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新课程强调的“ 面向学生 ”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B)强调面向“全体” 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C)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D)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感觉、困惑、疑难等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设置的二级主题不包括以下哪项?( )(A)我们周围的空气(B)水与常见的的溶液(C)化学物质的多样性(D)金属与金
2、属矿物3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初中化学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有(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学生的实验活动(A)(B) (C) (D)4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5 提问是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之一,化学课堂提问有一些基本要求,初中化学课堂提问应( )。(A)注重科学性和记忆性(B)注重直观性和趣味性(C)注重明确性和突出重点(D)把握时机和注重思维6 教学设计中,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
3、环节是( )。(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7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搜集信息的能力(B)交流、协作和表达的能力(C)创新能力(D)解决问题的能力8 化学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它的基本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符合客观规律(B)符合化学学科特点(C)遵守语言逻辑规律(D)适应教育教学要求9 下列有关初中化学课程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B)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C)评价方式只有分数评价和等级评价两种(D)坚持学生评价与他人评
4、价相结合10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有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11 教师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A)计算机(B)演示实验(C)模型(D)模拟实验12 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 c(H+)c(OH 一)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二氧
5、化碳气体(D)向水中加食盐晶体13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Na2O2、Na 2CO3、NaHCO 3、Na 2SiO3 均为钠盐(A)和(B) (C) 和(D)14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后 H 原子个数增多(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4+H2O=CH3CH2OH15 C60 与现代足球有相似的
6、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B)同素异形体(C)同分异构体(D)同系物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一定体积的物质的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60210 23(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约为 224L17 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03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O2,CaSO 3 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SO2(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D)锌可
7、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18 教师在学期开始前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做法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20 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二、简答题20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
8、著名化学特级教师“溶质的质量分数” 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问题:21 请你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22 请列举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22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采用一系列词语束描述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这些词语中有的是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有的是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其中,认知性目标主要涉及比较具体的知识内容,体验性目标主要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问题:23 请选用恰当的词语描
9、述初中“常见酸和碱” 一课的教学目标。24 请对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实施建议。三、诊断题24 下面是一次讨论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在做“ 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试推测对不同物质来说,这样的目的各是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结论)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结论,让各小组评价,教师点评。方案 1:铁丝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防止集气瓶破裂;方案 2:硫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方案 3:磷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
10、其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颗粒:方案 4:木条在氧气瓶中燃烧,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巩固提高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5 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说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26 请你对方案 1 的实验现象进行详细描述,并说出是不是可以用细沙代替少量水,为什么?27 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四、案例分析题27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空气” 的教学实录。谜语引入 猜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 。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展示一只空烧杯 )烧杯中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提问对
11、空气知道多少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提问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又分别占多少?探究实验 1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设计方案:提供学生水槽(装有大半槽水)、小烧杯、一杯饮料(配吸管)及其他仪器若干,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是客观存在的。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
12、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学生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得到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提问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稀有气体的发现史。得出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探究实验 2大家对空气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常识,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又分别是多少呢?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
13、中哪种气体的体积?探究实验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出假设:药品可以用其他物质(如木炭、硫等)代替。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行实验并做好数据处理。现象与解释:针对甲组实验基本成功,而乙组实验完全失败(烧杯中的水基本上没有进入广口瓶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乙组实验失败的原因。结论与反思:上述实验中,广口瓶中的固体应选择什么样的可燃物?总结与交流: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实验应选用反应后不生成气体的物质 (如红磷);红磷要稍过量,以耗尽广口瓶中的氧气; 应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小结空气不是单一成分的物质:空气中有 20体积的氧气,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空气的
14、组成(强调体积分数 )。请结合该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28 试说明这位老师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9 在教学过程中,该老师是否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并加强了实验教学?30 请判断这位老师是否完成了该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要求。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部分内容内容标准: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天然(自来水)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活动与探究建议: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绪言化学使
15、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材料三某版本化学教科书“ 水的净化 ”所呈现的部分内容。要求:31 设计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2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3 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34 试对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
16、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二级主题。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初中化学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有: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课程目标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意义。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讨论,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
17、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标准应清晰、完备,以保证评价的信度与公平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科学、简捷易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真实和公平,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能让教师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以改进教学。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D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投入钠后会消耗 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导致 c(13H-)c(H +),A 错;加热煮沸平衡右移,但始终 c(O
18、H-)=c(H+),B 错;通入二氧化碳后有碳酸生成,使平衡左移 c(H+)c(OH -),C 正确;加食盐对平衡没影响 c(OH-)=(H+),D 错。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中的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单质; 中的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全为电解质; 中的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溶液,牛奶属于乳浊液,漂粉精是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中 Na2O2 是钠的过氧化物。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H3CH2OH;A 项,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正确;B 项,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的个数不变,错误
19、;C 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正确;D 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H2O=CH3CH2OH,正确;故本题选 B。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 60 与石墨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本题选 B。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物质的量不等同于物质的质量; B 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 23mol-1;C 项,摩尔质量有单位,其大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等。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可以应用类推法研究物质的性质,但各种物质还有特性,需要同时考虑。A 项中 CaSO3 与 HNO3
20、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aSO4 和 NO;B 项中硫的氧化性小于 Cl2,Cu+Cl 2 CuCl2,2Cu+ Cu2S;D 项中还原性:NaZn,Na 与水反应。 Na 不能在水溶液中置换其他金属。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相对性评价是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成绩的优劣。总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
21、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属于课程开始前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故选 D。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都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效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可能的原因有: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对教科书的内容及其教学价值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师生活动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少。22 【正确答案】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的依据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特点;
22、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的条件。23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知道溶液有酸性和碱性之分;知道石蕊和酚酞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熟悉指示剂与酸碱反应显示的颜色;知道 pH 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掌握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知道是何种离子使指示剂变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会利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检验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能够由具体酸和碱性质的学习,归纳一类物质的共性。能认识到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蓝;酸能与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与碱、与碳酸盐反应;碱能与酸、
2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通过对酸碱中和反应微观实质的讨论,初步形成从微粒的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的思维方法;通过对浓硫酸特殊性质的了解,初步认识物质浓度与物质性质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酸、碱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浓硫酸稀释的实验,更加重视实验安全问题。24 【正确答案】 为上述教学目标提出的相应的教学实施建议为: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认识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具体介绍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
24、,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酸和碱各自的化学性质。关于酸和碱的腐蚀性可以结合具体事物讲解。最后,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来说明酸碱为什么会有一些共性。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 4 说法错误,因为方案 4 不需要加入少量水,CO 2 不是污染物,不需要吸收。26 【正确答案】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用细沙代替少量水,因为加入水或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直接落到集气瓶底,造成集气瓶局部受热爆炸。27 【正确答案】 从评价方式看,教学评价有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成长记录评价。本教学摘录属于活动表现
25、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用于对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四、案例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该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先是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 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29 【正确答案】 该老师设计了科学探究活动来加强实验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来“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设计学生解决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问题中,采用分组对比实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30 【正确答案】 该部分内
26、容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该老师设计了科学探究活动来加强教学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到了技能,获取了知识,更锤炼了思维,张扬了个性,真正体现了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学习的新理念,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五、教学设计题31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32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33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34 【正确答案】 板书设计:课题 2 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常用方法1沉淀 2过滤 3吸附 4煮沸 5蒸馏二、硬水与软水1定义2区别方法:肥皂水法3硬水软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