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 )取代传统的 “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A)教授(B)教育(C)教育学(D)教学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的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C)依法执教,廉洁从教(D)注重礼仪,遵守公德3 许多人利用早上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不受( )的干扰。(A)双重抑制(B)多重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4 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的糟粕
2、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B)学习的渗透性(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5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式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C)我国加入 WTO 面临的挑战(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6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 )。(A)气质(B)性格(C)个性倾向性(D)能力7 “一叶知秋 ”说明了知觉具有 ( )特征。(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8 一般来说,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为( )。(A)低强度(B)中等强度(
3、C)高强度(D)零强度9 “月明星稀 ”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补偿(D)联觉10 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11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12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 +反思=成长”的是( )。(A)加涅(B)罗森塔尔(C)戴尔(D)波斯纳13 ( )是全面教育法规的“ 母法”。
4、(A)宪法(B) 教育法(C) 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14 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15 党和国家行为的( ) 决定了它们所颁发的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以及由此而具有的权威性。(A)合法性(B)权威性(C)强制性(D)合宪性16 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B)多元化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1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 )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
5、教育与生产劳动18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D)注意的稳定19 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险期” 的时期是(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20 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 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 ( )。(A)本能(B)怕生(C)预测(D)经验21 杜威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 )中。(A)理想国(B) 政治学(C) 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本主义与教育2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B) 20 世纪 2050 年代(C) 20 世纪
6、 6070 年代(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23 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24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是( )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25 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26 下列选项中,属于夸美纽斯观点的是( )。(A)美德可教(B)教学的教育性(C)教育即生长,学校
7、即社会(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即教育27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28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9 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 ),对当时的心理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B) 人是教育的对象(C) 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30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 经验型 ”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
8、现辩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晚期(D)成年期二、多项选择题31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A)自我意识正确(B)人际关系协调(C)性别角色分化(D)情绪积极健康(E)人格结构完整32 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开始部分(B)结尾部分(C)中间部分(D)小一定(E)都一样33 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 )等内容。(A)对人性的理解(B)对集体的看法(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34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关注( )。(A)发展与教育(B)学习与教学(C
9、)认知与个性(D)一致与差异(E)教育与教学35 两门学科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这两门学科是( )。(A)古代哲学(B)生理学(C)脑科学(D)近代哲学(E)辩证法36 教育活动中要注意“ 三结合 ”,发挥教育合力,这 “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37 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A)凯兴斯坦纳(B)卢梭(C)康德(D)小原国芳(E)裴斯泰洛齐38 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 )。(A)超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中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E)后习俗水平
10、39 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 )。(A)难度(B)效度(C)知名度(D)标准化(E)信度40 心理学研究的是( ) 领域。(A)学习心理(B)个体人格及发现(C)品德心理(D)教学与管理心理(E)心理健康与辅导三、填空题41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和。42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43 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模象直观、实物直观三种。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 24 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45 桑代克的联结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46 礼记学记中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11、知困。知不足,然后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日:”。47 有人提出“ 教育过程是一种体验 ”,新课程教学改革很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和缄默性。48 马斯洛将人类的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统称为。49 朱熹是我国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50 思维的最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51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和总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52 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53 17、18 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它与教育尤其
12、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54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55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56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和的反映。57 教育与文化是、的关系。58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教育代表作是。59 范例教学的倡导者是。60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的重要文献是。四、名词解释61 意识62 社会知觉63 义务教育6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65 教学模式五、简答题66 简
13、述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67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68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69 简述当代国外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六、案例分析题70 某中学学生王某在上体育课三级跳远时,由于落地动作不当造成大腿骨开放性骨折,伤势严重。调查表明是由于任课教师组织得不好,既不做讲解,也不做示范,简单布置后教师就离开场地,辅导专业队训练去了。请你运用教育法律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71 李某有一女李霞 14 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辍学去赚钱,遂于 2008 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
14、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3)违法主体是谁 ?(4)违法主体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七、论述题72 试述教育法的作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和教学由于内在的含义和外延不同,所包含的范围也就不同,用教育来取代教和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3 【正确答
15、案】 C【试题解析】 早上学习没有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即不受前摄抑制。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性格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的最主要的差别所在。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叶知秋”意思是说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诵讨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等强度是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月明星稀”解释为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它反映的
16、心理现象是感觉对比。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是复式教学的定义。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榜样法。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足由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教育法是制定所有教育法规的“母法”。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的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接受同样的教育,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礼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从而否定了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时思维处于多元化阶段,因此答案选
17、B。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提出的关十分工的思想,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 T 是必要的。这种观点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隔离。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十分散注意。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少年期”被称为危险期。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预测。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见教育学大纲对杜威的介绍。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十是对组
18、织价值观念系统的解释。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过分夸大了遗传的作用。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是对标准参照评价的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632 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人类的全部艺术”。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看不到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性的作用,而导致遗传决定论。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
19、是教育的对象一书。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青年初期个体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有了辩证思维。二、多项选择题31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健康、人格结构完整。3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影响,一般效果不好。33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34 【
20、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发展与教育、学习与教学、认知与个性、一致与差异等方面。35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近代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思辨基础,生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实验基础。36 【正确答案】 A,D,E【试题解析】 “三结合”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结合。37 【正确答案】 B,C,E【试题解析】 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康德和裴斯泰洛齐。38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39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心理测验的三个技术指标,即量表
21、的信度、效度和标准化。40 【正确答案】 A,B,C,D,E三、填空题41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杜威;42 【正确答案】 生物起源说;43 【正确答案】 言语直观;44 【正确答案】 受聘任教;45 【正确答案】 联结;46 【正确答案】 教学相长;47 【正确答案】 个人性,亲历性;48 【正确答案】 高级需求;49 【正确答案】 宋;50 【正确答案】 概括性;51 【正确答案】 质量标准,规格要求;52 【正确答案】 永恒性;53 【正确答案】 科学的体制化;54 【正确答案】 情感过程;55 【正确答案】 教育漫话;56 【正确答案】 间接的,概括的;57 【正确答案】 相互依存,
22、相互制约;58 【正确答案】 林哈德与葛笃德;59 【正确答案】 瓦根舍因;60 【正确答案】 学记。四、名词解释61 【正确答案】 意识: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62 【正确答案】 社会知觉: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63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
23、普及性的特点。64 【正确答案】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而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的培训。65 【正确答案】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五、简答题66 【正确答案】 (1)发展性标准;(2)效益标准;(3)效率标准;(4)教育政策回应度。67 【正确答案】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
24、动生产力的发展。(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68 【正确答案】 (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69 【正确答案】 (1)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2)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3)倡导多元化教育。六、案例分析题70 【正确答案】 在本案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受到了侵害。(1)本案中的侵害只涉及身体健康,不涉及人格尊严。(2)在本案中,教师并不希望学生的身体受到损害,不良结果的发生是出于主观上的过失。由于学生受伤是由于教师在执行公务时疏忽大意所致,属于不作为侵权。所以教师所在学校应对受
25、伤学生负民事赔偿责任,教师应负行政责任。71 【正确答案】 (1)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第 11 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9 条、第 28 条的规定。(3)李某及个体户。(4)义务教育法 第 15 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人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49 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
26、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有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七、论述题72 【正确答案】 (1)指引。教育法的指引作用指教育法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目的、政策,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2)评价。教育法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3)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国家把人们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凝结为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并向人们灌输这些规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并借助于人们的教育行为使其得以传播;其二,通过教育法律的实施从正负两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4)保障。教育法的保障作用指教育法保证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5)规范。教育法具有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的能力。(6)强制。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尽管要依靠教育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但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以强制力为后盾,使其得以坚决贯彻执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