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27KB ,
资源ID:89790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79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A)服用含 Al(OH)3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 NaOH 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2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选项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 2+、K +、CO 32-、Cl -(B) K+、Na +、HCO 3-、NO 3-(C) OH-、CO 32-、Ca 2+、K +(D)Ba 2+、 Na+、OH -、SO 42-3 根据图 1

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 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 t1时都会析出晶体(D)t 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4 在反应 3NO2+H2O=2HNO3+NO 中,被氧化的 NO2 与未被氧化的 NO2 的质量比为( )。(A)1:2(B) 3:1(C) 1:3(D)2:15 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 4 和 C3H8(B) C2H4 和 C3H6(C) C2H2 和苯(D)C 2H2 和 C4H66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

3、述不合理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7 在 01molL 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 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 01 molL HCl 溶液,溶液中 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 CH

4、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 已知在 25,101 kPa 下, 1 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 热量,表示上述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 8H18(l)+125O 2(g)=8CO2(g)+9H2O(g) H=-4840 kJ.mol -1(B) C8H18(l)+125O 2(g)=8CO2(g)+9H2O(l) H=-55176 kJ.mol -1(C) C8H18(l)+125O 2(g)=8CO2(g)+9H2O(l) H=+55176 kJ.mol -1(D)C 8H18(l)+125O 2(g)=8CO2(g)+9H

5、2O(l) H=-4840 kJ.mol -19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D)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10 下列用管套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如图 2 所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甲装置可以制取少量 H2(B)利用乙装置(p 处放带火星木条,q 处伸入水中)可以验证 Na2O2 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C)利用丙装置

6、验证 KHCO3 和 K2CO3 的热稳定性, X 中应放的物质是 K2CO3(D)利用丁装置制取 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 KMnO4溶液11 某问题为“ 北京市正在实施 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 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该问题属于( )。(A)记忆水平的问题(B)评价水平的问题(C)应用水平的问题(D)理解水平的问题12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 ”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 )。(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13 某教师为了验证翻转课堂的效果,选择

7、了一个班级进行了化学翻转课堂同时选择另一个平行班级进行化学系统授课,一个学期后进行比较验收成果。这个教师的教研方法是( ) 。(A)文献法(B)练习法(C)演示法(D)实验法14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以上均是15 下列哪组实验全部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 )。(A)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氨气的实验室制取(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C)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燃烧的条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D)氮气的实验室制取、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

8、配制16 下列属于“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的是( )(A)培养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B)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D)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17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18 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

9、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19 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 )。宏观到微观 定性到定量 实验到理解(A)(B) (C) (D)20 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学习策略是( )(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图策略(C)问题解决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某教师在进行“ 燃烧和灭火 ”一节的教学时,引入环节的设计方案。教师向学生展

10、示了多届奥运会火炬的点火方案,如悉尼奥运会的水下点火,我国在珠穆朗玛峰的火炬传递等,同时介绍了不同的点火方案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是什么。进而提出问题:在讨论点火问题时,研究人员必须思考哪些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问题:(1)你认为选取和使用情境素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请你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际,列举 2 种常见的学习情境创设方式,并简述其功能。2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

11、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问题:(1)对于课程实施活动来说,良好的评价活动的特征有哪些?(2)化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某次月考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和分析。 【试题】有关酸、碱、盐的知识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亚硝酸钠(NaNO 2)属于工业用盐,不能用于烹调 B中和反应就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C碳酸钠(Na 2CO3)俗称纯碱,碱性比食盐碱性大,故碳酸钠属于碱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 3)属于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考试结果】参加本次月

12、考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 1: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请分析学生误选其他三项的原因。(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4 以下是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性质的教学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各种金属制品,并请学生找出身边常见的金属制品。复习旧知:回顾金属的物理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观察实物:学生观察一片打磨干净的铝片表面,然后用坩埚钳夹持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引导学生观察铝片表面的变化,并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问题:为什么可以用铝制作铝锅呢?教师指导:“

13、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将该组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组员讨论,得出的结论依次向全班同学汇报。表达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结果汇报,肯定学生的实验成果,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或指出学生的错误判断。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惑,或学生坚持己见的,教师应该给予合理解释,甚至可以重新操作实验,向学生进行展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分析和归纳,如果所得实验结果有误,应该积极思考,组员交流讨论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并展开组员间的表现评价。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合金的资料,了解合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问题:(1)从评价主体来看

14、,材料中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2)列举即时表现评价的具体方式,并做相应的解释。五、教学设计题25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常见的酸和碱 ”的内容标准: “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活动与探究建议:“ 检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有关“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 ”的内容呈现如下: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 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并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塞,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闻一闻它们是否有气味?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在

15、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 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稀释浓盐酸或浓硫酸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

16、浓硫酸里! 除盐酸和硫酸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HNO 3)、醋酸(CH 3COOH)和碳酸等。 要求:(1)在本节课中(初中阶段) ,酸的概念是什么? 请你对该概念进行评价。(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 300 字)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和反应即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故本题选 D。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Cu 2+为蓝色,溶液不是无色透明的,A

17、项错误;K +、Na +、HCO 3-、NO 3-,可以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B 项正确;CO 32-与 Ca2+不能共存,C 项错误;Ba 2+与 SO42-不能共存,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没有温度限制,所以不能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A 项错误;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之后,还是不饱和溶液,B 项错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都会有晶体析出,C 项正确;t 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但是题中并没有说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以 D 项错误。4 【正确答案

18、】 D【试题解析】 根据反应 3NO2+H2O=2HNO3+NO 可判断,NO 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被氧化的 NO2 与未被氧化的 NO2 的物质的量比为 2:1。故本题选 D。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A 项中的两种物质只能是烷烃且分子相差两个 CH2,故两者互为同系物。B 项中 C2H4 是烯烃,而 C3H6 可以是丙烯烃或环丙烷,如果是环丙烷,两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C 项中 C2H2 是乙炔,乙炔和苯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 项中 C2H2 是乙炔,C 4H6 可以是丁炔或环丙烯,如果是环丙烯

19、,两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本题选 A。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铜片做正极,表面出现气泡,A 项正确;在电解池中,阳极材料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处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极要用锌片,反应时,锌失去电子,被氧化为锌离子,通过电解质溶液流到阴极处,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2e-=Zn,所以阴极材料铁表面出现一层锌,B 项正确;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 3=CuCl2+2FeCl2,不会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C 项错误;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锌粒与

20、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Zn+CuCl 2=ZnCl2+Cu,即在锌片表面附着铜,与盐酸电解质溶液一起构成原电池所以气泡放出速率加快,D 项正确。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向 01 molL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项错误。加入 NaOH,会中和溶液中的 H+,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项正确。加入少量 01 mol L HCl 溶液,溶液中 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项错误。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 25,

21、101 kPa 下,1 mol C 8H18 燃烧生成 CO2 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4840 kJ gx114 g=55176 kJ 。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以下几点:标明各物质的状态,A 项中 H2O 的状态标错,A 项错误: 标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H0 表示反应吸热, H0 表示反应放热,c 项错误;热量值要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显然 D 项错误B 项正确。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有的元素既可以表现出金属性又可表现出非金属性,如硅元素,A项错误。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 项错误。短周期元素中的 Li 元

22、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数为 2C 项错误。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D 项正确。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利用甲装置,选择试剂锌粒和稀盐酸,可以制取少量 H2,A 项正确。利用乙装置,p 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 Na2O2 与水反应有氧气产生,q 处伸入水中,当反应放出热量时,会导致带支管的锥形瓶中空气受热膨胀,水中有气泡产生,B 项正确。KHCO 3 和 K2CO3 的热稳定性:K 2CO3KHCO 3,玻璃的导热性相对较差,所以应该在外管中放 K2CO3,C 项错误。利用丁装置,Cu 和浓硫酸反应产生 SO2,在内管管壁有一小孔,SO 2 可扩散至内

23、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 SO2 具有还原性, D 项正确。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记忆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再认或重现信息的问题,知道氢氧化钙的俗称是对以往学过的知识的记忆、识别等,因此该问题属于记忆水平的问题。评价水平的问题包括检查和评判两个认知过程。应用水平的问题是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理解水平的问题是把握知识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故本题选A。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结果性目标是指用学习结果来表述的目标,这类目标能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

24、、可评价,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陈述。题干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结果性目标。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献法是指对于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让学生和教师处在自然教学过程的状态下,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有目的地直接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实验等外在表现,收集有关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求有关的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化学教学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的步骤和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

25、,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题干中的事例明显符合实验法的研究方法,故本题选 D。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故本题选 D。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实验有: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酸、碱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C 选项全部符合。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四个选项中,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故本

26、题选 C。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已知”,即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的起点。分析学生的“未知 ”,即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这涉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分析学生的“能知”,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想知”,即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分析学生“怎么知”,即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水平和习惯等。故本题选 D。 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

27、新变化是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重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故本题选 A。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类内容在教学时体现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实验到理解的特点。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概念同化策略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 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创设既要为认知学习和行为服务,也要为情感学习服务。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创设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情境的

28、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情境的可接受性:情境创设要设计好“ 路径 ”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2)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在有关“酸碱中和反应 ”的教学中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的实验来设置学习情境。这一方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

29、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22 【正确答案】 (1)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标准应清晰、完备,保证评价的信度与公平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科学、简捷易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任务真实和公平,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能让教师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以改进教学。(2)化学教学中,常见的评价方式有纸笔测验、学习活动表现评价、即时评价、

30、作业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本题正确选项为 C。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是被碳酸钠的俗名所误导,误认为纯碱就是碱。但其实纯碱属于盐是碳酸盐。 (2)误选 A 项的原因:食用盐和工业用盐的混淆食盐概念不明确:误选 B 项的原因:审题不清楚对中和反应概念的掌握不到位:误选 D 项的原因:对大理石主要成分不清楚,基础常识掌握不扎实。 (3)亚硝酸钠(NaNO 2)有毒,使用对人体危害很大,能够致癌,故不能用于烹调,所以 A 项正确;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所以 B 项正确;碳酸钠(Na 2CO3)俗称纯碱、苏打,纯碱不是碱,属于碳酸盐,所以 C 项错误

31、;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 3),碳酸钙属于碳酸盐,其中大理石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建筑材料所以 D 项正确。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根据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在本案例中主要涉及的是他人评价。教师对学生引导结束后,并对学生的想法以及回答做出,相应评价。在所得实验结果有误的情况下,组织组员交流讨论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并展开组员间的表现评价。(2)即时表现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课堂提问交流目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和谈话法由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无法了解自己讲授的内容学生是否已建构,因此会通过提问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

32、情况。课堂练习评价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技能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学生直接写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评价,并渗透类比、比较等方法。课堂实验操作评价在以实验内容为主的课型中,教师把实验演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或直接由学生经过预习后在实验台上模拟或重现实验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初中阶段酸的概念: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这个概念在初中阶段出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接受,但是到了高中这个概念就要发生变化了,因为有些盐(如 KHSO4)也有氢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是由于还含有钾离子,所以它并不

33、是酸而是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认识到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历实验,初步学会运用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稀释浓硫酸的实验,培养善于观察、总结、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温故旧知,直接导入。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活中和化学课中,接触或听说过哪些酸?请列举出在化学课上和生活中所接触的酸。 【学生回答】醋、柠檬、可乐、盐酸、碳酸等。

34、 【教师讲解】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醋酸和碳酸等。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两种最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 环节二:观察激趣,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两瓶浓酸:浓盐酸(HCl)和浓硫酸(H 2SO4) 学生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指示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并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教师演示】分别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逐一给学生闻一闻浓盐酸和浓硫酸是否有气味。说明并演示正确闻气味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酸和碱都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要小心,不要让酸和碱溅到皮肤上。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完成下列表格。【教师点评纠错,补充知识】烟是固体,雾是液体。 【教师

35、总结讲解】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 【教师展示】纯净的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味、态。 学生观察并回答,工业用浓盐酸略带黄色。 【教师解释】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再次强调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不要溅到皮肤上。 【教师设问】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稀释浓盐酸或浓硫酸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在稀释浓硫

36、酸时,该如何操作呢? 【多媒体展示】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的视频。【教师总结】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环节三:知识升华。联系实际 【教师提问】把一定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忽略水分的蒸发),溶液的质量如何变化?它们该如何保存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由于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故浓盐酸溶液的质量减小,浓硫酸溶液的质量增大,二者都需要密封保存。 【教师提问】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 【教师讲解】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环节四:课堂小结,课后调研 师生共同总结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作业】课下查阅资料,盐酸和硫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