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如图 1 所示,若要将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为( )。(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2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现象是( )。(A)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B)婴儿听见雷声受惊发颤(C)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叶子闭合(D)跨栏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起跑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水螅(B)海葵(C)涡虫(D)珊瑚虫4 图 2 中参与植物体水分的吸收、运输及散失的结构是( )。(A)(B) (C) (D)5 对某池塘中的
2、甲、乙、丙、丁、戊五种生物进行研究,分析它们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以及体内某种主要污染物含量,结果见下表。关于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表述最合理的是( )。(A)丙戊丁乙甲(B)甲 乙丁戊丙(C)(D)6 某种低矮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叶背面长有孢子囊群,该植物属于(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7 下列物质的化学本质一定为蛋白质的是( )。(A)酶(B)抗体(C)激素(D)神经递质8 图 3 表示盛夏某植物一昼夜吸收和释放 CO2 情况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 bf 段积累有机物(B)这一天中只有 ce 段是有光照的时段(C) d 点凹陷的原
3、因可能是气孔关闭,CO 2 供应不足(D)ab 段中 CO2 释放量增加的原因是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9 图 4 为某生物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是四倍体生物(B) 和是同源染色体(C) 和的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D)和在后续正常分裂中会一直存在于同一个细胞10 某男性患有红绿色盲,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性的父亲一定患有红绿色盲(B)该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C)该男性的神经细胞中存在红绿色盲基因(D)该男性与色觉正常的女性结婚,儿子一定不患红绿色盲11 家蚕幼蚕的体色黑色与淡赤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茧的黄色与白色是一对相
4、对性状。某科技小组用黑蚕黄茧和黑蚕白茧两种蚕作为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统计结果如图 5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DdBb 和 Ddbb(B)黑蚕黄茧是杂交后代中的重组类型(C)该实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是黑蚕黄茧和淡赤蚕黄茧(D)黑色相对于淡赤色是显性性状,白茧相对于黄茧是显性性状12 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现象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缺失13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地理隔离(B)生殖隔离(C)种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D)科学家以前没有发现过该物种14 已知一段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数量
5、之比为(A+G)(T+C)=05,则其互补链上的该比值是( ) 。(A)05(B) 1(C) 15(D)215 图 6 为人体血糖调节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B)甲、乙两种激素是协同关系(C)进食后,血液中两种激素含量都增加(D)甲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乙激素为胰岛素16 关于神经冲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B)恢复静息状态后,膜内电荷为正(C)膜外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在不同神经元之间一定以化学递质的方式进行传递17 当特异性免疫再次发生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不参与免疫过程(B)效应
6、 T 细胞也同时参与抗体的产生过程(C)在记忆细胞的参与下,能够更迅速地产生大量抗体(D)B 细胞会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暴露出抗原18 下列有关倒平板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B)将已灭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C)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1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的是( )。(A)花粉管通道法(B)分子杂交技术(C)抗原一抗体杂交(D)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20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工程都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B)细胞工程中,可利用双亲细胞的特性筛选
7、出杂种细胞(C)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时,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D)发酵工程可利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菌种21 研究者试图对一名新教师的“教学风格” 形成过程进行研究,下列研究方法最合适的是( ) 。(A)短期的量化研究(B)短期的质性研究(C)长期的量化研究(D)长期的质性研究22 教师在讲授“ 鸟” 一节内容时,让学生观察从家里带来的鸡的骨骼,然后分析其特点。该教师运用的课程资源类型是( )。(A)模型资源(B)实物资源(C)学校资源(D)图书馆资源23 某初中生物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进行实验分组时,应遵
8、循的原则是( )。(A)组间同质,组内同质(B)组间异质,组内同质(C)组间同质,组内异质(D)组间异质,组内异质24 某教学班有 45 名学生,教师在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的实验教学时,不符合演示法规范的做法是( )。(A)课前录制临时装片制作的视频,在课上播放(B)教师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C)教师边用实物展示台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边进行讲解(D)教师在课前培训小组长,由他们在小组内演示,并辅导其他成员25 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环节的是( )。(A)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B)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C)观摩有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D)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二、简答题25
9、 图 7 表示某株水稻不同位置叶片的光合速率相对值,横坐标 110 分别表示从上到下的叶片编号。 问题:26 供给该水稻 14CO2 一段时间,可推知图中第_ 片叶放射性强度最高。27 第 2 片、第 9 片叶光合作用强度均较低,但原因不同,前者是因为_;后者是因为_。28 若将水稻叶片置于气室内光照,用红外气体测定仪测出室内 CO2 在光合作用前后浓度变化,则此 CO2 浓度变化反映的是_ 。29 在第 2 片和第 9 片叶中,Ca 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是 _。29 回答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的问题:30 1903 年,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关
10、系,通过_方法得出的推论是_。31 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1944 年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 转化因子 ”,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则完成了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_。32 1953 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的_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三、材料分析题32 材料:某教师在讲授“动物的学习行为” 时,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材料 “蚯蚓走迷宫”,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 ”的实验,记录小鼠走出迷宫所用的时间。小组汇报,统计全班的结果。最后,通过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带领学生得
11、出“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的结论。问题:33 在设计小鼠走迷宫实验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在控制变量方面注意哪些事项?34 在该实验中,教师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为什么?34 材料:问题:35 在上述概念图中,反映出该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有哪些?36 简要分析学生产生上述错误概念的原因。四、教学设计题36 “肾脏的结构 ”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教师给学生准备了透明塑料球、针、绳子、胶带、红蓝白三种颜色的透明软胶管、剪刀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和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要求:37 画出肾单位结构模型简图,标注结构名称,并写出制作说明。38 当学生制
12、作完成肾单位结构模型后,设计运用该模型开展片段教学的问题串(至少 3 个)。2017 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由图可知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在视野左上方。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的是倒立的物象,实际物体在右 F 方。若要将该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即 “偏哪儿往哪儿移”。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神经联系,是在后天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高级神经活动,需大脑皮质的参与。非条件反射
13、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A 和 B 项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C 项含羞草受到触碰叶子闭合属于植物的应激性。 D 项是运动员经过训练后形成的条件反射。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体呈辐射对称,具两胚层,有简单的组织分化,具原始的神经组织以及消化循环腔。涡虫体呈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其他都为腔肠动物。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据图判断,为根尖, 为栅栏组织, 为导管,为叶片表面的气孔。吸收水分的是根尖成熟区,运输水分的是导管细胞,散失水分的是气孔。故本题选 C。5 【正
14、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污染物含量的多少以及消化道内食物残渣组成可判断出其捕食关系。丙以小球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丙被戊和乙所食,戊又被丁和乙所食。根据生物富集原理,污染物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累积,其中甲体内的污染物含量最高,属于最高级消费者,其主要食物是丁。丁与乙体内污染物含量相近,不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故能正确表现这五种生物营养关系的是 C 选项。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蕨类植物是具有维管束并以孢子繁殖的植物,孢子体发达,具有根、茎和叶。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种子繁殖。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离开配子体生活。综上所述,题干描述的植物属于蕨类植物。7 【正确答
15、案】 B【试题解析】 酶有少数是 RNA,A 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B项正确。性激素为固醇,C 项错误。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为单胺类或乙酰胆碱类,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为有机物积累阶段,即 ce 段,A 项错误。有光照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在早晨和傍晚,由于光照强度较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通过图中 CO2 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bf 段为光照时间,B 项错误。d 点凹陷是由于中午光照强度大,为了减少蒸腾失水,植物气孔关闭,CO 2 供应不足,C 项正确。ab 段为黎明时间段,气温升高
16、,呼吸作用增强,因此 CO2 的释放量增加,D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图中所示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和 为同源染色体,和为同源染色体,有两个染色体组,该生物为二倍体生物,A 项错误、B 项正确。发生交叉互换的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C 项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中,D 项错误。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 b)。该男性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Y 染色体来自父亲,因此不能判断其父亲是否患有红绿色盲。该男性的父亲是否患病,取决于该男子的奶奶是否携带致病基因,A 项错误。该男性的
17、色盲基因可以遗传给他的女儿,B 项错误。神经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遗传物质一致,C 项正确。色觉正常的女性基因型有两种: XBXB 和 XBXb。如果该男性与基因型为 XBXb 的正常女性结婚,儿子可能患红绿色盲,D 项错误。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子代中黑蚕:淡赤蚕=75:25=3 :1,黄茧:白茧=1: 0,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说明黑色相对于淡赤色为显性性状,黄茧相对于白茧为显性性状,且亲代黑蚕一定为杂合子,黄茧为显性纯合子,即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 DdBB 和 Ddbb。二者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为黑蚕黄茧、淡赤蚕黄茧,故A、D 项错误,C 项正确。杂交后代中
18、的黑蚕黄茧与亲本表型一致,它属于亲本类型而不是重组类型B 项错误。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无人为因素(如基因工程)干扰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A 项中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C 和 D 项中,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故本题选 B。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即类群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
19、可育后代,与种群的数量规模无关。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产生的基本条件。科学家以前没有发现的物种并不能说明其是新形成的物种。故本题选 B。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DNA 分子的双链中,A=T,G=C。由题干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05 可知,其互补链中(T+C)(A+G)=05,所以其互补链上(A+G)(T+C)=105=2。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甲激素降低血糖、乙激素升高血糖可知,甲激素为胰岛素,乙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为拮抗关系。故 B、D 项错误。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
20、利于降低血糖,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C 项错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于血糖浓度的调节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馈调节。故本题选 A。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 项错误。恢复静息状态后,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B 项错误。膜电位在未兴奋部位是内负外正,兴奋部位为内正外负,电流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膜外电流方向为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 项正确。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信号传递,另一种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后一种比较常见,对于电信号传递在甲壳
21、类、鱼类中已有深刻了解D 项错误。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当特异性免疫再次发生时吞噬细胞同样吞噬处理抗原,A 项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 B细胞)产生,B 项错误。记忆细胞可以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 项正确。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之裂解的是效应 T 细胞,D 项错误。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倒平板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倒平板时不能把培养皿盖完全打开放到桌面上这样可能会污染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只有 A 项说法不正确。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花粉管通道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的方法,不能用作目的基因的
22、检测与鉴定。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植物组织培养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量化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题干要求研究某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采用质性研究并且要探究形成过程,应该是长期的。所以应采用长期的质性研究方法。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家里带来的鸡的骨骼属于实物,因此该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类型是实物
23、资源。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的要求: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有准确的教师定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故本题选 C。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演示法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等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B 选项中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口头讲解实验过程,属于讲授法(讲解法),而不是演示法。25 【正确答案】 C【试
24、题解析】 教学设计环节包括分析教学内容、学习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方法。不包括观摩有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6【试题解析】 从图上所知,第 6 片叶片光合速率相对值最高,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27 【正确答案】 幼嫩叶片,含叶绿体少:位置靠下,接收到的阳光少【试题解析】 位于上层的叶片比较幼嫩,相对于成熟叶片来说叶绿体含量较少;位于下层的叶片由于上层叶片的遮挡,接收到的阳光少,所以光合作用速率较低。28 【正确答案】 净光合作用强度【试题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O2,呼吸作用释放 CO2,二者之差为净光合作用速率。室内
25、CO2 浓度的变化反映的就是净光合作用强度。29 【正确答案】 第 9 片【试题解析】 钙在植物体内不能重复利用,即不能由老叶向嫩叶转移,故老叶片中含量较多。30 【正确答案】 平行;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试题解析】 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该过程与孟德尔定律中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推论得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本传递给下一代。通过类比推理,将看不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由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31 【正确答案】 将
26、 DNA 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试题解析】 艾弗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从 S 型活菌体内提取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只有加入DNA,R 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 S 型细菌,并且 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如果用 DNA 酶分解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就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实验结论: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T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S 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 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 35S 分别标记 DNA 和
27、蛋白质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宿主菌,然后测定宿主菌细胞带有的同位素。结果是宿主菌细胞内很少有 35S,而有较多的 32P。由此说明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主要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 综上所述,两个实验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将 DNA 和蛋白质分离开,分别单独而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32 【正确答案】 规则的双螺旋【试题解析】 1953 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的结构并构建出了模型,紧接着他们又发表论文提出遗传自我复制的假说。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向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
28、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对有一定的规律:A (腺嘌呤)一定与 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问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三、材料分析题33 【正确答案】 实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在设计小鼠走迷宫实验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在控制变量方面注意控制自变量为单一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遵循等量性原则。自变量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即只更换研究对象,小鼠与蚯蚓同为昼伏夜出的动物,习性相同;无关变量要注意等量性原则,即除了自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
29、等量,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无关变量在进行严格控制时,不但要等量,而且是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常态条件下的等量。具体注意事项如下:第一,选材时注意选择个体较小、适合室内实验环境、健康的小鼠,同时实验前要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第二,迷宫的设计。隔板高度要高一些,避免小鼠从隔板上方越过,直接取食;或直接在隔板上方盖一块玻璃板,既能阻止小鼠翻越隔板又便于观察;“迷宫” 的通道宽度要便于小鼠折返。34 【正确答案】 在该实验中,教师得出的结论的证据不充足。“尝试与错误 ”是常见的学习行为,不同动物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时“尝试与错误
30、” 的次数越少。教材中的“蚯蚓走迷宫 ”材料中提到 “蚯蚓要经过大约 200 次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 小鼠走迷宫”实验也应该观察并记录“ 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通过迷宫,吃到食物,即“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仅仅观察并记录时间,无法形成直接对照。35 【正确答案】 此概念图中存在三个方面的错误:此概念图中有概念归属错误: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所以子叶应该放在胚的下一级,而非与胚和种皮同级。此概念图中有概念缺失: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中还包括胚乳,所以应该增加胚乳,跟种皮和胚同级。此概念图中有多
31、余概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包括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应该去掉。种子的结构中不包括水分,所以,水分应该去掉。36 【正确答案】 错误概念阻碍着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对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而且难以转变,造成学生产生错误概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之前,往往在其头脑中就已经有了关于该概念的一定认识,这些认识就是基于其生活经验的日常生活概念。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许多生物概念都是从日常生活概念中抽象发展而成的。然而,由于日常概念的宽泛性、易变性、多义性,容易对学生学习生物概念造成错误的理解。思维能力的障碍。
32、形成和掌握生物概念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很好掌握生物概念,在思维上还是存在着一定障碍的。一是分析能力的欠缺。概念建构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整理加工过程。而学生由于分析能力的欠缺,在思维上往往不能很好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概念只能死记硬背,造成错误理解。二是前后知识的干扰。随着知识的扩展,初中生物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水分是细胞中的组成成分,但是并非种子结构。三是本质特征的混淆。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要有确定的含义,并能反映确定的对象,即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各自的本质特征。在生物概
33、念的学习中,有许多学生能初步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表层含义),但不能完全掌握概念的本质,因而在对概念的理解上产生了一些错误。四是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学习的进行,而消极的思维定势则会阻碍学习的进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错误概念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看,还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由于社会上一些因素的刺激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四、教学设计题37 【正确答案】 肾单位结构模型图: 制作说明:将透明塑料球剪出一个圆形的口子,制作成相当于一个肾小囊的模型。在另一端剪出一个小孔,将白塑料管通过小孔固定到塑料球内,白管表示肾小管,要足够长,在肾小囊附近略盘曲表
34、示近曲小管,分升支、降支表示髓袢,离肾小囊较远位置略盘曲表示远曲小管。取一根长约 15 米的红色透明软胶管,取中间一段盘绕成球状,放入透明塑料球内,红色管长的一部分后半段盘绕在白色管上,表示在肾小管附近盘曲环绕进行重吸收并流着动脉血的毛细血管,红管的两端表示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考虑到入殊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可以用透明胶带把表示人球小动脉的那一段适当缠绕加粗。再取一段蓝色透明软胶管接到红色管末端,缠绕到白色管上,表示在肾小管附近盘曲环绕已经完成物质交换流着静脉血的毛细血管,远端用透明胶带缠绕加粗,表示肾静脉。38 【正确答案】 问题串示例:肾单位由哪些结构组成?学生回答: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
35、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说明:此问题用于模型制作完成后,进行检查、总结)肾单位各个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肾小球是个动脉血管球,由人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留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排出废物。(说明:此问题用于解释制作模型时应突出的特点)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通过分析发现,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
36、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说明:此问题用于对照模型讲解肾小球和肾小囊的作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中,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了尿液。(说明:此问题用于对照模型讲解肾小管的作用)有两张尿液成分的检测报告,一个是尿液成分有蛋白质,一个是尿液成分有葡萄糖,分别是肾单位的什么结构出了问题?学生回答:第一个是肾小球出现了病变,无法滤过蛋白质;第二个是肾小管出现了病变,无法重吸收葡萄糖。(说明:此问题作为知识讲解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的巩固练习)肾脏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保护好肾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回答:多饮水,降低有毒物质在肾脏中的浓度;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少喝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说明:此问题用于课结束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