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7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0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 6 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 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B)上弦月(C)新月(D)下弦月2 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B)日食、小潮(C)月食、大潮(D)月食、小潮2 北京时间 2014 年 7 月 14 日 3 点 20 分世界杯决赛在里约热内卢(2257S,4312W)的球场正式开始,直播期间电视台播放雕像(位于山顶,高 30 米)拥抱太阳画面成功抢镜(左下图为地理位置
2、示意图,右下图为直播画面),据此回答问题。3 图中直升飞机航拍的可能拍摄地点是( )。(A)(B) (C) (D)4 若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同样场景,选择的日期是( )。(A)3 月 1 号前后(B) 6 月 1 号前后(C) 9 月 1 号前后(D)12 月 1 号前后4 地下水埋藏深度对植物影响很大。假如植物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就会因缺水而死。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下图是“青海四川江西台湾”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5 图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主要原因是此处( )。(A)受海洋影响,降水量增多(B)受地形提升影响,降水量增多(C)河道弯曲
3、,排水不畅(D)土质疏松,下流能力强6 乙区域要选择四种植物 143 对 EFGH 四地绿化,它们的根深如表一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植物在 E 地可良好生长(B) b 植物在各地都能种植(C) c 植物在 F 地不能成活(D)d 植物在 H 地会因缺水而死亡6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7 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450 米(B) 650 米(C) 750 米(D)850 米8 图示区域为发展旅游业,拟开发下列旅游产品,你认为合理的是( )。(A)湖光山色(B)幽谷藏寺(C)激流飞瀑(D)险滩峡谷8 下图是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一张风积地
4、貌图,读图完成问题。9 与乙地相比,甲地( ) 。(A)风力大(B)湿度大(C)昼夜温差大(D)植被少10 该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B)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C)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D)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10 下图是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1 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12 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B)生
5、物、土地资源的差异(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12 下图是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3 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率特征的是( )。(A)(B) (C) (D)14 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B) 19301950 年(C) 19501970 年(D)19701990 年14 下图是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5 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16 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能( )。(A)沿铁路线较强(B)沿干道较强(C)沿环路较强(
6、D)区域内无明显差异16 下面地貌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左图为飞来峰,其上的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右图),读图回答问题。17 飞来石属于( ) 。(A)冰川搬运物(B)火山喷发物(C)太空陨落物(D)风化球状物18 飞来峰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一断裂一抬升(B)沉积一侵入一隆起一侵蚀(C)板块碰撞一火山喷发(D)沉积一褶皱一背斜成山18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问题。19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A)落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
7、叶林、草原、荒漠20 2011 年 11 月 4 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B) (C) (D)20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问题。21 如果 a、b 、c 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 ) 。(A)(B) (C) (D)22 如果 a、b 、c 分别代表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B) (C) (D)23 如果 a、b 、c 分别代表影响
8、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是( )。(A)(B) (C) (D)23 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下面左图和右图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问题。24 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 )。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A)(B) (C) (D)2
9、5 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二、简答题2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的启示有哪些?27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简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三、材料分析题27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 2010 年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问题:28 归纳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29 分析河南、四川、湖北
10、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30 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某中学的地理课堂上,一位老师这样问一个学生:“今年夏季的七月份,北京下了一场 60 年一遇的大雨,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你能不能分析下这场大雨的成因?”材料二一位地理老师这样提问一位学生:“钓鱼岛自古为中国的领土,从钓鱼岛的地理成因上也能证明这一点,你能不能简要的分析下钓鱼岛的成因呢?”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哪种类型的提问方法?优点是什么?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教师“ 城市化的影响
11、 ”教学片段:师:(播放背投) 这是一种变化,注意它的年代。黄色的范围越来越大,而且有规律地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猜猜看。生: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师:对,但是我们还能看出来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总人口增加了,二是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增加了,还有就是同学们说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这就构成了城市化的三个标准。这里面的核心标准是什么?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说明了什么问题?同学们现在看看这个背投上反映出来的变化,思考一个问题:随着这样的变化的产生,会带来其他什么样的变化?现在,咱们分成八个小组,在纸上用比较粗一点的笔写大一点的字,用准确的语言,把你
12、认为随着这个变化会产生的变化写在这张纸上。一个变化,写在一张纸上。一会儿我们要看的是,哪一个小组给的变化最多、最准确?(学生分组讨论)问题:32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使用了什么样的讨论方式?33 结合材料说明,这种讨论方式有哪些特点?四、教学设计题33 阅读关于“ 河流地貌的发育 ”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 河流地貌的发育”的内容。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
13、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417a)。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图 417b)。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拓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417c)。 (二)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
14、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形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就形成广阔的洪积一冲积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广阔的河漫滩平原。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
15、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要求:34 对课标要求进行解读并设计教学目标。35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7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北半球中纬度,月亮大部分时间应该在人的南方。新月和上弦月仅在上半夜可见。清晨六点是见不到的,而满月清晨六点应该在地平线附近,所以只有下弦月才能出现在那个位置。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清晨六点,月亮处于乙处说明月亮和太阳同时升起,此时正是农历的初一前后,
16、月亮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可能会发生日食现象,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在一条线上,是天文大潮期。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经度判断,里约热内卢位于西三区,北京时间 7 月 14 日 3 点30 分时,直播到 50 分钟时,北京时间为 7 月 14 日 4 时 20 分,里约热内卢地方时是 7 月 13 日 17 点 10 分。7 月南半球是冬季,太阳自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昼短夜长,此时正值日落时间。读右图可知,拍摄点应在雕像东南边处,朝向西北方拍摄。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7 月 14 日与 6 月 22 日相差 22 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
17、线南侧附近,直射点再次回到该位置,须是与 6 月 22 日相差 22 天左右,因此是 6 月 1 日左右,选 B。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左图是沿“青海四江西台湾”一线所做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曲线:根据图中的经度标尺可知,甲地位于 105E 附近,地下水埋藏较浅,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可以推断,甲地应该在四川盆地西部,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故选项 B 正确。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 E 区海拔在 149150 米之间,等地下水位大于 149 米,所以 E 区的地下水埋藏深度不足 150-149=1 米,a 植物的根深 1 米,所以 a 植
18、物在E 区可以良好生长;同理 H 区的地下水埋藏在 24 米之间,b 植物根深 12 米,所以 b 植物在 H 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d 植物根深,41 米,则可以生长,排除选项 B、D ;F 区地下水埋藏在 13 米之间,c 植物根深 36 米,所以在 F 区能成活,故选项 A 正确。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村的海拔处于 300400 之间,山顶的海拔处于 9001000 之间,所以甲村与山峰的相对高度应该大于 500、小于 700,故只有 B 选项符合题意。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区域位于河谷地带,中心地区为河流和湖泊,周围是山地,适合发展的是湖光山色的旅游产品。图示
19、区域的寺庙位于山顶处,并非幽谷藏寺;瀑布一般出现于陡崖处,依据图可知,图中并无陡崖地形;根据等高线和比例尺判断,河谷两岸并没有陡峭的峡谷,河流也未形成险滩,发展险滩峡谷并不适合。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乙两地分别处于沙丘的背风坡和迎风坡,所以乙地风力大于甲地、蒸发旺盛,湿度小于甲地。由于甲地处于背风坡、湿度较大,甲地昼夜温差较小,植被应该比乙地更多一些。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图为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图上乙处于迎风坡,故风来自西侧,为流动性的新月型沙丘地貌。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会形成移动沙丘;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大部位于南半球副
20、高地区,受副高和离岸东风控制,不大可能形成新月形沙丘,更不会受西风的影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和阿塔卡马沙漠的大气环流状况相似,也不可能形成图示的新月型沙丘:塔克拉玛干沙漠处于中国的西部,沙漠西部以西北风和西风为主,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种群数量低纬多于高纬,森林多于旱地,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信风带多于西风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陆地面积大的地方,城市数量也多,而气候适宜的地区,城市数量与规模也比较多。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读图,从 1910 年到 1970 年,迁移人口变化不大,但迁移人口所
21、占的比重却持续稳定下降,说明这段期间该国人口总数持续稳定增长。1970 年后迁移人口增长快,占总人口比重增长较慢,说明人口总数继续增长,只能是符合,所以 A 对。图中 1950 年后,如果人口总数不变,迁移人口增加,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会呈正比例增长,B 错。、图中总人口出现下降时期,与迁移人口比重下降不相符,C、D 错。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前面分析,在图中人口总数增长最快的时段是曲线坡度最大的时段,约在 19501970 年。从迁移人口数分析,19501970 年,迁移人口数变化不大,但是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小,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增长最多,C 对。A、B、D 错。15
22、【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该城市的规划交通线以直线和圆环为主,形状规则,证明该地的区域规划受地形的限制较小,当地的地形最有可能是平原。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郊区城镇大都分布在干道的两侧,说明城市的服务功能沿干道较强。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图片上岩石形状看,岩石没有尖锐的棱角,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特征,所以 D 对。冰川漂砾只在山下堆积,不会出现在山顶, A 错;火山弹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周围的岩石应该是玄武岩(喷出岩),这里却是花岗岩(侵入岩),B 错;在陨石表面有许多指印形状的小凹坑,这是陨石与高温气流相互作用烧蚀后留下的痕迹。图片上看不出有凹坑
23、,石头表面比较平滑,所以 C 错。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花岗岩的形成,是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地壳上部一般是沉积岩,所以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由岩浆侵入形成,侵入岩是在地表下,所以要有地壳运动、隆起,使地势抬高,然后再被外力侵蚀,由于岩石性质的差异,出现这种奇异景观。所以只有 B 对。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四川出发,前往西北,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越过秦岭之后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再往西走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的草原和荒漠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酒泉地区为荒漠带,有大片未利用的荒地,可
24、用于风力发电。另外,酒泉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资源丰富。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城市化水平高,则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符合,故选 B。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主要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力投入多,科技投入较低。C 符合题意。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炼铝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能源消耗量大,多分布在火电站或大水电站附近。应选 A。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以得知,浅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地势较高,且都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则主要是工农业用水较多且地表径流稀少的平原。2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5、地下水漏斗并不能导致地下水污染,B 错;浅层地下水位过高会到导致土地盐碱化,漏斗则会减缓土地的盐碱化,C 错:浅层的地下水漏斗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的养分,D 错;浅层地下水漏斗会在枯水期中断地 F 水对河流的补给,导致河流干涸断流。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可持续发展一课中,要通过各种事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引导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教学中,可布置测量“正午太阳高
26、度角”探究活动,连续测一个月到一学期。每周汇报结果,进行小组汇总,最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德国鲁尔区一课中,可让不同学生说出他们对于发展鲁尔区的不同措施和方向,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和理念;在课后作业中为学生提供不同广度和深度的学习材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性别,进行因材施教和因性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等,可以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
27、法等。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例如。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教学书中的地理图像、地图册等为主要媒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更多的途径获取地理信息。并学会应用。27 【正确答案】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1)辅助教学,易于理解 水循环若只以文字形式呈现往往会显得纷杂凌乱,不容易在学生脑海形成具象的概念,而通过教师在讲课时,在黑板上画出来的示意图呈现相关知识点,则相对来说内容简单,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呈现,辅助文字
28、教学,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绘制简图,可以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较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示意图可以将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的相关知识点都鲜明地反映在其中,使学生易于理解,并可以激发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目的。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29 【正确答案】 3 省与 3
29、 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 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0 【正确答案】 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31 【正确答案】 材料体现的是理解提问的方法。理解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
30、理解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等,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更深入的理解。32 【正确答案】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使用的是“头脑风暴” 式的讨论。33 【正确答案】 “ 头脑风暴 ”讨论法有以下三个特点:教学过程比较容易操作。片段中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课堂上,不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特殊的准备。这种方法的组织也比较容易,不需要特殊的教学技巧,除了纸条外,也不需要其他特殊的工具或仪器设备,任何条件的学校都可以使用。学生的参与度高。从片段中看,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分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分类。主题在这些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贯穿始终,表
31、现了很高的学生参与程度。因为活动带有竞赛性质,学生精神容易集中。教学方式与教学主题的契合度高。“ 头脑风暴”式讨论的特点前面已介绍过。像城市化、环境问题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问题。很适合使用“头脑风暴” 式的讨论方法。这种开放性较大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已有的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四、教学设计题34 【正确答案】 课标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 结合 ”,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实际例子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 ,属于理解
32、层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外力因素。人教版教材相关的教学要求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b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过程与方法 a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
33、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升读图分析、归纳能力。b以“问题为中心 ”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学生开心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c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并迁移到其他河流地貌以及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b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c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35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教学过程要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由远到近展示本地一条河流,溯源而上浏览观察下游到源头的河流地貌(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展现地理信息)。请学生判断下面多个图片分别属于侵蚀地貌还是堆积地貌? 图片展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说清河
34、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概念。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一 1请学生看书,并以四个小组长为中心,自由讨论,然后提问。首先各组互相点号提问解答,其次自由互问。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尤其错误信息)以备总结时点评纠正。 2多媒体展示讨论内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谷凹凸岸的辨别。 3讨论互问过后,教师请每组同学同步分别做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个实验研究,教师进行指导点评总结。 模拟实验操作: 溯源侵蚀一一做成阶梯状的两层,做一个凹槽模拟河床,在高处慢慢倒水观察。 下蚀做成小坡度的一层做一个凹槽模拟河床,慢慢倒水观察。 侧蚀做成弯曲的较平的一层,做一个凹槽模拟河床,慢慢倒
35、水观察。 4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5多媒体展示河谷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并在黑板上画河谷剖面图加以说明。 6教师重点提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初期:形成“V”字形峡谷。 形成期: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形成槽形河谷。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二 1请学生看书,以四个小组长为中心,自由讨论,然后提问。首先各组互相点名提问解答,其次自由互问。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信息(尤其错误信息)以备总结时点评纠正。 2多媒体展示讨论内容,并说出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 3讨论互问过后,教师请每组同学同步做实验分别演示洪积扇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教师要注意用关键字进行指导点评总结。 模拟实验操作: 冲积扇做成类似山谷地的形状,在高处慢慢倒水观察流水出了谷口时的情况。 河口三角洲做成类似河海交界处,弄一个凹槽模拟河床慢慢倒水观察。 4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5教师重点讲解洪积扇或冲积扇成因。 6课堂提问:教师展示四幅素描图(如下页图),请学生判断下面哪幅是山区河流的冲积扇?哪幅是长江三峡? 哪幅是长江的荆江河段?哪幅是河口三角洲? 7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A 图是长江的荆江河段,B 图是山区河流的冲积扇, C 图是河口三角洲,D 图是长江三峡。最后欣赏师生野外考察的图片与视频,并请组长加以描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