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6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 )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A)问卷调查法(B)实证研究法(C)文献研究法(D)理论分析法2 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人格发展阶段的( )。(A)羞耻感(B)内疚感(C)勤奋感(D)孤独感3 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结构特点是( )。(A)未掌握守恒(B)思维不具有可逆性(C)理解补偿关系(D)相对性4 某生会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并懂得三三得九,就是 3 个 3 相加之和得 9,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机械学习(
2、D)意义学习5 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系统是( )。(A)经典条件反射系统(B)操作条件反射系统(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6 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为( )。(A)观察学习(B)主动学习(C)参与性学习(D)模仿学习7 ( )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加涅(B)奥苏伯尔(C)斯金纳(D)布鲁纳8 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这一思想是( )理论的基本观点。(A)集体建构
3、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C)文化建构主义(D)个人建构主义9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 )。(A)学习期待(B)学习准备(C)学习效果(D)学习目的10 “为了赢得社会地位 ”的学习动机属于 ( )。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内部动机外部动机(A)(B) (C) (D)11 学生利用列提纲、画图形、列表格等方法进行复习的做法属于( )。(A)注意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2 学生学会写“ 石” 字,有助于写 “磊”字,这种迁移属于 ( )。(A)具体迁移(B)一般迁移(C)垂直迁移(D)顺应迁移13 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
4、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4 “高原现象 ”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下列不属于学习者“ 高原现象 ”的是( )。(A)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B)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确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C)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靡,课堂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一直无法提高,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决心(D)在每学期初,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
5、习效率高,可一过了期中考试,部分同学就会出现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易急躁烦闷的现象15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设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一节点,向目标方向运动,逐步逼近目标,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 ) 。(A)逆向反推法(B)类比思维法(C)手段目的法(D)爬山法16 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17 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
6、正常运行轨道的教师领导方式为( )。(A)民主式(B)权威式(C)放任式(D)温和式18 不属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范畴的是( )。(A)心理健康课(B)个别心理咨询(C)课堂教学渗透(D)学科知识竞赛19 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 )。(A)教师控制点(B)教学反思(C)教学效能感(D)教学操作能力二、多项选择题20 学习动机是由( ) 几个方面构成。(A)意志(B)学习需要(C)诱因(D)爱好21 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考试时考生注意自己的答题速度和时间(B)王力从头到尾背诵了 5 遍课文(C)在阅读的时候,学生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者回
7、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二十四节气歌熟记各个节气22 学习、背诵一系列英语单词时,常常很难记住全部的内容,一般来说,遗忘会有如下规律( ) 。(A)前半小时内忘记的速度最快(B)单词表开始部分和最后部分遗忘最多(C)因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作用,中间部分的单词的记忆,效果最差(D)当重新学习,背诵这些单词表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23 能促进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功能固着(B)创造性思维(C)较强的动机(D)正迁移24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A)对自己有信心(B)对学校生活有兴趣(C)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D)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E)行为阳光三、判断题25 无论正
8、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A)正确(B)错误26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正确(B)错误27 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和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水平迁移。( )(A)正确(B)错误28 每个人的品德特质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一致的。( )(A)正确(B)错误四、案例分析题29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伤害老师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热议。2013 年 9 月 14 日,江西抚州临川区某重点中学某老师被异地求学的高三学生雷某杀害。案发前日,雷某课间玩手机时被该班主任强行收走,并要求雷某通知其家长来校。第二天,雷某进入该老师办公
9、室将其割喉致死。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雷某潜逃至上海浦东后向警方自首。雷某告诉民警,他跟该老师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就是适应不了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另据报道,2016 年 4 月 15 日晚,安徽蒙城县某初中发生 5 名男学生群殴英语老师事件。现场视频显示,当晚,蒙城县某中学英语马老师给九(1)班寄宿学生上辅导课时,因收发试卷不当与学生戴某发生冲突,进而引发该班学生马某和其他 4 名同学对该老师拳打脚踢进行群殴。期间,无一学生上前劝阻,且有不少学生围观起哄。4 月 21 日,涉事的 5 名学生向马老师当面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马老师也进行了自我检讨并向学生道歉,双方互相达成谅解。请根据以上背景材
10、料,回答以下问题:请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案例中学生群殴、杀害教师的原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6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法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实证性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因此选择 B 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611 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
11、阶段,埃里克森指出这一阶段的勤奋感对许多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有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出现了守恒观念,思维出现了可逆性,所以排除 A 和 B。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结构上已经出现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这就是理解补偿关系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知识模块】
12、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为了区别人类意识和动物行为的本质差异,巴甫洛夫提出了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他指出,有两类不同的条件反射,一类是以实物即“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一信号系统;一类是以言词即“第二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皮层进化到人类阶段所特有的产物,是人类大脑才能实现的条件反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而实现的学习行为即观察行为。题中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观察到一名儿童吃零食而被揭发,所以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符合观察学
13、习的学习行为,所以本题选择 A 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参与某个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内化有关的知识,掌握有关的工具。【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
14、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了赢得社会地位”属于外部诱因,所以也是外部动机。【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 一览表、双向表)等。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减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故选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具体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
15、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之中,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例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答案为 A 项。【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的学习,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种,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属于一种下位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选项内容不符合高原现象的内涵。学习
16、成绩差是因为自身不努力以及基础薄弱,不能对应于技能学习曲线中的高原期。【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爬山法的基本思想是设立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始点邻近的未被访问的任节点,向目标方向运动,逐步逼近目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四个阶段。在自我中心阶段,规则对儿童来说,不具有约束力;在权威阶段,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在可逆性阶段,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
17、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在公正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权威式领导方式虽然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稍差,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权威式领导方式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运行轨道。【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
18、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构成的。而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中间部分记忆容易受到前面记忆和后面记忆的干扰,即前摄抑制和倒摄
19、抑制的干扰记忆效果最差。为了防止遗忘,我们要及时复习,如果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这样可用极少的时间挽回大量的内容。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学完后及时复习比重新学习某一知识点更有效率,更省时间。【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迁移、原型启发以及情绪和动机。其中功能固着对问题解决起消极作用。关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动机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过强或过若都会阻碍问题的解决。【知识模块】
20、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D,E【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判断题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增加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得到好成绩,主要是为了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的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上属于同一水平层次,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垂直迁移是指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抽
21、象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学习了角之后,再学习锐角、直角、钝角,这种教学利用的迁移是垂直迁移。【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品德具有可变性,指个体已形成的品德,必然会由于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会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一致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案例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埃里克森把人的人格发展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相应的核心矛盾。矛盾的解决有两种结果:处理的成功与失败。成功的解决矛盾,就会获得较为完整的同一性,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矛盾处理的不成功时,则会出现个人同一性残缺、不连贯的状态。埃里克森认为在青年期(1218 岁) 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青少年如果能够综合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否则,会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扩散或者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导致骚乱和攻击现象。材料中,群殴、杀害教师的青少年都处在青年期,正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