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6(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是其(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深化拓展时期2 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师(B)学生(C)教材(D)教学手段3 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 )提出来的。(A)加涅(B)布鲁纳(C)布卢姆(D)维果茨基4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青春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 )。(A)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B)自主与羞怯(C)勤奋感与自卑感(D)亲密与孤独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2、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矛盾6 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 。(A)信度(B)效度(C)常模(D)标准分数7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识结构8 提出“泛智 ”教育思想,探讨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9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教育思想。(A)存在主义(B)要素主
3、义(C)实用主义(D)永恒主义10 尝试一错误说,是早期联结学习理论的代表之一,这一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布卢姆(D)苛勒11 ( )的课堂行为是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A)积极(B)权威(C)民主(D)消极12 问题行为与后进生( )。(A)对象相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13 由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4 各级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活动以及展开教育,这是( )。(A)早期社会化(B)预期
4、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15 下列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肩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16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7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18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 )原则。(A)正面教育影响(B)高速度、高难度(C)平行教育影响(D)最优化19 教育目的
5、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20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属性(B)社会属性(C)自然属性(D)现实属性二、判断题21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教育的变化和内容的选择,制约着教育形式与手段的更新,所以说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 )(A)正确(B)错误22 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 )(A)正确(B)错误2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
6、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A)正确(B)错误24 学生条件不同,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对教师来说,完全相同的条件是不存在的,绝对找不到的。 ( )(A)正确(B)错误25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 )(A)正确(B)错误26 教学大纲是学校对一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对学校统一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 )(A)正确(B)错误27 教学是系统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双方的共同活动
7、。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 )(A)正确(B)错误2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了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目标,即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A)正确(B)错误29 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 )(A)正确(B)错误30 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没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只要老师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A)正确(B)错误三、简答题31
8、 请简要回答优秀班集体的特点。32 教师应当依法履行哪些义务?33 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34 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35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36 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四、材料分析题37 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解毫无进展。“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 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 “好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开始摸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
9、低的百分比。”“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答了这道题。问题:请分析该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38 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这篇报告必须有 10 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而且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 10 篇参考文献,必须在三周内单独完成,并且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本案例中外部控制是否很强?如果足,表现在哪些方面?39 一位教师教“ 因式分解 ”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 单元的教学任务。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