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14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 )。(A)复式教学(B)开放教学(C)现场教学(D)小组教学2 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地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A)学习困难综合症(B)焦虑反应(C)厌学症(D)强迫行为3 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后效4 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 内容的是( )。(A)备教案(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5
2、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现代师生关系模式是(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6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什么是基础,什么是关键?( )(A)知;情(B)知;行(C)意;行(D)知;意7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8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教育调查法9 下列现象中,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造成严重损失的(B)违反
3、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C)侮辱、殴打教师,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D)侵犯学校校舍、场地和其他财产的10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属于( )。(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11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 目标是( )。(A)知识、智力和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12 学校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官方课程13 ( )应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A)德育内容(B)德育方法(C
4、)德育评价(D)德育目标14 教师方某常给学生起侮辱性绰号,造成恶劣影响,对于方某的这种行为,所在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给予( )。(A)行政处分或解聘(B)行政警告或拘留(C)行政强制或拘留(D)行政处罚或解聘15 “好孩子”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中习俗水平16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哪一个构成成分的要求?( )(A)教师职业责任(B)教师职业理想(C)教师职业态度(D)教师职业良心17 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
5、国的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关于这一目标,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师范院校为主体,校本培训为辅(B)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C)校本培训为主体,师范院校为辅(D)综合大学为主体,师范院校参与19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0 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6、( ) 。(A)早期干预(B)缺陷矫正(C)发展指导(D)问题预防21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是我国著名教育家 ( )提倡的格言。(A)陶行知(B)叶圣陶(C)履行(D)蔡元培2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和 “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23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A)3(B) 45(C) 72(D)92024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是人格( )的表现。(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
7、人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A)临时监护责任(B)委托监护责任(C)教育管理责任(D)收留抚养责任二、判断题26 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 )(A)正确(B)错误27 创造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潜能。 ( )(A)正确(B)错误28 在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 属于思维类型中的直觉思维。 ( )(A)正确(B)错误29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批准。 ( )(A)正确(B)错误30 在新一轮基础教
8、育课程改革中,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 )(A)正确(B)错误三、论述题31 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14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故选 C。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数数是一种典型的强迫症行为,故选 D。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由于经过
9、一段时间的适应,人体对寒冷这一刺激的感受性降低了。故选 B。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故选A。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一种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故选 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自然实验法的定义即可得出正确答案。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教师法第六章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
10、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选 C。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是对声音形象的记忆。故选 A。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D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教育法第六章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方某的行为属于侮辱学生,其影响性质恶劣应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故选 A。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故选 B。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是对实现教师职业理想的要求
11、。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虽然时间发生了变化,但国旗的颜色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体现了知觉的恒常性。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一 2020 年)第十七章五十三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需要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故选 B。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指的是建立国家,统治民众,都是以教育为先,故体现的是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故选 A。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为防止考试
12、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问题预防。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引用的句子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名言。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故选 C。23 【正确答案】 C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格的特点。人格的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不同人面对挫折与失败最终的结果不同,这是人格的功能性
13、的表现。故选 D。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43 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落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故选 A。二、判断题26 【正确答案】 A27 【正确答案】 A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文艺创作和科学发明中出现的“灵感”就属于这种直觉思维。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
14、析】 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课程标准。三、论述题31 【正确答案】 (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第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 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第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