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A)论语(B) 孟子.尽心下(C) 孟子.尽心上(D)大学2 廖世承在( )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1903(B) 1908(C) 1913(D)19243 下列关于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的范畴是永恒不变的(B)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C)教育产生于劳动并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4 在教育工作
2、中,“ 不陵节而施 ”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5 ( )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A)劳动技术教育(B)劳动教育(C)社会公益劳动(D)美育6 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 )开始的。(A)教育行政机构(B)学校制度(C)师资培训机构(D)教育法律法规7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8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A)活动(B)考试(C)上课(D)学习9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是( )(A
3、)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10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1 有关学校思想品德( )的理论,是研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A)任务(B)措施(C)方法(D)教育过程12 “教师能做的,教务处不做,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 体现了班级管理的( )原则。(A)主体性(B)集体性(C)阶级性(D)独立性13 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A)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B)探讨因果关系(C)严格控制自变量(D)简便易行14 人们在游览过“ 万里长城 ”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
4、)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情景记忆15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和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 ) 的干扰。(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16 小刚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 10 块钱,他一直在犹豫要不要送回去,最后他想如果是别人的话,也应该不会送回去的。这属于( )自我防御机制。(A)压抑(B)转换(C)投射(D)文饰17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是( )(A)需要(B)动机(C)兴趣(D)诱因18 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A)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B)形成认知地图(C)形成新的
5、完形(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9 精加工策略的实质是( )(A)重现学习材料(B)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C)把材料归类(D)计划监控20 品德的核心是(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二、多项选择题2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C)是否确立重点中学(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E)师生如何交往22 德育的形式有(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区域德育(D)社会德育(E)民族德育23 原型内化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小阶段,即( )(A)动作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
6、)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24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不同的类型(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态度(E)行为训练25 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B)学校或教师基于故意而实施的行为(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E)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2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C)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D)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E)
7、科学技术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27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B)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C)它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D)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E)它难以向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利于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28 以下属于理性知识的是( )(A)表象(B)概念(C)规则(D)原理(E)原则29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B)社会价值取向(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D)学生的学习目标(E)教师的教学目标30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包括( )(A)耐心周到(B)过分挑剔(C)主观偏
8、心(D)有责任心(E)有幽默感31 1994 年,布鲁纳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概括为(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探索性研究(E)社会文化研究32 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 )(A)模仿性练习(B)口头练习(C)独立性练习(D)创造性练习(E)书面练习33 广义德育包括( )(A)社会德育(B)社区德育(C)学校德育(D)家庭德育(E)环境德育34 根据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内涵包括(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变化是短暂的(C)学习是反复经验引起的(D)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E)学习是身心成熟的结果35 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9、(A)吹笛子(B)打篮球(C)体操(D)阅读(E)计算36 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 )几种方式(A)讲述(B)讲评(C)讲练(D)讲读(E)讲解37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因为( )(A)所占时间最多(B)对教育质量影响最大(C)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D)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E)其他工作都围绕教学展开38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9 小亮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A)低级动机(B)高级动机(C)外在的学习动机(D)内部的学习动机(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40 科
10、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 )(A)前习俗水平(B)服从水平(C)习俗水平(D)观念水平(E)后习俗水平三、判断题41 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而不是创造产品的物质生产。( )(A)正确(B)错误42 在具体到某一违反教育法的行为时,一个行为只承担一种法律责任。 ( )(A)正确(B)错误43 一个人能力强就一定能完成当前活动。 ( )(A)正确(B)错误44 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A)正确(B)错误45 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 )(A)正确(B)错误46 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
11、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A)正确(B)错误47 定势只可以成为正迁移的心理背景。 ( )(A)正确(B)错误48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马斯洛和罗杰斯。 ( )(A)正确(B)错误49 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 )(A)正确(B)错误5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51 如何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特点?52 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53 教师在分组教学中应做好
12、哪些工作?54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55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56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方法。五、案例分析题57 近日,一个“ 学生被老师罚跪 ”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在某中学上演了令人震惊的一幕,近 20 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双膝跪在操场上,或低头沮丧,或四处张望。老师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58 一天下午放学,学生小明拿着一团纸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这是李明语文默写本上的一页,没想到它出现在了班长于倩的抽屉里。”原来,今天由于李明默写出色,语文老师又一次表扬了他。可当他拿到本子时,值得骄傲的那页却不翼而飞了。难道这是班长于倩干的? 我找来班长于倩,一番询问,她红着脸说道:
13、“ 老师,这是我做的。”若你是这位教师,你会采取哪些办法来教育班长于倩?请结合德育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六、论述题59 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该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是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第一人。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不属于教育劳动起源说的观点。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
14、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即师资培训机构的出现为标志。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为其主要任务。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是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的阐述。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它是教学过程阶段的
15、中心环节。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理论,是研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主参与原则是指班级成员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班级的各种组织机构的干部成员都应该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并授予他们进行管理的权力,不能随便干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帮助解决,但不要代替。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班干部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学生能做的班干部不做”。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验研究法的特点之一是严格控制,所以不是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的,步骤比较繁琐,控制的不仅是自变量还包括无关变量。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形象
16、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早上学习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早晚受到的是单一抑制的影响。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其实是自己不想送,就觉得别人也不会送回去,这样可以缓解焦虑,这是典型的投射表现。 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动机的含义。 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格式塔学派认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因此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了新的完形。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的过程。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精加工策略也就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
17、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因此它的实质就是建立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意志、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师生如何交往与题干的问题无关。22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德育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23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A 和 B 分别相当于原型定向和原型操作阶段。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E 项为学习内容而非结果。25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学校事故的特征:(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
18、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科学技术对教育不起决定作用。27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28 【正确答案】 B,C,D,E【试题解析】 感性知识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命题即常说的规则、原理、原则。29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30 【正确答案】 A,D,E【试题解析】
19、主观偏心、过分挑剔属于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31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布鲁纳认为,十几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3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见大纲教学方法之练习法部分。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环境德育可以看做一种德育的途径,所以它不是广义德育的类型。3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学习并非是身心自然成熟的结果,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而非短暂的。3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DE 属心智技能。36 【正确答案】 A,D,E【试题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
20、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37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学校其他教育活动有的也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但不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只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38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这些原则都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些教学原则。39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为获得父母的奖励是低级动机,也是外在动机,同时还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40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三、判断题41 【正确答案】
21、 B【试题解析】 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首先表现在教师职业劳动是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其次也是制造教育产品的物质生产。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虽然总体上教师能尊重学生,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老师体罚、侮辱学生的现象。4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能力是顺利完成当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但不是全部的心理条件。4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教师中心论仅仅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了学生。4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入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
22、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有重要地位。以上可以看出教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4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4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
23、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4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4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黏液质。50 【正确答案】 A四、简答题51 【正确答案】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2)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52 【正确答案】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3 【正确答案】 (1)充分了解学生;(2) 制订个体教学计划;(3)保证教学井然有序;(4)深入钻研教材教法。54 【正确答案】 (1)科学性与思想
24、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 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等。55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56 【正确答案】 (1)坚持知行统一。(2)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努力做到“慎独”。(4
25、)学习先进入物。五、案例分析题57 【正确答案】 老师的做法不对。我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享有人身权利不受侵害。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罚学生跪是典型的体罚行为,并且让学生下跪也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58 【正确答案】 (1)从德育规律来看,由于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因此先要让于倩同学认知到自己的错误。当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应该让她换位思考,产生内疚感,并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要让她以实际行动向李明同学道歉。当然,这里也要注意保护学生于倩的人格尊严,避免在
26、众人面前道歉。(2)从德育原则要求来看,应遵循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虽然于倩同学“撕毁同学作业本 ”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其嫉妒心理在作怪,但是也应当看到她积极上进的一面,即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教育她要通过努力、付出,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获得荣誉。(3)通过上述论述,教师宜采用有效的德育方法,如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等。说服教育法主要让于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榜样示范法,可为于倩同学行为的改正提供方向。实际锻炼法,即通过学生于倩的实际行动来观察德育的效果。六、论述题59 【正确答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
27、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