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学评价中量化法不包括以下哪种形式?( )(A)评语定量法(B)加权定量评定法(C)座谈评议会(D)定量综合法2 以下对于地理标准化考试题型表述全面准确的是( )。选择题 填空题 是非题 连接题排列题读图题 问答题 综合题(A)(B) (C) (D)3 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可靠性(B)目的性(C)科学性(D)实践性4 以下对于标准化考试的要求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靠性(B)有效性(C)持续性(D)实用性5 地理教育学横向研究的内容不包括( )。(A)地理教育原理(B)各
2、级各类学校的地理教育问题(C)地理教育工艺学(D)地理课程论5 亚洲某地,位于 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据此回答问题。6 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7 该地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A)伊斯兰文化圈(B)南亚文化圈(C)东南亚文化圈(D)非洲文化圈8 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A)茶叶(B)锡矿(C)石油(D)咖啡8 下图为某地区海拔数据图,据图回答问题。9 如果该地区降水丰富,当地较大的溪沟有( )。(A)一条(B)两条(C)三条(D)四条10 下图中能正确表
3、示图中 ab 与 bc 两段剖面的是( 两段剖面图的水平与垂直比例尺分别相同)( )。10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 20 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 下列选项最符合“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 70 年代(B)乙城市圈 80 年代(C)甲城市圈 90 年代(D)丙城市圈 90 年代12 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 60 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 90 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 90 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 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
4、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12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13 、 、 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14 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D)科技水平低14 亚洲某地(约 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读图回答问题。15 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16
5、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B)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17 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B)南亚(C)西(D)东南亚17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8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19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 3500 米(B)南坡 2000 米(C)北坡 3500 米(D)北坡 2000 米20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B)秦岭(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二、
6、论述题21 电影、电视作为声像教具用在地理教育中,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22 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哪些主导作用?三、综合题22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3 根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_。24 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25 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26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27 图幅
7、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27 材料一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材料二 下图为亚马孙河河口位置28 请回答下图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29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材料二,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30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30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 7 月份等温
8、线图(单位:)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31 图中 A 处闭合等温线内的气温应介于_ 一_。32 图中 BCD 三处位于同一纬度地带,但 B 处气温 _(高于或低于)C、D 两处,简答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 。33 F 处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该地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_。33 下面左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左图中的 M 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 30 年来 M 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右图示意 M 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 M 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34 描述 M 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35 根据材料分析 M 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
9、 R 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6 若 M 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 N 湖泊产生什么不利影响?四、教学设计题37 请设计一份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量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D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B18 【正确答
10、案】 B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D二、论述题21 【正确答案】 第一,能同时给学生视觉、听觉两方面的地理信息。第二,能以活动的图像,逼真地、系统地呈现地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第三,能调节地理现象所包含的时间因素,将缓慢的变化与高速的过程清晰地表现出来。第四,能将地理现象扩大或缩小。第五,能将地理现象的本质,用明白易懂的形式呈现出来。22 【正确答案】 (1)地理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使其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任务。(2)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主导者,他们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内容和方法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品德方面起着主导作用。(3)
11、地理教师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即在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中,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三、综合题23 【正确答案】 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 东南暖(高),西北寒(低),南北温差大24 【正确答案】 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城市间相距较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多晴天,少云雾,有利于飞机飞行,宜发展航空运输业。25 【正确答案】 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位于东部人口密集区,粮食消费量大;地处东西、南北
12、的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城),交通运输便利;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26 【正确答案】 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在青藏高原边缘形成丰富的降水,在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稀少。27 【正确答案】 最南地区为东南亚,以水田农业为主,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另外还种植热带经济作物。最北地区为中亚,以绿洲农业为主,熟制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为棉花。28 【正确答案】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化;呼吸。29 【正确答案】 亚马孙河河口为三角洲或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潮位被推高;河口受东北信风的影响,信风顺潮流方
13、向推高潮位(或风助潮势);该河流年径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30 【正确答案】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纬度低,热带气旋频繁;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海陆风;下垫面平坦,阻力(摩擦力) 小,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31 【正确答案】 15 2032 【正确答案】 高于 原因:B 处位于海洋,受海洋热力性质差异影响,7 月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且 B 处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33 【正确答案】 大牧场放牧业 区位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 通便利。34 【正确答案】 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5 【正确答案】 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少。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少。36 【正确答案】 M 区域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四、教学设计题37 【正确答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