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7.50KB ,
资源ID:89094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09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2008年江苏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2008年江苏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1、2008 年江苏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下列有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 )(A)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 “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D)计算机辅助教学(CAT)的研究与应用2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

2、运算阶段3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刺激 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4 “自我效能感 ”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 )(A)马斯洛(B)班杜拉(C)加涅(D)阿特金森5 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6 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记忆技能(D)运动技能7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

3、题,这类问题属于 ( )(A)无结构问题(B)有结构问题(C)界定含糊问题(D)情景不清问题8 根据道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信念9 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10 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1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

4、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A)自我控制法(B)系统脱敏法(C)肯定性训练(D)强化法12 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水平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 )(A)应用(B)分析(C)评价(D)综合13 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

5、越强,教学效果越好14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总结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15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_为中介。18 桑代克认为,尝试一错误

6、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_。19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_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20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_、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1 发现教学,又称_,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者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22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_三种类型。23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_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24 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_效应,也有人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25 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

7、_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6 学习准备27 意义学习28 学习迁移29 创造性30 课堂纪律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1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2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内容。33 简述教学目标的意义。34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35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6 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37 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主要方法。38 结合中学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2008 年江苏省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

8、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A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B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学与教的17 【正确答案】 学习行为18 【正确答案】 准备率19 【正确答案】 自我提高内驱力20 【正确答案】 符号表征学

9、习21 【正确答案】 发现法22 【正确答案】 对抗的23 【正确答案】 教材内容24 【正确答案】 期望25 【正确答案】 课堂教学过程三、名词解释题请解释下列名词。26 【正确答案】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的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有效学习所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

10、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丰富的环境优先,有利于生理器官和功能的发展,心理发展通过学习才能实现。总之,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作好准备。27 【正确答案】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

11、的联想和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识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的影响。28 【正确答案】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已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迁移不仅存在于某些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迁移表明了各种经验内部以及各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迁移直接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使习得经

12、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29 【正确答案】 创造性是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果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果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无论是真正的创造还是类似的创造,他们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活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说,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质。在中学生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创造潜能。30 【正确答案】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

13、为规范,即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1 【正确答案】 学生心理发展是指中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特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是建立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基础之上,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是建立在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基础之上。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又具有阶段性特点;第二,定向性和顺序性。也就是说,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总是具有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依赖到独立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第三,不平衡性。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可以因为不同个体发展的

14、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第四,差异性。每一个正常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他们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各自发展的优势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32 【正确答案】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认知一结构论或认知一发现说。关于学习,他认为,第一,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第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图解。在

15、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关于教学,他认为,第一,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第二,教师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等。总之,为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过程;同

16、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纠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33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1)指导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如果教师的自编测验没有针对教学目标,测验就无效的。(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一旦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3)指导学生学习。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学和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

17、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34 【正确答案】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和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从练习曲线可以看出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会导致个体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行为定型化等。另外,采取何种练习方式也直接影响者操作技能的学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18、。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于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内部反馈是指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外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之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其中结果反馈的作用尤为明显。(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基本活动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35 【正确答案】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第二个方面的途径有:(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

19、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一般来讲,组织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洞察力。通过观摩分析,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能力;(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使教师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直接和深入,增强了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因而往往比正规课堂教学经验更有效。(3)进行专门训练。专家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新教师掌握这些新知识后,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教学。(4)反思教学经验。这是一种思考教学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

20、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6 【正确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让学生学习力所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 、“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构成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或完全不适合,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

21、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重复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地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当尽量使学生紧张一点,集中注意力;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

22、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成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有明显影响。同时,表扬和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教学中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但是,如果表扬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当成某种隐含成功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

23、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则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耻辱感、自卑感。相反,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相反,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学生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而如果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学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

24、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学生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因此,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实例略)37 【正确答案】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的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提高

25、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主要有:(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实物直观虽然真实,但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学阶段,当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是必要的。(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查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如果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精确的感性

26、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应以形象的直观为主,词起辅助作用;如果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一般的、不要求十分精确的感性知识,则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可以采取词的描述为主,形象直观起证实、辅助作用。(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具体的感知规律有:强度律。在直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差异律。在物质载体层次,教师应通过合适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候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教师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新知识的支撑点;活动律。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

27、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组合律。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地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一般说来,应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这一要求会大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主动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认真。(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

28、教师演,学生看” 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实例略 )38 【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和惩罚等。在说服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和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态度等而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性地展开说服教育工作。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还要以情感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有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教师在说服时,还应该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态

29、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由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给学生呈现榜样时,应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特点,以尽量于学生相似,这样可以给学生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的感觉。另外,给学生呈现的榜样应具有感染力和可信性、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榜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生希望通过这样的榜样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自身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出于榜样的示范行为相匹配的反应,教师需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并给予指导。当学生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时,应给予鼓励。学生集体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他们

30、愿意承担执行的责任。教师应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性质、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办法,使全体同学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有多种策略可以促进辨析。如大组或小组讨论,解决假定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交谈等。针对个体时,教师抓住个别学生表示某种态度、志向、目的和兴趣即活动的时机,作出适当而简短的言语反应,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进一步的反省和探讨,达到辨析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目的;

31、针对团体时,可通过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了解其他人持某种价值观的理由,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作出正确的道德抉择。由于价值辨析的方法是诱导性的,而不是灌输性、说教性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各种策略来诱发学生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教师的观点只是一个范例,而不是唯一正确答案。一切正确的价值观念都应该由学生自己作出。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给予学生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以此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可以采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给予惩罚时,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的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心服口服。(实例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