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项物质均属于蛋白质的是( )。(A)细胞膜上运载体、胰岛素、抗体(B)胰岛素、雄性激素、生长激素(C)酶、抗体、生长激素(D)淀粉酶、甲状腺激素、纤维素2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产物的叙述中,只适用于有氧呼吸的是( )。(A)产生 ATP(B)生生丙酮酸(C)产生 CO2(D)产生水3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4
2、 下列哪一项不是胰岛素的功能?( )(A)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B)促进肌糖原合成(C)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抑制肝糖原的下降5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人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6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少年儿童的
3、生长(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则会患呆小症7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膜运输的载体(B)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 ATP 的酶(D)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 RNA 自由进出8 能够促进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9 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依次
4、是( )。(A)动脉、静脉(B)静脉、动脉(C)静脉、静脉(D)动脉、动脉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11 下列关于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B)肺泡壁由软骨支撑(C)毛细血管壁是一层上皮细胞(D)肺泡壁也是一层上皮细胞12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 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
5、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13 幽门螺旋菌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胃黏膜,它的代谢类型可能是( )。(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1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产生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Aa 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15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形成新个体(B)细
6、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16 如图所示,将生长良好的甲、乙、丙 3 盆植物放在阳台上,甲盆定期浇适量水,乙、丙两盆植物不浇水。15 天后,甲、丙两盆植物均存活,乙盆植物枯死。对此实验,下列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A)乙盆植物因缺水枯死(B)仙人掌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C)若仙人掌定期浇水,其叶会转变成阔叶(D)阔叶植物能进化成仙人掌等叶成刺状的植物17 细胞中不能合成 ATP 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
7、(D)蓝藻(蓝细菌) 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18 人体消化系统中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消化腺是( )。(A)肝脏(B)胰腺(C)唾液腺(D)肠腺19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年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20 下列有关循环的一些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最主要的直接动力是日光能(B)碳循环中,推动碳进入群落的直接动力是日光能,推动碳在群落中流动的直接动力是化学能(C)碳和氮的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而磷和硫的循环则属于沉积型循环(D)物质循环是需要能量的推动的,其能量的
8、最终来源是 ATP21 2011 年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科学探究。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有助于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B)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还是一种科学精神(C)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课程目标之一(D)科学探究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方式22 模式为:引入(引人题目导论)一主体(议论、推理和论述)一总结(结论、结果)的讲解技能属于下列哪种讲解技能?( )(A)解释式(B)原理中心式(C)问题中心式(D)描述式23 由研究者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方式,向熟悉被研究对象的第三者或当事人了解情况,或者
9、通过测试,收集书面材料来了解情况的方法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经验总结法24 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 ,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这位教师是运用了哪种类型的强化技能?( )(A)标志强化(B)活动强化(C)动作强化(D)变换方式强化25 在对一堂生物课进行评价时,所说的教学效果好,重点体现在( )。(A)教师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等方面(B)学生思维空间大,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等方面(C)教师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富有启发性等方面(D)教师授课纲目清楚,设计合理,画图准确等方面二、简答题25 如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内的
10、物质和能量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26 如图 A、B 代表能量转化器,则 B 是_,它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中。27 如果 A、B 代表生理过程,则 A 是_;是参与 A 过程的原料,它由根部吸收并通过_运输:写出一条农业生产中促进 A 过程的措施_。2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28 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戊,图中其余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_。29 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有_。30 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31 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_。三、材料分析题31 材料:某教师在
11、“ 消化和吸收 ”一节课的教学中,关于 “胃的功能”讲解中,表述为“胃像磨粉机一样把食物给磨碎了” ,显然这样表述是不准确的,因为胃除了具有物理消化功能外,还有化学消化功能,磨粉机只能比喻物理消化功能。课堂教学中讲解技能用语要注意规范、严谨和科学。根据材料回答:32 讲授法是生物学教学常用的方法,简单谈谈讲授法的优缺点。33 简单谈谈讲解技能的原则与要点。33 材料: 根据材料回答:34 材料利用了概念图教学,简要说明概念图的绘制规范。35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四、教学设计题36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人教版七年级 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以“ 南极洲动物体内含
12、有农药 DDT”这样一个现象开篇,设置悬念,进而提出了生物圈的概念。接着分别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最后归纳出“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一重要结论。依据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并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细胞膜上运载体、胰岛素、抗体、生长素、淀粉酶都是蛋白质;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 RNA;雄性激素属固醇类;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纤维素是多糖。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产生丙酮
13、酸、 H和 ATP;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H和ATP;H的氧化:产生水和大量 ATP。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或生成乳酸,同时产生 ATP。所以有氧呼吸产生水,无氧呼吸不产生水。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的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的分化,延缓衰老,常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A 正确。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也能疏花疏果,故 B 错误。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成
14、熟。乙烯也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C 错误。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和叶的脱落,故选项D 错误。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脂肪,抑制肝糖原的下降,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而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所以说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也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但题干中没有涉及变形虫的繁殖和变
15、形虫的各种性状特征。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其特点是:在人体内含量少,但对生长发育与生殖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医院主要通过血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等激素的含量。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少儿的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则会患呆小症。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内能量和载体协助,A 选项正确;性激素的受体是在细
16、胞内, B 选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分布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C 选项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通道,通常是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自由扩散,D 选项错误。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脂肪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酶能水解蛋白质。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流方向是“静脉心脏”。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动脉膨胀,静脉血管变扁;橡胶软管下方的血管中静脉膨胀,动脉血管变扁。橡胶软管上方即近心端,变得扁起来,因此 是静脉;在橡胶软管下
17、方发现血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因此 是静脉。故选 c。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由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许多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故 B 错误。12 【正确答案】 D【
18、试题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传递,在突触之间是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图中只能由乙传递到甲,故刺激 A,甲发生一次偏转,而乙因为有突触的存在不会发生偏转,故选 D。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幽门螺旋菌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胃黏膜,因此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属异养型;胃粘膜上含有的氧气很少,故推测它的代谢类型可能属于异养厌氧型。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故
19、A 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为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B 正确。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错误。Aa 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只有非等位基因才会发生基因重组,D 项错误。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新个体的过程故 A 错误;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其中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故 B 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人工诱变技术不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故 C 错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故 D 错误。16
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盆和乙盆植物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其他条件相同,乙盆植物不浇水,因缺水而死亡。仙人掌适于生长在荒漠中,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叶也演变成了刺,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刺状叶和阔叶是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经过自然选择作用逐渐形成的。故答案选 A。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的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产生大量的 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够利用光能合成 ATP。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场所,往往消耗 ATP,不能合成 ATP。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
21、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受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有一定的限度。黄土高原由于人们对当地的植被过度地开发,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造成生态平衡失调。才变成荒山秃岭的。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物质循环是需能量推动的,其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故 D 错误。21 【正确答案】 D22 【正确答案】 C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标志强化是教师运用一些标志、符号、文字、图形或色彩对比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象征性的奖赏,从而表示对
22、学生的鼓励和肯定的行为方式。活动强化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可以相互影响。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活动达到强化,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如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给他们握供表现的机会;或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动作强化是教师运用师生之间交流的动作,来强化教学的行为。如用非语言方式(身体语言) 肯定或否定学生课堂的表现。变换方式强化是教师运用变换信息的传递方式,或变换活动等使学生增强对某个问题反应的一种强化、对同一教学内容、概念、规律和词汇等,教师采取不同的强化刺激(信息)反复多次,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故本题选 B。25 【正确答案】 B二、简答题26
23、 【正确答案】 线粒体;细胞质【试题解析】 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含有 A 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B 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叶绿体、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存在于细胞质中。27 【正确答案】 光合作用;导管;合理密植【试题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
24、:淀粉和 氧。由图可知,代表氧气,代表二氧化碳, 代表水。由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进入叶片,叶脉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合理密植是让农作物的叶片能充分接受阳光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使植物最大程度的接受阳光,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增加产量。28 【正确答案】 消费者【试题解析】 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由食物链和食物的特点及图中箭头可知: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戊,图中其余
25、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29 【正确答案】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试题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等部分成分,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30 【正确答案】 戊甲己乙丁【试题解析】 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该生态系统中有 4 食物链分别是戊甲已丙丁,戊己丙丁,戊庚丙丁,戊甲己乙丁。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戊甲已丙丁或戊甲己乙丁。31 【正确答案】 丁【试题解析】 生物富集的特点: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
26、渐升高。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丁。三、材料分析题32 【正确答案】 优点:省时、省力、省钱;信息传输的密度比较高,减少了学生认知中的盲目性。缺点:置学生于被动地位;只听不动,无直接的感性材料,学生无亲身体验;只靠听,信息保持率不高。33 【正确答案】 应用原则:目标要具体,明确;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证据要充分、具体;讲解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增强对学生的针对性。如: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要点:注意语言技能的应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语调亲切抑扬动
27、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注意讲解的阶段性;注意突出主题(重点);注意变化技能的应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34 【正确答案】 概念图的绘制规范:每个概念在一个概念图中只出现一次。连接两个概念间的联系词应尽可能选用意义表达明确的词。连接概念的直线可以交错,连接默认的指向是由上向下,当由下向上或向两侧联系时需要加箭头。概念名词要用方框或圆圈圈起来,联系词则不用。35 【正确答案】 概念图在教学中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和评价的工具。四、教学设计题36 【正确答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力目标: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