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师三基基本理论(生物化学)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1 什么是生物化学2 细胞有哪两大类? 它们的结构如何 ?3 蛋白质是怎样组成的?4 列表讨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5 何谓聋白质的变性? 临床上有何应用价值 ?6 怎样构成酶的活性中心?7 试比较蛋白质和核馥这两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8 试述 DNA 的二级结构和空间结构。9 试讨论 DNA 的变性和复性。10 试述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特点和生理意义。11 何谓糖异生途径? 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12 何谓乳酸循环(Cod 循环)?其生理意义如何?13 简述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14 体内脂肪酸是怎样合成的?15 何谓载脂蛋白? 其类别和生理功
2、能如何 ?16 简述呼吸键成分的排列顺序。17 何谓氮平衡? 氮平衡测定有何生理意义 ?18 联合脱氨基作用有何重要的生理意义?19 试讨论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的详细步骤。20 脱氧核苷酸是怎样生成的?21 代谢调节共有几个层次?细胞水平调节包括哪几方面?22 何谓半保留复制?23 什么是突变? 突变方式有几类 ?24 何谓不对称转录?25 简述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26 试概括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27 何谓基因重组? 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8 人体内血红蛋白是怎样合成的?29 多肽链中一级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NCCNNCCNNCCN-(B) -CHNOCHNOCHNO-(C) -CON
3、HCONHCONH-(D)-CNOHCNOHCNOH-(E)-CNHOCNHOCNHO-30 DNA 携带生物遗传信息这一事实意味着什么(A)不论哪一物种的碱基组成均应相同(B)病毒的侵袭是靠蛋白质转移到宿主细胞而实现(C) DNA 的碱基组成随机体年龄和营养状况而改变(D)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 DNA,其碱基组成相同(E)DNA 以小环状结构物存在31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具有下列哪一种动力学效应(A)K m 值降低,V max 不变(B) Km 值不变, Vmax 不变(C) Km 值降低, Vmax 降低(D)K m 值增大,V max 不变(E)K m 值不变,V max 增大32 乳酸循
4、环不经过下列哪条途径(A)肌糖原酵解(B)肝糖原更新(C)磷酸戊糖途径(D)肝糖原异生(E)肝糖原分解成血糖33 下列有关脂肪酸氧化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首先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 CoA(B)经肉毒碱进入线粒体内(C)在 -碳上进行脱氧、加水、再脱氧并在 a- 碳之间断裂(D)其产物只有脂酰 CoA(E)肉毒碱脂酰转移酶 I 是脂酸 氧化的限速酶34 呼吸链中属于脂溶性成分的是(A)CoQ(B) FMN(C) NAD+(D)Cyt C(E)铁硫蛋白35 经典的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是35 A、移码突变B、双链环状 DNA,一股开环,另一股不开环的复制C、一股单链不间断,另一股单链成片段的复制D
5、、用 RNA 作模板的 DNA 复制E、需特异的核酸内切酶和 pol I 参与36 DNA 的损伤修复37 滚环复制38 半不连续复制39 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A)氨基酸的氨基与 tRNA 结合(B) tRNA 的 3CCA-OH 携带氨基酸(C) mRN&起模板作用(D)snRNA 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E)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 IF 明显不同40 关于氨基酸活化的正确叙述是(A)在细胞质中进行(B)需氨基酰 tRNA 合成酶催化(C)氨基酸以非共价键结合到特异的 tRNA 分子上(D)消耗 ATP(E)消耗 GTP41 存在于自然界的氨基酸有 300 余种,但组成蛋白质的只有 20 种。
6、( )(A)正确(B)错误42 组成 DNA 的基本碱基是 A、C、G、T;而组成 RNA 的基本碱基是A、C、G、U。 ( )(A)正确(B)错误43 三羧酸循环反应的第一步是异柠檬酸脱羧变成 a-酮戊二酸。 ( )(A)正确(B)错误44 高 HDL 血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症,必须严密检测其血浆水平。 ( )(A)正确(B)错误六、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45 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_,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_的一组酶。46 重要的线粒体氧化呼吸链有_和_,它们的会合点是_。47 真核细胞结构基因中的编码区称为_,非编码区称为_,这些基因称为_。
7、医师三基基本理论(生物化学)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 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生命现象的科学领域,可概括称为“生命的化学” 。其研究涉及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膜、酶、维生素、代谢、激素;遗传生化;组织与血液生化;分子病;营养与衰老的分子基础等。【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 【正确答案】 根据它们在进化中的地位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可将细胞分为两大类:(1)原核细胞:一般较小,为 110m ,其外部由细胞膜包围,膜外紧贴着细胞壁,胞质中含有一环状 DNA,分布于核区。另外,还含有核糖体、中间体、糖原粒和脂肪滴,但不含线粒体
8、和内质网。细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属原核细胞。(2)真核细胞:其结构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 部分。真核细胞含有的亚细胞显微结构又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前者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由膜包绕的细胞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和内质网等。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物膜;后者指没有膜环绕的各种细胞结构,如核糖体、染色质、核仁等。【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 【正确答案】 蛋白质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大分铲(macromolecutes)化合物,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还含有磷、硫、铁、锌和铜等。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较恒定,平均为 16(1418)
9、,每 100g样品中蛋白质的克数等于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 【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 【正确答案】 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引起其理化性质与生物活性发生显著改变,此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不涉及其一级结构,即多肽链的共价键并未断裂,而仅是蛋白质分子某些次级键被破坏,致使其原有的特定空间结构变为无规则和松散。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去污剂、尿素等;物理因素包括加热、紫外线照射、高压、超声波、电离辐射和机械搅拌等。如致变性因素较温和或在变性的初期,
10、蛋白质分子尚未受深度破坏,一旦移除致变性因素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原有理化性质和功能就会恢复原状,即此种变性为可逆性,称为蛋白质的复性。蛋白质变性的原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例如 75乙醇,高温高压,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用于消毒、灭菌。可使细菌与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丧失致病与繁殖能力。【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6 【正确答案】 凡与酶活性有关的重要基团称为必需基团,这些必需基团可来自同一肽链的不同位置。甚至也可来自不同肽链,它们在形成高级结构时,可彼此靠近构成一个特定的空问结构区域,从而促进酶与底物的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此区域即酶的活动中心。必需基团又分为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前者为
11、酶与底物结合所必需,决定酶对底物的特异性;后者为催化作用所必需,决定催化反应的特异性。例如,构成木瓜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疏基,咪唑基和巯基分别由 Asp-174,His-158 和 Cys-25 所提供,还有一些必需基团位于活性中心以外,既不与底物结合,又不起催化作用,但在维持酶的活性构象上十分重要,故称其为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 【正确答案】 【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 【正确答案】 (1)DNA 的二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1953 年,Watson 和 Crick 提出的 DNA 双螺旋结构具有下列特点: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构
12、成双螺旋结构,一条链的走向是 53,另一条链的走向必定是 35。碱基位于螺旋内侧,脱氧核糖与磷酸在螺旋外侧。一般为右手螺旋,表面有深沟、浅沟各一条。 2) 螺旋直径为 2nm,碱基相距 034nm,每 10 对碱基形成一个螺旋,螺距 34nm。 3)碱基平面垂直于螺旋中心轴。相邻碱基互相偏离 36,溶液中相邻碱基平面错开约 20,稳定双螺旋结构的力主要是相邻碱基平面间的碱基堆叠力,即 Van der Waal 力。 4)DNA 分子的两条链严格按碱基配对规律,即 A 配 T,G 配C。对应碱基间靠氢键相连。A-T 间 2 条氢键(A=T),G-C 间 3 条氢键(GC)。形成互补链。 5) 上
13、述结构称为 B-DNA,最为稳定。DNA 因含水量的不同,其二级结构也显示一定差异,向其水溶液中加入乙醇,双螺旋可从 RDNA 变向 C-DNA,最后变成 A-DNA。1979 年 Rich 等又发现左手螺旋的 DNA 存在,因螺旋曲折呈锯齿状,故称为 Z-DNA。肝癌诱发剂黄曲霉 B1,具有强烈阻碍 B-DNA 向 Z-DNA 转变的作用。 DNA 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形式携带遗传信息,通过复制与转录,使遗传信息代代相传,从而成为生命遗传繁殖和个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基因是指 DNA 分子中的特定区段,其所含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表达的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亦反映出基因的功能。 (2)DNA 的超
14、螺旋结构:原核生物的 DNA 分子会在双螺旋的基础上进一步扭转盘曲,形成超螺旋使体积压缩。在真核生物的染色质中,组蛋白H2A,H 2B,H 3 和 H4 各两分子组成八聚体,八聚体外绕有近两圈 140145 个碱基对的 DNA。构成一个核小体(nucleosome)。各核小体之间由组蛋白 H1 结合25100 个碱基对的 DNA 进行连接,组成串珠状结构,此即高等动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串珠状结构进一步卷曲成筒状,即为染色质纤维,再进一步折叠,就形成了染色单体。人类细胞核中共有 46 条(23 对)染色体,它们的 DNA 总长达17m,但经过折叠压缩,46 条染色体总长不过 200mm。【知识模
15、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9 【正确答案】 往 DNA 溶液中添加过量的酸、碱或加热,将导致维系碱基配对的氢键断裂。DNA 分子的双键会解开成两条单链。称为变性。DNA 变性后 A260 值增高,称为增色效应。同时其粘度下降,比旋度降低。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DNA 变性从开始到完全解链,只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在这温度范围内可以找到一个中点,观察到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 50,该温度称为中点解链温度,习惯简称解链温度(T m)。T m 值大小与 DNA 的 C+G 含量成正比关系。 在适当条件下。变性 DNA 的两条互补单链又可恢复成天然的双螺旋结构,称为复性。此时,D
16、NA 溶液的 A260 值降低,即减色效应。【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 【正确答案】 糖酵解是糖的无氧分解,指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 (1)反应过程:按酶组合定位的分布情况,。可将糖酵解分为 4 个阶段。 1)起始阶段: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2)释能阶段 I:(2)特点: 1)反应部位在胞浆。 2)产能过程不需要氧。 3)有三步不可逆,催化这三步反应的酶是糖酵解整个过程的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I 和丙酮酸激酶)。 4)1 分子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可生成 4ATP,但起始阶段中有两个耗能步骤消耗了 2ATP。故净生成 2ATP。糖酵解生成 ATP
17、的方式为底物磷酸化若以糖原的葡萄糖单位进行糖酵解,可从 -磷酸葡萄糖开始进入糖酵解,故能净生成 3ATP。 5)丙酮酸的去路: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NADH+H +亦在线粒体内发生氧化磷酸化以生成 ATP。 (3)生理意义:是缺氧条件下机体获得能量的有效途径;如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情况。是某些细胞的主要产能方式,如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神经、白细胞、骨髓、肿瘤细胞等的代谢非常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1 【正确答案】 从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与生糖氨基酸)生成葡萄糖或糖原的反应称为糖异生途径。它主要在肝脏与肾皮质
18、进行。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反应过程,但由于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与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不可逆,故该三步反应的逆过程需要另外的酶催化,即冀通过三个“能障” 。另外由于草酰乙酸不能自由出入线粒体内膜,因此还要涉及一个“膜障” 。现举丙酮酸的糖异生为例: (1)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由于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的两步反应,构成一条“ 丙酮酸羧化支路 ”以促成丙酮酸 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糖异生途径的生理意义:主要能在机体空腹或饥饿时保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 进食后肝细胞可直接利用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以补充肝糖原,称为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调节酸碱平衡。长期饥饿时,肾的糖异生
19、增强。有利于酸碱平衡的维持。【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2 【正确答案】 肌肉收缩时,肌糖原分解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但肌肉内糖异生的活性低,乳酸可经细胞膜进入血液转运到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放入血后又被肌肉摄取,这样构成了一个循环,称为乳酸循环。该循环的生理意义。即在避免乳酸损失以及乳酸堆积所致酸中毒。乳酸循环为耗能过程。2 分子乳酸生成 1 分子葡萄糖将消耗 6 个 ATP。【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3 【正确答案】 (1)脂肪动员:在激素敏感脂肪酶(HSL)作用下,储存于脂库的三酰甘油(TG)被水解,释出 3 分子脂肪酸和甘油,供给全身各组织细胞的摄取利用。此过
20、程称为脂肪动员。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增强 HSL 的活性,胰岛素则抑制其活性,减弱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内不含甘油激酶,不能重新利用释出的甘油,甘油被血流转运到肝脏,再磷酸化成 3-磷酸甘油以合成 TG,或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循糖酵解途径氧化。但是脂肪大量动员时,则主要异生为糖。 (2)脂肪酸的 -氧化:体内占大多数的偶数脂肪酸均可经此途径分解和氧化,其代谢反应过程可分为 3 个阶段。 1)活化阶段:在线粒体外膜或内质网进行,由脂肪酸链激酶催化生成脂酰 CoA,每活化 1 分子脂肪酸,需消耗 2 分子 ATP。 2)进入线粒体阶段:脂酰 CoA 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必须在
21、肉碱脂酰转移酶 I和催化下由肉碱携带进入线粒体。酶 I 是脂肪酸 -氧化的关键酶。 3)- 氧化阶段由 4 个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脱氢。脂酰 CoA 在脂酰 CoA 脱氢酶催化下,生成FADH2 和 a,-烯脂酰 CoA(产生 2ATP)。 水化。在水化酶的催化下,生成 L-羟脂酰 CoA。 再脱氢。在 L- 羟脂酰 CoA 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 -酮脂酰 CoA和 NADH+H+(产生 3ATP)。 硫解。在硫解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 1 分子乙酰CoA 和 1 分子已减少 2 个碳原子的脂酰 CoA。如此由 反复进行,直至脂酰CoA 完全分解成多个乙酰 CoA。由于每轮转 1 次,脂酰 Co
22、A 缩短了 2 个碳原子,所以不是简单地“ 循环” , Lynen 称它为“脂肪酸螺旋”。生成的乙酰 CoA 三羧酸循彻底氧化分解。至于体内少量奇数脂肪酸的氧化过程。也与偶数脂肪酸相同。但最后一轮硫解时生成乙酰 CoA 和丙酰 CoA,后者先羧化成甲基丙二酸单酰 CoA,继续变成琥珀酰 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转变为草酰乙酸,再异生成葡萄糖。【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4 【正确答案】 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肝、肾、脑、肺、乳腺和脂肪组织的线粒体外胞液中,肝是人体合成脂肪酸的主要场所,脂肪组织是储存脂肪的仓库,乙酰CoA 是合成脂肪酸的主要原料,一般来自葡萄糖。脂肪酸合成酶系所催化的合成反
23、应,不是 -氧化的逆过程。脂肪酸合成的直接产物是软脂酸,再在线粒体微粒体内将其加工成其他种类的脂肪酸,合成过程可分为 3 个步骤:(1)乙酰 CoA 转运出线粒体。线粒体内生成的乙酰 CoA 必须进入胞液才能在其合成酶催化下参加合成反应。首先乙酰 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再穿越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液,裂解后重新生成乙酰 CoA。释出的草酰乙酸转变成丙酮酸后重新进入线粒体,这一过程称为“柠檬酸一丙酮酸穿梭” 。(2)丙二酰 CoA 的合成。在乙酰 CoA 羧化酶的催化下,乙酰 CoA 被羧化成丙二酸单酰 CoA,该酶属变构酶,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其活性受柠檬酸与异柠檬酸的变构激活,并受长
24、链脂酰 CoA 的变构抑制。(3)脂肪酸合成循环。脂肪酸合成时碳链的缩合延长是类似 -氧化逆过程的循环反应:缩合一加氢一脱水一再加氢。NADPt 为供氢体。故与磷酸戊糖旁路有关。每经过一次循环反应,即延长两个碳原子。高等动物的脂肪酸合成酶系,是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多功能酶,常以二聚体存在。每个亚基都含有一个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域。【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5 【正确答案】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迄今已从人血浆分离出 18 种 apo,主要有 apoA,apoB,apoC,apoD 与 apoE 5 类。不同的脂蛋白含有不同的 apo,它们的生理功能是:(1
25、)转运脂类物质,如 apoD 在逆向转运胆固醇中发挥作用。(2)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如 apoB100 和 apoE 参与 LDL 受体的识别,并证明其 Lys 和 Arg 残基是与 LDL 受体结合所必需的。(3)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已证实 apoC是脂蛋白脂肪酶(LPL) 不可缺少的激活剂。无 apoC时,LPL 仅呈微弱活性,加入 apoC可使其活性增强 1050倍。【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6 【正确答案】 (1)以复合体为单位排列:(2)以辅酶为单位排列:【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7 【正确答案】 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部分来自蛋白质,因此从食物的含氮量可
26、估算出其蛋白质含量,氮平衡是指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与排泄物尿和粪中含氮量(排出氮 )之间的差数。它能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1)氮总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见于正常人。(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氮已用来合成体内蛋白质,见于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见于饥饿或消耗性疾病。【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8 【正确答案】 联合脱氨作用是转氨作用与谷氨酸的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它是体内最主要的脱氨反应,也是肝、肾等组织的主要脱氨途径。转氨作用仅使一种氨基酸转变成另一种氨基酸,从总体氨基酸来说,并没有氨基脱下来,联合脱氨基作用的反应过程是。先在氨基
27、转移酶的催化下,体内绝大多数氨基酸的 a-氨基被转移到 a-酮戊二酸上生成谷氨酸;后者经 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即可脱去氨基。它氧化脱氨生成的 a-酮戊二酸,将再继续参加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的全过程是可逆的,因此它不仅是氨基酸一般分解代谢的第一步,而且其逆反应也成为体内合成新的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9 【正确答案】 (1)氨基甲酰磷酸的合成在 Mg2+、ATP 和 N-乙酰谷氨酸(AGA)存在时,氨与 CO2 可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I(CPS-1)的催化下,合成氨基甲酰磷酸。此反应不可逆,消耗 2ATP,CPS-1 是一种变构酶,AGA 可作为该酶的变
28、构激活剂。(2)瓜氨酸的合成:在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催化下。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合成瓜氨酸。OCT 存在于线粒体内,此反应亦不可逆。由于瓜氨酸在胞液中生成,故必须通过一种特异的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内。 (3)精氨酸的合成: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瓜氨酸穿过线粒体膜进入胞浆,继续由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SS)催化瓜氨酸的脲基与天冬氨酸的氨基缩合成精氨酸代琥珀酸,获得尿素分子的第 2 个氮原子。此反应需消耗 1 分子 ATP 和 2 个P 。该合成的酶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其后,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S)催化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成精氨酸和延胡素酸,而延胡素酸可进入三羧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再经
29、谷草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重新生成天冬氨酸,由此通过延胡素酸和天冬氨酸,将三羧酸循环与尿素循环相互联系起来。 (4)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在胞液中,精氨酸酶催化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再经转运进入线粒体,并参与瓜氨酸的合成。如此反复进行,完成尿素循环。 2NH 3+CO2+3ATP+3H2ONH 2-Co-NH2+2ADP+AMP+ 2Pi+PPi 尿素的循环反应的特点: 1)尿素合成是一个耗能反应,其过程不可逆,合成 1 分子尿素需消耗 3 分子 ATP 和 4 个P。 2)尿素分子中 2 个氮原子,1 个来自氨,另 1 个来自天冬氨酸或其他氨基酸。 3)在第 3 步骤,通过延胡素酸天
30、冬氨酸的转化,可使三羧循环与尿素循环相互联系。 4)参与第 3 步的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SS),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 【正确答案】 它们是由相应的二磷酸核苷(NDP)直接还原而成。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催化下,NDP 的核糖分子 C2 上的羟基被氢原子取代,从而变成 dNDP。【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1 【正确答案】 代谢调节共有 3 个层次,即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和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其中细胞水平的调节是基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包括三方面:(1)关键酶:其酶促反应具有 3 个特点,即它催化的速度最慢。故又称为限速酶;常催化
31、单向反应,其活性可决定代谢的方向;常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代谢调节主要是调节关键酶的活性,有快速和迟缓调节两种方式。快速调节是通过改变酶的分子结构以改变酶活性,又分为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两类,迟缓调节是通过改变酶的含量,从而改变酶活性。涉及酶的合成与分解。(2)变构调节:是指小分子物质与酶蛋白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些小分子化合物称为变构效应剂,又分为变构激活剂和变构抑制剂代谢途径中的许多关键酶均为变构酶。变构酶常由两个以上亚基组成,是具有一定构象的四级结构聚合体。变构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结合起催化作用的亚基,称为催化亚基;能与变构剂结合起调节
32、作用的亚基,称为调节亚基。变构效应剂可以是酶的底物、产物,其他小分子代谢中间物,通过非共价键与酶的调节亚基结合,引起酶的构象改变,产生受抑或激活效应。变构调节是细胞水平代谢调节中较常见的快速调节。代谢途径的终产物常可使催化该途径起始反应的酶受抑,引起反馈抑制。多为变构抑制,所以,变构调节能避免代谢产物堆积,并使能量得到有效利用,不致浪费。(3)化学修饰调节:是指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氨基酸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的调节方式。1)修饰类型:最常见的磷酸化和脱磷酸,还有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与脱甲基,腺苷化与脱腺苷以及-SH 与-S-S-互变等。2)过程:酶蛋白分子中 S
33、er、Thr 和 Tyr 的羟基是磷酸化修饰位点。酶蛋白的磷酸化是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由 ATP 提供磷酸基和能量完成。而脱磷酸则是由磷蛋白磷酸酶催化的水解反应。3)特点:绝大多数这类酶都具有无活性(或低活性)与有活性(或高活性)两种形式,并且在其他酶的催化下可以呈可逆互变;它们涉及共价键的变化,伴以级联放大效应;与酶蛋白的合成相比,其耗能少又作用快,因而经济有效。【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2 【正确答案】 DNA 复制时,亲代 DNA 双链间的氢键断裂,离解成两股单链。然后以每一股单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分别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在两个子代 DNA 分子中,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接
34、受过来,另一股单链需完全重新合成。两个子代细胞的 DNA 均和亲代 DNA 的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通过此方式的机制,遗传信息由亲代准确传递到子代细胞。【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3 【正确答案】 从分子水平上看,突变就是 DNA 分子上发生碱基改变,突变的原因可能来自遗传过程中复制的自发性改变,称为自发突变。也可能通过一些物理或化学手段的处理使 DNA 发生突变,这种人工手段引起的 DNA 突变,称为诱变。根据 DNA 分子的改变,可将突变分为 4 种方式。(1)点突变:同型碱基的置换。如嘌呤代替另一嘌呤。叫转换;异型碱基的置换,如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则叫颠换
35、。(2)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 DNA 大分子上消失。(3)插入:一个原来没有的碱基或一段原来没有的核苷酸插入到 DNA 大分子中间。缺失和插入可引起移码突变,影响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4)倒位:DNA 链内部重组,使其呈段的方向反置,如从 53整段颠倒为35,或大片段的链在 DNA 分子内迁移。【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4 【正确答案】 转录时只以双股 DNA 链中的一股的一段为模板,这段模板链称为有意义链。另一股中与其互补的非模板链称为反意义链,它不发生转录作用,故称为不对称转录。但有意义链与反意义链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由于基因而异。【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5
36、 【正确答案】 转录过程分为 3 个阶段: (1)起始:RNA 聚合酶的全酶靠 亚基(或 因子)辨认转录起始点,结合到启动子区域,局部打开模板 DNA 双链约10bp。按碱基配对原则,NTP 与模板转录起始点定位,选择第 1、第 2 个核苷酸,形成第 1 个磷酸二酯键时,RNA 聚合酶转移至模板下一部位。并释出 因子。因子再同游离的核心酶重新组成全酶,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 (2)延长:RNA 聚合酶沿模板 53方向滑动,催化与对 NTP 所提供的 NMP 形成 35 二 P 键,继而移位,RNA 链从 53 方向不断延伸,催化速率约 45 个核苷酸s 。延长过程中,DNA 解链范围小于 20b
37、p,而 RNA 聚合酶的覆盖范围达 40bp,由酶-DNA-RNA 形成的转录复合物将呈现“ 转录空泡 ”形象。 (NMP) n+NTP(NMP)n+1+PPi (3)终止:RNA 酶能识别基因终点。当到达有 因子或富含 GC 碱基与倒转重复序列形成的茎环结构附近时,转录终止。聚合酶的核心酶从模板上脱落,释出新合成的 RNA。 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与原核生物类似。但其 RNA 聚合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对抑制剂的敏感亦各异。模板 DNA 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有内含子插入顺序。由于真核细胞有核膜,转录和翻译分别在细胞核内外进行,而原核细胞中转录与翻译是耦联发生。【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8、26 【正确答案】 (1)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在氨基酰 tRNA 合成酶催化下,氮基酸的羧基被活化,并与 tRNA 的 3-OH 生成酯键而相连,然后,氨基酸被转移到tRNA 的末端 5-CAA-3序列。 (2)核糖体循环:在核糖体上,活化氨基酸按照mRNA 的指令被翻译并缩合成多肽键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核糖体循环。它可分为 3 个阶段: 1)起始阶段:真核生物的此阶段有 3 个步骤。eIF-3 与 40S 小亚基结合,可促进 80S 核糖体解离出 60S 大亚基; 在 eIF-3,eIF-1 与 eIF-4 人,eIF-4B 等起始因子协助和 ATP 参与下,mRNA 借助帽部结合到 40S
39、 小亚基上,并向下游移动和扫描,从而使 mRNA 的起始密码 AUG 在 Met-tRNAmet 的反密码位置固定下来,于是翻译起始;通过 elF-5 的作用,结合 Met-tR-NArmet 与 GTP,再和mRNA 的 40S 小亚基与 60S 大亚基结合,形成 80SMettRNAmet-mRNA 起始复合物。2)肽链延长阶段:进位 (注册)。与 mRNA 下一个密码相对应的氨基酰 tRNA 进入核糖体的 A 位,此步需 GTP,Mg 2+和 EF 参与;成肽。在转肽酶的催化下,将 P 位上的 tRNA 所携甲酰蛋氨酰基或肽酰基转移到 A 位的氨基酰 tRNA 上,与其 a-氨基缩合成肽
40、键。P 位上已失去甲酰蛋氨酰基或肽酰基的 tRNA 从核糖体上脱落,使 P 位留空; 转位。核糖体向 mRNA 的 3端滑动相当于一个密码的距离,同时使肽酰基 tRNA 从 A 位移至 P 位。此步需 GTP,Mg 2+和 EF 参与。核糖体的A 位留空,与下一个密码相对应的氨基酰 tRNA 即可进入 A 位,重复上述循环过程,多肽链乃得以不断延伸。 3)肽链终止阶段:核糖体沿 mRNA 链滑动,直到终止密码进入 A 位: 识别。RF 识别终止密码,亦进入 A 位;RF 使转肽酶变为水解酶,tRNA 与多肽链间的酯键被水解,多肽链即释出; 解离。通过水解GTP,使核糖体与 mRNA 分离tRN
41、A、RF 脱落。最后,核糖体解离成大、小亚基。【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7 【正确答案】 基因重组是指整段 DNA 在细胞内或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在进化、繁殖、病毒感染、基因表达以及癌基因激活等过程中,基因重组都起着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也可归类为自然突变现象,它可有多种方式:(1)转化(transformation):由外源 DNA 引起生物类型改变的过程。称为转化。如将有毒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和无毒型肺炎双球菌一起培养。产生的子代为有毒型肺炎双球菌。(2)整合: 噬菌体感染大肠埃希菌时,可将其所含 DNA 注入菌体内。DNA 在菌
42、体内可与细菌的染色体重组,成为细菌染色体的一部分,这称为整合。整合了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菌。(3)转导(transduction):将噬原菌中噬菌体 DNA 切离时,噬菌体也会带走一部分邻近的宿主 DNA。带有宿主 DNA 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此过程称为转导。(4)转位(transposition) :转位是指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处转位到基因组的另一位置,这些游动的基因称为转位子。免疫球蛋白即通过基因转位和重组而生成。基因工程是用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的 DNA 在体外与载体 DNA 结合,成为重组DNA,用以转化宿主(细菌或其他细胞)。筛选出能表达重组 DNA 的活细胞,继而使其纯化、传
43、代、扩增,成为克隆。因此,基因工程也称基因克隆或重组 DNA 技术。【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8 【正确答案】 (1)血红素的合成分 4 步完成:1)从琥珀酸 CoA、甘氨酸合成 -氨基-酮戊酸(ALA)【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9 【正确答案】 C30 【正确答案】 D31 【正确答案】 D32 【正确答案】 C33 【正确答案】 D34 【正确答案】 A35 【正确答案】 C36 【正确答案】 E37 【正确答案】 B38 【正确答案】 C39 【正确答案】 B,C,E40 【正确答案】 A,B,D41 【正确答案】 A42 【正确答案】 A43 【正确答案】 B44 【正确答案】 B六、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45 【正确答案】 相同 不同46 【正确答案】 NADH 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CoQ47 【正确答案】 外显子 内含子 断裂基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