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38.50KB ,
资源ID:89788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7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最早发现并提纯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C15H20O5(B)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C)与 H2O2 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D)可以由青蒿低温萃取而得2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 3NA(B) 14gN2 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A(C)标准状况下,672LNO 2 与水充分反应转移

2、的电子数目为 01N A(D)1L1mol0L 1 的 NaClO 溶液中含有 CIO 的数目为 NA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7 的溶液中:Na +、Al 3+、HCO 3 、SO 42(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Al 3+、Cu 2+、 NO3 、SO 42(C)由水电离出的 c(H+)=1013 molL 的溶液中:Na +、CO 32 、SO 42 、CI (D)加铝粉后产生大量 H2 的溶液中:Na +、NH 4+、NO 3 、CI 4 中学实验室为完成下列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5 下列晶体模型对应的物质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 )

3、。6 在 t时,AgBr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又知 t时 AgCl 的Ksp=41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 t时, AgBr 的 Ksp 为 4910 13(B)图中 a 点对应的是 AgBr 的不饱和溶液(C) b 点对应的是加入 NaBr 固体后的 AgBr 饱和溶液(D)AgCl 沉淀能较容易转化为 AgBr 沉淀7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己炔(B)正己烷(C)正己醇(D)1 一氯乙烷8 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 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 HClO2、ClO 2 ,其中 HClO2 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 C

4、lO2 是有毒的气体,各组分含量随 pH 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 pH 为( )。(A)13(B) 3(C) 4045(D)65709 如图表示反应 M(g)+P(g) nQ(g)的平衡体系中,Q 的物质的量浓度 c(Q)与温度T 的关系(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分析题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A 状态与 C 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为 v(A)v(C)(C)在 T1、D 状态时,v 正 v 逆(D)在 T2、B 状态时,改变体积始终有 v 正 =v 逆 ,则 n=210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

5、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11 2011 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 8 个基础实验,分布在下列哪个主题中( ) 。(A)科学探究(B)身边的化学物质(C)物质构成的奥秘(D)物质的化学变化1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课程性质的修订,突出了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以下哪项不是课程性质反映的化学课程功能?( )(A)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B)化学实验对学生科

6、学探究能力的影响(C)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影响(D)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3 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 )。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实验到理解(A)(B) (C) (D)14 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学习策略是( )。(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图策略(C)问题解决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15 教师在描述物质的“ 溶解性 ”和“溶解度”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 (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一般与特

7、殊的关系(D)定性与定量的关系16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 )的特点。(A)简便易记(B)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C)合理性、直观性(D)简洁性、关联性17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A)(B) (C) (D)18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 ,而是要做到 “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19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就“

8、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的评价目标规定“ 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A)评价目标必须与“ 课程目标” 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20 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 )。(A)讲授一听记(B)指导一实习(C)组织一参观(D)实验一讨论二、简答题20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故初中阶段各学科的课程内容大多为概念的理解与学习。一

9、些早期的探究者是根据简单的联想来解释概念学习的,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某个概念的一个例子,就给予强化,告诉他是对的;如果学生对刺激识别错了,则告诉他错了。这样通过一系列尝试,正确的反应与适当的刺激就联结起来了,因而,学生的概念也就形成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是通过提出和检验各种假设来解决种种问题的,包括概念问题。换句话说,学生始终不断地对解决办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对之加以检验。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布鲁纳等人的思维之研究一书。布鲁纳的基本观点是,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各种刺激的出现以形成联想而是积极地、主动地追究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假

10、设检验来发现这一概念。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还会采取各种策略,以求加快发现这一概念的过程。问题:21 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22 化学概念教学一般可用哪些教学策略?22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 12 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他研究了剩余五分之四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后来,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

11、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剩下的五分之四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问题:23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24 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中体现了一条重要的化学定律是什么?25 请分析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的教育价值。三、诊断题25 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 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 1时

12、,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质量一定相等【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请分别对各选项进行解析。27 本题不少学生错选 B,试分析学生错选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7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问题与情景如下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

13、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 1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天平的倾斜的方向。 实验 2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天平向倾倒二氧化碳的一方倾斜;瓶子变瘪。 对结果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补充实验如下图,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请你大胆进行猜想。 猜想: 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可能是水使紫色

14、石蕊变红。 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 3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石蕊试纸放入盛满水的瓶子里: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 实验 3 的实验现象是_,说明_。29 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30 试说明中学实验有哪些功能。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

15、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 氧气会耗尽吗?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材料二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 制取氧气 ”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 2-5】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 2-

16、14)。 (2)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经过课题 2 的学习,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要求:31 通过实验探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什么教学理念?32 根据上述 3 个材料,完成“制取氧气” 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结构式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 C15H22O5

17、,A 项错误;青蒿素中含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能与 NaOH 溶液反应,B 项正确;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具有氧化性,因此与 H2O2 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C 项正确;用乙醚为溶剂在低温下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是利用其在有机物的溶解性较大,所以是利用了萃取原理。D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A 项错; 14gN2 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是 g.mol1 2=1mol,即为 NA,B 项正确;标准状况下672LNO 2 是 L.mol1 03mol,NO 2 与水反应 3NO2+H2O2HNO 3+NO2,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 A;

18、ClO 是弱酸根,在溶液中水解,其数目小于 NA,D 项错。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l 3+与 HCO3 双水解,不能共存,A 项错;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各离子能共存,B 项正确;由水电离出的 c(H+)=1013 mol.L1 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酸性溶液中,CO 32 不能共存,C 项错;加铝粉后放出氢气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溶液因有 NO3 而形成强氧化性的HNO3,能氧化 Cl ,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NH4+,D 项错。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用 CCl4 提取溴水中的溴,应采用萃取的方法,需要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A 项正确;

19、碘单质易升华,加热后碘升华,剩余: NaCl,不能得到I2,B 项错;实验室一般用铜与浓硫酸或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亚硫酸钠是粉末状的且可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C项错;乙酸丁酯的制备需 115126,水浴加热达不到所需温度,并且乙酸易挥发,缺少冷凝回流装置,D 项错。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 CO2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B 项,C 60 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 C60 的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C 项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化时断裂共价键; D 项,NaCI 是离子晶体,熔化时断裂的是离

20、子键。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结合图中 c 点的 c(Ag+)和 c(Br )可得该温度下,AgBr 的Ksp=4910 13 ,A 项正确;在 a 点时,Q=c(Ag +)c(Br )K sp,所以 a 点为不饱和溶液,B 项正确;在 AgBr 饱和溶液中加入 NaBr 固体后,c(Br )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 +)减小,b 点与 c 点相比只 c(Br )增大,C 项错;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易实现,据 Ksp,AgCl 的溶解度比 AgBr 溶解度大,所以 AgCl 沉淀能较容易转化为 AgBr 沉淀,D 项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正己

21、醇可以形成氢键,沸点升高。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酸性太强时,容易生成 ClO2,而酸性太弱时,又生成ClO2 。因此 pH 在 40 45 之间时 HClO2 的量较多,并且生成的有毒气体ClO2 较少,所以答案选 C。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由图可知,升高温度,c(Q)变小,说明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A 项正确。B 项,A 状态与 C 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 v(A)v(C) ,B 项正确。C 项,在 T1 温度下平衡状态在 A 点,D 状态要到达 A 状态,平衡需正向移动,所以 v 正 v 逆 ,C 项错误。D 项

22、,T2、B 状态是平衡状态。若改变体积始终有 v 正 v 逆 ,则反应前后体积不变,n=2。故本题选 C。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容量瓶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仪器,不能高温烘干,以免对其精度造成影响,A 项错误:B 项。滴定管在盛装溶液前,都需要用待盛装溶液润洗,B 项正确; C 项,酸碱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造成待滴定溶液的溶质增多,造成测定不准确,C 项错误;D 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只能重新配制,若吸出溶液,溶质减少,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D 项错误。故选 B。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011 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要

23、求学生独立完成的 8 个基础实验,分布在科学探究的主题中。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课程理念的内容。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类内容在教学时体现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实验到理解的特点。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概念同化策略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物质的“溶解性”是定性描述,物质的“溶解度”为定量描述。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规范性与

24、创造性统一,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理解古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能了解题干所描述的内容是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授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故本题选 B。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三项均属于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形成一般需要经历五个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22 【正确答案】 加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使学生以多种方式感受有关概念;善于解剖概念,把握概念内涵外延;要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概念的系统化;及时消除迷思概念的干扰;

25、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23 【正确答案】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24 【正确答案】 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25 【正确答案】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认识到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学生从这个实验的化学反应体系的选择与实验方案的设计,体会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及影响因素,体会如何分析评价他人的化学实验方案等;认识到人类对空气组成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史实。三、诊断题26 【正确答案】 D。A 项,依据溶解度曲线,未指明具体温度无法比较甲、乙的溶解度大小,故 A 错;B 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比较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26、t2降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故 B 错误;C 项,将 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升温的方法,故 C 错误;D 项,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和乙的溶液质量各 100g 也相等,故其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 D 正确。27 【正确答案】 本题不少学生错选 B 的原因是学生陷入了思维障碍,依据溶解度曲线看出,从 t2降到 t1,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要降低得多。却全然忘记从t2降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还与溶液的体积有关。四、案例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将干燥的石蕊试纸直接放到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无现象产生;将石蕊试纸直接放入盛满水的瓶子中,无现

27、象产生;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_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试纸变红色。此觋象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但是二氧化碳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纸变色。29 【正确答案】 采用的实验导入法导入的新课,实验都是运用的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在运用实验时,教师没有告诉学生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设置了三个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与下面的内容衔接不是很好。30 【正确答案】 中学化学实验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化学实验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

28、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化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五、教学设计题31 【正确答案】 教材中,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二氧化锰在分解反应中的作用,使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体现了探究性,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 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并将其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

29、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体现了自主性,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32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学会

30、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录像) 师:结合看到的录像,请同学们说一说氧气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氧气是发射火箭的助推剂;可用于金属的焊接和切割;煤、木材的燃烧需要氧气。 师:氧气的用途真是广泛。那我们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

31、的制取。 实验室常从某些含氧化合物中得到氧气。 请猜测能否利用下列含氧化合物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KMnO 4)、氯酸钾(KClO 3)、二氧化锰(MnO 2)、双氧水(H 2O2) 师:板书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投影 高锰酸钾制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 c内要稍微露出橡皮塞 d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师:指导学生完成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生:学生小组内合作动手完成实验 投影归纳实验步骤: a仪器组装; b气密性检查; c装入药品;d加热药品; e收集气体;f检验g验满h仪器的拆卸 师:板书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MnO2+O2 师: 引导思考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物的特点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 师:板书 二、分解反应 特征:“ 一变多” 表示为:ABA+B 师: 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困惑? 生:汇报收获,小结本课所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