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4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 )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A)柏拉图(B)华生(C)洛克(D)孔子2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3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4 学记中的“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5 小学生在写记叙文之前在头脑中构思他要描述的场景,属
2、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6 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 60,他属于( )。(A)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聋、哑、盲儿童7 作报告、发通知、演讲大都属于( )。(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单向交往(D)双向交往8 下列属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归因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机遇9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二、多项选择题10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
3、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D)罢免校长11 组织之间人员的往来、会议制度等,都属于( )。(A)正式交往(B)非正式交往(C)直接交往(D)间接交往12 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沦,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 )。(A)具体性(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主义(D)守恒性13 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B)因果律(C)练习律(D)效果律三、辨析题14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15 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制系统。16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
4、集体。17 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就是未成年人。18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19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20 态度的三种成分总是一致的。21 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四、简答题22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23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4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25 简述人格的基本特性。26 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征。五、案例分析题27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问答。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学生答: “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老师又问:“ 邱少云身后有什么?”学生答:“有一条水沟。”老师再问: “
5、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学生答:“没有。 ”老师接着问: “邱少云最后怎么样?”学生答:“牺牲了。” 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如何认为,请分析。28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 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请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来分析此案例。六、论述题29 试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七、教育写作题30 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集体?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48 答
6、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B二、多项选择题10 【正确答案】 A,B,C11 【正确答案】 A,C12 【正确答案】 B,C13 【正确答案】 A,C,D三、辨析题14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动机的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5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7、。学制的建立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它是学制建立的依据。16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正确。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第二,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第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第一,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第二,协调和指挥班级团队活动;第三,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17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有关法律的相继颁布,初步明确了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
8、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个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18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他们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19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创
9、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20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比如,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相分离,外在的行为不一定是内在的真实态度的体现,或者口头表达的态度常常不能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21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混淆了
10、负强化和惩罚的概念。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比如,某学生因为犯错被教师批评并写检查,这里的“ 写检查” 就是一种惩罚,目的是抑制或阻止此人不好的行为表现。假如,经过教育,该生的不好行为得到了抑制或消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教师不再对他实施批评教育,这就是负强化。因此,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惩罚、鼓励积极行为的过程。四、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2)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3)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
11、一系列教学原则;(5)从理论上论证了“ 学年制”及“班级授课制”。23 【正确答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24 【正确答案】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我国教育目的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5 【正确答案】 (1)人格的整体性;(2) 人格的稳定性;(3)人格的独特性;(4) 人格的社会性。26 【正确答案】 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
12、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2)敏锐性。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五、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我认为这种方式不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从案例来看,教师只是就书本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答,回答的都是一些已知的事实,并没有
13、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也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称不上启发式教学。28 【正确答案】 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六、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 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14、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事实上,在个体达到他律道德之前,还有一个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他们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在 10 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的,规则只是用来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工具。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七、教育写作题30 【正确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
15、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备了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展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5)培养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