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2 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A)能力(B)气质(C)性格(D)需要3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4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B
2、)维果茨基(C)赞可夫(D)斯金纳5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6 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B)成就动机(C)赞许动机(D)交往动机7 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8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9 上位学习又称( )(A)类属学习(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10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3、(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D)规则学习11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12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3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14 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
4、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B)提出问题(C)理解问题(D)分解问题15 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_,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_方面,能力具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指个体现在实际“_”,其次它又指个体将来 “_”。17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_,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_反应。18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 20 生纪 50 年代依据统计
5、学原理提出了_的概念。_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团体中的_,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给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_。19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_、_、_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20 强化是指能够提高_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强化是_学说的核心。21 在读一首诗时,某生学习 10 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22 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_。23 儿童对学校环境、教师或学习活动的强烈恐怖反应称之为_。24 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群体成员_。25
6、 从宏观、自上而下研究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代表人物是_。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简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27 简述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28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29 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30 简述知识的类型。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试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4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A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B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7、】 C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A二、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16 【正确答案】 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学习 所能为者 可能为者17 【正确答案】 障碍或干扰 情绪18 【正确答案】 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 相对位置 相对分类19 【正确答案】 挫折 焦虑 紧张20 【正确答案】 操作性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21 【正确答案】 过度学习22 【正确答案】 认知阶段23 【正确答案】 学校恐怖症24 【正确答案】 对群体的信奉程度25 【正确答案】 麦克里兰
8、德三、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6 【正确答案】 教学评价不等同于测量和测验。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而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想。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
9、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27 【正确答案】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对于复杂的问题而言,要了解问题的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子目标所需要的算子。在认知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即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随着对某一技能的不断的练习,学习者对解决问题的法则的言语复述逐渐减少,而能够直接再认出某一法则的可适用性。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
10、,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于扰。安德森认为,复杂的技能的学习可以分解为对一些个别成分的法则的学习。但这些个别成分并不是分散、孤立的,而是可以组织成一个大的技能学习过程。28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教学时最好同时呈现若干正例,以一个个的例子来说明。同时,如有可能,教师最好能利用机会把正反两种例证同时加以说明。这样,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将更加容易。因为反例的适当运用,可以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利于加深对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的认知。(2)正确运用变式
11、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
12、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29 【正确答案】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即心智技能包含有程序性知识的成分,心智技能的掌握需结合知识的学习才能有效实现。许多研究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心智
13、技能形成。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脱离知识的学习而空谈创造性的开发,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30 【正确答案】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知识可分为如下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
14、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大类。四、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31 【正确答案】 (
15、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
16、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
17、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