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 g O 2 占有的体积约为 224 L(B) 224 L N 2 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224 L 水的质量约为 18 g(D)22 g CO 2 与标准状况下 112 L Cl 2 含有相同的分子数2 某元素质量数为 51中子数为 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A)0(B) 1(C) 2(D)3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戊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B)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C)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
2、 Na2CO3 溶液加以区别(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4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如图 1,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7H9O5(B)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 H+5 25时 ,在 10 mL 浓度为 01 mol.L -1 的 NaOH 和 NH3.H2O 混合溶液中滴加浓度为 01 mol.L -1 盐酸,下列关于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c(OH -)c(Na +)=c(NH3.H2O)(B)加入 10 mL 盐酸时,c(NH 4+)+c(
3、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 pH=7 时,c(Cl -)=c(Na+)(D)加入 20 mL 盐酸时,c(Cl -)=c(NH4+)+c(Na+)6 将惰性导体浸入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值状态的离子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属于( ) 。(A)气体电极(B)金属 金属离子电极(C)金属 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D)氧化还原电极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B)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制波尔多液(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线和棉线(D)用电镀厂的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用两组试剂均正确的是( )。9 下列
4、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OH) 3FeCl 3(B) CO2CaCO 3(C) SiO2H 2SiO3(D)MgCl 2NaCl10 下列有机物用于合成聚乙烯塑料,是聚乙烯的单体的是( )。(A)CH 4(B) CH2=CH2(C) CH3CH2OH(D)CH 2=CHCH311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例证中,自己概括得出事物的关键特征的学习策略是( )。(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图策略(C)问题解决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12 下列关于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起步阶段性(B)以化学基本原理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C)以实
5、验为基础(D)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1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A)科学探究(B)物质构成的奥秘(C)身边的化学物质(D)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4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资料,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教材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B)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C)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D)确定教材的教学目标15 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
6、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16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应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17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 )。(A)建立专业理想(B)拓展专业知识(C)发展专业能力(D)形成专业自我18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以( )的身份,学生以( ) 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A)学习者、学习者(B)教育者、教育者(C)学习者、教育者(D)教育者、学习者19 戴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测验时获得的分数为
7、什么与上一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内容?(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20 在“中和滴定 ”一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原理,接着进行规范的演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能、技巧。该教学片段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C)参观一调查法(D)练习法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相关问题。新课改提出每一个学生都要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使他们都能具备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并且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
8、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还要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问题:(1)从实验方面着手,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方式,应用时需注意哪些原则?22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 的全称,以 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 年,教育部在
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邓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问题: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2)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考试中设计了下列习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 10的 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10、数为 20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D将 25 g NaCl 溶液蒸干得到 5 g NaCl 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 1: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大部分的学生的答案是 C。请你分析学生选择该选项的原因。(2)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请给出正确的分析思路。(3)试分析一下学生选择其他选项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4 以下是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结晶” 的教学片段:提出问题: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展示实例:盐场用海水晒盐把海水引
11、入海滩,借助目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可以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我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作结晶。联系实际:展示结晶的分类对比表,得出“海水晒盐” 的原理就是将溶液加热蒸发,使溶液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掉溶剂,溶质就会结晶析出,认识这种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叫作“ 蒸发结晶”。提出问题:除了蒸发结晶的方法,还有其他的结晶方法吗?探究“降温结晶 ”:学生进行硝酸钾晶体的制作过程,结合结晶过程的图片,观察到硝酸钾溶液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会发生结晶,逐渐有晶体析出,认识这种结晶叫作“降温结晶 ”。拓展实验:由实验探究可知,食盐溶液不宜用“降温结晶” 的
12、方法析出晶体,请同学们参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对比分析、思考讨论原因所在,比较两种结晶方法,大屏幕展示结晶分类对比表。学以致用:议一议“ 夏盐冬碱 ”之奥秘。课后作业:查找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整理书写蔗糖的制取过程。问题:(1)试分析该教学设计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 有什么好处?(2)试说明该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包含哪些类型?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材料根据任务完成要求。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溶液的浓度 ”的课程,内容标准为: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活动与探究建议:“ 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
13、或吸热) 现象。” 材料二某化学教科书的部分目录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 金属材料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课题 2 溶解度 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材料三以下为初中化学教材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3 溶液的浓度中教材的部分内容。 实验 97 在室温下,向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 20 mL 水,然后分别加入 01 g、05 g、2 g 无水硫酸铜,用玻璃棒搅拌,使硫酸铜全部溶解,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在这三种溶液中,哪种溶液最浓? 哪种溶液最稀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 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
1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右式进行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 练一练:在实验 97 中,三种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讨论:已知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 g.有人说:“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根据上述回答问题: (1)设计一个导入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各是什么?(3)突破难点的主要措施。(4)谈谈完整的教学程序。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 两项没有说在什么情况下,故表述错误;在标准状况下,
15、水是液态,224 L 水的物质的量不是 1 mol,故质量也不为 18 g,C 项错误;22 g 二氧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 05N A,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l 2 含有的分子数也是05N A,D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某元素质量数为 51,中子数为 28,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5128=23,则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63d34s2,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3。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戊烷有正戊烷(CH 3CH2CH2CH2CH3)、异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A 项错误;乙烯、聚氯乙烯和苯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CH2=CH2、 只有乙烯含有碳碳双键
16、,苯含有离域大 键, B 项错误;乙酸和 Na2CO3 反应有气体生成,乙酸乙酯不与Na2CO3 溶液反应,溶液分层所以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 Na2CO3 溶液加以区别,C 项正确;单糖不可以发生水解反应,D 项错误。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分子式为 C7H10O5;B 项,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羧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D 项,在水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 H+。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NaOH 和 NH3H 2O 混合溶液中,NaOH 完全电离,NH 3.H2O 部分电离,因此 c(OH-)01 mol/L,c(Na +)=01 molL,c(NH 3H 2O)01 mo
17、lL,故 c(OH-)c(Na +)c(NH 3.H2O),A 项错误;在此混合溶液中加入 10 mL 盐酸。存在电中性原则:c(NH 4+)+c(H+)+c(Na+)=c(OH-)+c(Cl-),由于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故 c(Na+)=c(Cl-),即 c(NH4+)+c(H+)=c(OH-),B 项正确;加入盐酸至pH=7 时,溶液呈中性,即 c(H+)=c(OH-),那么 c(NH4+)+c(Na+)=c(Cl-),即 c(Cl-)c(Na +),C 项错误;加入 20 mL 盐酸时,此时溶液恰好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即存在 c(H+)c(OH -),那么 c(NH
18、4+)+c(Na+)c(Cl -),D项错误,故本题选 B。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同一种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值状态的离子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是氧化还原电极。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硬水经过煮沸以后,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就会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沉淀这些沉淀物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降低,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水得到软化,A 项正确。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是硫酸铜和生石灰,因此可以用石灰水和硫酸铜来制备波尔多液,B 项正确。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
19、毛线和棉线,C 项正确。直接用电镀厂的废水灌溉农田会造成环境污染,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氯化钡和稀盐酸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以用氯化钡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碳酸钠和稀盐酸、稀硫酸均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碳酸钠鉴别。B 项,熟石灰和硝酸铵固体研磨会有刺激性气体生成,而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可以用熟石灰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用水溶解硝酸铵固体吸收热量,温度降低,而用水溶解氢氧化钠,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故可以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C 项,盐酸和氯化钠不反应,而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以用盐酸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
20、钾和氯化钠、碳酸钠均不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钾鉴别。D 项,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继续燃烧,而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熄灭故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氧气和氮气与澄清的石灰水均不反应,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氢氧化铁可与稀盐酸反应一步得到氯化铁,A 项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B 项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不能制得硅酸,C 项符合题意:氯化镁可与可溶性碱 NaOH 反应一步得到 NaCl,D 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聚乙烯是由乙烯分子聚合而成,因
21、此聚乙烯的单体是 CH2=CH2,故本题选 B。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概念形成策略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例证中,用比较、辨别、抽象等形式自己概括得出事物的关键特征的学习策略,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初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包括起步阶段性,以化学物质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表征融合。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B、C
22、 三项都是教材分析的内容,D 项不是。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实验的教学认识功能主要是为了检验化学假说、验证化学概念和理论,以便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学语言的特点包括科学性、启发性、逻辑性、教育性和趣味性。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等的理想和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探究式教学要求师生都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3、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同一测验两次所得分数的不一致,说的是信度问题。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的原理,体现讲授法的运用;接着进行规范的演示,体现演示法的运用;最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体现的是练习法的运用。故本题选 C。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首先,应围绕核心知识精选有关的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意义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 其次,应结合核心的化学知识内容,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如探究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设计物质的制取方案并实
24、施,应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等。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最后,应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如趣味实验、生活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实践能力。教学中的实验应具有教育价值,力求简明易做、安全环保。(2)应注意以下原则: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最好每次提问一个问题。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
25、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如在枯燥处提问,在前后知识衔接处提问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22 【正确答案】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26、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 为“学生要学”。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基础性
27、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学生不清楚溶液的概念,或者不知道植物油不能与水互溶。(2)本题的正确答案选 D。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比上溶液的质量, =(5 g25 g)100=20。所以 D 选项正确。(3)学生误选 A 项的原因:不清楚溶液的质量分数不随溶液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学生误选 B 项的原因:不知道影响溶解度的外界因素为温度和压强,溶剂的种类等,与是否搅拌无关。学生误选 C 项的原因:学生不清楚溶液的概念,或
28、者不知道植物油不能与水互溶。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该教学设计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获得新知识,学生可能知道教师在说什么,也似乎能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并在考试时正确作答。但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对于听到的知识,学生常常是半信半疑。很可能想不通在他们后续的学习中则仍旧按照自己原来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行事,或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理论(有时用书上的或听到的理论,有时又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教师的解释或书上的理论与学生经验之间的不一致或矛盾
29、之处并未获得合理的解决。采用探究式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己动手参与的情况下,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2)探究式教学通常包含以下几种类型:按照探究的任务和问题的性质分为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究、认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规律和原理的探究。按照探究的自主和开放程度分为完整的探究、局部的探究(探究环节可多可少)。按照探究的自主和开放程度分为自主探究、指导探究(教师的讲授、启发、指导、演示等融合其中,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按照探究所依托的经验类型分为概念理论型、元素化合物型、策略技能型、综合型。按照活动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分为实验探究、调查探究、讨论探究。按照探究开展的教学时间和空
30、间分为课内探究、课外探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探究;单课时、连堂课的探究及单元探究等。按照学生进行探究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体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导入:喝糖水的时候,给一杯水中加入一勺糖,另一杯水中加入两勺糖。糖水的甜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糖水的浓度不同。进而提出问题在化学上我们如何表示溶液的浓度呢?(2)重点:溶液质量分数的概念。难点: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3)突破难点的措施: 让学生在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让学生根据 20时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这样通过由浅人深的有梯度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顺利突
31、破难点。(4)导入环节:通过糖水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溶液的浓度。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标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课程理念。通过实验 97,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有色溶液颜色的深浅度不同定性的表示溶液的浓度。接着提出问题:对于无色溶液,如何比较溶液的浓度呢?自然引出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来表示溶液的浓度。在学生明白了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度之后,让学生在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掌握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 20时物质的溶解度计算该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这样通过由浅入深的有梯度的训练,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顺利突破难点。最后请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布置作业:课下思考如何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这一作业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知识的转化与吸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