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64KB ,
资源ID:89848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84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在教学诗歌意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以下诗句中意象 “酒”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 )。(A)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2 教师执教文言文阅读课时指出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皆出自世说新语,以下该教师关于世说新语的介绍,表述有误的是( )。(A)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B) 世说新语

2、主要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C) 世说新语按照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D)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意隽永” 的特点3 某教师开展了一次分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活动,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权势者、被压迫者、觉醒者、看客。以下关于被压迫者形象的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闰土(B)丁举人(C)孔乙己(D)阿 Q4 学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后,学生对“铸剑为犁” 这一成语很感兴趣,课后搜集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准备制作“战争主题类成语集锦” ,以下成语不适合收录于该主题集锦的是( )。(A)四面楚歌(B)草木皆兵(

3、C)揭竿而起(D)杀鸡取卵5 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说明“古今异义词” ,下列选项不合适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B)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6 汉字习字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甲骨文。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B)甲骨文又被称为“籀文”(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甲骨卜辞真实记录了商王的活动7 刘老师讲完引号的知识点后,打算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下列句子中引号使用正确的是( ) 。(A)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小,不懂得珍惜时间,

4、现在我才真正体会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含义。(B)胡屠户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 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C)班主任走进教室,严肃地说:“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 ?”(D)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 “教是为了不教。”8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写了一段关于语文教学资源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重视生活中课程资源的开发(B)方言俗语、自然风光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资源(C)教师应借助生活中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D)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发

5、掘课程资源,自主学习9 在某次“写作 ”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B)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意见(C)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随意写作,字数随意(D)营造写作情景,根据情景进行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10 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作业系统11 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解课

6、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结合新课标要求,以下对该教师的教学预设评价不正确的是( )。(A)整体设计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B)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得到体现(C)目标设计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D)体现出说明文教学对事物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重视12 阅读爱莲说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师:下面,我们来品析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请同学们依据文本概括一下莲花具有哪些美德。开始!生 1:我从“ 出淤泥而不染 ”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生 2:我从“ 濯清涟而

7、不妖 ”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 “谦逊质朴”的品德。生 3:我从“ 中通外直” 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 “正直、心胸坦荡”的美德。生 4:我从“ 不蔓不枝: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 “不攀附权贵、阿谀逢迎 ”的美德。生 5:我从“ 香远益清” 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 “君子美名远扬”的品德。生 6:我从“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一句中看出莲花具有 “自尊自重”的美德。师:大家概括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从语句角度来赏析,现在我们不妨再从词语入手,看看哪些词语用得妙,一字点出君子的美德?对以上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要民主而有效,“民主” 是将思考权和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

8、的主体,“ 有效” 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上均有收获(B)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文本分析得出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用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分析(C)通过不同的角度领悟莲花的美德,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D)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13 阅读端午的鸭蛋课堂小结部分,按照要求答题。师:这节课我们虽然不能亲尝这美妙的鸭蛋,但我们却如同吃到了一般甜美,对吧,同学们。生(大喊 ):对 !师:作者写家乡的端午习俗,尤其写了端午的鸭蛋,是因为鸭蛋是家乡的特产,对家乡的鸭蛋介绍的如此具体,都是因为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什么?生

9、:对家乡的热爱。师:是呀,正如作者所写:“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种傲气就是因为对家乡的热恋,“最美故乡山,最甜故乡水。” 小小的鸭蛋里,作者不但尝出了生活的滋味,也融进了浓浓的乡情。读了这样一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知道了一种美食,积累了一种情感,而且还让我们学会了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发现情趣,发现诗意,真实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以下对上述课堂小结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课堂小结注意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联系(B)课堂小结围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C)课堂小结给人以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受,属于悬念式收束(D)

10、课堂结束语的设计应依据课文的内容、体裁和学生的特点而定14 阅读某位教师在教学春一课时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节课,我以多媒体范读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引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的“春 ”的世界,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情感,使某种体验和感知更加地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中问题的设置不够明了,而且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方面还存在问题,我的问题抛出之后,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可能是学生当时对这个题目不是很明白,也可能是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不强。所以以后在备课过程中关于问

11、题设计方面要多花些时间,让题目更明确、更完整、更系统。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以下关于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课堂问题设置“不够明了” 是因为教师备课不足(B)课堂问题设置体现了教师对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意识(C)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师教学(D)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15 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苏州园林与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两株奇葩,一南一北,风格迥异,极具代表性,但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备苏州园林这课时,教师灵光一现,心想何不将本文与故宫博物院进行比较阅读,既能让学生对

12、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些更完整的认识,同时又能让他们学习到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写法。在课堂上教师对二者进行比较后写下如下文字:“一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一是皇家理事生活的宫室殿堂;一个面积小,力求于浅处造深意,一个规模惊人,似非壮无以重威 ;一个是景中造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一个是大致相同的建筑不断重复,在同中求异。”这段文字展示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教师要求学生也进行练习,下面是学生们的比较练习:生:一个崇尚自然朴素,强调诗情画意;一个尽显皇家威仪,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封建礼制。生:一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足每一寸园地;一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一庭一院一片新景。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

13、严格均衡对称。一个用假山池沼花木等创生意盎然之理想境界,一个以汉白玉栏杆雕狮等添琼楼仙阙之非凡气象。一个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凉感;一个使用彩绘,增建筑活泼和生趣。一个如文人花鸟画,生动灵巧;一个像中国画长卷,美不胜收。对上述教学案例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该教师能够对文本进行组合教学,非常富有创新精神(B)该教师将写作训练穿插在阅读教学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C)既体现了师生共同学习,又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D)学生的练习拘泥于教师的模板中,该教师喧宾夺主,没有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案例分析题16 案例: 阅读九年级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 16 题。 一、深入研读

14、 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历史来源、传统内涵等) “ 格物致知” 出自 大学,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 ,这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为什么应该具有“ 格物致知精神”?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 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

15、一个人是否具备“ 格物致知 ”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 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 “格物致知”的精神。 二、板书设计 问题:(1)评析“深入研读”内容安排的作用。 (2)评价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的板书设计。16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 1718 题。我爱读书书是一个人一生的伙伴,也是一生的益友。它可以为你搭建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因为有了书籍,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发扬;因为有了书籍,人类心灵得以自由和丰富。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

16、还可以使人道德高尚。毛泽东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些挤出来的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振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

17、,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书籍,成就了一代伟人,使伟人不仅赢得了尊重,还丰富了自己。与其相反,北宋的方仲永,从小就天资聪颖,胜过很多人,但因为不学习,不读书,不懂得学无止境,最终轮为普通人,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训。“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每次在书的海洋里畅游,都会觉得收益许多。当有不认识的字,有词典可供查阅;当有日常生活的不明处,可以参考家庭百科;当需要了解科学知识,可浏览科学类书籍。书籍总是丰富的,书永远是你一

18、生的老师,它伴你成长,为你增加知识,为你解开疑问。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缺点,并给出相应的写作建议。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 1921 题。莫怀戚散步原文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

19、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

20、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研讨与练习一、朗读课文,说说文中为什么取题为“散步” 。如果换个角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 说明你

21、的理由。二、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单元介绍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

22、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 40 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 19 从“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的角度谈谈你对散步教学的认识,不少于 200 字。20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1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片段,简要

23、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受诗歌立意及诗人情感差异影响,意象“酒”在不同的诗歌中具有不同意义。A 项,诗人借酒消愁,但“酒人愁肠”反更愁,其表达的是欲排遣乡思而不得,更徒增羁旅乡思的愁苦心情;B 项,诗人以酒“劝君”,既表达了与友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蕴含了对友人远行处境的担忧以及远行前路的美好祝愿:C项,诗人一壶美酒却只能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处境,表达了孤单、冷落的悲凉心情;D 项,诗人邀请友人围炉品新酒,渲染并展现了友人之间质朴而又浓厚温暖

24、的情谊。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的是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而非南北朝时期。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鲁迅小说中的权势者,如阿 Q 正传 中的赵太爷、举人老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孔乙己里的丁举人。被压迫者形象主要有故乡中的闰土、阿 Q 正传中的阿 Q、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觉醒者形象,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等。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原为楚汉之争时,刘邦为攻陷项羽军队所设的计谋,后用于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B 项,“草木皆

25、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原指苻坚兵败后仓皇而逃,听到风吹树木的声音便以为是晋兵追至的样子,后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的多疑之状。C 项,“揭竿而起”出自过秦论,原指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义反抗暴秦,后指人民起义。D 项,“杀鸡取卵”出自伊索寓言 ,比喻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这一成语与战争无关。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C 项“往事”在这里是“历史”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D 项“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十分之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B项没有古今异义词。6 【正确答案】 B

26、【试题解析】 “籀文”是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为“大篆”。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引号中的句号应该删去;B 项考查的是两个引号的连用,应该把“文曲星”处的双引号换成单引号;D 项句号应该放在右引号的外面。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活中的各类资源都可以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如自然风光,在教科书中可以以其为主题,介绍自然的美,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教材中故都的秋春等文章都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写作目标中要求学生 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写作,对于写作的速度是有所要求的,并且写作能力重在实践中提高,而不是无限制的课堂时间。

27、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助读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插图,等等。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即是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因此 B 项错误,当选。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案例中,教师先从整体文本语句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性的赏析学习,之后则进入词语赏析,通过词语使用的分析来展开课文精读,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逐步深入,既符合新课标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B 项“不用再带着学生去理解分析”的说法有误,当选。

28、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题干课堂小结属于归纳式收束。悬念式收束是指采用巧设悬疑的方法,能收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的教学收束方式。C项表述错误。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注意到课堂问题设置不明确这一问题,计划以后充分备课,使设计的问题更明确、更完整、更系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置并未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B 项表述错误。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生的练习虽然在形式上和教师的有相似之处,但是表达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教师的指导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给学生指引了一个方向,课堂的主体依然是学生

29、,故 D 项说法错误。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1)案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符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是一篇议论文,文章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提出问题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论述问题为什么应该具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决问题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 “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教师在“深入研读 ”环节如此安排这三个问题,既符合本文特点,又有助于学生快速抓住文本重点,掌握文本的结构顺序,明确文本的内在逻辑,进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分析同类文本的方法,提升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2)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揭示文章思路。议论文的主要

30、内容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干案例中的板书设计就重点突出了这三个板块: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摆事实、讲道理指出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并提出希望。板书设计直观,条理清晰,有概括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中的板书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顺序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观发现课文所示问题所在,快速理解并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认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17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中,“ 振荡颠簸”的“振” 应改为“震” ;第段中,“轮为普通人 ”的“轮”应改为“沦” 。病句:第段,“ 书籍,成就了一代伟人,使伟人不仅赢得了尊重,还丰富了自己”一句语序不当

31、。应改为:书籍,成就了一代伟人,使伟人不仅丰富了自己,还赢得了尊重。18 【正确答案】 缺点:本文以正反对比的方式来说理,但论据不充分。正面只举毛泽东如何手不释卷,如何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事例,未免显得单薄。反面举例方仲永,但着墨较少,不足以体现不读书的危害性。最后则是文题不符,标题是“我爱读书”,但全篇写的是他人。建议:若非命题作文,可将标题修改为“ 读书之用”;若为命题作文,可保留标题,在文中加上自己对于读书的想法以及从书中得到的收获。正面论证中,可将毛泽东的事例稍做精简,另加上作者自己的感悟或论述,否则就易使习作变成简单事例的堆砌;此外,可适当增加 12 例其他热爱读书并受其益的事例。反

32、面论证中,可将方仲永的事例再补充详细一些,并添上作者自己对其展开的相关论述。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结合“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来看,散步一课的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散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这一点,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设置,使学生直观感知文章中相关语句在遣词造句、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文章流露出的浓浓亲情,提升文章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活跃的时期,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加

33、工,帮助学生由再造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在结尾“拓展延伸” 部分可以多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更好的体味作者的情感,提升对文章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能力。精心设疑质疑。学生在学习中的“ 疑”是积极思考、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问题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拟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鉴赏文中难理解的句子和词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巧借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后通过合理安排家庭作业,促使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安排阅读活动,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

34、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20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感受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会阅读、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其家人之前的暖人亲情,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2)设计依据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教学目标,并完成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在通读课文的基

35、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要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体会其清新质朴的语言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故此设计以上知识与能力目标。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探究的快乐,在对课文情感表达的梳理过程中体味作者与家人之间的浓厚亲情,发现、感受并珍爱身边的亲情,故此设计以上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文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其清新质朴的语言满载真切感人的亲情,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

36、义。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亲情,学会珍惜身边的亲情,学会关爱他人,故此设计以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1 【正确答案】 散步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片段设计一、教师设疑:初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发展1散步过程中,家人有什么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的?2面对分歧,“ 我” 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3这一家四个人当中,谁的权力最大,谁又具有真正的决定权?明确:在这个家庭中,并没有哪个人的权力最大,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如一串链条一样:全家人听从于“我” 一一“我”顺从母亲一一母亲心疼孙子,由此可看出全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尊重,流露出浓浓的亲情。二、小组探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个和睦、

37、温馨、平等、互相关爱的家庭。这是一个和美的家庭,因为全家人都能相互尊重,十分和谐美满。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体会家庭的温暖。(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适时、适度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这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三、总结归纳:学生发言,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小辈。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四、重点理解:梳理重点句子句意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含义:“我 ”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要担任家庭责任感,母亲曾经也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而儿子将来也要承担这一责任。母亲的曾经付出让“我” 这一代人知道要担负责任,而“我”现在要把母亲的责任传承给我的儿子,让儿子也能继续延续“我”的脚步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勇挑重担的一个人,于是“我” 和妻子这一代人担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家庭发展责任。明确:本句虽然语言朴实。但却向读者说明了深刻的道理。这是“以小见大” 的写作手法,即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