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18.50KB ,
资源ID:87182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71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学类试卷]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型题)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学类试卷]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型题)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 型题)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力(指每一对上下牙齿对咬时测得的力值)大小顺序为(A)第三磨牙第二磨牙 第一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B)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第一前磨牙 第二前磨牙(C)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 第一前磨牙(D)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第三磨牙(E)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第一前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2 磨耗多发生在牙冠的(A)唇面、颊面和骀面(B)舌面、骀面和邻面(C)切缘、邻面和轴面(D)切缘、 面和邻面(E)轴面、骀面和切缘3 唾液对食物的分解是通过什么起作用(A)氧化酶(B)溶菌酶(C)淀粉酶(D)硫酸盐(E)唾

2、液腺素4 下述因素与 力大小无关的是(A)性别(B)年龄(C)体重(D) 力方向(E)咀嚼习惯5 磨耗与磨损的主要区别为(A)都是牙与牙之间的摩擦,发生在牙体的部位不同(B)都是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发生在牙体的部位不同(C)前者是牙与牙之间的摩擦,后者是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D)前者是牙与牙或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引起,后者是牙与外物机械摩擦产生,且发生在牙体的部位不同(E)前者是牙与牙或牙与食物之间的摩擦引起,后者是牙与外物机械摩擦产生,且发生在牙体的部位相同6 下列有关唾液的性质不正确的是(A)黏稠液体(B)比重较水大(C) pH 范围在 6079(D)餐后为酸性(E)渗透压随分泌率变化7 下述

3、咀嚼运动的功能刺激,在正常建 的作用中不正确的是(A)促进建立中性验关系(B)通过生理性咀嚼磨耗消除早接触点(C)刺激颌骨的增长(D)促进恒牙的正常萌出(E)促进形成组牙功能8 下述磨耗的生理意义中不正确的是(A)消除早接触(B)有利于冠根比的协调(C)形成尖牙保护(D)为第三磨牙萌出提供空间(E)磨除初期龋坏9 有关自然牙列正常侧向咬合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作侧牙接触,非工作侧牙也接触(B)工作侧牙接触,非工作侧牙不接触(C)非工作侧牙接触有利于牙周支持(D)工作侧牙不接触,非工作侧牙全接触(E)非工作侧牙接触使工作侧牙接触更稳定10 在尖牙保护 时尖牙的作用是(A)尖牙能抵御较大的咀嚼

4、力(B)尖牙萌出最晚(C)尖牙在恒牙列中存留到最后(D)尖牙的位置适中(E)尖牙是一个不太重要的牙11 铰链运动开始的位置是(A)牙尖交错位(B)后退接触位(C)下颌姿势位(D)前伸 位(E)肌接触位12 自然闭口时牙尖斜面引导下颌进入(A)牙尖交错位(B)前伸 位(C)侧 位(D)后退位(E)平衡 位13 食物的切割是如何实现的(A)牙齿所有 面接触(B)后牙颊尖接触(C)前牙对刃咬合(D)前牙切咬运动(E)前牙正中咬合14 下述因素与牙齿磨耗的程度无关的是(A)唾液的黏稠度(B)食物的性质(C)牙体组织的结构(D)咀嚼习惯(E) 力的强弱15 Spee 曲线最低点位于(A)下颌第二磨牙的近

5、颊尖(B)下颌第一磨牙的远颊尖(C)下颌第一磨牙的近颊尖(D)下颌第二磨牙的远颊尖(E)下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16 正常邻接触的生理意义不包括(A)保护牙龈组织(B)分散咀嚼压力(C)利于食物排溢(D)便于舌的运动(E)利于牙齿的稳同17 最常用的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是(A)称重法(B)吸光度法(C)溶解法(D)比色法(E)依咀嚼面积的大小测定18 最大 力是指(A)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B)咀嚼中咀嚼肌实际发出之力(C)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D) 力计测得的上下牙间咬合力(E)粉碎食物所需的力19 在无刺激条件下,分泌量最多的唾液腺是(A)舌下腺(B)腮腺(C)副腮腺(D)小唾液腺(E)下颌下腺

6、20 长正中是指(A)后退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B)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C)下颌姿势位至牙尖交错位 13mm,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D)后退接触位至牙尖交错位的距离,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E)下颌习惯闭合位和牙尖交错位之间的距离21 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中,可以改变的是(A)颞下颌关节(B)上下颌牙齿的咬合(C)神经结构(D)咀嚼肌(E)下颌骨的形状22 蛋白质分子中的 -螺旋属于蛋白质的结构是(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域结构(E)四级结构23 维生素 B2 参与组成的辅酶是(A)FMN(B)辅酶 A(C) NAD+(D)NADP +(E)

7、CoQ24 辅酶和辅基的差别在于(A)辅酶为小分子有机物,辅基常为无机物(B)辅酶与酶共价结合,辅基则不是(C)经透析方法可使辅酶与酶蛋白分离,辅基则不能(D)辅酶参与酶反应,辅基则不参与(E)辅酶含有维生素成分,辅基则不含25 下列关于体内糖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转变成甘油并释放能量(B)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乳酸并释放能量(C)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转变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D)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乙醇并释放能量(E)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转变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26 在呼吸链中作为递氢体的物质是(A)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B)磷磷酸吡哆醛(C)铁硫蛋白(D)细胞色素 C(

8、E)细胞色素氧化酶27 胆同醇不能转变成的物质是(A)维生素 D3(B)雄激素(C)雌激素(D)醛固酮(E)胆色素28 下列氨基酸中属于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是(A)谷氨酸(B)酪氨酸(C)甘氨酸(D)赖氨酸(E)精氨酸29 下列有关 DNA 二级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B)以 A-T 以及 G-C 方式形成碱基配对(C)双链均为右手螺旋(D)链状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E)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30 下列有关各 RNA 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mRNA 分子中含有遗传密码(B) tRNA 是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的载体(C

9、) hnRNA 是 tRNA 的前体(D)mRNA 的 3末端有多聚 A 结构(E)rRNA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31 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A)尿素(B)肌酸(C)肌酸酐(D)尿酸(E)-丙氨酸32 下列过程中需要 DNA 连接酶的是(A)DNA 复制(B) DNA 转录(C) DNA 断裂和修饰(D)DNA 的甲基化(E)DNA 的乙酰化33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是(A)DNA(B)组蛋白(C) mRNA(D)rRNA(E)tRNA口腔执业助理医师(A1 型题)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力大小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 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 第

10、一前磨牙尖牙 中切牙侧切牙,其中第一、二磨牙差别有时不明显。上述 力次序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牙齿的 面、切嵴及邻面。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糊精,进而水解成 型麦芽糖。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影响 力的一些因素:性别:一般男性 力较女性大。有人报道女性最大验力为 358449kg,男性最大 力为 536644kg 。 年龄:最大 力随年龄增加直到青春期。有报道

11、,67 岁时平均 力为 25kg,717 岁间每年平均增加 23kg ,平均达到 55kg 为止。 咀嚼习惯:对 力有很大影响。例如因纽特人,因习惯于坚硬食物,其平均 力为 1364kg,最大者为1764kg。咀嚼侧较非咀嚼侧的 力大。吃韧性食物时,咀嚼明显发生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力线的方向:牙齿承受轴向牙合力较侧向 力为大,因为轴向力可使全部牙周膜纤维都参与承担力量,侧向力则集中作用于局限区域的牙周膜纤维,故所承受的 力小。例如下颌切牙的 力较上颌相应牙的狳力大,因上切牙多向唇侧倾斜,故在咬测时,受舌向力影响, 力较小;下切牙较直立,因而受力多为轴向,故能承担较大的 力。张口的距离:

12、有人认为 力在正中咬合时为最大值。有实验指出,1018 岁时,最大 力发生在上下牙相距 1820mm处。颌间距离过大过小,皆可影响 力,使之下降。其他: 力的大小与面部骨骼有关。肌电图研究显示强大的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力与较大的面后部高度、平坦的下颌平面及较小的下颌角均相关。具有较大咬合力的人下颌角较小。上下颌偏斜的人则不能像上下颌骨相对平行的人产生较大的 力。参与测量的牙数与所示殆力的大小有关,多数牙齿同时参加比单个牙的 力大,但不等于牙齿 力的总和。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牙

13、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牙齿的 面、切嵴及邻面。侧方咬合时,由于上颌磨牙的舌尖及下颌磨牙的颊尖,无论在工作侧或非工作侧均有接触,所以上述牙尖磨耗较多。前伸咬合时,上下颌前牙对刃后,下颌前牙切嵴即沿上颌前牙舌面向后上滑行回归至牙尖交错牙合,故下颌前牙切嵴磨耗较多。咀嚼时,各牙均有其生理动度,相邻牙齿的接触点因相互摩擦产生邻面磨耗。磨损一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唾液是泡沫状、稍混浊,微呈乳白色的黏稠液体,比重为11009。pH 在 6079 之

14、间,平均为 675,但存在个体和分泌时间的差异。在无刺激状态下,如睡眠或早晨起床时多呈弱酸性,餐后可呈碱性。唾液是低渗的液体,唾液渗透压通常低于血清的渗透压;唾液分泌率增加时,渗透压增加。流速低时,其渗透压可低至约为 50mOsmL;而在最大流速时,其渗透压可高达300mOsmL。然而,唾液相对于血清能够成为等渗甚至是高渗的溶液。唾液中电解质成分也随分泌率的变化而异,其原因是分泌液在流经导管时,导管上皮细胞对电解质的吸收不同所致。7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正常的咀嚼能够刺激 、颌、面的正常发育,其作用大致如下。(1)咀嚼能磨耗建 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从而建立正常的 关系。(2)咀嚼肌大

15、部分附丽于上、下颌骨,因此,咀嚼运动对颌骨结构及发育,均有一定的功能性刺激。强而有力的咀嚼肌附丽于下颌骨,因而比上颌骨发育粗壮。下颌角由于咀嚼肌的牵引,向后下突起,其角度由婴儿的钝角至成年逐渐变小。上、下颌骨为了适应咀嚼力,上颌骨有尖牙支柱、颧突支柱和翼突支柱与颅底相连。各支柱间有骨嵴,以增强结构。三个支柱与对侧形成眶弓、鼻骨弓、颌弓等,加强对咀嚼压力的承受,且各窦腔能将力量加以缓冲和分散,如上颌窦可缓冲力。牙槽骨内骨小梁排列方向和外力作用相协调形成了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能耐受外力和咀嚼作用相适应。颌骨表层因咀嚼肌的附丽,使骨密质坚厚,肌肉附丽处突起成嵴,如内斜嵴、外斜嵴等。(3)咀嚼肌的功能

16、性收缩,给予牙列、颌、面、颅底的组织以功能性刺激,促进其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代谢,使颅、颌、面正常发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理磨耗有以下生理意义:在上下颌牙建立 的初期,往往没有平衡的全面接触,而出现早接触点。这种早接触点通过磨耗而消除,建立了广泛的接触。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力逐渐减弱。磨耗使牙尖高度降低、 面的嵴磨平, 力线与牙体长轴趋向于接近平行,可减少咀嚼时牙周组织所受的侧向压力,使牙尖形态与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这有利于牙周组织发挥其最大的抗力,使其不致负担过重。 面的尖、嵴因磨耗而有不同程度的消失,咀嚼效能随之减低,咀嚼力必然有代偿性的加强。高龄者的牙周

17、组织发生老年性退缩,甚至牙根部分暴露,临床牙冠增长。这等于加长了牙齿在牙槽外的杠杆力臂,使殆力的力矩增加,因而加重了牙周组织的负担,有可能受到创伤。牙冠磨耗可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根冠比例协调,从而不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正常的自然牙列,侧方咬合时,工作侧牙列接触,非工作侧牙列不接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尖牙保护 是指在侧方咬合运动时,以尖牙作支撑,对其他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尖牙作支撑的有利条件是:尖牙具有适合作为制导的舌面窝,可导致 力趋于轴向;根长

18、且粗大、支持力强; 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牙周韧带感受器丰富,对刺激敏感,能及时作出调整反应。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后退接触位下颌处在正中关系时,闭合达到最初的 接触时(一般在磨牙区)称为正中关系 也称为后退接触位。在这个位置,下颌依髁突为轴可作约1825mm(切点测量)的铰链开闭口运动,如下颌继续向下运动,超过这一开口度,髁突则出现滑动,下颌对上颌为非正中关系。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牙尖交错位是由牙所决定的下颌向上运动的边缘位。当双侧嚼肌、颞肌、翼内肌收缩,下颌由 斜面引导到达这一位置。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切割功

19、能主要通过下颌前伸咬合实现。开始时,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或姿势位向下前方伸出,继则上升,使上下前牙咬住食物,用力切割。在穿透食物后,下切牙的切缘顺沿上切牙舌面的方向回到牙尖交错位。下颌由切牙对刃位滑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由对刃 滑到牙尖交错牙合),是发挥功能的阶段。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牙齿的磨耗程度与食物的性质、牙体组织的结构、咀嚼习惯和咀嚼力的强弱有关。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犬、前磨牙的颊尖、磨牙的近远中颊尖构成一条相对平滑的曲线,为下颌的纵狳曲线,或称 Spee 曲线。纵 曲线从前向后略呈凹形。前牙切缘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自尖牙的牙尖向后

20、经前磨牙的颊尖到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逐渐降低,再向后经过第二、三磨牙颊尖又行上升。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牙冠邻面(近中面或远中面)为凸面,各牙冠借助外形高点相互接触,此处称为”接触点”或”邻接点”,具有以下生理意义:防止食物嵌塞:邻牙之间良好的接触。可以防止食物嵌塞,从而保护了牙龈乳头的健康和正常高度,防止龈乳头及牙槽骨的萎缩。保持牙弓的稳定性:邻牙彼此接触,相互支持依靠,便于分散 力,以获得牙齿位置及牙弓形状的稳定。保持牙面清洁:因为有邻面接触关系,食物很容易从接触区四周排溢,从而避免了残渣滞留,防止牙菌斑形成。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有称重法、吸光

21、度法、比色法、依咀嚼面积的大小测定等,临床最常用的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是称重法。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力值是通过将 力计的咬头置于牙齿牙合面或切嵴进行咬合测出的数值。最大 力主要由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所决定。咬合力刺激牙周膜本体感受器,感觉传人反馈调节咀嚼肌力的大小,使产生的牙合力不超出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范围。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称为咀嚼肌力或咀嚼力。这一力量的大小是根据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断面积大小和肌纤维附着部位与方向计算出。咀嚼肌力较最大 力大。19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唾液是口腔环境的重要组分,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众多的小唾液腺(唇腺、

22、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泌的混合液的总称。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后退接触位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牙尖交错位称为长正中。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控制下颌运动的因素分两类,共有 4 个因素。解剖性控制因素:双侧颞下颌关节和咬合接触;生理性控制因素:即神经、肌肉系统。颞下颌关节为下颌运动的转动和滑动轴,机械的限定了下颌的运动范围。咬合关系限定了下颌运动的上界和有牙接触时的下颌运动的轨迹。神经肌肉活动是下颌运动行使功能(如咀嚼、吞咽、言语、歌唱等)不可缺少的。控制因素中的双侧颞下颌关节是相对固定的,无法改变;而咬合接触,能够修改,甚至重建。通过修改胎面,可以改变牙的受力情况,改

23、变牙周韧带的应力分布,从而改变本体感受器的传入信号,间接地调节神经、肌肉的反应。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是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骨架中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并不涉及侧链的构象。在所有已测定的蛋白质中均有二级结构的存在,主要形式包括 -螺旋结构、-折叠和 -转角等。具有二级结构的一条多肽链,由于其序列上相隔较远的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相互作用,而进行范围广泛的盘曲与折叠,形成包括主、侧链在内的空间排列,这种在一条多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整体排布称为三级结构。一些分子量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 1 个和数个

24、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其功能,这种结构称为结构域。许多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由两条或多条肽链构成,每条肽链被称为一个亚基。蛋白质由多个亚基构成的结构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酶的辅助因子。FMN(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系由核黄素、核醇及磷酸组成。维生素 B2 即核黄素。曾统计历届考试有很多考生选择 B(辅酶 A)和 D(NADP+),纯属记忆错误造成。CoASH,也就是辅酶 A,含泛酸;NADP +含维生素 PP。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与 NAD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在结构上仅差 1 个磷酸。本题所提供的 5 个备选答案中,只能

25、有 1 个是正确的,那么,如果选项 D 是正确的,则 C 答案也是正确的,这样分析,选择 D 是既不符合学科知识,也忽视了回答问题时的逻辑推理。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辅基与辅酶的差别。按分子组成,酶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两大类。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可以作为辅助因子的,一类是金属离子,一类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常为维生素的衍生物) 。按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程度、作用特点,辅助因子有辅酶、辅基之分。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而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除去。辅酶在催化反应中可像底

26、物一样接受质子或基团后离开酶蛋白,参加另一酶促反应,将得到的质子或基团转移出去(给底物 ),而辅基在反应中不能离开酶蛋白,金属离子多为酶的辅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有的属辅酶(如 NAD+、NADP +),有的为辅基(如 FAD、FMN、生物素等)。可见, A(辅酶为小分子有机物,辅基常为无机物)不是正确选择。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很容易除去,若为共价结合,则不易除去,因此 B 也不是正确选择。不论结合程度如何,辅酶和辅基均参与传递电子、质子或基团,所以 D(辅酶参与酶反应,辅基则不参与)也是错误叙述;虽然 NAD+被人为看作辅酶,FAD 看作辅基,但两者均含维生素,所以 E(辅酶含有维生素成分,

27、辅基则不含)显然是错误的。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转变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只要掌握糖酵解的定义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D 选项是指体外生醇过程。E 选项也是错误的,因为糖酵解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继续生成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在有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A 和 C 是指有氧条件下的反应,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只有 B 是正确的。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呼吸链的组成。在两条呼吸链中参与递氢的物质是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FMN、COQ 和 FAD,而铁硫蛋白和细胞色素都

28、是传递电子的成分。细胞色素 aa3(Cytaa3,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 )的作用是将得到的电子传递给氧。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参与氨基的移换和脱羧作用,不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因此正确答案应是 A。27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胆固醇的转化途径或去路。胆固醇母核(环戊烷多氢菲)不能分解,但它的侧链可被氧化、还原或降解等,转化为其他物质。转变最多的是胆汁酸,是胆固醇主要去路。转变为睾酮、雌二醇、孕酮及醛固醇等类同醇激素量虽少,但意义重大。第三方面去路是在皮肤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 D3。在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A(维生素 D3)、B(雄激素)、C( 雌激素)和 D(

29、醛固醇) 均属于胆固醇正常去路,所以胆固醇不能转变的物质只有 E。如果不记得胆固醇去路,但知道胆色素(与黄疸发生有关) 是卟啉代谢产物,也可直接做出 E 的选择。既往考试经验表明,A、D 是较容易做出的错误选择,B、C 则容易被排除,所以加深对胆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 D3 和醛同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认识和记忆十分必要。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试题考核必需氨基酸的基本知识。本题旨在考核考生对必需氨基酸的掌握情况。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苯丙氨酸共8 种。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30、】 DNA 二级结构的主要叙述为:DNA 是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间以 AT 以及 GC 方式形成碱基配对;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的结构;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的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位于内侧;从外观上看,DNA 双螺旋结构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上述的 5 个选项中 D 述及 DNA 链的骨架,应为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的亲水性骨架,而不是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的骨架。本题的准确答案为 D。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测试对各 RNA 分子结构、亚细胞分布、功能的了解程度。RNA 主要有 mRNA、tRNA 和

31、rRNA 等。mRNA 分子中含有遗传密码,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 作为氨基酸转运载体;rRNA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而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hnRNA 存在于核内,是 mRNA 的前体,而 mRNA、tRNA 和rRNA 等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本题准确答案是 C。3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核考生对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了解程度,以及与其他化合物的区分。嘌呤核苷酸 AMP 和 GMP 在体内都代谢产生尿酸。AMP 生成次黄嘌呤,后者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氧化成黄嘌呤,最后生成尿酸。GMI:生成鸟嘌呤,后者转变成黄嘌呤,最后也生成尿酸。而答案中 -丙氨酸为尿嘧啶分解代谢产物之一;

32、尿素为鸟氨酸循环产物;肌酸和肌酸酐为与能量储存相关的化合物。本题的准确答案为 D。3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参与 DNA 各过程的酶的区分。DNA 连接酶主要参与 DNA 复制过程,该酶可催化连接冈崎片段。而其他 DNA 各过程均没有DNA 连接酶参与。本题准确答案是 A。3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DNA、RNA 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有模板,本题是要区分这 3 种大分子生物合成的模板。DNA 可为 DNA 复制与转录的模板。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为 mRNA。而 tRNA 和 rRNA 并不作为模板。tRNA 为氨基酸的转运载体;rRNA 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存在于核内的组蛋白参与染色体的组成。本题的准确答案是 C。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