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什么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 )(A)教学和成长(B)学习和发展(C)教学和发展(D)学习和教学2 儿童能够独自完成“ 钟摆实验 ”,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 下列关于学习风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聚合者学习风格的学生擅长把理论应用于实践(B)场独立型的学生偏爱自然学科且成绩较好(C)视觉型学习者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D)冲动型学习者更擅长从整体上来分析问题4 加涅依据学习
2、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提出学习的( )。(A)六阶段观点(B)七阶段观点(C)八阶段观点(D)九阶段观点5 小丽在全国数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老师在班上点名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这以后,小丽学习更加努力,数学科目的成绩越来越好。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6 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B)布卢姆(C)斯金纳(D)皮亚杰7 王老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授。他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
3、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这符合( ) 。(A)行为主义学习观(B)人本主义学习观(C)新行为主义学习观(D)建构主义学习观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主张的是( )。(A)提倡意义学习(B)提倡发现学习(C)主张非指导性教学(D)主张移情性理解10 一般来说,由( )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11 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12 学生在学习拼音时利用事物的形象记忆,例如 m 像两个门洞,h 像一把小椅子。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4、 。(A)复述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3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的核心成分是(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监控(C)元认知体验(D)元认知计划14 触类旁通所反映的学习迁移类型是( )。(A)特殊迁移(B)普遍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15 波兰尼曾经说过:“ 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 这句话表达的是( )。(A)陈述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隐性知识(D)显性知识16 属于过度学习的复述策略是( )。(A)把大块知识分成小单元学习(B)刚刚听完的课马上复习一遍(C)每次从头到尾看完一遍书就盖上回忆一下(D)考前临时抱佛脚1
5、7 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B)吹拉弹唱(C)运算(D)记忆18 教师提出“ 你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 ”或“如果把这个答案用于其他情况下会怎样”的问题诱导学生展现出更多他们所知道的,进而了解他们到底对学习内容掌握了多少,教师所提问题属于( )。(A)开放性问题(B)探询性问题(C)封闭性问题(D)过渡性问题19 对同一类型的问题寻找不同类型的答案可以培养学生具有( )。(A)活动性(B)独创性(C)目的性(D)变通性20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和倾向。(A)个体心理特征(B)群体心
6、理特征(C)个体行为特征(D)群体行为特征21 课堂管理就是管理课堂中的( )。(A)人际关系(B)学生(C)教师情绪(D)突发事件22 缺乏独立性,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处处委曲求全,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A)焦虑症(B)抑郁症(C)反社会型人格障碍(D)依赖型人格障碍二、多项选择题23 下列事例中,运用了正强化原则的有( )。(A)邓某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拖拖拉拉,家长很苦恼,李老师告诉家长,以看电视作为刺激物,只有当邓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时才可以看电视(B)王某几乎不和班上其他同学玩耍,班主任知道她喜欢得到来自老师的表扬,所以决定当她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时要及时表扬她(C)当同学们都
7、在认真朗读时,关某总在一边摆弄小东西,陈老师观察到这种情况后告诉关某,如果被老师发现他没有读书,就会取消他的课间休息时间,让他抄写课文的规定段落(D)张某用一块砖头砸同学,被陶老师看到后制止了,张某被叫到老师办公室。陶老师掏出一块糖递给张某:“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尊重我。”24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有( )。(A)学会弹钢琴,可以有利于弹手风琴(B)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C)会骑自行车的人比较容易掌握摩托车技术(D)汉语拼音的学习会对以前学习的汉字发音产生积极影响25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的发
8、展阶段是( )。(A)自我中心阶段(B)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C)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D)权威阶段26 编制教育心理学调查问卷应注意( )。(A)问卷题目不宜过多(B)问卷的编制应尽量生动有趣(C)在问卷中可加入一些探测题目(D)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三、判断题27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去集中化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A)正确(B)错误28 班级规模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便越差。( )(A)正确(B)错误29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9、)(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30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5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后)处于皮亚杰所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第四个阶段中。在此阶段,儿童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皮亚杰和英海尔德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以考查具体运算阶段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归纳推理的能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关
10、于钟摆问题的实验。结果显示,只有到了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才能像科学家一样地检验假设,最终获得关于问题的、唯一可能的、具严格的逻辑意义的解释。【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动觉型的学习者喜欢读和写,有时还表演动作,对动手操作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视觉型的学习者非得亲眼看见文字或图画才能学习,他们偏爱默读,注意教师板书的内容,不太注意听教师的讲解。【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由一系列的事件构成,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每一个学习动作都可以分成八个阶段。【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11、 D【试题解析】 效果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斯:金纳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赢得了“程序教学
12、之父”的美誉。所以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生成意义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倡导发现学习的是布鲁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稳定,具有持久性。【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13、【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自身内在的因素有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机体外在因素有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稳定因素有能力、任务难度,不稳定因素有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可控因素有努力,不可控因素有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本题中努力和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在因素。所以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
14、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 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元认知监控成分是对认知活动的监测和调控的动态过程,是元认知的核心成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触类旁通比喻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这种迁移起的是促进作用。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所以“触类旁通”指的就是正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英国波
15、兰尼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有一个经典的比喻证明隐性知识的存在,他说:“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
16、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C 选项每次看完就回忆,这样,多次看完就会回忆多次,符合过度学习的定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吹拉弹唱属于操作技能。【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探询性问题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了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的一个问题,用于以下方面:使学生的回答得到澄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激发新信息,以作进一步扩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导向或重新组织,使之向更有成效的方向发展。题干中“你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
17、来表达”或“如果把这个答案用于其他情况下会怎样”的问题能够诱导学生展现出更多他们所知道的,进而暴露他们到底对学习内容掌握了多少。【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思维的变通性即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独创性是指思维角度十分独特、新颖。目的性是问题解决的特点。由此可知,对同一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类型的答案是思维的变通性特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
18、倾向。【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赖型人格是自主精神比较弱,独立意识比较缺少的人格。表现为依恋他人,敏感多思。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偏向感性,不太注意自己参与决策的能力,社会参与程度较低,有一定程度的选择障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正强化原则是鼓励顺从的方法让对方感到自信从而达到良好交流的目的,而不是给对方打击刺激。是心理学中的一种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C 项运用的是
19、惩罚。【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A、C 项属于正迁移;B、D 项属于逆向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B,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判断题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但并非学生的学业成绩也
20、越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一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班杜拉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行为和环境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组织而加以改变的,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按照班杜拉的理解,对于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做出的行为反应当场予以正或负的刺激;二是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三是自我强化,指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判断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