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下图为乙气压带形成过程图,且甲丙为同一风带,读图完成问题。1 乙气压带为( ) 。(A)赤道低气压带(B)削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高气压带2 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B)终年寒冷干燥(C)终年炎热干燥(D)终年温和湿润2 下图为某湿润地区地质构造和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3 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4 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4
2、“转场放牧”是山地牧区常见的放牧行为。天山牧民冬、夏季在高山草甸或山麓草原上放牧。下图为天山 90E 附近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5 天山牧民“ 转场放牧” 到高山草甸最有可能的时间是( )。(A)1 月(B) 4 月(C) 7 月(D)10 月6 导致天山南坡缺失云杉林带的原因是(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坡向海拔高度(A)(B) (C) (D)6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7 甲处地租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因素(D)交通因素8 甲处最适宜规划成为( )。(A)物流大市场(B)行政文化区(C)重工业园区(D)公共
3、服务区8 下图非洲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9 导致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南北对称的原因是( )。赤道穿过中部沿岸洋流影响地形类型单一海陆位置影响(A)(B) (C) (D)10 图中丁地区自然带面积狭小,主要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1 图中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1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问题。12 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 地坡
4、度最陡(C) 地分布有茶园(D)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13 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 米(B) 500 米(C) 550 米(D)600 米13 读下面图表完成问题。14 图中 A、B、C 与表中 、 对应正确的是( )。(A)A-、B-、C-(B) A-、 B-、C-(C) A-、 B-、C-(D)A-、B-、C-15 造成 A、C 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B)纬度略有差异(C)地势高低不同(D)植被状况不同16 下列关于美罔自然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美国大部分国土都在温带(B)美国平原面积广大,耕地广大(C)美罔森林、草地、矿产资源
5、丰富(D)美同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16 下图是“2005 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 ,读图完成问题。17 由图可知,该市(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8 由图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 “空心化” 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18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 10 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读图完成问题。19 下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
6、中心区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20 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20 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读图完成问题。21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 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C)在此国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化是主要动力(D)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速度22 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贫源密集型广业(D)现代服务业22 读下图完成问题。23 下面关
7、于、 两地区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B) 省区人口贫困发生率高于省区(C)交通位置闭塞,是地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D)地外出务工人口比例高于 地24 促进、 两地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积极建设用材林生产基地(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C)大力开发地下水资源扩大农业灌溉面积(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25 在下图中,甲、乙、丙、丁 4 个地段,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B)乙(C)丙(D)丁二、简答题26 简述当前地理教学中的哪些做法体现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27 绘制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注明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简述讲解此图
8、的教学要点。三、材料分析题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号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28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9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0 阅读以下常见的“ 合作学习 ”镜头,分析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镜头一:“亚洲的自然环境” 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 “前后桌同学 4 人一组,讨论一下亚
9、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镜头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课题中,教师按教室 8 列座位,每 2 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为 4 组,即青藏地区组、北方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镜头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课题中,有 3 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7 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镜头四:在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的公开课上,全班 50 名同学,被分成了8 个小组,母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舍在一起。每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
10、,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该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这时,老师让学生站在那里,老师又找另一个学生回答,可是第二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整(即还没有答出老师头脑中预设的问题答案),第二个学生也被冷落在那里,老师又挑第三个学生继续回答这个问题材料二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书写在黑板上,确定他回答不上其他问题时,请该学生坐下,然后再找其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直到老师认为回答正确了。材料三当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且回答不完整时老师把该学生回答正确的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给他
11、一定的时间,给他一定的提示,鼓励他大胆地想,争取把问题回答全面。如果实在回答不全,就鼓励他请一个同学帮助,等到完成这个问题以后,再请第一个同学叙述一遍。材料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各小组讨论,形成“答案” ,之后,一个小组汇报答案 (老师边听边记录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予以补充,并请另外的同学解释说明答案的形成原因。教师最后总结。问题:31 激励性策略是课堂学习评价的基本策略之一,其目的是激发与鼓励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据此请分析评价上述课堂学习过程。32 根据材料总结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策略以达到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北京郊区留民营村走
12、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的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目前,留民营村已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它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材料二下图是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简图。(1)根据关联图,将原料、饲料、燃料、肥料填入字母后面的横线上。A_B_C_D_(2)以材料 1 和材料 2 为教学内容,设计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在(1) 、(2) 的基础上,设计该内容的教学流程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中
13、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乙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的应该是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橄地高压带,所以 A 错。甲、丙为同一风带,所以 B 错,乙只能是极地高气压带,选 C。D 选项本身错误。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乙是极地高气压带,纬度高,盛行下沉气流,其气候特征是终年寒冷干燥。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处的地层呈拱状,是典型的背斜构造。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该地区的岩层为石灰岩岩层,易受流水侵蚀,地貌景观发育为峰林或者峰丛,又因此地处于湿润地区、所以此地貌
14、主要是因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而成。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高山草甸常年气温较低,只有夏季气温稍高,适合放牧。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天山南北两坡在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上并没有明显区别,因而天山南坡云杉林缺失的原因为两侧大气环流状态和坡向不同。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甲处处于干线公路和城市环路的交叉地带,由于交通便利,地租较高。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处距城中心有一定的距离且交通便利,最适合规划成一个物流大市场。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形单一,下垫面对气候影响较小,再加上赤道穿越:作洲中部,导致非洲大陆的气候类型基本南北对称。
15、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非洲大陆气候整体上属于热带气候,只有在南部和北部的分布着极小面积的亚热带气候地中海气候,这体现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随着全球变暖和生态破坏,整个非洲大陆都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最严重的为热带草原气候区。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有可能会有茶园分布,故 C 项正确。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地为瀑布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下游、仰视)。故A、B、D 三项错误。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
16、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 200 米) ,最高点为 处附近(500600 米),计算可知高差为 300500 米。故 A 项正确。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地距海较远,大陆性特征显著,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温差较大;B 地海拔较高,受地势的影响,气温较低;C 地受暖流的影响,气温较高。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C 两地距海远近不同,海陆性质不同,A 地温差大,C 地温差小。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与加拿大共享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美国最大的河流(世界第四长河) 密两西比河航运很发达。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
17、出,中心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故本题选 D。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近郊区人口迁入量最大,因此可推测该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工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题目给出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渊整期间,所以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人口增加。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
18、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而工业用地的变化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是人口变化引起的。故本题选 B。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图中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先增加再下降(第三阶段下降),城市化水平一直增加,A 错误;从城市化水平增曲线来看,阶段 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比阶段速度更快,B 错误:第三阶段工厂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提高,属于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化,C 不正确;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该城市的城市化速度一直比工业化速度快,D 正确。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结合上一题的分析可知,该城市阶段城市化进程迅速,而工业化进程速度下降,可
19、知该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故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现代服务业,故选 D。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省区轮廓图可知:是江西省, 是贵州省。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典型,但江西省典型的地貌是丹霞地貌,A 错误;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西省相比较低,人口贫困发生率也相对较高,B 正确;交通位置闭塞,是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C 错误;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江西省相比较低,外出务工人口比例也高于江两省,D 错误。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受环境因素制约,贵州、江西两省不适合发展乳畜业,也不适合建设用材林生产基地,两省年降水量充沛,地表径流丰富,只需合理开发地表水资
20、源即可。所以该题选 D。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丁耕地位于河流最下游,且地势最为平坦,故水源最充足,灌溉条件最为优越。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地理课程内容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科研成就、新的技术、新的研究思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地理教材趋于多样化“一纲多本”的模式促使教科书的多样性、内容体系结构的多样性。例如:人教版、星球版、北师大版等。课程内容不再拘泥
21、于地理教科书地理敦课书是地理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课外资源:例如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来自时事新闻、来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资源。同时教师还会略去一些教科书中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课程内容融入开放式论题。现在的地理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固定结论的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故宫门票价格的问题。目的不是得出权威结论,而是帮助学生学习思考和明辨相关的地理问题。教学中的案例素材可以是多样化的。陈旧的案例不冉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实时的案例更新可以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27 【正确答案】 (1)三圈环流要点三圈环流的假设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
22、力。形成了近地面的 7 个气压带和 6 个风带。(2)气压带的形成风带的形成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9 【正确答案】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0 【正确答案】 以上四种现象都是形似而神非的“假合作” ,实际上反映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类问题。一是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伴而生,应该是在每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研讨与探究,达到新知识的构建,在此过程中
23、提升学习能力。“镜头一” 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浅显易懂,亚洲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只要读图即可说出,无需小组研讨解决问题,这样做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二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当。“镜头二” 中的班级有 48 人,座位是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每个小组 12 人,从前往后分坐 6 排。如此分组,前后同学相距甚远,根本无法进行交流讨论。所以,讨论只是冠以“合作” 的名义,实际上还是自主式思考。三是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不平等。由于个体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表现欲望等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学习能力与效率会出现分异现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个体不平衡的问题,例如,“镜头三” 中的甲男孩就成为同伴中的
24、“小权威”,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被忽视,甚至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这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四是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管理粗放。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脱离教师的自由学习,同学间不是吵闹一团的盲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序互动。“镜头四” 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可能会使学习内容偏离课堂目标,并且容易造成自由散漫的课堂风气,反而有悖于合作学习的人文追求。31 【正确答案】 材料一中,老师显然没有尊重学生,没有珍惜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材料二中,教师没有“罚站” 现象,但是,教师没有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材料三中,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
25、终解决问题。即使一个学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也给足了学生面子,让学生自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最终也让这个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材料四中,虽然没有明确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性。通过小组讨论,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最后,在讨论问题答案时,能够集思广益,把全班的意见汇集在一起,且注意让别的同学解释问题答案的形成原因。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32 【正确答案】 对于学生的参与给予必要的肯定。参与教学的形式包括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思学习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参与,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
26、于参与成功的学生,更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教师口头赞扬、点头赞许、让同学们鼓掌给予鼓励或者赠送一个小礼物等。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参与成功的感受。教学中,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于过程而言,参与过程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参与就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和 i 任务是呵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参与成功。四、教学设计题33 【正确答案】 (1)A :燃料 B:原料 C:饲料 D:肥料(2)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能够理解生态农业的实质和特点,学生能够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农业的效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用辩
27、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我国存在的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学生思考选择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选择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促进可持续发展。(3)一、案例分析【呈现案例】“ 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 ”的相关资料【问题引导】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取得了哪些效益?【学生探究】小组代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完善,教师进一步点拨提升。【教师总结】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农业为农、林、牧、副、渔;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留民营村已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它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
28、展的典型代表,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高度统一。设计意图:案例教学是地理学科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透过案例,更加深入的认识生态农业,认识可持续发展。二、案例拓展:【呈现案例】“ 基塘生产示意图 ”【问题引导】这种模式的农业,它具有哪些意义?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有哪些特点?【教师总结】这种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当地水热充足、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改变不利的地形条件,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只要用生态学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这些都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设计意图:列举另外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打开学生的眼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透过案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认识生态农业的本质。三、拓展延伸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学生讨论】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设计意图:通过开设这种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采取有益于环境、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真正的学以致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