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4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认识是错误的?( )( 司考201411)(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2 某省政府向社会公布了政府在行政审批领域中的权力清单。关于该举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司考201412)
2、(A)旨在通过政务公开约束政府权力(B)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C)体现了比例原则(D)符合法治原则3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 )(司考201413)(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 举行立法听证(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4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要
3、求行政机关必须诚实守信。下列哪一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 )(司考201414)(A)某县发生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政府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防止了现场矛盾激化(B)某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给予优惠,因国家政策变化推迟兑现(C)某县政府因县内其他民生投资导致资金紧张,未按合同及时支付相关企业的市政工程建设款项(D)某区政府经过法定程序对已经公布的城建规划予以变更5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 201311)(A)只需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可实现依法治国(B)依法治国仅要求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和官员的权力,而无需约束公民的权利和
4、自由(C)依法治国要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将法律作为主要的、排他性的手段(D)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6 关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司考201312)(A)社会成员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B)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C)实现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D)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
5、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7 某市实行电视问政,市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以电视台开设的专门栏目为平台,接受公众质询,以此“ 治庸问责 ”,推动政府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司考201313)(A)社会主义法治是“ 治权之治” ,电视问政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官员的监督(B)电视问政体现了高效便民的原则(C)电视问政是“治庸问责”的有效法律手段(D)电视问政有助于引导市民规范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8 卡尔.马克思说:“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关于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6、(司考201219)(A)从性质上看,有民主的法律,也有专制的法律(B)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C)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D)实行民主的国家,也是实行法律至上原则的国家9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司考2012120)(A)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B)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依法治国的水平和成效(C)高效公正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D)确立公民的“ 法律中心主义” 意识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条件10 十五大报告申明依法治国
7、要从( )方面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实施。(A)制度(B)制度和法律(C)教育(D)道德11 从历史上看,法治国家在( )才出现的。(A)近现代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2 我国( ) 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在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八届人大一次会议(B)八届人大五次会议(C)九届人大一次会议(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13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亚里士多德14 社会主义法制
8、的基础是( )。(A)党的领导(B)工人阶级意志(C)社会主义民主(D)社会主义文明1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党的( )大报告中提出的。(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16 在西方学说史上,最早论述法治问题的学者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卢梭(D)孟德斯鸠17 近代以来,人们把法治的核心归结为( )。(A)司法独立(B)依法行政(C)保护人权(D)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8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班禅转世灵童寻访领导
9、小组会议上提出的“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一致的,关于上述问题正确的是:( )。(A)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害国家安全的活动(B)对待思想问题,不能采取强制方法,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方法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民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迫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C)在我国,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文化问题密切联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有利于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以及社会安定(D)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有利于国内团结,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把我国的宗教事务同国际宗教事务的处理结合起来19
10、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A)具有共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B)都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C)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D)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A)两者的表现形式和起源的时间不同(B)两者的具体内容不完全相同(C)两者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D)两者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21 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7152)(A)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B)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C)法律和道德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不断变化的(D)法律和道
11、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22 道德通常( ) 。(A)约定俗成(B)由国家制定和认可(C)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之中(D)表现形式规范、具体23 法律和道德调整范围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相同(B)一般认为,法律的调整范围大于道德的调整范围(C)一般认为,道德的调整范围大于法律的调整范围(D)法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24 孙某早年与妻子吕某离婚,儿子小强随吕某生活。小强 15 岁时,其祖父去世,孙某让小强参加葬礼。小强与祖父没有感情,加上吕某阻挡,未参加葬礼。从此,孙某就不再支付小强的抚养费用。吕某和小强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责令孙某承担抚养费。在法庭上,孙某提出不承
12、担抚养费的理由是,小强不参加祖父葬礼属不孝之举,天理难容。法院没有采纳孙某的理由,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判决吕某和小强胜诉。根据这个事例,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一个国家的法与其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B)法院判决的结果表明:一个国家的立法可以不考虑某些道德观念(C)法的适用过程完全排除道德判断(D)法对人们的行为的评价作用应表现为评价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25 西方的自然法学认为( )。(A)恶法亦法(B)自然法高于人定法(C)法律应体现道德内容(D)纳粹德国的法律是不具有法的品质的法律26 德国法学家托马西斯认为,道德与法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旨在求得个人
13、的内心和平,而法律则调整人们的外在活动,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谋求外部世界的和平。对于此论述应作如下理解:( )。(A)这一观点被康德所重述,科学地划分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B)事实上,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是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也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所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C)这一观点将是否具有外界强制性作为区分道德和法律界限的标准是不能成立的(D)在托马西斯的观点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差别,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点补充,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而论,社会主义道德对于人们的要求比法律要高27 2007 年,某国政府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症等疑难疾病的医学研究。该决
14、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对此,下列哪些评论是正确的?( )( 司考2009153)(A)目前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规定,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体体现(B)人兽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及时立法给予规范和调整(C)如因该研究成果发生了民事纠纷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则法院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D)如该国立法机关为此制定法律,则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该国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28 2007 年 8 月 30 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司考2009154)(A)反垄断法的制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
15、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法律的母体,法律是社会的产物(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 (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29 关于法与道德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司考2009155)(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道德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性(B)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
16、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没有必然联系(C)法和道德都是程序选择的产物,均具有建构性(D)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30 下列有关法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表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中国政法大学2010 年考研题)(A)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B)特定国家的文化影响该国法律的内容和形式(C)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了中国现代法治的进程(D)特定国家的法律本身体现着一种文化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卷 4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依法治国强调法律在治理
17、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但并不是西方法治理论中片面的、绝对化的“法律中心主义”,而是要求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故 B 错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故 C 正确。易知,AD 均正确。【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上控制自由裁量权的一项重要原则,指的是行政权力所采取的手段与其所达到的目的之间必须合比例或相称。该原则强调法益的均衡、手段与目的的相称,强调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以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权力清单与此无关,C 项错误,A
18、BD 正确。【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违反了法治思维。法治思维要求被告人的处罚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为了平息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以领导个人意志代替事实和法律。ACD 体现了法治思维的要求。【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诚实守信原则指的是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A 项体现了行政信息真实原则,符合诚实守信原则。B 项国家政策变化属于变更行政决定的法定理由,因此推迟兑现不违反诚实守信原则,D 项经法定程序变更城建规划也不违反诚实守
19、信原则。C 项县政府违约,违反诚实守信原则,资金紧张不能作为不及时支付款项的理由。【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错误,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全部,依法治国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权力制约监督等内容。B 项错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并不是无边界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行使权利的同时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如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合法权利与自由。C 项错误,依法治国要求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片面地、绝对化地强调“法
20、律中心主义”。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需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但是,这些不能说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故 C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没有对电视问政作出规定,因此电视问政不能算是法律手段,只是行政手段,故 C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的话表明,民主、法治意味着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D 项正确) ,但并不意味着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
21、法(B 项错误),只是跟专制、人治不同。专制、人治指的是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甚至高于国家法律(C 项正确 )。A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正确。依法治国首先意味着要有法可依否则无从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意味着首先要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 项正确。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水平和成效。C 项正确。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高效公正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D 项错误。
22、“法律中心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论中片面、绝对化的一种观点。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治国不仅有宪法、法律,还有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道德准则等,这些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和导向功能。综上,本题应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十五大明确指出要从制度和法律方面保证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贯彻实施。【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治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产物,主张民主、共和政体,因此,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可能出现。【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在宪
23、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亚里士多德提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法制是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的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其中核心环节是依法办事。【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理论。【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法治应优于人治”的命题,是西
24、方最早提出“法治”的代表。【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近代以来,法治的核心被归结为“保护人权”。【知识模块】 法与法治国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B、C、D。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具有一致性,首先,它们具有共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基础,都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都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列主
25、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它们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者的一致性还体现在: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从实质上体现了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B、C、D。法律和道德的区别表现在:两者的表现形式和起源的时间不同;两者的具体内容不完全相同;两者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调整范围不尽相同。【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B、C、D。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因此 A 正确。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只
26、是强制性的来源有所不同,一为国家强制性一为社会强制性。因此 B 正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都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并且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变迁而变化。因此 C、D 正确。【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2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A、C。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道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而产生,信念和良心是其存在方式。【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C、D。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更广、更具有深度、高度。【知识模块】 法
27、与文化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A、B、D。本题考查法与道德;法的规范作用。法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法通过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通过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二者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发挥着作用。虽然道德对立法具有指导作用,是评价法律善与恶的标准,但二者仍有不一致的地方,法律仅仅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尽管如此,仍不能忽视道德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故本题中只有选项 C 的说法不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 ABD。【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B、C、D。西方的自然法学是道德法学,认为法与道德不可分离,道德
28、是法效力的依据,自然法高于人定法。【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B、C、D。托马西斯的观点在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尤其是天主教会方面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对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的解释是不科学的。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也有相互作用。二者都具有外界强制性,区别在于强制的形式,道德的强制性一般体现为社会舆论的谴责,法律则由国家强制力所保证。而对于二者的调整范围来讲,社会主义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为广;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来讲,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要求要比法律要高。【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成文法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9、不一定能涵盖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故 A 正确。法律已成为当今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之一,如可能引发严重社会问题,则需要及时立法予以规范和调整。故 B 正确。非正式渊源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是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当正式的法的渊源缺位或可能导致明显不正义时,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可能成为法院判决的依据。故 C 正确。D 项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法的本质表现为国家性(国家意志)、阶级性(统治阶级意志)、物质制约性三个层次,最本质的在于它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全民意志论是资产阶级学者的论调,鼓吹法律的超阶级性。故 D 错。【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
30、2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A、B、D。从法与社会的一般原理上看,社会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故 A 正确。在构成社会基础的各种因素中,影响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但是经济之外的其他社会因素也会对法律产生影响,因此,法律在受到经济因素最终决定并对经济起到反作用的同时,也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故 BD 正确,C 错误。本题中,有一个答题技巧需要注意,CD 选项互相矛盾,二者必有一对一错,不能同时选择,一般也不能同时不选。【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29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A、B、D。法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既是法理学中永恒的理论话题,也是司法考试中的
31、常考知识点。法与道德的区别表现在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与多元性、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与内在关注、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与非程序性、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不可诉性。故 A 正确 C 错误,法律具有建构性,而道德具有非建构性。B 项正确,是否承认法与道德的本质必然联系,是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基本分野,前者肯定法与道德存在必然联系(即“恶法非法”),后者则持否定说(即“恶法亦法”)。D 项正确,违法不一定违反道德。违反道德也不一定违法。法律程序不一定具有道德内容,可能仅仅是技术性、操作性规定,因此,违反法律程序的行为并不一定违反道德。【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3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B、C、D。法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的。特定国家的文化影响该国法律的内容和形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影响了中国现代法治的进程。特定国家的法律本身体现着一种文化。A、B、c、D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与文化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