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47.50KB ,
资源ID:89605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60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0及答案与解析.doc

1、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2 教育生物起源说与心理起源说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B)是否承认教育源于人的生理需要(C)是否承认动物也有教育(D)以上三项都正确3 提出“泛智 ”教育思想,探讨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4 我国夏朝已有名叫“ 庠”“序”“校” 的施教机构,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书籍是( )。(A)论语(

2、B) 礼记(C) 大学(D)孟子5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6 传统教学的“ 三中心” 是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7 教育史上两大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8 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B)促进生活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3、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9 以下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的是( )。(A)选择与传承(B)交流与传播(C)更新与创造(D)整合与消解10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木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阶段性11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 观点属于 (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说明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A)家庭教育(B)环境(C)遗传(D)学校教育13 我国的教育目的可以概括为

4、三个基本点。下列选项哪一个不属于这三个基本点?( )(A)培养“劳动者 ”(B)要求受教育者全面发展(C)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D)传授科学文化知识14 培养“劳动者 ”是(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15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教育没有过程之外的目的” 。这属于教育目的的 ( )。(A)神学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16 教师往往被誉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角色。(A)知识的传授者(B)学生的楷模(

5、C)学生的家长代理人(D)严格的管理者17 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师(B)学生(C)学校领导(D)教研员18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B)威严(C)权威(D)人格力量19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为( )。(A)社会关系(B)人际关系(C)教育关系(D)师生关系20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是促进( )的职业。(A)社会教育化(B)知识社会化(C)个体社会化(D)个体全面发展21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的

6、出现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为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的是( ) 。(A)地方(B)国家(C)学校(D)班级23 ( )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A)教学目的(B)教育研究(C)教学课程(D)教学方法24 ( )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有关教育活动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情绪体验。(A)教育经验(B)教育方式(C)教育反思(D)教育指导二、案例分析题25 小王老师是一位中学数学老师,最近他发现一个现象:座位比较靠后的学生没有座位靠前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

7、教育现象,并想通过定时改变某些学生座位的方法促进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于是他决定进行一项教师教育研究。他编制了一份测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的量表,量表由三十个项目构成。他找来了某大学的教育测量专家帮助自己评定这份量表的质量。请问:(1)如果你是这位教育专家,你应该如何评定小王老师的量表?评定该量表的指标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王老师,请写出自己研究的流程。三、辨析题26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在同一社会制度状况下,学制一样。27 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需要介入课外活动。28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潜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是不能把握

8、的。29 教师威信的建立要采取一些强硬措施管理学生,如惩罚、批评、训斥学生等。四、论述题30 结合实践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二者都否认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A 错误;二者都没有明确承认教育源于人的生理需要。B 错误。【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从 17 世纪 30 年代起开始研究“泛智”问题。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在大教学论中,

9、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以后,德国初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加快了。60 年代,初等教育入学率达 95以上。1885 年,普鲁士实行免费初等义务教育。19 世纪末,德国初等教育入学率 100,文盲率不到 1。英国初等教育落后的现象一直遭到人们的批评。1870 年之后,初等教育发展很快。1900 年,双重制初等学校招生人数超过四百二十五万

10、,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 项正确。【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课堂、课本是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其弊端是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传统教育认为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及以活动为中心,其代表人物是杜威。【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的功能有社会功能和本体功能,选项 A、B 、C 都属于社会功能,只有 D 属

11、于本体功能。【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发展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不断优化各自的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为文化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教育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原生文化在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激发出文化创新的生机和动力。【知识模块】 教育与社会发展10 【正确答案

12、】 D【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为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含义。【知识模块】 教育与个体发展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白板说”是由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来的,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让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该观点是典型的外铄论的主张。【知识模块】 教育与个体发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该句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蓬草生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会得到健康成长。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知识模块】 教育与个体发展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13、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目的反映出来的基本精神有三点:(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D 项单纯强调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是片面的,因而传授错误。(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个方面和谐发展。这里强调了全面发展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而 A 项和 B 项正确。(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强调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因而 C 项正确。故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14

14、【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的神学论的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他认为“今生只是为永生做准备”。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题干表述符合 D 项。【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16 【正确答案

15、】 B【知识模块】 教师和学生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变传统型的师生关系为现代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建立新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知识模块】 教师和学生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权力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信服威信是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即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

16、风等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来的威信。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教师应该树立信服威信,而不应该追求权力威信。【知识模块】 教师和学生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为师生关系的含义。【知识模块】 教师和学生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可见,教师是教育者,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着教化任务,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知识模块】 教师和学生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

17、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而一个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等。因此,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就是学制的建立。【知识模块】 学校教育制度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一地方指导一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8、的特征表现。【知识模块】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为教育研究的概念。【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所述为教育经验的定义。【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二、案例分析题25 【正确答案】 (1)教师自编测验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化程度评定测验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信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初测时分数很高,而在复测时分数很低,说明测验的信度差。信度用信度系数表示,智力测验的信度一般为 090。效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

19、性与准确程度。确认效度的一种方法,是将测量的结果与随后的行为进行对照。如果一种测验能够预测后来的行为,这种测验的效度就高。效度通常用效度系数表示,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在 0306 之间。标准化。标准化是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标准化的要求表现在多个方面,但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选择题目时需要考虑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指该项目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将答题者区分开来。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的题目较好。第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第三,施测程序标准化。第四,统计结果,建立常模。(2)该课题的研究流程如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

20、题(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方法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整理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新教学思想、观念与自己的实践相对照;对比别人的经验;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座位比较靠后的学生没有座位靠前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于是,我便想,通过定时改变某些学生座位的方法是不是可以促进这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的问题要成为真正的研究课题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查阅大量的文献,准确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给每个变量确定操作性定义和测量标准。于是,我翻阅了大量材料,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中的核心概念,并设定了所要研究的

21、变量以及测量标准,编制了一份测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的量表,并请教育测量专家帮助我评定了这份量表的质量,以期这份量表能帮助我测量到有用的信息。研拟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要制订初步计划,找出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任务,还要收集资料,激发自己的隐含知识,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查阅文献和理论学习。不断修正计划,重新界定分析问题,最后形成行动策略构想。接下来,我要做的事就是求得其他教师的帮助,争得学生的合作,用设计好的量表测量定时调整座位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计划,构想之后的行动策略。实践行动策略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是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基于分析问

22、题的研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选定合适的行动策略,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阶段我的任务是,在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之前构想好的行动策略进行选择和确定,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反馈和评价行动结果行动完成后,对学生的成绩提升情况进行测定,从而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修正自己的研究结论。【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三、辨析题26 【正确答案】 (1)错误。(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在同一社会制度状况下,它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其次,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再次,学制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最后,学制的建立

23、还要考虑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的特点,考虑国家原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结构中各级各类学校内在联系的合理性。故在同一社会制度状况下,学制不一定一样。【知识模块】 学校教育制度27 【正确答案】 (1)错误。(2)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其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教师在其中应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28 【正确答案】 (1)错误。(2)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24、的一门科学,所以教育规律是隐藏在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之后的,教育规律是可以把握的。【知识模块】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29 【正确答案】 (1)错误。(2)教师的威信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威信的建立是需要一系列措施的,是一个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采取一些强硬措施管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树立教师的威信,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威信的确立还需要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等等,因此题中的说法是片面的。【知识模块】 教师和学生四、论述题30 【正确答案】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的遵循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1)顺序性。

25、个体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前进。这个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应该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2)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 和“引渡”工作。(3)不均衡性。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并不总是匀速发

26、展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善于抓住发展关键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在关键期内,对个体的某一方面及时训练,以获得最佳成效,并充分发挥个体这一方面的潜力。(4)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5)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段的学生,除了在生理、心理上具有共同的、典型的特征之外,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与他人不同的地方。这个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因材施教” 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知识模块】 教育与个体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