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如图 1 所示电路,开关闭合时观察到:L 1 和 L2 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 )。(A)L 1 断路(B) L2 断路(C)电流表断路(D)电流表短路2 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 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 92238U 90234Th+24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 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 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 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 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3 如图 2
2、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 PQ 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 A 点射入玻璃砖,在 O 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 A 向 B 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 O 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A)减弱,紫光(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D)增强,红光4 两个正、负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 3 所示。P、Q 为电场中两点,则( )。(A)正电荷由 P 静止释放能运动到 Q(B)正电荷在 P 的加速度小于在 Q 的加速度(C)负电荷在 P 的电势能高于在 Q 的电势能(D)负
3、电荷从 P 移动到 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5 水平地面上方有一木箱从某一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木箱内有一弹射装置,某时刻沿竖直方向向上弹射一质量为 m 的小球,设小球刚发射时相对于木箱的初速度为 v0。假设小球对木箱的反冲忽略不计,木箱足够高,且在下列情形中一直未落地。关于小球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与木箱底面的最大距离为(B)小球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在发射前后动量守恒(C)小球相对于木箱始终以 v0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经过 的时间,小球再次落回木箱底面6 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规定向里的方向为正,磁感强度曰随时间 t 变化规律如图(a)所示,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
4、圆环,圆环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b)所示,令I1、I 2、I 3 分别表示 oa、ab、bc 段的感应电流,f 1、f 2、f 3 分别表示金属环对应感应电流时其中很小段受到的安培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I 1 沿逆时针方向,I 2 沿顺时针方向(B) I2 沿顺时针方向,I 3 沿顺时针方向(C) f1 方向指向圆心,f 2 方向指向圆心(D)f 2 方向背离圆心向外,f 3 方向指向圆心7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如图所示的过程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则在这一过程中气体( )。(A)向外界放出热量(B)对外界做了功(C)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密度减小8 如图 7 所示,金属导轨
5、上的导体棒 ab 在匀强磁场中沿导轨做下列哪种运动时,铜质线圈 c 中将有感应电流产生且被螺线管吸引。( ) 向右做匀速运动 向左做匀速运动 向右做减速运动 向左做减速运动(A)(B) (C) (D)二、简答题9 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气体的压强” 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10 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为例,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三、案例分析题10 案例: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有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受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用一水平力推书,书未动,是由于推力小于静摩擦力C书静止时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D
6、书受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解:A 项中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错误。C 项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以排除 B、D 两项正确。问题:11 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12 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之处,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13 给出一个教学思路或者教学片段,帮助该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13 案例:初中物理“ 声音” 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如下:师:请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声带上,说一句话,看看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到声带在振动。师:大家敲打一下桌上的音叉,看看有什么现象?生:音叉在抖动。师:通过上面的亲身体会,我们能够很容易发现,当有声音发出时
7、,肯定会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问题:14 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5 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的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四、教学设计题15 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 8 所示为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压强”一节的“想想议议”。任务: 16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7 基于该图片,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17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 “光的传播” 的内容标准为: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8、的传播特点。”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 光的传播”中部分内容如图 9 所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接触过某些光源,知道一些光的传播现象。 任务:18 简述光的传播特点。19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光的传播”的教学设计(不少于 300 字)。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电路图如下: 如果 L1 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有示数,A 项正确。如果 L2 断路,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数,B 项错误。如果电流表断路,两
9、灯都不亮,电流表、电压表都无示数,C 项错误。如果电流表短路,电流表无示数,灯泡发光,电压表有示数,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 粒子衰变成钍核,根据系统动量守恒知衰变后钍核和 粒子动量之和为零,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 粒子的动量大小。由于钍核和 粒子质量不同,根据 Ek= 知,二者动能不同,A 项错误,B 项正确。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C 项错误。衰变的过程中有质量亏损,即衰变后仅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入射点由 A 点向 B 点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同一介质对
10、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各色光对应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也不同。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由 sinC= 可知,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最先发生全发射。折射光减弱,则反射光增强,故本题选C。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正电荷在 P 点静止释放时,会沿电场线切线方向运动,所以不能运动到 Q 点,A 项错误。P 点的电场线比 Q 点的电场线密集,所以电荷在 P 点所受电场力大,加速度也大,B 项错误。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负电荷在P 的电势能低于在 Q 的电势能,C 项错误。若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 0,正电荷附近P 点电势高于 0,负电荷附近 Q 点的电势低于 0,所以负电荷从 P 移动到 Q,其间必经过有一
11、点电势为 0,该点电势能也为 0,D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选取地面为参考系,设 t=0 时刻,小球被弹射。此时木箱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 v1。则木箱的 v 一 t 关系为 v 木 =v1gt;小球的vt 关系为 v 球 =v0v1gt。联立两式,得到小球相对于木箱始终以 v0 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C 项正确。在木箱落地之前,小球与木箱之间的距离一直增大。且不会落回木箱底面,A、D 两项错误。小球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受重力作用,动量不守恒,B 项错误。故本题选 C。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a)可知,oa 段,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且磁通量增加,由
12、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 I1 的方向为沿逆时针,ab 段磁场向里且磁通量减少,同理可得感应电流 I2 沿顺时针方向,A 项正确。在 bc 段,磁场向外且磁通量增加,同理可得感应电流 I3 沿顺时针方向,B 项正确。根据左手定则可知,oa 段安培力 f1 方向指向圆心,ab 段安培力 f2 方向背离圆心向外,bc 段安培力 f3 方向指向圆心,C 项错误,D 项正确。故本题选 C。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 6 可知,A、B 两状态的温度相等,故两状态内能相等、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而 B 点压强大于 A 点压强,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C 可知,B点体积要小于 A 点体积,故从 A 到
13、 B 外界对物体做功,B、C 两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一定对外放热,故 A 项正确。体积减小,故分子密度增大,D 项错误。故本题选 A。 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导体棒 ab 做匀速运动时,ab 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不变,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是稳定的,穿过 c 的磁通量不变,c 中没有感应电流, 错误;导体棒ab 做减速运动时,根据右手定则判断得到,感应电流减小,螺线管产生的磁场减弱,穿过 c 的磁通量减小,根据楞次定律知,c 中产生感应电流,且具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正确。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1)利用故事导入新课。给学生讲“马德堡半球实验” ,以此引出气体压强。(2)利用
14、实验引入新课。实验用品:广口瓶、熟鸡蛋一个。方法: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然后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并想想其中的道理。实验结果:鸡蛋被“吞” 进瓶子。这个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3)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飞机上拧紧的矿泉水瓶,等到飞机降落到地面后发现矿泉水瓶瘪了。生活中使用“吸盘式” 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等物品。这些生活实例告诉我们,大自然中蕴藏着一种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力量,它就是大气压强。10 【正确答案】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15、、评估等过程。 (1)提出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2)猜想与假设。压力和两者接触的受力面积,可能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选定海绵、小桌、砝码等实验器材,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先进行甲乙两组实验,再进行乙丙两组实验;最后,综合对比甲、乙、丙三组实验得出结论。(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甲乙两组实验时,保持两小桌与海绵接触面积相同(小桌正放,使桌脚与海绵接触),改变甲乙两组桌面的压力(甲无砝码,乙加一个砝码);进行乙丙组实验时,保持两组压力相同(两小桌上都加一个砝码),改变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乙组桌脚与海绵接触,丙组桌面与海绵接触)。一边
16、实验,一边收集实验数据。(5)分析与论证。对比甲、乙、丙三组实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就应取相同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引导得出压强的概念,即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胜强。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是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及其应用。12 【正确答案】 该生的错误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出现偏差,B 项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正确的假象,但仔细分析书静止时受力平衡。静摩擦力必然等于推力。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于二力平衡掌握不到位。对于初中学生静摩擦力是个难点,静摩擦力有最大值,在实际物理情景中静摩擦
17、力的大小可能是不断变化的。正确解法: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A 项错误。B 项中 “用力推书” 而“ 书未动”表明此时物体受到水平方向的静摩擦力,在物体被推动之前,静摩擦力与水平推力保持一致,两者大小相等。B 项错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书本保持静止状态,其合外力一定为零,C 项错误。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都在书上,因此两者是一对平衡力,D 项正确。故本题选 D。13 【正确答案】 教学片段:师:在解答此题之前咱们先回顾一下相互作用力、平衡力和二力平衡这三个概念。生:相互作用力指的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
18、物体上。平衡力指的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师:那么二力平衡是什么意思呢?生: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简称二力平衡。师:选项 B 中,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呢?生: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因而,书受到的静摩擦力和推力属于二力平衡,两者大小相等。B 项错误。师:不错。我们用力推书,书未动,这是由于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在今后的解题过程中我们要抓住相近概念之间区别,以便更快地解题。14 【正确答案】 该教学片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虽然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身边的工具作为自己的实验教材进行实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仅仅是
19、简单的体验,没有起到实验应有的探究性目的,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不利于其建立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内容过多,属于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应该予以摒弃。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未做出及时有效正确的反馈,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不利于学生养成热爱物理的习惯。15 【正确答案】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做: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如:直尺、橡皮筋、气球、玻璃杯、纸、笔、音叉等,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可能出现的方法:用直尺打桌子,再把尺放在桌边用手拨动。把橡皮
20、筋夹在两手上拨动。吹气球,弹动、放气听声。用笔敲打玻璃杯。敲打音叉。师:请大家说出刚才发出的声音各是由什么物体在发声?有什么共同特征?生:尺子、橡皮筋、气球、玻璃杯、音叉等,它们发声时都在振动。师:请观察实验: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 能够让人感受到它的振动? 请说出你的方法。生 1:鼓在振动,在鼓上放纸屑,看到纸屑在跳。生 2:把手放在鼓上感觉它在抖动。生 3:把乒乓球放在鼓上被弹起很高。师:请同学们摸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生:说话时感觉手在抖动,是声带在振动;不说话就不动。师:大家能总结一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生: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总结:声音
21、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四、教学设计题16 【正确答案】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17 【正确答案】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生: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是的,压力作为一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生活中与压力有关的例子(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图中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生甲:蚊子轻易就可以把口器插人人的皮肤从而吮吸血液。生乙:庞大的骆驼因为有了宽大的脚掌,在沙漠中行走不至于陷下去。生丙(突然说) :由骆驼我想到了,下雪天,步行的人很容易陷入雪地里;而滑雪的人却几乎不会陷下去。师:非常好!看来
22、大家观察得都很细致。大家想想,通过上述现象,我们想弄清什么问题呢?生:有哪些物理量会对压力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呢?师:那么大家猜想下,哪些物理量可以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生甲:面积。生乙:重力。生丙:压力。师:还有其他答案吗?生:没有了。师:好,接下来大家一起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8 【正确答案】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9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屏幕上展示的节日夜晚各种情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光源的概念和光的传播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仔细观
23、察,形成观察能力,具有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光现象” 这一章第一节“光的传播”的学习。请看大屏幕(节日夜晚:镜头一,燃放礼花炮竹情景;镜头二,街道两旁、楼房周围点缀的彩灯映射情景;镜头三,日落西山彩霞辉映情景)生:(被美丽画面所吸引)好漂亮啊!2新课教学环节师:大家一定都被这些美丽景色所吸引,你们可知道这些美丽的场景离不开我们这节课要接触的一个重要概念光源(教师板书光源二字)。大家刚才看到的三个情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是什么吗?生 1:(思考后答的比较通俗)都能照亮。生 2:我觉得生
24、1 说得不够确切,我认为它们都具有发光的共同特点。师:生 1 是以发光产生的效果来回答,生 2 回得非常精准。光学中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板书概念后继续启发)。大家接下来思考,这些光源发光具有什么不同点呢?生 3:老师,太阳不用人为控制,可以自行发光。但是灯和烟花需要人为控制才能发光。师:分析非常到位。我们把光源分成两类:一是自然光源,二是人造光源。大家可以继续思考,生活中你接触的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还有哪些?生 4:自然光源还有萤火虫、水母、乌贼;人造光源还有探照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生 5:我来补充,自然光源还有星星、月亮;人造光源还有霓虹灯、航标灯等。师:生 4 说得非常正确,她
25、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到课堂中来,非常好!生 5对人造光源举例说得非常正确,但是星星和月亮是自然光源的说法就有问题了。(提出思考问题发问) 月亮可以自行发光吗?生 6:老师我看自然常识书中提到,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师:是的,这一点大家必须注意。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才使人们看到它,所以月亮不是光源。再就是星星也是光源的说法也不够精准。因为星星包含恒星和行星两种。行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不是光源,但是恒星是自行发光的所以是自然光源。大家清楚了吧?全体:清楚了。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光源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看下面的演示实验 (展示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在水中传播 )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生 7:在水中的光束是一条直线。师:这个现象足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呢? 生 8:在房间内清扫灰尘时,我看到阳光从窗户斜射到地面的路线是直的。生 9:工程兵在开采大山隧道时用的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直线光束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师:看来大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应用观察得非常细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光的传播规律是:3课堂小结环节生:(跟随老师一起)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4新知衔接环节师:(配以板书,并进行下一知识点的衔接)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