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 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B)自然性(C)目的性(D)获得性2 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拉梅尔德(B)杜威(C)奈勒(D)赫尔巴特3 卉卉平时很优秀,口才也很好,可是一当众讲话就会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不敢抬头与别人对视。她的这种心理状况是一种( )。(A)抑郁症(B)恐惧症(C)强迫症(D)焦虑症4 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
2、同要素(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5 “闻一知十 ”“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6 初中学生的年龄在 1215 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 )个高峰期。(A)一(B)二(C)三(D)四7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8 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 的过程。这一观点是南( ) 提出的。(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凯洛夫9 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
3、 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列出很多种做法。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10 下列选项中,与苏格拉底“产婆术” 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 教育实践中的“ 陵节而施 ”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12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13 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
4、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A)他律(B)自律(C)内省(D)慎独14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1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 )。(A)孟子尽心上(B) 论语学而(C) 庄子应帝王(D)礼记中庸16 根据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 )。(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案(D)教材17 下列对气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差异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C)气质不具有好坏之分(D)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
5、成就大小18 对“杀鸡做猴 ”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解释是 ( )。(A)期待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19 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 )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A)泛爱(B)泛智(C)泛美(D)泛德20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是(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演示法21 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下列哪个过程实现的?( )(A)顿悟(B)试误(C)条件反射(D)信息加工22 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为标志的。(A)终身教育导论(B) 终身教育21 世纪的教育改革(C)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6、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23 关于“教材 ”的理解,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B)教师教学参考书(C)学生学习的课题和目的(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24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A)适应(B)同化(C)顺应(D)平衡25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性(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26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 )。(A)根本途径(B)基本途径(C)唯一途径(D)全部途径27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8 (
7、 )是班级工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A)班主任工作总结(B)教案撰写(C)指导班委会工作(D)评定学生操行29 影响课程开发的二三大因素不包括( )。(A)学生(B)社会(C)学科特征(D)教师30 “自信、坚强、勤奋 ”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于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8、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称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其早期代表人物有康茨和拉格等人,20 世纪 50 年代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人多拥挤的场所、单独留在家等)和社交恐惧症(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交谈等)。题干描述的是社交恐惧症,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是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
9、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也就越普遍。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本题正确答案为 B。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年。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做中学”
10、是杜威的教育思想。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昕体现出的是中学生具有了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这种推理能力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这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形式运算阶段是指 12 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产婆术”是指教师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因此体现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的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
11、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说明要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因此体现的也是启发性原则。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陵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中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作合乎顺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此可知,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厂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情绪记忆是指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可保存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和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本题中井绳会使被蛇咬的情绪和情
12、景重新被体验到,属于一种情绪记忆。故本题选 B。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正是教师的自律行为。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班集体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共同体,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故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3、 教材义称课本,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即先天因素占主要地位。故 B 项错误。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杀鸡儆猴”看到的就是惩罚的行为,所以本题选 D。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从他的
14、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及教育的思想。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早期代表。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刺激和反应之间逐步形成联结的过程,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苛勒于 1913 年一1917 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由此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因此,本题选 A。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65 年法国成人教育学家
15、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指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进入 21 世纪的关键所在”,“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发表,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潮和理念开始向主流的教育指导思想发展和变化。使成人终身教育成为各种国际新教育思潮、理念等产生的重要前提和背景。所以,本题选 C。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视频、投影、故事书等;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材
16、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结合选项,本题选 D。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皮亚杰认为,个体出生以后,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机能,即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也就是认识上的适应,而适应是人类认知的实质所在。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
17、学的统一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28 【正确答案】 A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学生、社会、学科特征是制约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