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A)性格(B)气质 (C)需要(D)价值观2 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D)注意分配3 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A)定势(B)功能固着 (C)迁移(D)酝酿效应4 课堂里学生间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是( )。(A)不利于提高个人的抱负水平(B)导致紧张和焦虑 (C)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D)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5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2、D)抽象思维6 1921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的地点是( )。(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B)广东陆丰县(C)浙江萧山县衙前村(D)湖南衡山县白果7 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 )。建立“三三制”政权 开展大生产运动 进行整风运动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A)(B) (C) (D)8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分中的领导力量9 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
3、是( )。(A)大干快上,超英赶美(B)慢一点、稳一点(C)力争高速度压倒一切(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0 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德国政治大国地位的条约是( )。(A)莱茵保安公约(B) 洛迦诺公约(C) 非战公约(D)巴黎和约12 1922 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 ,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所说的 “错误 ”是指他( )。(A)没有把斗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B)没有制止英国殖
4、民当局的暴行(C)没有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D)没有及时提出印度独立的计划13 罗马法给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带来深远的影响,以下法律制度和法律诉讼原则在罗马法中得到体现的是( )。陪审制 律师制度 公开审理 不告不理,一事不再受理(A)(B) (C) (D)14 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内部原因是( )。(A)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B)斯大林个人因素起了决定作用(C)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因素的制约(D)粮食问题严重15 恩格斯评论一位法国人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指的是( )。(A)卢梭(B)罗伯斯庇尔 (C)丹东(D)拿破仑16 有一位历史学家说过:研究中
5、国政治制度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疆域发展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不研究( )。(A)孔子(B)司马迁 (C)唐太宗(D)孝文帝17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 。(A)张骞(B)玄奘 (C)鉴真(D)郑和18 “和同为一家 ”是( ) 首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A)回纥(B)靺辐 (C)吐蕃(D)南诏19 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B) 水经注和农政全书(C) 缀术和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
6、和本草纲目20 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漳州(B)宁波 (C)广州(D)云台山21 下列事物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是( )。军机处 总理衙门 同文馆 驻藏大臣(A)(B) (C) (D)22 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造传统资本主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灾难的是( ) 。(A)日本(B)德国 (C)美国(D)英国23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
7、想和科学发展观写人党章分别是在中共( )会议上。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A)(B) (C) (D)24 “民主法治 ”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谐社会必然弘扬法治精神。下列文件中,最能体现“平等、民主、自由” 这一内容的是( )。(A)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C) 人权宣言(D)1787 年宪法25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刘小明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A)(B) (C) (D)二、填空题26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8、:知觉的_、_、_和恒常性。27 情绪三因素理论(情绪的认知学说之一)认为情绪产生包含三个要素:_、_、_,其中_起决定作用。三、简答题28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9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30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四、材料分析题31 材料一:1937 年 12 月,大约有 1 万名年龄在 1330 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的尸体被抛
9、到江里2001 年 4 月,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右翼学者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极力否认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材料二: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后,写的一篇小文章的节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为了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不知杀死了多少中国人,可文部省竟然歪曲历史,在那本所谓的“历史教科书上” ,把这轻轻地抹去了,可怜我同胞的性命这场战争我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共伤亡了三千五百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最终,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为避免历史的重蹈覆辙而共同努力吧!(1)上述材料叙述的是什么事件? 现在许多日本人不承认侵华史实,你有
10、什么感想?(2)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英烈,请结合实际策划一次纪念活动。32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参加国之间“ 减少关税和贸易障碍,取消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各国生产,促进商品交换,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实际收入,增加有效需求”材料二:条约规定,当缔约国在欧洲遭到侵略的时候,其他缔约国应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军事或者其他援助”。(1)材料一中的引语出自哪一个文件,简单介绍其相关内容。(2)材料二中引语的出处是哪个条约,评价这个条约。五、论述题33 概述 20 世纪初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
11、的原因和影响。34 “国家经济的发展,一是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请结合战后日本和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有关事实说明上述观点是正确的。六、教学设计题35 列举历史教学的几种导人方法,并作简单介绍。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个体能够同时从事两种活动的现象是注意的分配。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题干的表述属于迁移现象。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竞争容易导致焦虑,这是学生竞争的一个不利方面。5 【
12、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21 年 9 月 27 日,共产党人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领导农民建立了农民协会,发表农民协会章程和宣言。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故本题选 C。 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四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采取的措施,“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由此可见属于巩固统一战线
13、的措施,答案为 D。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属于思想条件,C、D 属于经济条件,只有 B 项属于政治条件。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共八大确定,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故选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共十五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故本题答案为 C。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标志着德国正式恢复了其在欧洲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地位,同时也是对法国的
14、欧洲同盟体系的沉重打击,公约使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故选 B。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19 年,英国颁布了一个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甘地立即发动了全国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运动超出了非暴力抵抗的界限,印度人民与殖民当局发生了流血冲突。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运动。故选 C。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恩格斯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故选 D。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15、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玄奘去印度取经,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和同为一家”的典故是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 年)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玄宗的奏折中的原话:“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义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中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16、的各个方面。不是同一个领域的。C 项中缀术是数学著作,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不是同一个领域的。D 项中齐民要术 是一部综合性农书,本草纲目是药学著作。不是一个领域的。A 项中都是医学领域的著作。 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曾开放漳州、广州、宁波、云台山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就只留了广州。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鸦片战争爆发于 1840 年;1861 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馆。故选择 C。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经济大危机下,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英国虽然采取了一
17、系列措施,但是直到“二战”爆发,仍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新政”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灾难。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十六大被列入党章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十七大被写入党章的。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人权宣言的公布表明,法国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力取代了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
18、战”爆发的导火线,而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二、填空题26 【正确答案】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27 【正确答案】 刺激因素;生理因素;认知因素;认知因素三、简答题28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
19、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以相互转化。(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29 【正确答案】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 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使用,一
20、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以一定的外在形式,并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一反
21、应 ”的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人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
22、经验。有些问题他们即使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 ,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有差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
23、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30 【正确答案】 政治方面:1912 年宋教仁重组内阁;1913 年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掀起了“ 二次革命 ”;19151916 年的护国运动。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 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文化方面:1915 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四、材料分析题31 【正确答案】 (1)上述材料叙述的是南
24、京大屠杀。感想:日本否认侵华历史让中国人寒心、不满、气愤。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居安思危,不忘国耻,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吸取落后挨打的教训。(2)略32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引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内容是:减少关税和贸易障碍,取消歧视性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世界各国生产;扩大国际交换,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实际收入,增加有效需求。这一协定既是一个调整各国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又是各国争夺市场的场所,同时还是一个调解争议的机构。(2)此条约是指布鲁塞尔条约。布鲁塞尔条约是由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五国于 1948 年 3 月在布鲁塞尔签订的。以军事同盟为核心,英、法等国当时为
25、了“ 不触怒苏联和引起麻烦 ”,在条约序言中申明联盟的目的在于防止德国侵略政策复活,同时规定倘在欧洲遭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应提供一切军事和其他援助。此条约也有对抗苏联的目的。五、论述题33 【正确答案】 变化:(1)政治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经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并出现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原因及影响:“ 一战” 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众抵制外国货的运动;辛亥革命政策的影响等;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为新民族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思想广泛
26、传播。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原因及影响:辛亥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清政府的腐败,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搞尊孔复古逆流,这一切都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34 【正确答案】 战后日本抓住东西方“冷战” 对抗和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有利国际环境,利用国防开支小、国民经济非军事化以及劳动力素质高等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引进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到 60 年代,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60 年代开
27、始,新加坡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资和技术,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等。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终于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六、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复习法:一般由教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复习提问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设问法:可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人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
28、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故事法:用故事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起牵线搭桥的作用。乡土法:把乡土材料引入新课。由于乡土材料具有“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特点,使得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从而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释题法:每课都有一个题目,题目中往往出现一些生疏的、又是重点的历史概念,这样,就有必要首先搞清题目的含义,可从释题引入新课。图示法:图示法引入新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插图引入新课,另一类是从示意图引入。典故法:用典故法引入新课,较多地运用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典故法引入新课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歌曲法:由歌词及歌的表情术语人手,引入新课。歌曲法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诗歌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学过的诗歌引入新课,另一类是用学生课内没有学过的诗句引入新课。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