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55.50KB ,
资源ID:89816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81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梁武帝时“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这则材料表明的中心问题是( ) 。(A)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财力(B)隋唐时期寺院经济兴盛(C)南北朝统治者都尊崇佛教(D)北周因采取灭佛政策而兴盛2 忽必烈即汗位后,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再鼓动他“奋扬乾坤,应天革命” 。“革命”的含义是( ) 。(A)军民异籍,胡汉分治(B)全其部落,顺其土俗(C)设官分职,立政安民(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3 1839 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

2、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其“ 林总督行事”应是指( )。(A)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C)编译 四洲志(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4 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进程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主要特点有( )。受封建保守势力和资本主义列强双重阻碍中国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到领导权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中国工业近代化过程中,地区分布不平衡,部门结构不合理(A)(B) (C) (D)5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总暴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做出

3、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 。(A)1927 年的八七会议(B) 1935 年的遵义会议(C) 1935 年的瓦窑堡会议(D)1937 年的洛川会议6 蒋介石敢于发动内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尚未做好准备(B)国共关系完全破裂(C)美国的支持(D)人民力量弱小7 曾宪梓在纪念邓小平逝世 10 周年时说:“邓小平以超然的智慧、胆识和人格,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这一伟大构想( )。(A)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B)最初是为了解决澳门问题(C)首先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D)适合于解决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8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沦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是( )。(A)菲律

4、宾(B)印度(C)中国(D)印度尼西亚9 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 )。(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控制(B)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扑(C)波旁王朝伺机复辟(D)被占领地区的民族觉醒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矛盾复杂,当时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是( )。(A)英德矛盾(B)俄德矛盾(C)法德矛盾(D)意德矛盾11 著名历史学家黄年安说:“20 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位改革家分别是( ) 。(A)丘吉尔和斯大林(B)罗斯福和斯大林(C)罗斯福

5、和邓小平(D)戴高乐和杜鲁门12 全世界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 1988 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 21 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 2500 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寻找到的“智慧”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D)“制天命而用之 ”13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知识渊博,擅长辩论,虽然他本人未曾有著作传世,但他的思想言行散见于其学生的著述中,他的学生使他名垂青史。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老

6、子(C)墨子(D)韩非子14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B)君民共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15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大跃进 ”时期(B) “文化大革命” 时期(C)农业合作化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16 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D)十五大的召开17 “二战”后初期

7、,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8 “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9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8、) 。(A)宗法制的总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20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 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人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21 下列关于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B)清代开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C)汉代中原地区的铸铁技术传入今新疆地区(D)契丹族

9、仿照汉字创制自己的文字22 佛教产生于印度,其传入中国的朝代是( )。(A)东汉(B)唐朝(C)隋朝(D)西汉23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24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25 “七月流血事件 ”后出任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的是( )。(A)高尔察克(B)托洛茨基(C)克伦斯基(D)科尔尼洛夫二、简答题26 试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教训。27

10、简述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28 简述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三、材料分析题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英国学者威尔斯说:“ 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问题:29 出现这种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30 当时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31 说说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31 阅读下面某版本历史教材中有关抗日战争的表述,回答问题。1931 年 9 月 18 日夜,沈阳北郊上空弯月高悬,疏星点点。突然,一阵巨响,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打破了东北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

11、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问题:32 上述材料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3 结合材料为抗日战争一课设计教学重难点。34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为“九一八事变” 设计教学目标。34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某位老师在进行“ 贞观之治 ”这一部分内容的课后练习时,出示了唐太宗与汉武帝的画像,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唐太宗与汉武帝之间的共同之处,学生就二者的生平、功绩以及过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问题:35 你对教师课后练习采用讨论法的形式做何评论?36 你认为在历史课堂上运用讨论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7 请为

12、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 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编写一篇教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0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材料中的“都下佛寺五百余所,僧尼十万,资产丰沃”等信息可得出梁武帝时大力崇佛,导致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寺院占有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B 项隋唐时期与题中“梁武帝时”不符;C 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D 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A 项为西魏时府兵制的管理办法; B 项为唐太宗对东突厥降众实行的开明的民族政策;D 项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3 【正确答案】 C【试题

13、解析】 材料中“林总督”实指林则徐,“林总督行事”即“询问考求西洋事务”,据此选择 C。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难度较大的选项是,中国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领导的,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到领导权,正确;均正确,所以选 C。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依内容分析,做出上述决定的会议是 1927 年的八七会议。20 世纪30 年代初,共产国际要求各国共产党抢在德、日两国进攻苏联之前,取得本国革命的胜利,以武装保卫苏联。王明执行共产国际这一战略,采取冒险主义方针,强令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普遍举行罢工、罢课、示威游行,甚至开展武装暴动。八七会议虽然纠正了陈独秀的“

14、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但同时又滋生了“左倾“ 错误。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尽力争取和平,但同时也没放松对战争的准备,可排除 A;1946 年夏,内战发动时,国共关系尚未完全破裂,国共关系完全破裂是在 1947 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国共产党撤销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闭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可排除 B;D 说法欠妥,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故选 C。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国两制“构想是关于国家统一问题,并非国家学说,此设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首先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故选 C。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新航路

15、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16 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印度、印度尼西亚到 19 世纪上半期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中国是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促使欧洲的民族主义开始觉醒。1813 年欧洲反法联军和法军在德意志的莱比锡进行了一次决战,法军战败。对被其奴役的各国人民来说,这是一次“民族之战“,自此法兰西帝国开始瓦解。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一战”前欧洲有三对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法德

16、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俄奥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英德矛盾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故成为“一战”前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但具体到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则为法德矛盾。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渡过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处理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体现其价值,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B、D 两项是荀子的观点,C 项是孟子的观点。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孔子

17、和苏格拉底被誉为东西方的思想伟人,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思想汇集著成论语。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它是由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这与材料中的“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相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句话从语言方面呈现出了一种浮夸的基调,由此可知与“大跃进”时期的时代背景相一致。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以南方谈话和党的

18、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因“二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的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材料中的描述,直接可以将 B、C 、D 三个选项排除。故选 A。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即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开始推行科举制度,即政府以所谓“才能”作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

19、高于王权。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始于明初永乐年间,B 项表述错误。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佛教产生于印度,西汉末年,经由中亚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教义开始在中国流传。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35 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1982 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故本题选 A。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20、】 公元前 6 世纪,雅典城邦中存在着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新兴工商业奴隶主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雅典平民(新兴工商业奴隶主、小农、手工业者、贫民)在反对奴隶主旧贵族的斗争中,获得了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迫使奴隶主旧贵族不得不变革,给予平民一定的权利,故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新兴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推行资产阶级反动政策,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镇压国内人民的革命运动,进而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夺取全部政权。“七月流血事件”后,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取代李沃夫任临时政府总理,更加疯狂地向革命人民展开了进攻。故选 C。二、简答

21、题26 【正确答案】 历史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2)同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4)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它起了推动作用。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27 【正确答案】 制定教学策略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针对性

22、原则;(2)综合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28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1)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2)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

23、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一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 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 点” 与“点“ 之间的联系来理解“ 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3)在学习内容的编制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三、材料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制度先进、经济发

24、达、国家统一、地域辽阔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客观基础;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历史文化的积累,也是唐朝文化繁荣的前提条件。30 【正确答案】 采用科举制度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制度完备,兴办专业教育;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对外来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31 【正确答案】 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文化意义深远,它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完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还有影响,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印迹。32 【正确答案】 材料所反映的是 1931 年 9 月 18

25、 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由铁道“ 守备队 ”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给中国军队,然后以此为借口,故意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由日_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同时,九一八事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33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过程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抗日战争胜利具有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4 【正确答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东北人

26、民的抗日斗争。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注意到出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对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必须进行历史清算。35 【正确答案】 这位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的时候,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之前学过的内容与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对比,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巩固了已有知识的同时也深化了新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36 【正确答案】 讨论法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应注意:课堂讨论的问题本身是否值得学生去讨论;课堂讨论的问题是否围绕教

27、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讨论的问题是否越辩越明、思路越理越清;课堂讨论的时机是否合适;课堂讨论的问题设置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四、教学设计题37 【正确答案】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2)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歌曲和联系实事热点两个环节导入新课。(2)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

28、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的重要性及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3)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4)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将历史和现实进行更好的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

29、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2)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 分子想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使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教学方法教法: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自主学习,获取新知一汇报交流,整合信息一质疑释疑,分析探究一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法:课前查询信息、阅读、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课前导学(1)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和海峡两岸来往日

30、益密切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2)学生收集资料并刺成电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课件播放歌曲爸爸的草鞋,画面反映了 2005,年四五月份连战、宋楚瑜大陆行。提问: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画面,谁能说出这首歌反映了什么事件?回答:连战、宋楚瑜大陆行。总结代入:伴随着台海坚冰的融化,我们步入了两岸关系的“和解之春” ,今天让我们借着这股暖风,也来探讨这一热门话题海峡两岸的交往。(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整理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介绍一下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

31、台湾的重大政策。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三)汇报交流,整合信息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合信息、合作学习。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出示 中国地图)提问:请同学们看地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的地理位置?回答:台湾地处我国东南,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提问:提到台湾,我们往往情不自禁地称之为“祖国的宝岛“,请同学们细细品味“祖国的宝岛 ”一词,它包含哪些含义 ?回答:一是说这是中国的领土,二是说这是一方宝地。提问:好,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史实证明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什么说台湾是一方宝地?回答:(学生见演示课件总结为一首诗同根源:卫温赴夷洲,成功收台湾。隋通流求岛,元设巡检

32、司,清置台湾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华)2台湾的重要性教师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探讨的问题:同学们的介绍十分全面,有些内容令我们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同学们用大量的史实验证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祖。说到宝岛台湾,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歌词:“日月潭碧波在胸中荡漾,阿里山林海在耳边震响。” 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不论是秀美的风光还是诱人的水果都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台湾作为祖国的宝岛,它的魅力不仅在于此,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台湾对祖国有多重要?回答:台湾是中国 21 世纪的生命线。政治方面:台湾回归有利于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反之,则会助长西藏、新疆等地民族分裂势力的反动气焰。

33、经济方面:两岸涉及领海及海洋经济专属区的划定,从而涉及石油开采等经济利益。军事方面:从战略角度讲,作为中国第一大岛,台湾扼守着中国的东南门户。国际地位:和平统一台湾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教师总结并提问: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认识到台湾这方宝地关系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安定,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这是一块举足轻重之地。然而今天它却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问题,即台湾问题。请同学们回忆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回答: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3各个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的重大政策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历届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作为神圣使命,请

34、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收集的资料填充下面表格,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是什么。学生填表并总结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4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整理资料,找出史实证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教师提示学生:从四个方面找史实,一是两岸人员的交往;二是汪辜会谈;三是两岸的经济交往;四是热点问题连宋大陆行。学生回答并演示自制课件。(四)质疑释疑,分析探究分析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并概括出三点意义:(1)我国目前是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需要安定和平的国内、国际环境。(2)和平统一同样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35、(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统一方式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教师总结: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定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为隔绝的局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当局也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起来。分析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及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提问:事实证明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可是为什么祖国统一的步伐却是如此的艰难呢?请同学们思考: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我们怎样应对?学生

36、回答:“ 台独”“势力的作梗和美国的干涉,社会体制问题等。应对措施:(1)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2)美国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发展,把台湾问题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既不支持“台独“,也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我们要识破美国的伎俩,阐明我国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3)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社会体制问题。(4)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提高祖国的综合国力,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国早日统一。(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教师:通过对台湾及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而道远。如果我们把“China” 中“i”上的小点比作台湾的话,对

37、偌大的中国来说,台湾可以只算作弹丸之地,但是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还好,我们也看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也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伤。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学生:设计宣传语,如“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课堂总结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 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播放中华上下五千年主题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