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88KB ,
资源ID:89795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79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0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N A 个 SO3 分子的体积约为 224 L(B)常温常压下,2 mol 氦气所具有的原子数目为 2NA(C) 1 L 02 molL -1 的 Na2S 溶液中,S 2-的数目为 02N A(D)1 mol Cl 2 与足量的 Fe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NA2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粉会产生氢气,则下列离子组一定可以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 +、Mg 2+、NN 4+、NO 3-(B) Na+、K +、Cl

2、-、SO 42-(C) Fe3+、I -、H +、Cl -(D)K +、MnO 4-、AlO 2-、Ca 2+3 已知 Ksp(BaCO3)=2610 -9,K sp(BaSO4)=1110 -10,K sp(CaCO3)=4910 -9,下列化合物中按在水中溶解度由小变大的顺序是( )。(A)BaCO 3 BaSO4 CaCO3(B) BaSO4 CaCO3 BaCO3(C) CaCO3 BaCO3 BaSO4(D)BaSO 4 BaCO3 CaCO34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所得酸性溶液中 c(Na+)c(CH 3COO-)c(H

3、 +)c(OH -)(B) pH=3 的 HX 酸与 pH=11 的 NaOH 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H+)=c(X-)+c(OH-)(C) 01 molL -1Na2S 溶液中存在:c(OH -)=c(H+)+c(HS-)+2c(H2S)(D)01 mol.L -1 的 Na2CO3 溶液中:c(Na +)c(CO 32-)c(OH -)c(HCO 3-)c(H +)5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B)用乙所示装置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C)用丙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 100 mL(D)用丁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6

4、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 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 O2(C)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 NaOH 溶液(D)若甲为 AlCl3 溶液,则丁可能是 NaOH 溶液7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l-(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D)向某

5、溶液中加入 2 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8 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 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铝合金是阳极;铝合金是负极;海水是电解质溶液;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B) (C) (D)9 将 2 mol A 与 2 mol B 混合于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 2 分钟后达到平衡,A 的转化率为 50,测得:V(D)=025 molL-1min-1,

6、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V(C)=02 molL -1min-1(B) z=3(C) B 的转化率为 25(D)C 的体积分数约为 28610 绿原酸亦称咖啡鞣酸,是重要的中药成分之一。其结构式如图 2 所示: 则关于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分子结构中有酯键、不饱和双键及多元酚三个不稳定部分(B)与苯环直接连接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1 mol 绿原酸水解时最多可以消耗 6 mol NaOH(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11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以下不属于高中化学选修的是( ) 。(A)化学与生活(B)物质结构基础(C)化

7、学与技本(D)有机化学基础12 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A)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B)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C)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D)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13 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14 下列关于“ 硫酸” 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

8、学会硫酸的强氧化性(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学习 “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15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 。(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16 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A)识别(B)认同(C)发展(D

9、)模仿17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和( )。(A)演示法(B)练习法(C)启发法(D)讲授法18 王老师在“ 物质的分类 ”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自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 )(A)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B)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C)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理

10、解问题一解决问题(D)研究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19 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 类目标的是 ( )。(A)能举例说明 Fe、Fe 2+、Fe 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0 (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二、简答题20 新课改提出每一个

11、学生都要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他们都能具备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并且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还要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问题:21 从实验方面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2 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方式,应用时需遵循哪些原则?23 简述探究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片面认识?23 下面是银

12、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案。 (1)实验用品:试管、2的 AgNO3 溶液、2的稀氨水、乙醛、玻璃棒、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和石棉网 (2)实验步骤及现象 首先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 mL 2的 AgNO3 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 1 所示)。 再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在试管里同样加入 1 mL 2的 AgNO3 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根玻璃棒再把插有玻璃棒的试管一起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 2 所示)。 根

13、据以上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试管在热水浴中加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图1 实验中,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在图 2 实验中,除了在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外,在玻璃棒外壁也产生了银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5 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哪些?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现有室温下的四种溶液,其 pH 如表 1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中分别加入适量醋酸钠晶体,两溶液 pH 均增大 B 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 +

14、)c(OH -) C分别加水稀释 10 倍,溶液的pH: D V 1L和 V2L溶液混合后,若 pH=7,则 V1V 2 答题情况:选择 A 的 10,选择 B 的占 20,选择 C 的占 34,选择 D 的占36。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27 如果你讲解这道题,请写出你的正确思路。28 请对学生答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8 案例:某教师在讲解甲烷的取代反应时,基本上按下列几步讲述:第一步,导入:刚才我们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燃烧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甲烷的一种特殊反应取代反应。第二步,实验: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过程,自己做了一遍实验,然

15、后让学生大概看了一下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第三步,讲解:教师照着教材上口述一遍取代反应的概念。紧接着按照教案中准备的例题,解题步骤口述、照抄给学生,完成例题教学。第四步,练习:让全部学生做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第五步,小结:教师把本节内容重复性地做了一个小结。问题:29 请你用新课程理念对本节课的课堂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0 针对现行化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摩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16、,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化学 1(必修) 第 1 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部分内容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例如,用米、厘米等来计量长度;用千克、毫克等来计量质量;等等。同样,人们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离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 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 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 mol。国际上规定,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

17、0210 23。把 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 NA,通常用 60210 23 mol-1 表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 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mol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原予团、电子、质子、中子等),如 1 mol Fe、1 mol O 2、1mol Na +、1 mo SO 42-等。 1 mol 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例如,1 mol H2O 和 1 mol Al 所含的粒子数都是 60210 23,但它们的质量不同(如图 4)。 材料三

18、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仅仅学习了化学 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等知识。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国家一般要求。 要求:31 确定教学目标。32 确定教学重难点。33 完成教学过程简案(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标准状况下,SO 3 是固体,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 项错误;因为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所以 2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2NA,B 项正确;S 2-一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所以 1 L 02 molL 的 Na2S 溶液中S2-的数目小于 02N A,

19、C 项错误;氯气单质是强氧化剂,能将变价金属氧化到高价态,铁与氯气反应,2Fe+3Cl 2 2FeCl3,铁从 0 价变为+3 价,1 mol 铁失去 3 mol 电子,转移电子数为 N=nNA=3NA=3NA,但需 15 mol 氯气,所以 1 mol Cl2 与足量的铁反应,电子转移依据氯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 2 mol,电子数为N=nNA=2NA=2NA,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加入铝粉会产生氢气的无色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Mg2+、 NH4+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共存,A 项错误;B 项中的离子在该溶液中离子能共存,B 项正确;Fe 3+、I -可以发生氧化还原

20、反应,且 Fe3+为棕黄色。C 项错误;Mn04-显紫色,A10 2-与 H+不共存,D 项错误。故本题选 B。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K ap 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反映了物质的溶解能力。对于相同数目离子组成的沉淀,溶度积越小越难溶。所以题干中的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 BaSO4、BaCO 3、CaCO 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醋酸,所得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CH3COO-)c(Na +)c(H +)c(OH -),A 项错误;pH=3 的 HX 溶液与pH=11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21、:c(Na +)+c(H+)=c(X-)+c(OH-),B 项正确;根据 01 molL 的 Na2s 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可得: c(Na+)=2c(S2-)+2c(HS-)+2c(H2S),由电荷守恒可得:c(Na +)+c(H+)=2c(S2-)+c(HS-)+c(OH-),联立两式可知,c(OH -)=c(H+)+c(HS-)+2c(H2S),C 项正确;Na 2CO3 溶液中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 2O+HCO3- H2CO3+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为 c(Na+)c(CO32-)c(OH-)c(HCO3-)c(H+),D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22、】 D【试题解析】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NH3,A 项错误;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不易分解,B 项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当液面接近刻度线 12 cm 改用胶头滴管,C 项错误;水与溴苯互不相溶,且溴苯密度比水大,可用分液法分离两者混合液,D 项正确。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若甲为 Fe,丁为 Cl2,则甲和丁生成乙即 FeCl3,FeCl 3 与 Cl2 不能继续反应,A 项错误。若甲为焦炭,丁为 O2,则转化关系为 B项正确,若甲为 SO2,丁为 NaOH,则转化关系为C 项正确;若甲为 AlCl3,丁为 NaOH,则转化关系为 D 项正确。7

23、【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能使银离子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加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不一定有氯离子, A 项错误;SO 32-和HSO3-、CO 32-和 HCO3-都能与 HCl 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 项错误;溶液中含有银离子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SO42-,C 项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 2 滴 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D 项正确;故本题选 D。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铝合金、PtFe 合金、海水组成海水电池,

24、则铝合金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海水是电解质溶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 min 后 A 的转化率为 50,则反应的 A 为 2 mol5O=1 mol,则 A 项错误; A 的转化率为 50,则消耗 A的物质的量是 2 mol50=1 mol,生成 D 的物质的量是 025 molL -1min-12 min2 L=1 mol,根据物质的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z=2,B 项错误;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 B 的物质的量是 15 mol,所以 B 的转化率是 C 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均是 1 mol,剩余 A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B 的物质的量

25、是 05。mol,所以 C 的体积分数为D 项正确。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 mol 绿原酸水解时最多可以消耗 4 mol NaOH。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物质结构基础”属于必修 2 的主题。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其中一条是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所谓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及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提出具体教学建议的实践

26、活动。教育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作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师为研究自己的工作而综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其实质是教师进行的一种反思性实践性研究。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C 两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B 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时,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是恰当的处理方式。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7、“识别”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认同”“发展”属于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模仿”属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故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新课的讲授,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问题的教学程序,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都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

28、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首先,应围绕核心知识精选相关的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意义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其次,应结合核心的化学知识内容,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如探究物质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规律、设计物质的制取方案并实施、应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等,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再次,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如趣味实验、生活实验和课外实验等,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

29、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实验应具有教育价值,力求简明易做、安全环保。22 【正确答案】 应遵循以下原则: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的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最好每次提问一个问题。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如在枯燥处提问,在前后知识衔接处提问等。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评价。23 【正确答案】 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承和积累,

30、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实际上,教学中如果只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破碎的、不完整的。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这节课必须掌握哪些知识,而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要避免以下两种片面的认识:片面认识 1: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使用探究式教学。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生对某一现象有大量经验时,讲述法可能会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另外,探究教学一般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31、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用探究法教学,也不符合教育的经济性原则。片面认识 2:探究教学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探究教学注重过程,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智力发展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强调注重过程不等于教学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因为不重结果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学习本身就是有目的的活动。24 【正确答案】 乙醛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3NH3+2Ag +H2O 生成的单质银附着在试管壁和玻璃棒上,形成银镜。25 【正确答案】 由于本对照实验现象明显,对照效果好,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后,都能很顺利地获得这一实验结论,

32、轻松解释了“单质银为什么只在试管内壁上产生,而不在试管内部的溶液中产生”。这与通过使用浓硝酸溶解后,再加入氯化钠检验的方法相比,说理更加透彻,还节约了实验药品,排除了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三、诊断题26 【正确答案】 D27 【正确答案】 中当氨水的 pH=11 时,因氨水是弱碱,会发生水解,则c(NH3H2O)0001 mol/L; 中当 NaOH 的 pH=11 时,NaOH 是强碱,则c(NaOH)=0001 molL; 中当醋酸的 pH=3 时,因醋酸是弱酸,会发水水解,则 c(CH3COOH)000l molL; 中当盐酸 pH=3 时,盐酸是强酸,则 c(HCl)=0001 mol/

33、L。 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在 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 pH 均增大,A 项正确;如果等体积混合,酸过量,溶液呈酸性,c(H +)c(OH -),B 项正确;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酸或碱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弱电解质的 pH 变化小于强电解质,所以四种溶液的pH 大小顺序为 ,C 项正确;混合后溶液是 NH4C1 和 NH3H20 的混合溶液。如果这两者物质的量相等溶液呈碱性。但是溶液呈中性说明 HCl 必须过量,HCI 中和了更多的 NH3H2O,所以是盐酸体积大,D 项错误。故本题选D。28 【正确答案】 学生错选 A 项的原因是对强碱弱酸盐水溶液的酸

34、碱性认识不清楚;错选 B 的原因是不清楚相同 pH 的强酸和弱酸浓度大小的比较;错选 D 项的原因和错选 B 项的原因相似,不清楚相同 pH 的强碱和弱碱浓度大小的比较。四、案例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该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等方式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在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上述教师未能处理好讲授法与“自主、合作、探究” 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是重视传授知识,方法单一,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对学习的主体

35、学生的个性差异(知识储备)、合作探究、目标达成等方面重视、调动、发现、挖掘得不充分。建议: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实验,可以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的实验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情境创设。30 【正确答案】 现行化学教学方式及学生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以讲授为主,探究教学和合作教学采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要想改变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合理地设计教学程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组织学生研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认识。提高学生兴趣。五、教学设计题31 【

36、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的关系,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它们之间的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的推导及应用,提升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激发学习兴趣。32 【正确答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识记阿伏加德罗常数;能够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33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简案 【教学导入】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取用药品都是用器具称量的,而物

37、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这些原子或分子我们肉眼直接看不到,也难以称量。那么,可称量物质的质量与组成它们的分子数目之间该怎样联系呢?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合体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下面我们来看如何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联系起来。 【新课学习】 教师讲述:教师通过类比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物理量,阐述物质的量也是国际单位制的 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1971 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单位,符号为 mol,简称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物质

38、的量及其单位,它能够把难以称量的微粒与易称量的微粒集体联系起来。 教师板书: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集体的物理量(符号: n),它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教师提问:物质的量能否称为物质量或物质质量? 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讲解: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 ”是物理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是词组,不能随意增添或简化任何字,不能拆开理解,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mol)。 教师提问: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须指明基本粒子及其组合? 学生交流:摩尔适用于微观粒子。教师讲解: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因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很庞大;例如:60210 23 粒大米平均分给 10

39、 亿人,则每人可得 1500 万粒大米。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于微观世界才有意义。使用时,必须指明微粒符号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电子等。 教师提问:1 mol 是什么意思?1 mol 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教师启发学生,正如丈量布匹一样,用尺作基准是必然的,那么计算微粒的基准是什么呢?) 教师板书: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 kg 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符号 NA,单位mol1,数目约为 60210 23。 教师讲述: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相等。比如 1 mol H2O 含有 60210 23 个 H2O,1 mol 氧原子约为 60210 23 个。 教师提问: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已知某物质的微粒数,能否计算出其中含有微粒的物质的量呢? 教师讲解并板书: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微粒数(N)三者存在关系为:n=N N A 【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知道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了解了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作业: 1判断正误 (1)1 mol 氢( ) (2)1 mol 大豆( ) (3)05 mol H 2( ) 2填空 2 mol O 2 约含( )O2,90310 23 个 O2 是( )mol。 【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