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2 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 )。大肆屠杀犹太人 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满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 产生于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A)(B) (C) (D)3 在 2005 年进行的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
2、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4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工人,你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工人阶级已开始显示出伟大的力量却又痛苦于每次工人运动的失败。那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政治纲领(B)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C)敌对力量过于强大(D)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5 由杨子、黄圣依主演的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献宝状元”继而官升宰相。看 天仙配 你会经常听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 ”一语。从理论上讲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周武王6 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个“恶魔” ,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 “有功之臣”
3、。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A)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B)哥伦布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将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C)哥伦布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7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8 东欧剧变是指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导致东欧
4、剧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B)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D)“八一九 ”事件后苏联走向解体9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件。“危机” 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就资本主义发展而言, “机会”是指( )(A)国家获得了对外扩张的好时机(B)调整供求矛盾经济重新获得活力(C)部分企业获得重生的有利时机(D)给部分政客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时机10 1851 年 5 月 1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
5、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 ”成功(B)君主立宪制完善(C)日不落帝国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11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障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增加了政府收入(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D)扩大了社会消费12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 ,要“克己复
6、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13 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 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14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7、”15 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天演论(D)变法通议16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 中借用西学 “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 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17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
8、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宣传民主与科学(B)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白话文取代文言文(D)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18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19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我国 19001936 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 191
9、2 年的是( )。(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 Q(B)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C)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张謇、新青年(D)南京、临时大总统、约法、袁世凯、退位20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 ) 。 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 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A)(B) (C) (D)21 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
10、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2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实行的23 1917 年 11 月 8 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
11、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履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 广义派”、“政府” 分别指(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4 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5 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
12、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 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材料二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
13、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大总统誓词材料四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请回答:26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农业、工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活动。27 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
14、革命的实质是什么?28 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29 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发展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30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职人
15、员的薪金不许超过熟练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 6000 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群众,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全日制普高教科书材料二公社伟大的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材料三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全日制普高教科
16、书请回答:31 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和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32 结合材料二,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之间的关系。33 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三、论述题34 简述北洋军阀形成的原因、性质。35 简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36 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四、教学设计题37 中国的政体自近代以来,经过多次尝试,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请以“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 为课题,设计一个教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中
17、项不符合于日本和意大利,可排除,则只能选 B。 和符合三个国家的共同点。 项不符合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法西斯专政早在 1922年就已建立。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 B 项。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注意题干中所说的是“主要原因”。一般来说,“主要原因都要从内因去找,C 项是外因故排除;A、B 两项与主要原因不符。出题背景是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失败是因为没有科学
18、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恶魔”和“有功之臣”分别体现了哥伦布的远航活动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和给欧洲带来的发展。故 C 项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出自屈原的离骚;B 项为唐诗,出自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项为宋词,为李清照武陵春;D 项为元曲,出自关汉卿四块玉.别情。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苏联解体发生在 1991 年 12 月 25 日,是在东欧剧变之后。因此 D项不能作为东欧剧变发生的主要因素。故选 D。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经济大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调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发展。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851 年万国博览会。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A、B、C 三项与题意不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增加社会福利,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秩序,但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孔子主张人与人要和谐相处,要遵循一定的社会准则,这种崇尚秩序的做法为统治者所重视。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B
20、【试题解析】 排除法。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大家,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大师。A 和 C 是典型的心学思想;D 是典型的理学思想。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B。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结合题中信息,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地主阶级洋务派有一些启蒙作用。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康有为思想特点的把握能力。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目的是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以此来减少变法的阻力。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白话文是新文学革命的主
21、要内容之一,它表明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义和团“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反映孙中山否定其盲目排外主义,而“其勇锐之气是不可消灭的”反映孙中山赞扬其反侵略精神。故答案为 C。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 1912 年即可,作答时要注意培养对时间敏感性。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阻挠,而且史实也证明西方的政治体制并不完全适合中国。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
22、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人长江。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 195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C 项 1949 年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 共同纲领;D项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 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的。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材料显然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容易判断“广义派”、“政府”分别指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
23、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点:(1)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2)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3)影响: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及近代文化繁荣,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6 【正确答案】 重要活动包括:号召植树造林,以消灭、减免水旱灾害,造福人民;在三民主义中提出“ 平均地权 ”的民生主义;提出 “土地国有”政策;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措施;提出修建三峡水利工程改造长江水系的设
24、想。27 【正确答案】 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主张以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8 【正确答案】 目标是:推翻满清政府,确立中华民国的地位;中华民国得到列邦公认,建立平等外交。29 【正确答案】 革命对象:由腐朽的清政府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任务:由推翻清政府的封建反动统治,进行反封建斗争到反帝反封建。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 “三大政策”。主观原因: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救国救民的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客观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苏俄(联) 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支持和帮助。30 【正确答案】 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坚持反帝反封建,
25、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建设中国近代化,谋求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31 【正确答案】 相同点是: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交给工人监督管理,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征。32 【正确答案】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趋势,其经验教训对苏维埃政府是十分宝贵的。苏维埃政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将巴黎公社的理想加以充实完善,变成现实。33 【正确答案】 进步性表现在: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巩固。
26、三、论述题34 【正确答案】 形成的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1)从国内看: 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没有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占居绝对优势,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清政府编练新军为袁世凯发展北洋军阀势力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 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开始物色新的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攫取所需权益,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
27、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3)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权术,通过军阀控制了全国。北洋军阀的性质: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的特征。北洋军阀以及所有的近代军阀与古代军阀最主要的区别是近代化,近代军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古代军阀的封建性更强,而近代军阀的近代化程度更高。北洋军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近代中国的主要统治势力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近代军阀不仅是地主阶级以及由此转化而成的买办阶级的代表,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35 【正确答案】 (1)相同点: 原因相同: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都是为掌握政权
28、,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革命。部分领导阶级相同:三国的革命都有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三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结果相同: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2)不同点: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以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的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了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特点不同:英国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度。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
29、,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意义不同:英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36 【正确答案】 (1)以新联旧,以旧启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历史本身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以新联旧,以旧启新” ,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消化、巩固知识,加强知识的体系化,而且能够使学生有运用知识的机会,从比较、综合、分析中培养、发展智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考虑到与以后
30、章节的呼应、衔接,教师可有意识地呼唤起学生回忆和思考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这种追溯过程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就可能做到温故而知新,触类旁通。(2)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诱发思维,指导总结。中学历史教材分量重,头绪多。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围绕重点内容、关键环节、疑难问题来组织教材,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质的教学内容方面上来。教师要千方百计,围绕重点、疑点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讲明概念,理清线索。通过具体史实的讲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进而指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指导学生形成历史概念的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形成
31、概念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总之是一个开发和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4)由易入难,由浅人深,设计问题,组织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提问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教师精彩的讲述加上优美风趣的语言对学生就很有启发性。提问一定要由易而难,由浅人深,由感性到理性,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也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要求。四、教学设计题37 【正确答案】 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教材分析】探索中国近代政体的变化,能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感受近代政体变化的曲折、复杂和多样,进一步提高学生“治史” 的能力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课概念抽象、
32、人物众多,宪法文件繁杂、学生不易掌握,所以要布置同学有目的地预习和思考,才能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学。【教学设计】1先印发导学提纲。分组探究问题: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3设置问题,讨论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清末的宪政和民国初期的宪政,透视近代政体的变化历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思想主张: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的政治思想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思想核心:钦定宪法大纲颁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内容;“皇族内阁 ”的形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宋教仁为民主宪政而死。2能力与方法(1)阅读史料,归纳各种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比较维新派前
33、后两种主线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约法。(3)学会历史的观察,从清末民国初期的宪政实践发现近代政体的进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有宪法比没有宪法进步;但有宪法未必有宪政;依法治国,才能建设法治国家,推动政治文明。(2)宋教仁为宪政流血事迹感人,但说明中国民主宪政道路曲折;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当代有志青年还要有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民国时期的宪政【教学难点】1比较“君民共主 ”与君主立宪制的差异。2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不同。【教学过程】一、概念讲解(由学生 l 完成)政体
34、、民主、共和、宪法、宪政、革命、改良等二、主要人物介绍(由学生 2 完成)三、从“开眼看世界 ”到 “师夷长技以制夷”(由师生互动完成)四、从“君民共主 ”、“君主立宪”到“开明君主制”(由师生互动完成)五、清末的宪政举措(由师生互动完成)1“预备仿行立宪 ”与 钦定宪法大纲2“皇族内阁 ”六、民国初期的宪政努力(由师生互动完成)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中华民国约法3“宋教仁之死 ”【教学互动过程】一、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问题 1:林则徐、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何在? 并由此提出了什么主张 ?认为原因在于“ 技不如人 ”,由此提出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
35、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后面的答案略)问题 2:有人说:林、魏二人对西方的认识非常肤浅,向西方学习的东西只是皮毛,而且其主张没有付诸实践,不值一提。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问题 3: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回忆1719 世纪英法美三国确立三权分立政体的最初动机是什么?)问题 4:他们觉得中国适合何种政体?为什么?问题 5:康、梁维新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要求学生从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中得出)问题 6:康、梁在后来的变法实践中,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 ,改为主张搞“开明君主制 ”,政治主张明显缓和,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二、清末的宪政举
36、措问题 1:清政府是怎样走宪政之路?是怎样理解宪政的?问题 2: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你怎样评价它?三、民国初期的宪政努力问题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新约法”) 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问题 2: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权“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披着“宪政 ”外衣恢复独裁统治这说明了什么 ?他的结局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问题 3:袁世凯为什么要刺杀宋教仁?四、教学小结中国人学习西方政治文明并付诸实践,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谁是国家的主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是君主,皇权“ 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所谓朕即国家。
37、到了近代,王韬、郑观应等倡导“君民共主” ,他们虽然没有理解西方政体的实质,但揭开了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序幕。康梁、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倡导君主立宪(后改开明专制),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但因种种原因,昙花一现,光绪泣血瀛台、六君子魂归西天。1908 年的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以实行宪政的名义强化君主制,结果把自己推上了革命的祭坛。中华民国诞生后,临时约法成了纸上谈兵,袁世凯行专制独裁,宋教仁喋血宪政路上,共和国徒具虚名。所谓宪政,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即在法治下行有限政府。历史表明,有宪法,未必有宪政。历史的进步总要遭遇曲折。后继者们又将如何走宪政之路呢,同学们请继续关注下一单元的学习。五、学习近代政体变化的启示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无法走宪政之路,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都先后失败,但有宪法比没有宪法进步,现在我国推行以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大家应学法、知法、遵法、守法,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政治文明,当代青年还要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为中国的民主政治而努力学习。六、作业: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有关近代政体变化的小论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