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 世纪 20 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A)鲁迅(B)徐特立(C)陶行知(D)梁启超2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文化(C)学校制度文化(D)学校精神文化3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4 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
2、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5 格塞尔的“ 同卵双胞胎爬楼梯试验 ”,充分说明了 (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6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B)文学艺术活动(C)群众性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7 父母和孩子在家庭中处于平等地位,父母能够尊重孩子,并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属于( )。(A)权威型(B)溺爱型(C)放纵型(D)民主型8 二十
3、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 实质上是 ( )的具体体现。(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是( )。(A)自我意识的基本成分(B)社会意识的基本成分(C)群体意识的基本成分(D)他人意识的基本成分10 智力的核心是( ) 。(A)记忆力(B)观察力(C)抽象思维能力(D)想象力11 人的性格是通过( ) 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A)发挥主观能动性(B)学习(C)社会实践活动(D)生产劳动12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捷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
4、基(D)维果茨基13 规则由概念组成,它反映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以掌握相应的概念为基础,其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变化的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这种规则就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 。(A)言语信息(B)智慧信息(C)动作信息(D)认知信息14 在学习“gas 一煤气” 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 一该死一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15 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此教师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 )(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情境阶(D)关注生存阶段16 反映活动的外部特征和
5、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把( )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A)改革创新(B)育人为本(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节为每年( )。(A)10 月 9 日(B) 9 月 10 日(C) 9 月 1 日(D)10 月 10 日19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 )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A)当地教育局(B)当地人民政府(C)劳动保障部门(D)教育厅20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下列情形中的人员不能
6、获得教师资格的是( )。(A)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B)因过失致人死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C)因贪污被判拘役,并被判处罚金(D)因诈骗被判劳教 3 个月二、多项选择题21 以下属于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培养学生就业能力22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23 注意的功能包括( )
7、 。(A)选择(B)保持(C)调节(D)监督24 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社会资源(B)家庭资源(C)自然资源(D)校园资源25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A)道德认知(B)家庭教养方式(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三、判断题26 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教育。(A)正确(B)错误27 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A)正确(B)错误28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A)正确(B)错误29 有的人是“ 行动的侏儒,言语的巨人 ”,说明认识和意志这两个心理过程是无关的
8、。(A)正确(B)错误30 特殊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A)正确(B)错误31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在高中阶段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进行选修学习。(A)正确(B)错误32 我国学位设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四个等级。(A)正确(B)错误3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A)正确(B)错误34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A)正确(B)错误35 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36 教师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9、?37 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五、案例分析题38 在学习了一段描写瓜果丰收、赞美美丽秋色的短文后,我要求学生背诵这段课文。第二天上课前,我发现一个学生在故意擦已经很干净的黑板。我就过去亲切地问:“ 什么事情你这么高兴啊 ?”学生红着脸说:“宋老师,您布置的课文,我背过了。” 上课了,我让他到讲台前背诵课文。他成功了,老师和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第二天一大早,这个学生在校门口等我,说他主动背诵了刚学完的课文。就这样,班里的后进生成为了“背诵大王”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 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个案例。六、论述题39 试分析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
10、理论。40 论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教育改造是陶行知先生的著作,他主张“生活教育”,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并身体力行他的教育主张。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校文化又称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
11、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而内发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内部因素、自身的需要。多因素论以及综合论的观点是人的发展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是内发论的一种观点。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教学
12、的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故本题应选 A。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 T)从他出生后的第 46 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 10 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 C)从他出生后的第 53 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在他们满 54 周的时候,T 练了 8 周,C 只练了 2 周。实验结果:只练了两周的 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
13、8 周的 T 好C 能在 10 秒钟内爬上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 则需要 20 秒钟才能完成。格塞尔分析说,46 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的效果事倍功半;53 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威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研究说明: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教育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7 【正确答
14、案】 D【试题解析】 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权威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变得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2)放纵型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
15、品质,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故本题选择 D 选项。民主型教养方式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最为有利。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即是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
16、学说的具体体现。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戍员所共有的意识,它是在群体信息传播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是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意识是与社会存在相关的哲学概念,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个简单的识记类题目。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
17、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它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俄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故而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也称为教育人类学),被誉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维果茨基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教育心理学观点,尤其是最近发展区。本题中,由“苏联”这个限定,我们可排除 B 项。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应该选择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
18、基人乌中斯基。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是学习“是什么”的问题,即掌握以言语信息的形式传递的内容。(2)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处理外部的信息。主要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情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3)认知策略。表现为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它是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使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
19、力,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该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5)态度。指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所采取行动倾向的内部状态,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个体采取何种动作是受到态度影响的。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谐音联想法,它的目的是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头脑中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范畴。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
20、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是对活动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
21、102020 年)中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规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
22、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学校教学的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教育是指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
23、育和心理健康教育。A 项“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属于道德教育,B 项“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包含了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C 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属于思想教育,D 项“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属于智育的内容。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24 【正确答案】
24、 A,B,C25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态度和品德的发展会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其中外部条件主要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三方面。其中,家庭是民主、信任和容忍的,就有助于儿童形成优良的态度和品德,反之则会让儿童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社会上良好的风气也会影响个体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正式和非正式的群体都会影响儿童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三、判断题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即发展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可见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
25、实,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新教育。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师生关系除了体现在课堂中的教与学的关系,还体现在生活中的平等关系以及道德上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更重要的是人格上、思想道德上的。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它克服了班级授课制不能因材施教的缺点,但这并不说明分组教学比班级授课制优越。分组教学还存在诸多缺点:第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第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
26、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第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第四,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所以,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没有采用分组教学。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意志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与认识具有紧密的联系。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7、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 G 因素)和特殊因素(即 S 因素)。G 因素代表一个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G 因素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S 因素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 表现出来。比如节奏感只在歌唱和舞蹈活动中表现出来,这就属于特殊能力。S 因素参与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每种智力活动中主要有一种特定的 S因素存在。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有 G 和 S 因素的共同参与。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
28、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81 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学术标准。3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五大要素”和“三大活动”,“五大要素”为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三大活动”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在三大过程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心理学最早进行研究且研究最多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34 【正确答案】 B【
29、试题解析】 学习引起的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比如个体学会吃饭、学会说话,在没有大的变故下这种技能是一直都会发挥作用的。因此本题中说学习是“暂时的”变化是不对的。3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分别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通过教学实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考生在掌握这些内容时要进行一一对应,不能只记是哪几个阶段,不记提出者。四、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
30、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1)备教材。即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2)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3)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37 【正确答案】 (1)做到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对学生独立人格的肯定和尊重是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心理认识基础。学生与教师一样,有尊重的需要和信任的需要。教师首先
31、要树立学生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个体的思想。(2)要对所有学生都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不是只尊重优秀生,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3)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根据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五、案例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1)这名学生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完成了由一个差学生向一个好学生的转变,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加以解释。(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要
32、,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动机的实质。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认为人的各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虽然并不直接推动学习,却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这两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仅学习活动无法进行,而且会导致学生出现身心疾病。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学生交往的动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既是学习的条件,又是学习的内容。尊重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努力学习以求获得他人的尊重,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获得自信心。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上进心。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就是学习动机,审美
33、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动机,它们推动人去求真、求善、求美。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学校教育应该加以培养的。在学校学习中,对不同的人来讲,各种需要的重要性不同。一些人需要不断地证实自己是受人喜爱和赞赏的,有些人则对生理上的舒适和安全有更强烈的需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中需要也不相同。(3)老师第一次提问学生,学生顺利将课文背了下来,获得了老师的表扬。这一行为使得学生尊重的需要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当个体尊重的需要获得部分满足之后,个体会有一种内生的趋向去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种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老师最需
34、要培养学生的。而案例中学生最后的表现很好地证明了马斯洛的理论。他开始热爱学习,希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提高。六、论述题39 【正确答案】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只有“归于自然” 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因此,15 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将后两者与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
35、实现三者的良好结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就是要求儿童在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卢梭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 与培养公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目的。“公民”与“自然人”的对立表现在:(1)自然人是能够独立自主的人,能够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依赖于专制社会,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2)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的。(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无所不宜、无所不能;而国家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被囿于职业而失去自由。(4)自然人是自食其力
36、的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主;现行教育则培养出一批靠他人劳动为生的人。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1)正确看待儿童,不要把儿童看作成人;(2)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40 【正确答案】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1)保密性原则。它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
37、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应受到法律上的保障,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能对有必要的人透露。保密性原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原则,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有权享受和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同时我们在计划、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3)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指导我们在学校心理辅导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38、,不仅要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动态考查,而且对问题的解决和效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健康苗头,并及时预防,即要做到“三早” :早进行、早预防、早干预。(4)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尊重,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承认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管是对优等生,还是对行为上有偏差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逆反心理,做到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5)学生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
39、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主体性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特征,主体性原则要求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6)个别化对待原则。即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是有差异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相反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7)整体性发展原则。它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全面考查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