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28.50KB ,
资源ID:89787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78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应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的( ) ,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A)课程性质(B)课程基本理念(C)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D)课程设计思路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下列不属于二级主题的是( )。(A)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B)化学与社会发展(C)认识几种化学反应(D)质量守恒定律3 关于以“实验为基础 ”中

2、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4 下列教学目标属于“ 过程与方法 ”范畴的是( )。(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5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 。(A)趣味性、探索性学习方法(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D)研

3、究性、探索性学习方法6 结课时应注意首尾呼应,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体现了结课的( )。(A)复杂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C)适时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7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教育主体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认识论指导原则(B)教学目标指向原则(C)驱动性原则(D)兴趣性原则8 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A)(B) (C) (D)9 哪项不是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的主要形式?( )(A)化学用语化(B)公式化(C)表格化(D)线图化10 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是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指南的内容

4、不包括以下哪项?( )(A)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要求、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B)简要说明常见仪器、试剂、重要装置的用途、性能、操作与使用要求、简单维修方法等(C)对具体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D)对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探究活动报告的指导11 初中化学阶段不宜出现下列哪种类型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评价?( )(A)反应物不纯与原料损耗并存(B)反应物之一过量(C)几种反应并存(D)以上三种均是12 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玻璃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

5、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成的13 为了检验碳酸氢钠固体中是否含碳酸钠,下列实验及判断正确的是( )。(A)直接加热固体,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无沉淀(C)溶于水后加 BaCl2 溶液,看有无沉淀(D)加热后称量,看质量是否变化14 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 X 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 W 可能形成 Na2W2 化合物(B)由 Z 与 Y 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 W 得电子能力比 Q 强(D)X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 Y 不存在同素

6、异形体15 下列括号内所选试剂达不到检验效果的是( )。(A)K 2SO3 溶液是否被氧化(BaCl 2 溶液)(B) FeSO4 溶液是否变质(KSCN 溶液)(C) 1(I 溶液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D)Na 2O2 粉末是否完全变质(H 2O)16 利用相关数据做出的推理或判断不确定的是( )。(A)用键能大小的数据,可判断分子的稳定性(B)用原子半径的数据,可推断元素的主要化合物(C)用沸点数据,可推测能否将一些液体混合物用分馏的方法分离开来(D)用溶解度数据,可判断煮沸 Mg(HCO3)2 溶液所得的产物是 Mg(OH)2 还是MgCO317 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任务、目标、内

7、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B)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D)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只需重视学习结果即可18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19 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变化较大的

8、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 )。(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20 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性内容之间的关系二、简答题20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正确的陈述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1 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应注意哪些方面。22

9、 请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2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3 请运用生活经验和初中化学知识,分析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铁制品的保护方法。24 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课时,如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设计教学。三、诊断题24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试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

10、质量分数可能不变B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考试结果】部分学生错选 A 或 D。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5 本题正确答案为_。26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_。27 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四、案例分析题27 案例: 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和原子” 的教学片段。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 品红为什么消失? 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 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

11、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5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 21 个水分子。 得出结论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讲述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 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 2分子是不断

12、运动的。 提问 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得出结论 3_。 演示实验将两支量筒中各量 50 毫升的水和 50 毫升的酒精,然后都倒入 100 毫升量筒中观察是否是 100 毫升呢? 提问 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得出结论 4_。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 实验中能得出的结论 3 和结论 4 分别是什么?29 在本课中,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相比的优缺点。30 结合本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

13、版)关于“ 自然界的水” 内容标准是: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天然水(自来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活动与探究建议: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材料二人教版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绪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颞 1 爱护水资源课堂 2 水的净化课题 3 水的组成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材料三人教版化学教材“ 爱护水资源 ”内容。要求:31 对于“爱护水资

14、源 ”这类教学内容,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展开教学。32 完成“爱护水资源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与社会发展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属于“知识与技能”的范畴;C、D 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

15、再现性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教育主体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认识论指导原则、教学目标指向原则、驱动性原则和有意义学习原则。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是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要求。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所涉及的内容过难,均超出初中化学学习要求,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评价时不宜出现。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侯氏制碱法是将 CO

16、2、NH 3 通入饱和 NaCI 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NH3+CO2+H2O=NH4HCO3;NH 4HCO3+NaCl=NH4Cl+NaHCO3,其中NaHCO3 溶解度最小,故有 NaHCO3 的晶体析出,A 正确;B 项,浓盐酸易挥发,与 NH3 结合生成 NH4Cl 固体小颗粒,为白烟,B 正确;C 项,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 KIO3 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C 错误;D 项,制备黑火药的原料为 S、KNO 3、C ,三者比例为1:2:3,D 正确;故本题选 C。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Na 2CO3 性质稳定,加

17、热时难以分解,加热时 NaHCO3 分解,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Na2CO3,A 错误;B 项,NaHCO 3 与 Na2CO3 都可与 Ca(OH)2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Na2CO3,B 错误;C 项,NaHCO 3 与BaCl2 不反应,Na 2CO3 可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 BaCO3 沉淀,可鉴别,C 正确;D 项,Na 2CO3 加热时难以分解,通过质量不变不能判断是否有 Na2CO3,质量变化是由于 NaHCO3 分解的原因,D 错误;故选 C。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X 原子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X 原子只能有 2 个电子层

18、,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 X 为 C 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Y 为O 元素、Z 为 Si 元素、W 为 S 元素、Q 为 Cl 元素。A 项,W 为 S 元素,Na 和 S可形成类似于 Na2O2 的 Na2S2,A 正确;B 项,由 Z 与 Y 组成的物质为 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时不能导电,B 错误;C 项, S 得电子能力比 Cl 弱,C 错误;D 项,碳元素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多种同素异形体, O 元素单质有氧气、臭氧两种同素异形体,D 错误;故选 A。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K 2SO3 和 K2SO4 都能与 BaCl2 反应生成沉淀,不能

19、用加入 BaCl2 溶液的方法检验 K2SO3 是否被氧化。故本题选 A。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半径无关,故不能推断元素的主要化合物,B错误。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1

20、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语言的特点包括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教育性和趣味性。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规定“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属于高中化学教材编写建议。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课程目标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变化,且可以观察和测

21、量。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括 4 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22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单元或课时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或教师打算做什么,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3 【正确答案】 铁生锈的条件为:铁与氧气和水接触。 铁制品的保护方法有:加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等:加入其他金属改变其组成,如调整铁的含碳量等。24 【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对采集资料的处理和对实

22、验探究活动的观察和分析,获得新知识。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C26 【正确答案】 饱和溶液如果降温析出晶体,由于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饱和溶液如果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由于溶质、溶剂成比例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 A 项正确;C 项没有指明是否同一温度,因此错误; D 项中,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如果通过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加,而通过改变温度达到饱和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 项正确。27 【正确答案】 学生往往只考虑了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而忽略恒温蒸发析出晶体,认为 A 项错误;C 项,学生往往忽略前提条件 “同一温度下”而以为正确;学生同样往往只考

23、虑了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增加溶质质量分数,而忽略改变温度使溶液达到饱和,认为 D 项错误。四、案例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由实验得出结论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得出结论 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29 【正确答案】 探究式教学相比接受式教学,更注重过程的体验。该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比接受式教学长得多,需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体验探究过程。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没有进行足够思考的情况下,草率得出结论,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应用。30 【正确答案】 本课内容涉及微观世界,通过多媒体模拟来展示,能更好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引导学生形成想象。五、教学设计题31 【正确

24、答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扮好课堂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讨论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本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从而解决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怎样爱护水资源的问题。通过数据和实例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辩证法去分析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的问题,通过认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激发学生认识到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养成爱护水资源的良好意识,强化对人水关系、人地关系的认识。让学生懂得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

25、污染,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同样也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32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教学重、难点】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投身于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教学过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