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5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A)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B)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C)化学科学探究的能力(D)创新意识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A)2 个一级主题,16 个二级主题(B) 3 个一级主题17 个二级主题(C) 4 个一级主题,18 个二级主题(D)5 个一级主题,19 个二级主题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初中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是( )。(
2、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粗盐的提纯(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 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4 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三种学习目标,以下哪个目标不属于三种学习目标?( )(A)认知性学习目标(B)技能性学习目标(C)探究性学习目标(D)体验性学习目标5 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 )。(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6 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
3、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目的不同(B)对象相同(C)教学内容安排不同(D)组织教学不同7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 )。(A)设计教学策略(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评价方式(D)以上三项8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情意类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9 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 )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A)实验探究(B)实践活动(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10 以下哪项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业评价?( )(A)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B)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C)主体评价和客体评价(D)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11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 )的特点。(A)简便易记(B)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C)合理性、直观性(D)简洁性、关联性12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甲醇中含有 CH 键的数目为 4NA(B) 2,pH=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 OH-的数目为 01NA(C)标准状况下,224L 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1NA(D)常温常压下,Na 2O2 与足量 H2O 反应,共生成 02molO 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4N A13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
5、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亮的光路,前者则没有14 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 60),其中足球烯是分子晶体。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足球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和氧气反应的最终产物不同(C)足球烯是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水(D)石墨和足球烯均可作为生产耐高温润滑剂的原料15 短周期元素 X、Y 的原子序数相差 6,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X 与 Y 可能位于
6、同一周期或相邻周期(B) X 与 Y 可能位于同一主族或相邻主族(C) X 与 Y 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XY(D)X 与 Y 可能形成原子化合物 XY2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泥沙和水的混合物可以直接用分液漏斗分离(B)用托盘天平称 1172g 的氯化钾固体(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慢慢加入浓硫酸(D)用水可以区分苯和四氯化碳17 随着装饰材料进入百姓家庭,新装修的居室中常会缓慢释放出污染物,进而影响人体健康,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是( )。(A)HCHO 和 C6H6 及其同系物(B) CO 和 SO2(C) SO2 和 NO2(D)O 3 和 C1218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师观,这种教师观是( )。(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专业化的教师观(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20 化学课的类型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复习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二、简答题2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8、问题:21 中学化学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22 以“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为例,说明怎样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才能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22 小刘是一名新教师,在他入职的第一天,校长就跟他讲:现在国家和学校都在鼓励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当老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有研究的意识结合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3 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主要环节有哪些?24 列举至少三种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三、诊断题24 下面是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如何区分纯碱和小苏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方案)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
9、 1:加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方案 2: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无沉淀生成方案 3:加入少量盐酸有无气体生成方案 4:放入试管中加热有无水滴生成巩固提高 略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5 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6 请你针对方案 3 和方案 4 的设计进行评价。27 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四、案例分析题27 以下是三位教师在进行“燃烧和灭火” 一节的教学时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案。方案一:教师给学生预备了实验用品,包括:酒精灯、火柴、纸条、煤块、小石块、坩埚钳。教师给学生的任务是:每组从实验用品中选定一种物质为操作对象,在 30s 内动手
10、让这种物质燃烧。并且当教师数到 30s 时燃烧要恰好停止。活动后,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感受,讨论:你是怎么让物品燃烧的,燃烧的物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熄灭的,燃烧和灭火的条件是什么?方案二: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多届奥运会火炬的点火方案,如悉尼奥运会的水下点火,我国在珠穆朗玛峰的火炬传递等,同时介绍了不同的点火方案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是什么。进而提出问题:在讨论点火问题时,研究人员必须思考哪些问题?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方案三:教师给学生演示二氧化碳既生火又灭火的实验:同一个大烧杯中一边放入点燃的蜡烛,另一边放入一块包着一些淡黄色粉末的脱脂棉,将一集气瓶二氧化碳倾倒入烧杯,蜡烛熄灭,棉花却燃烧起来。教师提出问题,
11、蜡烛为什么会熄灭;棉花为什么会燃烧?燃烧和灭火的条件是什么?请结合上述三个导入方案,回答下列问题:28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29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_。30 你认为选取和使用情境素材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以你的思考为标准评价上述三个方案。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于“分子与原子 内容标准是: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活动与探究建议:观察并解释浓氨水和浓盐酸相互接近时的“空中生烟” 现象。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中关于“ 分子运动现象 ”探究实验如下: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1向盛有约20mL 蒸馏水的烧杯
12、A 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从烧杯 A 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3另取一个小烧杯 B 加入约 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如图 3-4)。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微小的粒子,对分子运动现象有感性认识。要求:31 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分析教材中“分子运动现象” 的探究实验的优缺点。32 完成“分子运动现象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片断,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
13、卷 5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5 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共 19 个二级主题。5 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3
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C、D 项属于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据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包括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和设计评价方式。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它体现了化学学科
15、的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起着统领和制约全局的作用。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mol 甲醇中含有 3molCH 键,A 项错误;NaOH 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B 项错误;己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C 项错误;Na2O2 与足量 H2O 反应时,生成 02molO 2,转移 04mol 电子,D 项正确。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它们都是电中性的,胶体中的胶粒由于比表面积大,能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而带电;溶液中含有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
16、极,胶体中的带电胶粒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也会移向某个电极,和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微粒移向另一个电极;溶液和胶体中的微粒都在做无规则运动都有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用于胶体和溶液的鉴别。故选D。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例如 Na 与 Cl 和 Na 与 N,A 正确;B 项,同族元素相差2、8、10、18,B 错误;C 项,例如 Na 与 Cl,C 正确;D 项,如 SiO2,D 正确;故选 B。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泥沙不溶于水,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A 错误;B 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01g,可称量到 117g,B 错误;C 项,量筒只能
17、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溶液,C 错误;D 项,苯和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可鉴别,D 正确;故选 D。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装修材料中含有甲醛、苯等物质,对人体有害,其中甲醛常用作装修材料的防腐剂,苯常作为油漆、涂料的溶剂,二者对人体有害,其它选项与装修材料无关,故选 A。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破。教师成为学习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
18、动之中。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化学课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单一课即一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又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综合课即一节课中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中学化学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22 【正确答案】 通过实物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通过实验认识常见金属具有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分别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
19、要化学性质,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23 【正确答案】 选题与设计阶段(选择主题、查阅文献、提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阶段(收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总结与评价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24 【正确答案】 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三、诊断题25 【正确答案】 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 2 不可行,因为纯碱(Na 2CO3)和小苏打(NaHCO3)均可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26 【正确答案】 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 3 和方案 4 均可以,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盐酸的量不容易控制,所以方
20、案 3 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27 【正确答案】 从评价类型看,教学评价有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成长记录评价。本教学摘录属于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用于对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四、案例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9 【正确答案】 剧烈。30 【正确答案】 选取和使用情境素材时应该注意:基于教学的核心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学段整体来看素材要丰富多样并涉及不同领域。对案例的评价:三个方案都围绕燃烧灭火条件选取素材,都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方案一:对
21、学生的要求不高,凭日常经验就可以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在活动后注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行为背后的思路方法。方案二:从素材情境中提炼出核心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展示每届奥运会火炬设计者需要突破的问题是什么,学生从资料中分析燃烧灭火条件,也就是说素材不仅仅是引入,还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对象,素材的使用就有意义了。否则,引入后就抛开素材,另外谈燃烧灭火条件,素材的选用就不太成功。方案三:在三个素材中给学生创造的认知冲突最大,是最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素材。但其存在的问题是认知冲突的点是二氧化碳到底是否支持燃烧,虽然和燃烧灭火有关系。但是对燃烧灭火条件的探究并不能直接解决二氧化碳生火的问题,这里面还有氧化还原反应的知
22、识,是学生初中阶段理解不了的,所以这个素材的使用还需要斟酌。五、教学设计题31 【正确答案】 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的实验,具有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度较快的优点,对于学生直观感知分子的运动具有很好的实验效果但是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没做任何处理,挥发到空气中易污染环境,并且所需药品量比较多,未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实验量少,回收、重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 的原则。32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教学重点】对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实验的思考,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表象的形成。【教学过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