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69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1 场独立型的人( ) 。(A)善于抽象思维(B)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C)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D)对社会定向的知识更感兴趣(E)依据内在标准加工信息2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A)动机作用(B)方向作用(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D)提升智慧(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3 适用于运用代币制经济进行行为矫正的情况有( )。(A)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其他方法有效(B)问题行为多,秩序混乱(C)优等生群体(D)经常遭受失败的学生4 舒茨提出的人际行为倾向中,包括以下几种( )。(
2、A)期待他人的公正(B)主动与他人交往(C)对人宽容(D)主动表示友好(E)期待他人支配5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A)学生发展评定(B)管理水平评价(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E)课程和教材评价二、名词解释6 学校咨询与辅导7 合作8 态度9 素质教育10 为人师表三、填空题11 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12 知识的保持主要指的储存。13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14 个性是指。15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16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17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18 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19 一般来说
3、,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决定的。20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21 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22 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23 教师的语言包括、三种。24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25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两个阶段。26 义务教育实行的是“ 、 ”的管理体制。27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教育是。28 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的形式出现。29 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30 过度学习达到时,记忆效果最好。31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非投影视觉辅助、辅助和辅助。32
4、正确的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是、。四、简答题33 教学过程具有哪些特点?34 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5 简述认知学派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36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37 教帅在为幼儿园手工活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五、论述题38 试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39 结合实际,说说如何抓住关键建设班集体?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试卷 69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C,E【试题解析】 场依存型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型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
5、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型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德育对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包含动机作用、方向作用及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代币制经济只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建议使用:(1)当学生对功课完全不感兴趣,而又对其他各种管理方式没有反应时,可尝试用代币制经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当学生很长时问一直没能取得学业进步时,可以用代币制经济鼓励学生进步;(3)当课堂上问题行为较
6、多、秩序非常混乱时,可利用代币制经济加强课堂行为管理。4 【正确答案】 B,D,E【试题解析】 人际关系的行为倾向:包容需要表现(1)主动性:主动与人交往;(2)被动性: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需要表现(1)主动性:支配他人;(2)被动性:期待他人支配。情感需要表现1)主动性:主动表示友好;(2)被动性: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5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教育评价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而,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等。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二、名词解释6 【正确答案】 学校咨询与辅导:是
7、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7 【正确答案】 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学习、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8 【正确答案】 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9 【正确答案】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流,最终成为一个“完整” 的人。10 【正确答案】 为人师表:即在品德学问上给人做出榜样。教师的为人师表,因其职业的特殊要求,往往成为经常化
8、的自觉行为,具有很强的表率性。三、填空题11 【正确答案】 回忆12 【正确答案】 知识在记忆系统中13 【正确答案】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14 【正确答案】 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15 【正确答案】 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16 【正确答案】 发散思维17 【正确答案】 课时计划18 【正确答案】 笔画19 【正确答案】 学生的行为20 【正确答案】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21 【正确答案】 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22 【正确答案】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23 【正确答案】 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 体态语言24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25 【正确答案】 初级中等教育26
9、 【正确答案】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27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28 【正确答案】 特色课29 【正确答案】 性格30 【正确答案】 15031 【正确答案】 听觉视听32 【正确答案】 正确对待的课堂行为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四、简答题33 【正确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34 【正确答案】 (1)环境;(2)生物学因素;(3)生活方式;(4)卫生保健设施。35 【正确答案】 (1)认为知识是儿童在通过和物体的相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的,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2)受皮亚杰的心理学理
10、论的影响,人们更加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教育目标;(3)发生认识论使专业工作者更加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化;(4)更为注重课程教育活动中的个体差异。36 【正确答案】 (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37 【正确答案】 (1)材料要丰富和多变;(2)材料能激发儿童手工制作的兴趣;(3)材料的陈列应具开放性。五、论述题38 【正确答案】 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力面:(1)课程政策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变化中的技术、经济、政
11、治、国际周内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日标;开发既确保核心内容的学习,又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的课程框架;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也强调了儿童中心的、活动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并鼓励自我导向学习;课程开发征求多方意见,对课程实施问题的决策制定倾向于下移到地方和学校一级。(2)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课程结构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本位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出现的课程领域;小学和初巾阶段诸学科的连续性日益增加。(3)课程实施的发展趋势:课程实施的“ 忠实取向”
12、正在被 “相互适应取向”和“ 课程创生取向”所超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成分;在课程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加,多媒体的作用日益明显;政府下达的课程要求弹性日益增大;许多国家优先强调增强教师和学校从事持续进行的“校本评定” 的能力。(4)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日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 “过程取向的评价”和“ 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角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39 【正确答案】 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其他关键因素还有内聚力、心理气氛和士气等。教师应当抓住这些关键问题来建立班集体
13、。(1)集体目标的形成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心理,它的确立是集体形成和巩固最关键的因素。班主任应在深刻理解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把其精神实质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集体协作的必要性和乐趣,进而逐渐明确集体的目标和社会价值。具体方法主要有:直接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间接过渡的方法。在班级中开展学生乐于参加的集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形成集体意识,然后将这种动机迁移到搞好学习或创建先进班集体的目标上。(2)规范和舆论。建立与集体目标一致的群体规范和舆论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条件。第一,群体规范的心理功能:群体支柱的功能、评价标准的功能和行为导向的功能。第二,遵从和内化
14、。群体规范的有效性及其在集体建设中的作用取决于个体成员的遵从水平。遵从就足个体按照规范去行动。个体遵从规范的行为因其心理状态不同可划分为三种水平或方式:服从、认同和内化。第三,建立积极规范的方法,要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达成对班级规范的共识,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同时规定保证措施,组织落实和奖惩办法等。班十部以身作则,遵从规范,并形成,积极分子队伍,带动更多的人遵从规范,形成一定的群体压力,利用从众效应使班级成员遵从规范达到较高的一致性。要避免形成消极的非止式规范,如已经存在要予以纠正。第四,舆论。舆论对个体行为的支持或抑制的不同作用反过来强化了规范。与规范相应,舆论也有积极与
15、消极之分。创建班集体时要注意扶持积极的舆论,发挥其导向作用。(3)内聚力。内聚力指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也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增强集体的内聚力是促进集体形成的有效手段。内聚力表现为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内聚力高的群体的成员会赋予成员资格以一定价值并以之自豪,工作有效性得到提高。群体内聚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可以细分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和外部影响。(4)心理气氛和士气。心理气氛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其中包括成员的心境、情绪体验、人际关系和对待活动与周围事物的态度等。创造或形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做到:确立合作性的学习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或小组讨论中尊重和接受每个学生的观点。通过有效办法解决学生与班集体或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充分利用教师本身的积极个性品质和教学风格去创造良好的集体气氛。鼓励和提倡积极性个体行为以保持健康集体气氛的发展。士气指群体在完成任务时的工作精神。它不仅代表个人需求满足的状态,而且代表个人认为这是群体带给自己的满足,因而愿意为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态度。士气是集体精神面貌的鲜明表现,是直接关系到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