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NO 2、SO 2 等)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必须进行治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 实现反应:2xCO+2NO x2xCO 2+N2(B) SO2 能形成酸雨,还能造成光化学污染(C)汽车改用天然气或氢气为燃料,能有效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有效净化城市空气2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尿素有机物 纯碱盐 水氧化物(B)油脂 混合物 胆矾纯净物 漂白粉化合物(C)液氨 非电解质 碳酸钙弱电
2、解质 醋酸强电解质(D)金刚石原子晶体 二氧化硅分子晶体 食盐离子晶体3 NH3.H2O 达到电离平衡的标志是( )。(A)溶液中没有 NH3.H2O 分子(B)溶液中 NH3、H 2O、NH 3.H2O、NH 4+共存(C) c(H+).c(OH )=KW(D)溶液中 c(NH4+)保持不变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 4)2SO4、NH 4HCO3、NH 4Cl 三种溶液中,NH 4+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NH 4)2SO4NH 4ClNH 4HCO3(B)在 NaHCO3 溶液中存在 c(Na+)=c(CO32 )+c(HCO3 )+c(H2CO3)(
3、C) pH=6 的 NH4Cl 溶液与 pH=6 的 HCl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常温下,005 mol.L 1 硫酸溶液的 pH=1,若温度升高到 100,溶液的 pH变化不大5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少量 CO2 气体通入 NaOH 溶液中 CO2+2OH CO 32 +H2O(B) Na 与冷水反应 Na+H2ONa +OH +H2(C) CaCO3 溶于醋酸溶液中 CaCO3+2H+Ca 2+CO2+H2O(D)CuSO 4 溶液中滴入 Ba(OH)2 溶液 Cu2+2OH Cu(OH) 26 X、Y、Z 、W 、R 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
4、X 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Z 与 W 同主族,Y 、Z 、W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R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WXYZ(B)均能形成氢化物,且 R 的氢化物最稳定(C)最高正价均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R 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7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gCO 2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 2NA(B) 1mol 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A(C)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 C-H 键数为 4NA(D)在化学反应中,每产生 1molI2 转移电子数为 2NA8 下
5、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g,则 200g 饱和食盐水中含有 72g 的食盐(B) 10gSO3 溶解在 90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C) Na2O2 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D)医用酒精的浓度为 959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10 某溶液能与铝片反应生产氢气,原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是( )。(A)Na +、Mg 2+、Cl 、NO 3(B) Na+、NH 4+、CO 32 、Cl (C) K+、Fe 2+、Cl 、HCO 3(D)K +、Al 3+、Cl 、SO 4211 下列选项中,属于义务教育化
6、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A)微粒构成物质(B)物质构成的奥秘(C)金属与金属矿物(D)保护好我们的环境12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以上均是13 下列哪组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 )。(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B)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4 教师在进行“ 二氧化碳的密度 ”教学时
7、,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两小瓶二氧化碳,先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下层火焰,而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再用一小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A)被动接受式(B)主动接受式(C)引导探究式(D)自主探究式15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时,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16 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下属于不正确的指导方式是( )。(A)请将观
8、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记入表中的空格内(B)在下列实验中某一步骤是必须做的(C)记住这句话并背下来,课下要多加练习(D)请与你的同桌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提出肯定或否定的理由17 新课程提倡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模式强调评价要注重( )。(A)以学论教(B)以教论学(C)教师的教(D)学生的学18 下列不属于化学技能性知识是( )。(A)化学用语(B)化学实验技能(C)化学基本概念(D)化学计算技能19 化学教材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化学教材分析是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B)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D)
9、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20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和批改(D)考试二、简答题20 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三维目标,课程目标、内容的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科书提供的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科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0、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问题:2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规定的 5 个一级主题分别是什么?22 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22 1774 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将 450 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 415 份质量的汞和 35 份质量的氧气,于是他认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而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也保持不变。18 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进展。在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
11、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反应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20 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问题:23 拉瓦锡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了一条重要的化学定律是什么?24 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三、诊断题24 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并对学生
12、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由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5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26 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27 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7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李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那么到底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少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1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如图装置,在锥形瓶中装入石灰石小块,瓶塞中插入玻璃管与大气相通,锥形瓶塞中吸在滴管里的液体为稀盐酸。将组装好的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 m1。往锥形瓶里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反应结束后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 m2。 实验现象:石灰石表面有小气泡产生,m 1m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方案有无不妥之处。 学生经过反思与交流之后,改进实验方案,重新实验。 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往锥形瓶塞里的玻璃管上缚紧气球。往装有石灰石小块的锥形瓶里滴入吸在滴管里的稀盐酸。反应前后再称量作比较。 实验结果:m 1=m2。问题:28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确
14、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29 本案例实施过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30 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关于 “金属与金属矿物 ”的部分内容: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材料二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
15、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 金属材料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 溶液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材料三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的部分内容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活动与探究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试通过实验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 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思考: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你还可以选用其他物品。仔细观察并参考图 823 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证明
16、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认真做好记录,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通过探究,你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能得出哪些结论?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制品锈蚀需要条件,例如,要有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反应物要能互相接触,生成物不会对反应起阻碍作用,等等。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覆盖在铝的表面,从而保护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而铁与氧气、水等反应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xH2O)却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要求:31 试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分析。32 根据上
17、述材料,对“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方面进行。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SO 2 的排放能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烃类及氮氧化物有关。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 项,漂白粉是混合物;C 项,碳酸钙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D 项,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故选 A。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无论 NH3.H2O 是否达到电离平衡,溶液中均有NH3、H 2O、NH 3.H2O、OH 、NH 4+、H +,K w=c(H+)
18、.c(OH )始终不变;NH3.H2O 达到电离平衡时,各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故 D 正确。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碳酸氢铵是弱酸弱碱盐,碳酸根离子水解大于电离,故促进了铵根离子水解,氯化铵和硫酸铵都是强酸弱碱盐,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三种溶液中,NH4+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NH 4)2SO4NH 4ClNH 4HCO3,故 A 项正确;根据物料守恒得,c(Na +)=c(CO32 )+c(HCO3 )+c(H2CO3),故 B 项正确;氯化铵的氢离子全部是水电离出来的,它的氢离子浓度为 106 ,盐酸中 OH 全部是由水电离出来的,pH=6 的盐酸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108 ,
19、故二者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C 项错误;常温下。硫酸为强酸,在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若温度升高到 100,溶液的 pH 变化不大,故 D 项正确;选 C。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将少量 CO2 气体通入 NaOH 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O2+2OH CO 32 +H2O,故 A 项正确;B 项离子方程式未配平;CaCO 3 与醋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醋酸应写分子式,故 C 项错误;CuSO 4 溶液中滴入Ba(OH)2 溶液生成 BaSO4 沉淀和 Cu(OH)2 沉淀,故 D 项错误;故选 A。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X、Y、Z、W、R 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
20、素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X 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推知 X 为 C,Z 与 W 同主族,Y、Z、W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R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根据短周期主族元素位置推断,Y 为 N,Z 为 O,W 为 S,R 为 Cl,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WRXYZ,故 A 项错误;R 为 Cl,其氢化物是 HCl,Z 的氢化物为水,水在五种氢化物中最稳定,故 B 项错误;氧元素一般情况下无正价,故 C 项错误;R 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HClO4,其酸性最强,故 D 项正确;故选 D。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结构式应为 O=C=O,22gC
21、O 2 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A,A 项正确;1mol 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应为 9NA,B 项错误;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能用 224Lmol 进行计算,C 项错误;在化学反应中,每产生1molI2 转移电子数为不一定是 2NA,如果是 I 被其他试剂转化成 I2,那确实是2mol,但是,如果是碘元素自身的归中反应,即 IO (次碘酸根)和 I 发生归中反应,IO +I +2H+I 2+H2O,这里生成 1mol 的 I2 只转移 1mol 电子,D 项错误;故选 A。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36g,指的是食盐在 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
22、质量,而 200g 饱和食盐水中水的质量小于 200g,则含有食盐的质量小于 72g,故 A 项错误;10gSO 3 溶解在 90g 水中,SO 3 与水反应所得溶液为H2SO4 溶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应大于 10;Na 2O2 晶体中含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正确;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75,故 D 项错误;故选 C。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过滤操作时漏斗下端管口应贴紧烧杯内壁,故 D 项错误;故选 D。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某溶液能与铝片反应生产氢气,则该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A 项各离子在酸、碱性溶液中均可共存;B 项
23、NH4+、CO 32 不能共存;C项 Fe2+和 HCO3 不能共存; D 项 Al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故选 A。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实验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24、的配制、酸碱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活动、粗盐提纯。C 选项全部符合。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引导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所以选择 C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时,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引起
25、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是恰当的处理方式。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强调评价注重以学论教。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技能性知识有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化学基本概念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化学教材分析包括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堂是履行教师职责的中心舞台,也是体现教师价值的最佳场所。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化
26、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规定的 5 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22 【正确答案】 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科书中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科书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具体要求: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根据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深入分析和挖掘教
27、科书内容,将知识具体化;转变观念,开放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23 【正确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 24 【正确答案】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化学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 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有其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引导学生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
28、的一个节点,而且是启迪学生体会科学实验探究方法的一面镜子。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起着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客观规律的作用。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C26 【正确答案】 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 A 错误;某些溶液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例如氯化钠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 B 错误;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6。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 6,故选项 C 正确;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 CO2 和 H2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C、H 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故选项 D 错误。27 【正确答案】 产生错误的原因:选 A 选项的同学
29、知识熟练度不够。忘记空气中含有氧气,却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 B 选项的同学生活常识不足,没有注意到生活中很多溶液也可以导电;选 D 选项的同学忽略了物质燃烧的隐含条件是氧气的参与,故推断错误。四、案例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要想成功,必须保证实验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待温度恢复到室温再称量物质总质量。29 【正确答案】 本案例实施过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化学学科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直接源泉,是检验化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也是提高化学科学认识能力、促进化学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30 【正确答案】
30、 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地对结果进行猜测。但是猜测的结果必须要通过实验去检验,这样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丰富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探究的结构。尤其需要记得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反思与交流,明确之前猜测实验结果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否有操作不规范等情况出现经过反思与交流之后可以重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五、教学设计题31 【正确答案】 “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是在学生掌握金属冶炼的基础上,对金属如何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做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对该题材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而且容
31、易产生兴趣,例如教室的铁门、风扇的外壳、走廊的护栏、学生的桌椅脚、自行车、公车车身涂漆等,都涉及金属的利用和保护,利用这些很容易把学生从上一节过渡到这一节。学生已经知道铁生锈是跟氧气起作用,对许多生活中的防锈做法学生也明白一些,但实际上他们又并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正好给了该课题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并且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32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进行收集材料、猜想、设计、验证、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讨论交流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铁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措施。 教学难点: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教学过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