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针灸学)模拟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0 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E阴维脉1 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的是2 主胞胎的经脉是2 A阴跷脉、阳跷脉B阴维脉、阳维脉C督脉、任脉D冲脉、任脉E阴跷脉、阴维脉3 患者流产而失血过多,导致月经不调,久不孕,其病在4 患者久病眼睑开合失司,下肢运动不利,其病在5 督脉别络的分布是(A)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背部(B)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C)从鸠属分出散布于胸部(D)从长强分出散布于头部(E)从长强分出散布于腹部6 督脉的循行,起于(A)小腹内(B)会阴部(C)胞宫(D)外阴(E)肛门7 督脉主治(A)肺、喉病(B)侧头、胁肋病(C)中风、昏迷、
2、热病、头面病(D)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E)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8 百会位于(A)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3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B)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C)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D)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目外眦尖连线的中点处(E)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或两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处9 醒神开窍的主要穴位是(A)少商(B)水沟(C)劳宫(D)丰隆(E)内关10 百会穴在治疗神志病方面的作用与下列哪穴近似(A)神庭(B)风府(C)神门(D)水沟(E)心俞11 督脉穴位中与十二经脉交会最多的是(A
3、)百会(B)大椎(C)风府(D)神庭(E)水沟12 手阳明大肠经上出于“柱骨之会上” ,一般是指哪个穴位(A)肩髑(B)巨骨(C)天柱(D)大椎(E)大杼13 以下腧穴位于骶管裂孔处的是(A)下髎(B)腰奇(C)腰俞(D)会阴(E)腰阳关14 任脉起于小腹,止于(A)咽喉(B)口唇(C)鼻(D)眶下(E)齿15 任脉主治(A)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B)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C)肺、喉病(D)侧头、胁肋病(E)后头、肩胛病、神志病16 位于脐上 4 寸的穴位是(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17 关元、神阙同用,具有什么作用(A)温下焦(B)调肝肾
4、(C)益肾元(D)回阳固脱(E)暖胞宫18 廉泉、照海同用,具有什么作用(A)安神定志(B)舒筋通络(C)熄风化痰(D)和胃止呕(E)生津止渴19 下列各组,具有和胃止呕作用的是(A)脾俞、上脘(B)胃俞、合谷(C)中脘、内关(D)公孙、建里(E)下脘、阴陵泉20 膻中穴的作用主要是(A)宽胸理气(B)健脾化痰(C)和胃止呕(D)宁心安神(E)通经活血21 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应首选(A)足三里(B)四缝(C)合谷(D)曲池(E)大椎22 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A)四缝(B)十宣(C)八邪(D)合谷(E)曲池23 四神聪穴位于(A)百会前、后、左、右各开 13 寸(B)百会前
5、、后、左、右各开 15 寸(C)百会前、后、左、右各开 05 寸(D)百会前、后、左、右各开 10 寸(E)以上都不是24 奇穴“胃上 ”的正确定位是(A)脐下 2 寸,旁开 4 寸(B)脐上 4 寸,旁开 2 寸(C)脐上 1 寸,旁开 4 寸(D)脐上 2 寸,旁开 4 寸(E)脐上 4 寸,旁开 4 寸25 奇穴太阳的正确位置是在(A)眉梢外开 1 寸(B)目外眦外开 1 寸(C)眉梢与目外眦之间(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 1 寸(E)以上都不是26 夹脊穴的定位方法是(A)第一胸椎至第四骶椎各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B)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C)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
6、椎各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D)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 0 5 寸(E)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 05 寸27 下列经外奇穴中,位于任脉经循行线路上的是(A)印堂(B)挟承浆(C)上廉泉(D)子宫穴(E)提托28 下列属于行针基本手法的内容是(A)提插法,刮柄法(B)提插法,捻转法(C)捻转法,震颤法(D)提捅法,弹针法(E)震颤法,弹针法29 针刺环跳时宜选(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30 斜刺的角度应为(A)15左右(B) 25左右(C) 35左右(D)45左右(E)60 左右31 胸椎棘突下的穴位针刺法是(A)直刺(
7、B)斜刺(C)向上或向下平刺(D)向上斜刺(E)向下斜刺32 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A)补虚泻实(B)提插补泻(C)开合补泻(D)补法与泻法(E)平补平泻33 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A)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B)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C)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D)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E)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34 捻转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A)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B)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C)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D)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E)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35 平补平泻法是(A)既有补法成分,也有泻法成
8、分(B)既不是补法,也不是泻法(C)以补为主,兼有泻法(D)以泻为主,兼有补法(E)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36 晕针时应当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立即停止针刺(B)已刺之针暂时不能起出(C)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D)患者平卧,头部放低(E)松开衣带,注意保暖37 针刺时应当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B)注意患者的体质(C)尽量采取坐位(D)手法宜轻,切勿过重(E)对于饥饿、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食、体力恢复后再进行针刺37 A仰卧位B俯伏坐位C俯卧位D侧俯坐位E仰靠坐位38 针刺双侧环跳时体位宜为39 针刺单侧听宫时体位宜为40 针刺双侧风池时体位宜为中医执业助
9、理医师(针灸学)模拟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知识模块】 针灸学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知识模块】 针灸学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带脉与任、督脉、足
10、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知识模块】 针灸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针灸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 15 条,称为十五络脉。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
11、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知识模块】 针灸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知识模块】 针灸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知识模块】 针灸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水沟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 13 与 23 交点处。昏迷、晕厥、癫
12、狂痫、小儿惊风、口角喁斜、腰脊强痛。【知识模块】 针灸学10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灸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大椎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知识模块】 针灸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大椎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知识模块】 针灸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腰俞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知识模块】 针灸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
13、入目眶下(承泣)。【知识模块】 针灸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知识模块】 针灸学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灸学18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针灸学1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针灸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膻中穴的确是人体保健的要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知识模块】 针灸学21 【正
14、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四缝定位:在第 25 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功用:消食导滞,祛痰化积。主治病症:小儿疳积,腹泻,百日咳,气喘,咳嗽,蛔虫病等。【知识模块】 针灸学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 01 寸(指寸)。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知识模块】 针灸学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共 4 穴。主治:头痛、睹晕、失眠、健忘、癫痫。【知识模块】 针灸学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胃上定位:位于上腹部,脐上 2 寸,正中线旁开 4 寸处。【知识模块】 针灸学25 【正确答
15、案】 D【试题解析】 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此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头痛、目疾。【知识模块】 针灸学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 1 胸椎至第 5 腰椎棘突下两侧穴,左右共 34穴。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知识模块】 针灸学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上廉泉穴在人体前正中线,廉泉穴上一寸处。【知识模块】 针灸学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针的基本手法为提插法和捻转法。震颤法、弹针法、刮柄法等均为辅助手法。【知识模块】 针灸学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6、夹持进针法(又称骈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环跳穴定位:在臀外下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中 13 交点处。取 3 寸毫针,垂直进针 25 寸,故应用夹持进针法。【知识模块】 针灸学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 45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处的腧穴,如胸、背部穴位;或为避开血管、骨骼、瘢痕部位而采用此法;或为施行行气手法而采用此法。【知识模块】 针灸学3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灸
17、学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补法和泻法。【知识模块】 针灸学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知识模块】 针灸学3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知识模块】 针灸学35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知识模块】 针灸学3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晕针时的处理措施: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
18、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髎、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人事不省、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知识模块】 针灸学3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灸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注意患者的体质,尽量采取卧位,并正确选择舒适、自然且能持久的体位。取穴宜适当。不宜过多;手法宜轻,切勿过重。对于饥饿、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食、体
19、力恢复后再进行针刺。医者在治疗施术过程中,应思想集中,谨慎细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只要做好预防,晕针观象完全可以避免。【知识模块】 针灸学【知识模块】 针灸学3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额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侧俯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知识模块】 针灸学3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针灸学4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针灸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