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作如司寇。耐刑是秦朝的一种身体刑。【知识模块】 法制史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在西晋时,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张裴、杜预为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以后,具有与晋律同等法律地位。在唐代,唐高宗召集律学通才及官员对永徽律进行解释,称为永徽律疏,于永徽四年颁行。故 A 的说法正确。关于 B,在古代罗马,在帝国时期,许多法学家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权,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是罗马法的渊源之一,因此 B 项正确。关于C,美国法的渊源包括了制定法,普通法与衡平法,法学家的法学作品并没有立法的意义,因此

36、 C 项错误。关于 D,在现代德国,法学教授的著述是法官适用民事法律时的重要参考材料,但并没有法律效力,故该说法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汉文帝为了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后下令废除肉刑。故选项 A 正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在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它反映出汉律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故选项B 正确。汉承秦制,廷尉仍然是中央司法长官,郡守为地方司法长官,故选项 C正确。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唐律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审”制度都源于此制度。故选项

37、 D 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2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春秋决狱是汉代判案断狱的一种原则、方法和制度,它是直接引用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的经义内容,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根据,是儒家经典法律化的表现。它是由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董仲舒创立的,是汉武帝时期封建法律制度开始儒家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以儒家经义内容与精神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实际脱离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审判原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容易滑向罪行擅断主义,所以本题应选 C、D 。【知识模块】 法制史3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晋律颁行于西晋秦始三年,又称秦始律。与魏律相比,在刑名

38、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晋律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使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依亲属远近关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的服制,成为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知识模块】 法制史3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春秋决狱和秋冬行刑属于汉代司法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体现了儒家思想纲常观念进一步体现在法律中,曹魏时期“八议”入律、“准五服以制罪”是晋律与北齐律中确立的制度。【知识模块】 法制史3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引礼入律”的过程主要也是在这一时期,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一些重要的法律制度和

39、变化出现在此一阶段。北齐律共 12 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北齐律首次规定的“重罪十条”,是后世“十恶”立法的源头。故 C 不选。【知识模块】 法制史3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作为我国古代律典总则部分的名例律,其内容包括五刑、十恶、八议等基本制度和适用于整部律典的基本原则。名例律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战国李悝法经的“具法”篇,自商鞅改法为律,至汉代九章律,皆称“具律”;三国时期的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北齐律全

40、面总结立法经验,将“刑名律”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由此可见,选项 ABC 都是正确的,D 项错在将北齐律误为北魏律。【知识模块】 法制史3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唐律承袭隋制,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而且,凡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A 项正确。唐律依犯罪人主观意图区分“谋杀 ”、“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其中“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了杀人对象。B 项错误。唐律规定的六赃指:“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C 项正确

41、。唐律的保辜制度指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受伤者死去,伤人者承担杀人的刑责;限外死去或限内以他故死亡者,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刑事责任。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制史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而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唐律中还规定了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刑罚原则。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知识模块】 法制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