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72KB ,
资源ID:89833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83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6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图 1 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为玻璃板,b 和 c 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B)实验时玻璃板 a 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 c 前应先将其点燃(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 放射性同位素钍 232 经 、 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90232Th 86220Rn+x+y,则 x、y 的值正确的是( )。(A)x=2y=3(B) x=1,y=3(C) x=3,y=2(D)x=3,y=13 如图 2 所

2、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的过程中,它对外界做功为 W,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为 Q。此过程中 W 与 Q 满足的关系是( )。(A)Q=W(B) QW(C) QW(D)Q 与 W 无关4 现有甲乙分子模型,把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O,乙分子位于 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 3 所示。F0 为斥力,F 0 为引力,a、b、c、d 为 x 轴上的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 a 处由静止释放,则( )。(A)乙分子由 a 到 b 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由 b 到 c 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B)乙分子由 a 到 b 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到达

3、 b 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 a 到 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引力一直增大(D)乙分子由 a 到 b 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5 如图 4,在一带电量为 Q 的导体球外,同心地包有一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球壳,其相对电容率为 r,壳外是真空,则在壳外 P 点处(OP=r) 的场强和电位移的大小分别为( )。6 如图 5 所示,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 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

4、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的大小应为( ) 。7 如图 6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2m 和 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 2m 和 3m 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T。现用水平拉力 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 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为 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当 F 逐渐增大到 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当 F 逐渐增大到 1 5T 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D)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 m 和 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 T

5、8 如图 7 所示,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 角。两轨道上端用一电阻 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质量为 m 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 v0 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 h 后又返回到底端。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且轨道与金属杆的电阻均忽略不计,则( ) 。(A)整个过程中金属杆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 2mv0(B)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功与重力所做功之和等于 mv02(C)上滑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等于 mgh(D)金属杆两次通过斜面上的同一位置时电阻 R 的热功率相同二、简答题9 以初中物理“

6、重力” 一课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10 以初中物理“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为例,简述教学中如何开展讨论合作学习。三、案例分析题10 某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题目:两只电阻,一个标有“10 ,1 A”另一个标有“15 ,06 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入最大电压是多少? 解:由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通过第一个的最大电压为:U 1=I1R1=10 V 通过第二个的最大电压为:U2=I2R2=9 V 所以整个电路通过的最大电压是: U=U 1+U2=19 V。 问题:11 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12 指

7、出学生解答过程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可能产生的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12 案例: 王老师在进行初中“密度” 一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不同大小木块和不同大小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师:同学们,你们在刚刚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也是如此。 师:对,非常好,这就是物质的一种本质属性,在物理学上我们把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用 P 表示,那大家能不能自己把密度的表达式写出来呢? 生:= 。 师:很好,同学们,我们刚刚说到密度是物质的本质属性,那它和其他物理量有关系吗? 生甲:有关系,根据我们得到的密度公式可以知道,密度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和体

8、积成反比。 生乙:不对,没关系。密度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所以它和其他物理量没有关系。 师:对,乙同学说得非常好,密度作为物质的本质属性,它和其他物理量没有关系,它不会随着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甲同学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问题:13 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4 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的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四、教学设计题14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 8 是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分子热运动”一节中的内容。任务:15 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6 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16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

9、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版)中关于“电功 ”的内容要求: “结合实例理解电功。”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电功”的实验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前面已经学习过电能。 任务:17 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有哪些?18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功” 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6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

10、应选用薄玻璃板,A 项正确;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口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B 项正确;由于玻璃板是透明的,两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像,如果移动蜡烛 c 前先将其点燃,在玻璃板两面都会形成蜡烛的像,实验很难进行,C 项错误;因蜡烛是点燃的,故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能保证实验效果,D 项正确。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衰变要产生 粒子 24He,故原子核经过一次 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 4, 衰变要产生电子 -10e,故一次 衰变电荷数增加 1,质量数不变。根据核反应过程中质

11、量数、核电荷数守恒,有 90=86+2xy,232=220+4x,则 x=3,y=2。故本题选 C。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 p 一 图线可知,从 A 到 B 的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不变,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E=一 W+Q,因为E=0,则 Q=W。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乙分子由 a 到 b 过程中,F 增大,所以乙分子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从 b 到 c 过程中,F 变小,但仍为引力,所以乙分子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到 c 点时,加速过程结束,速度达到最大值,A、B 两项错误。从 a 到 b 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

12、斥力同时增大,C 项正确。从 a 到 b 过程中,分子力一直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减小,D 项错误。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高斯定理得电位移 D= 。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 L,电阻为 R,当线框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1= B0L2。当线框不动,而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时 E2=,故本题选 c。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质量为 2m 的木块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细绳的拉力、m 对它的摩擦力和压力五个力的作用,A 项错误;当 F 逐渐增大到 15T 时,对整体有 a= ,对质量为 3m 的物体:FT 1=3ma,解得 T1=075T,

13、故当F 逐渐增大到 15T 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轻绳刚要被拉断时,系统的加速度为 a= ,对质量为 m 的物体 fma= T,即质量为 m和 2m 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 T,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回路中产生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金属杆 ab 返回底端时速度 v 小于 v0,取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 I,根据动量定理得:I=mv 一(mv 0)=mv+mv0 2mv0,故 A 项错误。上滑过程中,重力和安培力对杆做功,安培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克服安培力与重力所做功之和等于 mv02,故 B 项正

14、确。上滑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一 mgh 一W 安 =0 一 mv02,克服安培力做功为 W 安 = mv02 一 mgh。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即 Q=W 安 ,则得 Q= mv02mgh,故 C 项错误。上滑过程做变减速直线运动,下滑过程做变加速直线运动,经过同一位置时,上滑的速度大小大于下滑速度的大小,上滑的感应电动势大于下滑的感应电动势,则上滑的感应电流大于下滑的感应电流,上滑时所受的安培力大于下滑时所受的安培力,由 P=Fv 可知,经过同一位置时,上滑过程中杆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大于下滑过程的,上滑过程中电阻 R 的热功率大于下滑过程尺的热功率,故

15、D 项错误。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1)物理学史导入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熟苹果掉下来,砸到了他的头上。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并想到一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会一直向上升去。而总是向下落呢? 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走作用,把球拉向地面呢? 同学们曾产生过类似的疑问吗?(2)情境导入教师出示视频资料:平静的河水流到悬崖边时飞流直下;空中落下的小球,直直地朝着地面飞奔而去;向空中抛出的石块,最终也会落向地面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后,会想到什么问题呢?学生产生疑问(水、小球、石块为什么最终都朝着地面下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神秘的力重力。(3)演示实验导入同

16、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件物品,它们分别是是一根羽毛、一根粉笔和一个铁球。下面老师分别把这三件物品举到相同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然落下。请大家注意观察(教师演示) 。通过观察刚才的实验现象,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问进一步引导并引出课题)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虽然羽毛、糊笔和铁球的形状、大小、材质等都不一样,可是松手后,它们都朝着地面下落。我们都在好奇是什么力量让它们下落?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进一步研究这个神秘的力量。10 【正确答案】 讨论合作学习将学习过程置于多向交流中,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排斥创新的火花常常闪烁其间。讨论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可以是定标一引导一自

17、结。(1)定标,即确定论题或讨论目标。以“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为例,论题可以确立为噪声的危害和噪声的控制。(2)引导。首先针对 “噪声的危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指导学生讨论时,做到有理有据、自信、有分寸地表达。如:噪声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进而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噪声能引发多种疾病,它的损害以神经系统症状最明显,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并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等;噪声还是造成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其次,拓宽思路,将讨论引向深入。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从各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最后,提出“噪声的控制” 这个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噪音的输出、传播

18、和接收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地对噪声加以控制。(3)自结,即指导学生概括要点,进行小结。讨论的同时引导学生自结并达成共识:噪声与人类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想要从源头减少噪声的产生,我们要积极植树造林,做到低碳出行并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知识点: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12 【正确答案】 错误之处:学生把两个电阻承受的最大电压相加。 错误原因:没有考虑到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即通过该电路的最大电流是相同的,为 06 A,若超过该数值则第二个电阻烧坏,也就是说第一只电阻达不到最大电压。 正确解法: 两个电阻串联到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

19、所以通过两个电阻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 06 A , 即 U=I2R1+I2R2=15 V 所以通过的最大电压为 15 V。 (3)教学思路: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全盘否定,应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如教师可以这样设置疑问: 两个电阻是怎样连接的?能否画出电路图? 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 在这个串联电路中能否让第一个电阻通过的电流为 1 A,第二个为 06 A?通过这个电路的最大电流是多少?13 【正确答案】 进行完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学生行为评价方面。当甲同学出现错误的物理思

20、维时。教师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正,没有针对学生的疑问给出反馈信息,从而帮助该同学学习到正确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积极性,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反馈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14 【正确答案】 教学思路:学生对于密度概念的错误理解来源于物理公式,把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混为一谈,并没有真正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甲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应当从甲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具有启发性质的问题,从而让他理解比值定义法。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大木块和小木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相同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与物体的大小、质量有关系吗?为什么密

21、度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四、教学设计题15 【正确答案】 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16 【正确答案】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实验演示视频。(视频内容为气体扩散实验,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暂停视频并进行讲解) 师:大家看到两个瓶子,一个是里边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另一个是充满空气的空瓶子。现在我们要把这个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上,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升。师:二氧化氮的密度大还是空气的密度大?生:二氧化氮的密度大。师:如果抽掉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的说法不一)生 1:和现在一样。生 2:上边瓶子颜色

22、会变深。师:好的,现在我们继续看视频。(视频演示在玻璃板被抽掉之后,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化)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生:上边的瓶子颜色变深了,下边的瓶子颜色变浅了。师:可以说,两个瓶子颜色变得均匀了。这说明了什么?生:两个瓶子的气体混合在了一起。师:非常好!我们知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怎么能跑到上边的瓶子里去呢?难道是被空气 “挤到 ”上边去了?(学生都笑了)师:其实,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分子扩散现象。17 【正确答案】 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18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实质;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电流做功的影响因素,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公式,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电功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视频演示法、实验演示法、启发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