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5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学游山西村,为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诗人及其作品风格,教师向学生推荐了这一诗人的其他作品及作品集作为拓展学习材料,以下不合适的一项是( )。(A)剑南诗稿(B) 渭南文集(C) 临安春雨初霁(D)六一诗话2 完成朱自清春的教学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人笔下的自然,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下列不适合的是( )。(A)老舍济南的冬天(B)贾平凹风雨(C)曹禺 雷雨(D)何其芳秋天3 某教师准备开展一次以“爱国与思乡” 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下面不符合这一主题的诗歌是( ) 。(A)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B
2、)舒婷 双桅船(C)闻一多死水(D)艾青我爱这土地4 在教学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莫泊桑以及其他两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品,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麦琪的礼物(B) 羊脂球(C) 小公务员之死(D)列夫.托尔斯泰5 在学习完鱼我所欲也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 中“乡”相同用法的句子,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厝朔东(愚公移山)(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隆中对)(C)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D)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在学完李白的送友人后,学生对诗中出现的意象很感兴趣。为了加深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教
3、师要求学生查找并分析其他诗中出现的意象的含义,以下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去与师谁共到 ?一船明月一帆风”中的“明月”表达了诗人与知己离别时对知己的祝福,希望友人此行一帆风顺(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 落霞”“孤鹜”“秋水”等意象,把秋的萧瑟描绘得淋漓尽致(C)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中的“ 井边梧桐”“深秋黄叶”写出了深宫的萧瑟冷寂(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用“寒蝉 ”传达凄凉,烘托离别气氛7 教师在讲授朗读技巧与朗读情感表达时,举例说明汉语中儿化音具有表达亲切、喜爱情感,表示轻、微、小等意义的特点,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
4、是( )。(A)朵儿(B)妻儿(C)米粒儿(D)铁丝儿8 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对“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进行了理解分析并做了笔记,以下笔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B)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C)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D)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9 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
5、,教师对其中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建议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其中总结错误的一项是( )。(A)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B)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精读(C)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D)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10 八年级上册教材后设置了“课外古诗词背诵” 部分,其中包括 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等共 10 首诗
6、歌。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 )。(A)知识系统(B)助读系统(C)范文系统(D)练习系统11 某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某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性学习课题时,另辟蹊径,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要求学生去调查当地传承下来的相关“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 ,并且指出学生可从以下途径去探索、搜集或发现: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究:二是根据地方文化档案馆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对于这项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放学后)完成。对这位教师的做法,评价不合适的是( ) 。(A)能够重视实践活动的
7、开展,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B)用语文学习“沟通” 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C)这位教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D)该教师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过于宽泛,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能力和课余时间12 阅读以下荷塘月色的作业设计,按照要求答题。摘录四至五个形容词,将它们连缀成一段话,不少于 30 个字。请鉴赏文中几个通感修辞的妙处。古人对月亮的描写很多,请摘录描写月亮的诗、词各一首,并写一篇 100 字左右的鉴赏文。仿照课文,写一篇 “以雨中的荷塘 ”为话题的作文。(自主选择两题作答) 以下关于作业设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
8、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设计比较灵活(B)教师设置作业过多,与“减负”理念背道而驰(C)上述作业在设计上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侧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D)作业设计忽略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练习13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按照要求答题。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军事才干和政治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 19 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
9、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以下有关这则教学结束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韵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14 阅读桥之美教学片段,回答问题。师: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看出文中桥与周围的景物相映衬得很美,语言也很优美,那么作者为何能把桥写得这么美呢?生:因为作者是带着感情,带着“爱” 去写桥的。师:何以
10、见得?生:文中说,“ 画家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 ”,文中还写道, “我之爱桥”。师:很好。那么,作者爱的仅仅是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么?(生沉默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鹊桥? (教师出示鹊桥的图片)生:(部分)有。师:为何喜欢?生:(沉默片刻、害羞) 有情人终成眷属。师:爱情是很美好的。这座桥美在它是一座“爱之桥” 。请同学们把文中写鹊桥的句子朗读一遍。生:(齐读)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而且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以下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A)整个教学活动运用了讨论法,学生很长时间才得到答案(B)
11、理解文本要联系实际而小是借助文本(C)为了让学生理解爱桥的原因,教师颇费周章,拖延课堂,现实教学时并不可取(D)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时,教师应利用教学机智加以启发引导15 阅读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教学设计(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课余时间搜集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资料。第一组:展示广告集锦信心型、功用型、对比易记型、超常搭配型。第二组:展示校园用语精选校园流行语,如“哇”“酷毙了!”“帅呆了!”第三组:展示口语荟萃小组代表选取了有代表意义的方言,整理分类,与普通话对比并寻找规律。第四组:展示“ 街头巷尾 ”为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
12、赏析命名立意独特的用语。第五组:展示网络语言“7456”“886”“青蛙”“大虾” 等。根据其语言形式,将网络语言分为五类(文字类、数字类、英文字母类、符号类);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汉语学习的冲击,初步思考其优点、缺点。展示交流过后,该教师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实践,并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给予高度赞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资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沟通了课堂内外,充分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下列对以上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节选)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搜集、展示与交流环节的开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培养其思考、分析
13、和总结的能力(B)展示交流阶段是体验获得新知、克服困难及品味快乐的过程,学生能够增加知识储备,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C)教师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搜集材料的展示和分享环节中占据主导(D)展示交流阶段过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参与和指导作用,对此次学习活动的过程、作用和收获进行总结与评价二、案例分析题16 案例:阅读浪之歌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 16 题。第二环节:个性阅读(一)自主阅读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一句。请同学们认真听。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 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作海浪,向海
14、岸倾诉衷肠,所以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师: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小组阅读交流,教师巡视参与。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位同学先来?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
15、,后比前多一个“ 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字是全句的转折, “相离相分”突出了作者哀的感情。另外,“ 相亲相近 ”与“相离相分”二词做前后半句的末笔,既押韵、上口,又十分贴切。好处,怎一个妙字了得?伤处,怎一个痛字了得?(生发出一阵惊叹。有人在小声称赞:才子呀!)师:分析得很全面!既注意到了内容方面的前后比较,又读出了散文诗押韵的特点,同时还很投入,用反问句将我引入这种境界!对这一句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我喜欢的句子也是“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这句话写出了海浪和海岸若即若离的关系,正如老师曾讲的一句话:“衣带渐宽终不悔,
16、为伊消得人憔悴。”生:这两句诗出自哪里呀?师:这是柳永的词作蝶恋花中的名句。课下我会把这首词打印出来,贴在班里。这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内容上进行理解。好,继续。生:我读的一句是“ 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 。这句话中, “里”和“体”押韵,读起来比较顺口。“碧海丹霞”使人感到广阔,心情舒畅;“ 银白的浪花”让人感到纯净、清新,“金沙铺就的海岸”又让人感到温馨和谐,令人向往。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进行联想和想象,体会出关键词语所创造出的意境。生:“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押韵,富有美感,既有散文诗的条理也不失感情色彩,形
17、象地写出了海浪起伏的景象。生:“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清晨”与“傍晚” ,两个“于是” ,前后呼应,十分押韵,增强了语势,表达了浪与海紧密相连的关系。师:读得还应该更有感情。有些重点词要读得更重些。试一试?(生再读,突出了“ 海誓山盟 ”“紧紧搂抱”“歌吟”“亲吻”,有些同学善意地笑了)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都觉得你们已经学会从散文诗本身的特点去感受语言。但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去表情达意、抒发感情的。我们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感受出语言背后的东西。好,继续。生:“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海
18、浪与海岸嬉戏着,但海岸不理“我”。“我” 依旧要重复,这些都说明了“我” 的执着:为了爱情而百死不悔,即使无法相拥相抱,也在坚持。最后“终身的工作” 也体现了另外一种语气,一辈子无法自拔。问题:(1)请结合新课改理念,试评析该教学片段中的两处优点。(2)请结合本课教学,给该教师提出合理建议。16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 1718 题。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 天才无非是忍耐。”大写的“人” 又怎能逃脱苦难的磨砺呢?在困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铸就人生的不屈与辉煌,何足畏哉!大漠千里,黄沙漫漫,驼铃
19、悠悠。你,一个柔韧的奇女子,王嫱,演绎出让人感伤的出塞的神话。一个江南水乡浸透温婉气息的女子却要在风沙裹蚀下把青丝熬成霜白,枯萎了红颜。又有谁不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而你,昭君,只是怀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阳下无语的青冢。你,变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华夏史册上为民族和平而牺牲的永世光辉,熠熠生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 ,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 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转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 一蓑烟雨任平
20、生” 岂不快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消!”郑袖的谗言,子兰的徘谤,怀王的昏聩,那儿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闾大夫!痛心与失望,如此被排挤,命运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颗赤子之心!试问,世上还有如你一样的人么?感念朝廷的日益衰败却无力相助。于是,你,自沉汨罗,多么可歌可泣的举动,离骚中甸甸都是你的一片丹心!“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润如酥,你,范蠢,携西施泛舟西湖,散发扁舟。何必留恋勾践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可以共苦,难以同甘,世人谁不留恋名利权位,可你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盖主皆殒身的教训。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写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
21、生准则。放弃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运。人生中总会有很多充满艰辛的际遇,充满荆棘,扑朔迷离。可是,我们也总能够变际遇为机遇,抓住机遇,成就伟岸。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18 请结合具体内容对作文进行评析。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 1921 题。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乎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22、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研讨与练习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象。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
23、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并要有一些社会发展史常识。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3“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话中的 “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四、下面各画线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2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不足 为外人道也单元介
24、绍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课文导语你是否知道“ 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它就出自这篇课文。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当时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是按照他的社会理想来编织故事情节的。读后还要仔细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 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
25、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 48 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19 赏析桃花源记语言特色,不少于 200 字。20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1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5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诗歌游山西村是南宋名家陆游创
26、作的七言律诗。A 项,剑南诗稿因陆游纪念其在四川剑阁以南地区的牛活而得名,诗集共收录陆游诗词 9344 首。B 项,渭南文集困陆游晚年被封“渭南伯”而得名,文集共收录陆游自编词文五十卷。C 项,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D项,六一诗话因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而得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论专著。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济南的冬天主要介绍了冬天济南的天气之好与济南小山的可爱、生动、美丽,表达了对济南自然之景的赞美以及对济南的热爱之情;B 项,风雨展现了狂风暴雨中种种事物的情态,表现了风雨之大与猛烈;C 项,雷雨以 1925 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
27、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其属于反映时代社会类主题的话剧,不是描写自然之景的作品;D 项,秋天一诗通过描写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我用残损的手掌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想象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C 项死水创作于 1925 年,是一首充满着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与彻底不妥协的战歌,诗人闻一多怀着对祖国炽热的爱、由衷的希冀从美国归来,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令他痛心与失望。D 项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爱之深,深到要和祖国的土地
28、融为一体。而 B 项双桅船是朦胧派诗人舒婷 1982 年的作品,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等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这首歌并不含有爱国与思乡情绪。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指的是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A 项是欧亨利的作品,B 项是莫泊桑的作品,C 项是契诃夫的作品,而 D 项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列夫.托尔斯泰所作的人物传记。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中的“乡”通“向”,意为“从前,以前”;A 项中的“
29、厝”通“措”,意为“放置”;C 项中的“圉”通“御”,意为“抵挡”; D 项中的“衡”通“横”,意为“梗塞”。B 项中无通假现象,故当选。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船行至大海中,最怕遇到恶劣天气,此句中的“明月”正预示天晴,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B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此句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诗中景物意象动静结合,展现给人一幅鲜明生动、和谐宁静的秋景图。C 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诗句中的意象“梧桐叶黄”烘托出了深宫之中萧瑟、凄凉的气氛。D 项诗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主要描写了词人与恋人即将分别、难舍难分的
30、情景,“寒蝉”这一意象的运用,渲染了词作中的离别凄情。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现代汉语中儿化音可用于表达亲切、喜爱的情感或表示轻、小、少等类似意义,同时还有区分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题干分析可知,本题要求找出“儿”表示儿化音的一项。A、C、D 三项中“儿”为后缀,是儿化音;而 B 项中“儿”是实词,表名词“儿子”的意思,不属于儿化音。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3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故 D 项表述 “有重点地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有误,当选。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
32、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范文系统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选文标准所选取的供师生阅读与学习的课文系列。“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选取的诗文,都属于范文系统。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教师布置的内容虽然多,但都是能够围绕主题开展的活动,这样能够给字生提供吏多的选择余地,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虽然设计了四道作业题,但只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两题作答。这种作业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与“减负”理念背道而驰。作业设计由易到难,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却忽略了阅读能力发展。13
33、【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所给的是一则拓展式课堂结束语,但作者是仅从人物和内容上进行了拓展,没有从语言、结构上进行拓展,故 C 项表述错误,当选。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错在“运用讨论法”,案例中运用的是谈话法; B 项说法错误,理解文章既需要借助文本又需要联系实际;C 项说法不当,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爱桥包括爱桥的形式美与寓意美,并未过多拖延课堂,有助于之后教学活动的展开。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题干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展示小组搜集的相关语文资料,并在展示过程中对部分用语类别进一步展开总结分类
34、,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故 C 项说法有误。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1)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恰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的切人点选择恰当。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教师以学生的学和文本的特点确定阅读的方法,以对读的指导为主线,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法指导。上得实在,上得扎实。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管学习和运用何种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要发挥恰当,不能太强,刻意把学生引向预设的领域,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阅读);但也不能过分弱化,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对目标和过程恰当地跟踪、调控和指导,能有效达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本课教学中,教
35、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始终在教师的心中。学生在思考和发言时从未受到预设的束缚及时空的限制。因此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体现得十分充分。自主合作学习使课堂释放出更大的空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动置疑、互动解读,形成教学对话的最佳状态。学生除了注意到了对内容的理解,还体会了语言的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美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这是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和熏陶的结果,是学生深入探究、合作攻关的结果,也是学生多维互动、互相启迪、思维碰撞的结果。(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该教师的教学
36、不失为典范,但有机联系生活,提升学生人文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更应是重中之重。该片段中,如果教师在进行阅读引导时,能创设出更多的教学情境,就能形成比直接指出更好的效果,更益于学生进行长期的语文学习。17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 伦巾”应改为“纶巾” ;第段,“ 徘谤”应改为“诽谤”。病句:第段,“ 又有谁不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成分赘余。应改为:又有谁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18 【正确答案】 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其在结构与内容上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从结构上来说,其以人生难免经受磨难,但人可以抓住机遇,变磨难为机会,成就不平凡的一生作为开篇立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后分段举例从正面支
37、持文首的观点,最后以古照今,总括全文。作文结构完整而有序,条理清晰,议论有据。其次从内容上看,本篇作文中心部分对四个历史人物际遇的举例写得十分出色。小作者以流畅优美的语言,以古诗词典故或直接或间接的巧妙引用,将全文内容丰满充实起来;其中心论点也更加具有说服力,体现出小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与文学积累。例如第段写苏东坡不拘于官场被谄的苦难。借着被贬黄州为机遇而造福当地百姓,名成千古。段首以赤壁赋原旬“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来表现苏轼处世的旷达与内心的阔大,既有助于行文,又展现了小作者个人的文学素质。作文中同样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一是举例时可以通过正反举例来对比体现抓
38、住机遇的重要性。对于此篇作文,常用的反面举例,如项羽未能抓住机会而自刎乌江,终不能成霸业等,都可取来用作素材。二是各文段中虽然写的是主人公抓住机遇,名垂青史,但却少有提及与“机遇” 有关的词,缺少与文题的相互照应,略有瑕疵。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桃花源记出自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之手,主要记述了一位渔人无意中闯入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个和平恬静,人人劳动,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一千多年来,它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语言风格具有明显特色,即语言朴素,形象生动。作者在对桃花源内外景象的描绘中,用语平实,层次感强。如在描写桃花源外面的景色时,作者写到“忽逢桃花林,夹
39、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一幅迷人的暮春桃林图,正是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所描绘出来的。有景有物,有色有香,反复咏叹,使读者犹如置身于艳阳高照、芳草葱茏的桃林堤岸,看遍粉红的花瓣被微风轻抚,而后纷纷落下的自然美景。还有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所见景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些语句,朴素且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这样生动质朴而又寓意深远的语言构成整篇文章的主体风格,成就了桃花源记千百年来的脍炙人口。20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背诵课文。借助工具书及
40、注释翻译课文,梳理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总结本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以读促思,感悟并理解文意。合作探究,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 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2)确定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义
41、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应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而单元导语部分也指出,学生学习本单元时,应借助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意,注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与深层内涵。据此设计以上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和兴趣,但对文章内涵的探究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采用合作讨论教学法,配以教师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欣赏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据此设置了以上过程与方法目标。文本特点: 桃花源记 以虚构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42、人劳动,平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美好的丰十会理想,从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据此设置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1 【正确答案】 桃花源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片段设计一、设疑激趣导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那么这人间仙境究竟美在何处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桃花源记,一起走进这桃源胜境。二、深入品读1品读景美设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一、二段,请学生发挥想象,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描绘桃源内外的美景。引导:描绘时,应抓住具体的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尽可能采用一些贴切的修辞手法,最后以抒情结束。(一位学生描绘,另一
43、位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描绘,最后教师评价,总体上肯定、鼓励,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2品读人乐设问:桃花源外的桃林清新、美好,桃花源内的田园风光恬静、迷人,那么桃花源内的人呢?(桃花源的人淳朴、好客、快乐 )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人们为何如此之乐?自由朗读第三段。引导:联系当时桃花源外的社会环境来发散思考。3品读情感设问: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这样的世界?(作者借此文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引导:梳理课文细节内容,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历史环境来进行思考,展开讨论。三、巩固延伸拓展思考:桃花源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对这种理想,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可综合课文文本内容、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已学的历史与政治方面的知识等,对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构建的合理性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允许有不同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指导)四、总结提高总结:教师引入本课总结,由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收获和感受。提高:搜集关于理想的名言,深入理解陶渊明的情怀。如巴金的“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史立兹的“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