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生物检验技术初级(士)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1 IgG 分子中能与巨噬细胞上 Fc 受体结合的功能区是(A)CH3(B) CH2(C) VL(D)VH(E)CH42 人类 B 细胞表面特有的分子是(A)CD8(B) CD20(C) CD3(D)CD4(E)补体受体3 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中能增强其扩散能力的是(A)DNA 酶(B)致热外毒素(C)溶血素(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荚膜4 真核生物中端粒酶的构成是(A)核酸和蛋白质(B) DNA 和蛋白质(C)多糖和蛋白质(D)RNA 和蛋白质(E)DNA 和多肽5 SPF 动物是指(A)悉生动物(B)无菌动物(C)纯系动物(D)
2、清洁动物(E)无特定病原体动物6 实验动物皮内接种,操作不正确的的是(A)多选择腹股沟或腹壁中线作为注射部位(B)通常选择背部两侧皮肤为注射部位(C)选最小号针头,将其尖端斜面向上平刺皮肤内(D)皮肤局部出现小丘形隆起(E)注射量为 0102ml7 具有 53 核酸外切酶活性的酶是(A)DNA 聚合酶(B) DNA 聚合酶 I(C) DNA 内切酶(D)DNA 水解酶(E)RNA 聚合酶8 不是 PCR 反应必需成分的是(A)dNTP(B) DNA 聚合酶(C) RNA 聚合酶(D)模板 DNA(E)特异性引物9 病毒入侵机体后,最先产生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A)补体(B)干扰素(C)中和
3、抗体(D)细胞因子(E)NK 细胞10 毒性反应是指(A)化学毒物引起机体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占有的比率(B)机体与化学毒物接触后产生的生物学改变(C)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D)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E)用时间生物学的方法来阐明化学毒物对机体的影响11 在基因工程的运载体系中,兼具质粒和噬菌体双重特点的大容量载体为(A)九噬菌体(B)考斯质粒(C) pUCl9 质粒(D)YAC 载体(E)反转录病毒载体12 反转录过程,最终合成的双链 DNA 长度比正链 RNA(A)长度一样(B)稍长(C)稍短(D)结构相当(E)结构复
4、杂13 关于 CFT,描述正确的是(A)CFT 试验常用补体为小鼠血清中补体(B)冷 CFT 反应温度 56,查抗原(C)温 CFT 反应温度 3730min,查 IgG 类抗体(D)温 CFT 反应温度 46,查抗原(E)反应管不溶血是阴性反应14 抗原抗体反应中,抗原与抗体结合的最佳比例是(A)2:l(B) 1:l(C) 2:3(D)3:1(E)3:215 小鼠 H-2 的 I 区相当于人 HLA 的(A)B 区(B) A 区(C) C 区(D)D 区(E)C 区16 在真核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元件中,用于定位转录起点的是(A)TATA 盒(B) GC 盒(C) GCC 序列(D)CAAT
5、盒(E)冈崎片段17 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作基因座,DNA 重组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此时基因座将(A)发生交换(B)发生转座(C)保持不变(D)发生移位(E)发生转换18 生物转运是指(A)化学物经与机体接触的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B)化学毒物随血流分布到全身组织的过程(C)化学毒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D)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排泄(E)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19 T 细胞受体(TCR)是(A)每个 T 细胞的 TCR 均由 和 肽链组成(B)能识别蛋白 Ag 一个小肽段,不是整个分子(C)和 CD2 分子相结合(D)是细胞表面 IgG(E)是细胞表面 IgM20 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
6、特点是(A)以局部 SIgA 免疫为主(B)体液免疫为主(C)细胞免疫为主(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E)可引起型变态反应21 I 型变态反应的基本机制是(A)致敏 T 细胞释放出细胞因子(B)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C)抗原刺激机体产生 IgG 或 IgM(D)IgE 与肥大细胞 Fc 受体结合(E)不属于免疫反应22 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A)C5a(B) C2b(C) C4b(D)Cls(E)C5b23 Ig 分型取决于(A)Fab 段(B) VH(C) CH(D)CL(E)VL24 切口平移法脱氧核苷酸探针标记方法,使用的酶为(A)大肠埃希菌 DNA 聚合酶(B)大肠埃希
7、菌 RNA 聚合酶(C) T4 噬菌体 DNA 内切酶(D)大肠埃希菌 DNA 聚合酶 I(E)大肠埃希菌 DNA 聚合酶25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染色体、质粒、转座子(B)染色体、质粒、插入序列(C)染色体、质粒、转座噬菌体(D)染色体、环状质粒、线形质粒(E)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26 关于生物芯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常用的生物芯片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B)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C)生物芯片的最大用途在于疾病检测(D)生物芯片属于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E)基因芯片是将 cDNA 或寡核苷酸按微阵列方式固定在微型载体上制成27 基因突
8、变不包括(A)碱基置换(B) DNA 大段缺失(C)碱基颠换(D)移码突变(E)染色体易位28 复制过程中 DNA 的 3 个终止密码子分别是(A)AUG、AUU、UUG(B) GUG、CAA、AAU(C) UAA、UGC、AUG(D)UAU、UAG、IJGG(E)UAA、UAG 、UGA29 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变成可辨别的表型的整个过程,称为(A)基因重组(B)基因表达(C)基因转移(D)基因复制(E)基因突变30 关于急性毒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指机体一次接触或 24h 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B)求出化学毒物对 1 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半数致死剂量(C)了解化学
9、物毒性作用强度(D)了解化学物毒性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E)求出最大无作用剂量31 TIAg 的特点是(A)主要诱导产生 IgA 类抗体(B)在胸腺中产生 IgG 类抗体(C)引起回忆应答(D)对此抗原产生细胞免疫(E)不需要 TH 细胞的辅助就能产生 IgM 抗体32 真菌中冈崎片段的长度一般为(A)100200 个核苷酸(B) 200300 个核苷酸(C) 400500 个核苷酸(D)10002000 个核苷酸(E)20003000 个核苷酸33 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有(A)Th 细胞、B 细胞、NK 细胞(B) Ts 细胞、B 细胞、M 细胞(C) Th 细胞、Tc 细胞、
10、 Mcp 细胞(D)NK 细胞、B 细胞、T 细胞(E)Mtp 细胞、NK 细胞、B 细胞34 抗原决定簇是(A)决定 Ag 特异性的最小化学基因(B)抗原受体(C)抗原配体(D)半抗原(E)完全抗原35 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优于 ELISA 法和免疫荧光法的最主要一点是(A)肉眼直接判定结果(B)敏感性更高(C)特异性更高(D)可以定量和定性(E)结果更可靠36 接种牛痘后,机体产生对天花的抵抗力是因为(A)抗原特异性免疫力(B)抗原间有交叉反应(C)人工被动免疫(D)隐性感染(E)自然被动免疫37 与 T 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相关的分子是(A)CD2(B) CD20(C) CD40(D)CD3
11、(E)CD538 利福平能抑制细菌的RNA 聚合酶活性,它在 RNA 聚合酶上的作用点是(A) 亚基(B) 亚基(C) 亚基(D) 亚基(E) 亚基39 组成 HLA-类抗原基因组的是(A)DR+DQ(B) DQ+DP(C) DP+DR+DQ(D)DN+DM(E)DR+DP40 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T 细胞更易于诱导耐受(B) T 细胞耐受所需要的抗原量低(C) T 细胞耐受持续的时间短(D)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E)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耐受41 既是免疫活性细胞又是抗原提呈细胞的是(A)树突状细胞(B)单核细胞(C) NK 细胞(D)T 细胞(E)B 细胞42 致癌物根据作用
12、机制的不同,可分为(A)可疑致癌物和确证致癌物(B)动物致癌物和人类致癌物(C)遗传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性致癌物(D)启动物、促癌物和催展物(E)可疑致癌物和非致癌物43 不属于质粒特点的是(A)不能转录(B)具备自主复制能力(C)可自行丢失与消除(D)质粒的编码产物可赋予宿主细胞一些额外的特性(E)携带一定的遗传信息44 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中,胶体金作为载体吸附的成分是(A)多糖(B)免疫细胞(C)抗体和抗原(D)补体(E)细胞因子45 转座子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基因组的(A)插入(B)重复(C)缺失(D)重排(E)易位46 在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能提高同一条 DNA 链上靶基因转录效率的遗传控
13、制元件为(A)启动子(B)增强子(C)可诱导元件(D)调控序列(E)跳跃基因47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A)重症肌无力(B)血型不合输血反应(C)接触性皮炎(D)青霉素过敏性休克(E)类风湿关节炎48 z 构象是指 DNA 的二级结构呈(A)双链环状 DNA(B)单链线性 DNA(C)右手双螺旋(D)超螺旋结构(E)左手双螺旋49 本一周蛋白是 Ig 的(A)VH(B) VL(C) VH+VL(D)Fc 段(E)Fab 段50 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以 IgG 为主(B)以 IgM。为主(C)持续时间短(D)高峰时间短(E)潜伏期长51 关于慢性毒性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确定化
14、学毒物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B)确定致死剂量(C)确定化学毒物作用性质和机制(D)确定化学毒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E)确定毒作用靶器官52 水浴式电印迹方法所需的正确的电流、电压是(A)恒压,60V(B)恒压,70V(C)恒流,按凝胶面积 065mAcm 2(D)电压和电流没有特殊要求(E)恒流,003A53 属于毒理学实验第二阶段实验的是(A)急性毒性试验(B)慢性毒性试验(C)遗传毒性试验(D)致癌试验(E)亚慢性毒性试验54 SPA 的生物学活性是(A)可非特异性结合 IgG 分子的 Fab 段(B)可特异性结合 IgG 分子的 Fab 段(C)可非特异性结合 IgG 分子 Fc
15、段(D)可特异性结合 IgG 分子 Fc 段(E)可非特异性结合 IgG 分子 Fc 段55 型变态反应的特点是(A)由 IgE 介导产生(B)由免疫复合物介导(C)由 T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所致(D)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至反应出现在 24h 之内(E)可经抗体被动转移56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 C5 转化酶是(A)C1qrs(B) C3a3b(C) C4b2b(D)C4b2b3b(E)C3a5b57 大肠埃希菌的 RNA 聚合酶中具有启动子作用的亚基为(A)(B) (C) (D)(E)58 关于放射免疫测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特异性强,敏感性低(B)常用于蛋白质和酶的测定(C)常用于半抗原和药物
16、的测定(D)放射性强度常用毫居里(mCi)或微居里(gCi)表示(E)缺点是存在放射性污染59 巨噬细胞能够(A)有抗原受体,能处理抗原(B)产生抗体(C)特异性识别抗原(D)处理抗原,并向 T 细胞提呈抗原(E)激活补体60 关于细胞免疫应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需抗原刺激(B) T 细胞介导(C)释放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D)不需要 B 细胞介导(E)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61 B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有(A)CD2(B) CD56(C) CDl6(D)CD20(E)CD2862 DNA 聚合酶 I 经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可生成一大一小两个片段,其中较大的 C片段称为(A)冈崎片段(B) Klen
17、ow 片段(C)顺序结构(D)polC 蛋白(E)回文结构63 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最有效且简单的方法为(A)末端标记法(B)随机引物法(C) PCR 反应标记法(D)核素标记法(E)体外转录法63 进行血清学反应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64 一般 Ag-Ab 反应 pH 是(A)46(B) 56(C) 68(D)78(E)7965 电解质浓度是(A)5(B) 09(C) 08(D)075(E)0766 一般反应温度是(A)25(B) 1045(C) 4056(D)1837(E)03566 患者,女性,52 岁。因肾衰竭入院,需进行肾移植。67 该患者肾移植 1 个月后发生腰部胀痛、尿量减少,应怀
18、疑(A)急性排斥反应(B)慢性排斥反应(C)超急性排斥反应(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亚急性排斥反应68 该患者排斥反应的本质为(A)I 型变态反应(B) 型变态反应(C) 型变态反应(D)型变态反应(E)型变态反应69 器官移植时,除选择理想的供体外,防止排异反应的最佳方法为(A)应用糖皮质激素(B)应用环磷酰胺(C)应用硫唑嘌呤(D)诱导免疫耐受性(E)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70 移植前为了防止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需进行的实验室检查,不包括(A)HLA 配型(B) ABO 血型配型(C)淋巴细胞交叉毒性试验(D)HLA 分子生物学定型试验(E)PHA 激发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70 在我国非典型
19、分枝杆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以肺部感染最常见。71 在我国多见的引起感染的非典型分枝杆菌是(A)鸟分枝杆菌(B)堪萨斯分枝杆菌(C)戈登分枝杆菌(D)海分枝杆菌(E)地分枝杆菌72 检查非典型分枝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染色(B)镀银染色(C)抗酸染色(D)瑞氏染色(E)吉姆萨染色72 患儿,8 岁,发热咳嗽 l 周。体检:体温 5,咽部充血,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血常规检查:RBC36x10 12L:WBCl510 9L,淋巴细胞 008,中性粒细胞 086,中间细胞分类 006。血涂片中可见中毒颗粒和空泡。73 该患者的白细胞直方图变化可以显示(A)中间细胞区和小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B
20、)中间细胞区异常(C)大细胞区与中间细胞区之间区域异常(D)小细胞区升高,中间细胞区降低(E)大细胞区增高,小细胞区明显减低74 根据病史,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肺结核(B)化脓性感染(C)病毒感染(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伤寒74 A.玻片凝集试验B.试管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试验D.协同凝集试验E.冷凝集试验75 ABO 血型检测常使用76 伤寒和副伤寒检测常使用77 类风湿因子检测常使用77 A.97B.94C.72D.75E.8578 PCR 反应中模板 DNA 解链温度是79 在该温度下 TaqDNA 聚合酶活性半衰期仅为 5min80 PCR 反应中延伸温度是80 A.以
21、DNA 为模板合成 DNAB.以 RNA 为模板合成 cDNAC.以 DNA 为模板合成 mRNAD.以 mK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E.某一基因型细胞吸收另一基因型细胞 DNA81 转录是指82 反转录是指82 A.tRNAB.rRNAC.mRNAD.snRNAE.hnRNA83 构成核糖体骨架的 RNA 是84 细胞中分子量最小且具有转运功能的 RNA 是84 A.SDSB.jEDTAC.75乙醇D.异丙醇E.无水乙醇85 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时,用于沉淀质粒 DNA 的试剂是86 用于裂解细菌的试剂是86 A.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22、。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的待评物质与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C.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的估计值E.确定待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机体接触后,能否产生损害效应87 危害性认定是指88 接触评定是指88 A.蓄积毒性试验B.致癌试验C.基因突变试验D.慢性毒性试验E.急性毒性试验89 可用于检测化学毒物毒性强度分级的试验是90 可用于检测化学毒物阈剂量的试验是91 体外诱变常用于改变 DNA 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编码序列诱变主要有(A)饱和诱变(B)盒式诱变(C
23、)扫描诱变(D)寡核苷酸介导诱变(E)内切酶消化诱变92 DNA 聚合酶 I 裂解生成的 Klenow 片段具备的活性为(A)5 3 聚合酶活性(B) 35 核酸外切酶活性(C) 53 核酸内切酶活性(D)3 5 核酸水解酶活性(E)5 3 核酸内切酶活性93 基因转录的基本特征包括(A)不对称转录(B)转录的底物有 4 种,即 ATP、GTP,CTP 、UTP(C) RNA 聚合酶作用不需要引物(D)间断复制(E)转录沿 53 方向94 PCR 反应中所需的成分有(A)DNA 内切酶(B) MgCl2(C) dNTP(D)寡核苷酸引物(E)模板 DNA95 转录所需的 4 种底物是(A)AT
24、P(B) CTP(C) TTP(D)IJTP(E)GTP96 由 MHC 基因编码的物质是(A)I 类:HLA 抗原(B)免疫球蛋白(C) II 类 HLA 抗原(D)C4(E)C297 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为(A)16SrRNA(B) tRNA(C) 5SrRNA(D)mRNA(E)23SrRNA98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是(A)阶段性(B)可逆性(C)比例性(D)特异性(E)异物性99 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表明机体(A)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B)接种卡介苗成功(C)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型变态反应(D)对结核分枝杆菌发生速发型变态反应(E)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特异免疫力100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疾病是(A)白喉(B)伤寒(C)流感(D)百日咳(E)波浪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