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25.50KB ,
资源ID:89790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79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3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导电; 爆炸;缓慢氧化;SO 2 使品红溶液褪色;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工业制 O2; 白磷转化为红磷;久置浓硝酸变黄(A)(B) (C) (D)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B)氢硫酸(C)苯酚(D)硫酸亚铁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钠:2Cl -+2H2O Cl2+H2+2OH-(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 2O3+2OH-=2AlO2-+H2O(C)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

2、收二氧化氮:2OH -+2NO2=NO3-+NO+H2O(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 32-+2CH3COOH=2CH3COO-+CO2+H2O4 20时,向 100 g 未知浓度 KCl 溶液中加入 5 g KCl 后,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变为 105 g(B)溶质质量发生变化(C)溶液浓度变大(D)溶剂质量不变5 只改变一个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 K 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 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平衡向右移动时,K 值不一定变化(C) K 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D)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 2 倍,K 值也

3、增大两倍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羟基的电子式为:(B)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C)顺一 2 一丁烯和反一 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D)HCO 3-水解方程式为;HCO 3-+H2O CO32-+H3O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 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 O2(C)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 NaOH 溶液(D)若甲为 AlCl3 溶液,则丁可能是 NaOH 溶液8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 4)2SO

4、4、NH 4HSO4、NH 4Cl 溶液中的 c(NH4)+: (NH4)2SO4NH 4HSO4NH 4Cl(B)向醋酸钠中加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 +)c(CH 3COO-)c(H +)c(OH -)(C) 10 molL Na 2CO3 溶液:c(OH -)=2c(HCO3-)+c(H+)+c(H2CO3)(D)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 NaHA 溶液中:c(H +)+c(Na+)=c(OH-)+c(HA-)+c(A2-)9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结构如图 1 所示,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A)香豆素的分子式为 C9H6O2(B)在一定条件下,香豆

5、素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C)香豆素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D)香豆素属于芳香烃10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 STSE 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 STSE 是( )的缩写。科学 技术 生活社会 环境(A)(B) (C) (D)12 目前使用较多也是专家推崇的教学组织形式为( )。(A)传统的秧田式(B)小组合作式(C)马蹄式(D)杜郎口模式13 下列属于“ 过程与方法 ”目标的是( )。(A)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B)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性质(C)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D)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14 下列选项中,属

6、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 )。(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科学探究(C)化学物质与健康(D)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5 教学目标设计的首要依据是( )。(A)学生的实际(B)教师的实际(C)社会的实际(D)教学内容的实际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 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 (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17 下列表述能突出体现化学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是( )。(A)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用语为工具(B)教师讲,学生听(C)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理性思维和

7、动手操作相结合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19 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20 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 )。(A)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发展(D)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二、简答题21 阅读下列材料,试回答有关问题。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

8、式,落后的教学方法,有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 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课程改革,主动运用启发诱导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综合素质。问题:(1)你认为现代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教学技能?(2)谈谈教师在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理念时应该怎样做?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62 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

9、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1868 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 1 869 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 20 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

10、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问题:(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简要说明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三、诊断题23 某化学教师在某次测验中设计了下面的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通入氧气的热水中,白磷可以燃烧 B 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 C溶液中溶质既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D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

11、不断搅拌 【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 1: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解析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4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问题与情景如图 4 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问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

12、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 1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二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天平的倾斜的方向。 实验 2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天平向倾倒二氧化碳的一方倾斜;瓶子变瘪。 对结果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补充实验如图 5,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呢?请你大胆进行猜想。 猜想: 可能是二氧

13、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可能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 3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石蕊试纸放入盛满水的瓶子里: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 3 的实验现象是_,说明_。 (2)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3)试说明中学实验有哪些功能。五、教学设计题25 阅读材料根据任务完成要求 材料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内容标准: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

14、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材料 2:某版本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 金属材料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材料 3:某版本教科书“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所呈现的内容: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镁和铁都与氧气反应,铝在常温下放在空气中就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Al+3O 2=2Al2O3 铜的耐腐蚀性也很好,是因为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铜也能与氧气反应:4Cu+O 2 2Cu2O 你肯定听说

15、过“ 真金不怕火炼 ”的说法,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不同的金属活泼性不同:镁、铝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活动与探究】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 5 mL的稀盐酸,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少量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了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试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见表 1:根据上述实验讨论: 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

16、硫酸发生反应 ?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气体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 2对于能发生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将这一类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比较。讨论:根据上述实验做比较,简述结论。(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活动与探究】见表 2要求:(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3)默写金属活动顺序表,并写出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至少三种)。(4)设计本课的导人环节。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导电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导

17、电; 气球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品红溶液褪色,是品红与通入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是因为无水硫酸铜结合水生成了蓝矾,属于化学变化;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 O2,属于物理变化;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生成了一种新单质,属于化学变化;浓硝酸久置分解出 NO2,NO 2 又溶解在 HNO3 中,使得硝酸变黄,属于化学变化。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过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氢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会因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苯酚能被氧气氧化而变质。硫酸亚铁

18、和氢气反应生成硫酸铁而变质。故本题选 A。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电解的是熔融氯化钠,没有水的参与, A 项错误;B 项正确;C 项,反应后生成的是硝酸枯和亚硝酸盐,并没有 NO 生成,C 项错误;D 项,水垢主要成分为 CaCO3,是难溶物,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D 项错误。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则加入 5 g KCl 后,KCl 不会溶解,溶液和溶质的质量都不变,A、B 两项错误;如果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则加入 5 g KCl后,KCl 不会溶解,溶液浓度也不会发生变化,C 项错误;向 100 g 未知浓度 KCl溶液中,则加入 5 g KC

19、l,加入的是溶质,溶剂质量是不会变的, D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因改变压强或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时,K 值不变,A、B 两项均正确;K 值只与温度有关,K 值发生了变化,说明体系的温度改变,则平衡一定移动,C 项正确;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 2 倍,K 值应该变为K(原 )2,D 项错误。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羟基的电子式为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 项正确:顺一 2 一丁烯和反一 2 一丁烯的加氢产物相同,因为加氢后双键变为单键,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所以单键是一样的,而双键会有顺反之分,C 项错误;HCO 3-水解方程式为 HCO3

20、-+H2O H2CO3+OH-,D 项错误。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若甲为 Fe,丁为 Cl2,则甲和丁生成乙 FeCl3,FeCl 3 与 Cl2 不能继续犀应,A 项错误。若甲为焦炭,丁为 O2,则转化关系为 B 项正确,若甲为 SO2,丁为 NaOH,则转化关系为 ,C 项正确;若甲为 AlCl3,丁为 NaOH,则转化关系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 4)2SO4、NH 4HSO4、NH 4Cl 溶液中,(NH 4)2SO4 溶液中 c(NH4+)最大 NH4HSO4 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铵根离子的水解,NH 4HSO4 溶液中 c(N

21、H4+)大于 NH4Cl 溶液中 c(NH4+),则溶液中 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H 4)2SO4NH 4HSO4NH 4Cl, A 项正确;溶液呈酸性,则c(H+)c(OH -),结合电荷守恒可知应存在 c(CH3COO 一)c(Na +),B 项错误;由质子守恒可知 Na2CO3 溶液存在 c(OH-)=c(HCO3-)+c(H+)+2c(H2CO3),C 项错误;根据酸式盐 NaHA 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可得,c(H +)+c(Na+)=c(OH-)+c(HA-)+2c(A2-),D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香豆素的结构图可知其分子式为 C9H6O2,由于其

22、含有双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芳香烃通常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香豆素含有氧元素,所以不属于芳香烃。故本题选 D。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pH 试纸测 pH 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点到 pH 试纸上,而不能直接将 pH 试纸浸入溶液中;水与乙醇互溶,不能用过滤法分离;稀释浓硫酸需要把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故本题选 C。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STSE 是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缩写。STSE 教育要求学生在具有真实性和综合性背景中接受科学教育。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3、小组合作式是目前使用得较多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也是专家推崇的教学组织形式。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 两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D 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分别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在其终极意义上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最根本的。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作为首要依据。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指实验探

24、究活动和实验的方法论。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 A 选项为化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现代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有化学课堂导人技能;化学课堂提问能

25、; 化学课堂组织技能; 化学课堂小结技能;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技能;化学课堂教学调控技能; 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技能。(2)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善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要利用自主教育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他们的手、眼、嘴,让他们去观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也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

26、夫。22 【正确答案】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3)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

27、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样就启发了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合成新元素,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三、诊断题23 【正确答案】 (1)本题正确选项为 B。部分学生不选该选项的原因可能是认为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的作用,故认为所有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都是起催化剂的作用,以偏概全,将此选项理解为正确选项。(2)误选 A 项的原因: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不清楚,误认为任何物质在水中都无法燃烧:误选 C 项的原因:对溶质的概念掌握不清晰,对气体可以作为溶质这一知识点认识模糊:误选 D 项的原因:对稀释浓硫酸实验操作步骤 (浓硫酸密度

28、比水的密度大,故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同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掌握不扎实。(3)一般认为在水中的物质是无法燃烧,题干中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为 40,热水的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同时向热水中通人了氧气,故达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所以 A 项正确:过氧化氢或氯酸钾作为原料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起催化剂的作用,而高锰酸钾作为原料制备氧气时,二氧化锰则属于反应的产物。因此在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并不都以催化剂的作用存在,所以 B 项错误;在溶液中可做溶质的有固体(例如:蔗糖、食盐),液体(例如:酒精、醋酸),气体(例如:氯化氢气体、氨气等),所以 C 项正确;在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

29、于水,如果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从而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因此必须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所以D 项正确。四、案例分析题24 【正确答案】 (1)将干燥的石蕊试纸直接放入干燥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无现象产生;将石蕊试纸直接放入盛满水的瓶子中,无现象产生;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试纸变红色。此现象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试纸变色,但是二氧化碳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纸变色。(2)案例中化学教师是采用的实验导入法导入的新课,实验都是运用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在运用实验时,教师没有告诉学生集气瓶中的气

30、体是二氧化碳,因此设置了三个问题,但是这三个问题与下面的内容衔接得不是很好。(3)中学化学实验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化学实验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能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化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五、教学设计题25 【正确答案】 (1)本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

31、应,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属和酸的反应学习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研究。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金属和金属盐溶液之间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金属和酸、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实验的理解与分析。(3)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 、Mg、Al、Zn 、Fe、Sn 、Pb、(H)、Cu、Hg、Ag、Pt、Au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

32、法:根据一定条件下金属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依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依据金属单质与金属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 IA 族与A 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生成的强碱再与可溶性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由上而下,随着电荷数的增加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4)导入环节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皿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将会得到此问题的答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