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84KB ,
资源ID:89910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91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述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B)物体做曲线运动,其所受的外力不可能是恒力(C)不管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物体都有可能做直线运动(D)不管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物体都有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2 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3 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 I,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边与导线平行。线框由静止释放,在下落过程中( )。 (A)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保持不变(B)线框中感

2、应电流方向保持不变(C)线框所受安培力为零(D)线框的机械能不断增大4 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 v0 运动。设滑块运动到 A 点的时刻为 t=0,滑块距 A 点的水平距离为 x,水平速度为 vx。由于v0 不同,从 A 点到 B 点的几种可能的运动图像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表示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 ) 。 5 a 是地球赤道上一幢建筑,b 是在赤道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面 9.6106m的卫星,c 是地球同步卫星,某一时刻 b、c 刚好位于 a 的正上方(如图所示),经48h,a、b、 c 的大致位置是下列选项中的 (取地球半径 R=6.4106m,地球

3、表面重力加速度 g=10ms 2,= )( )。 6 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 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 90、半径为 R 的扇形 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 45入射角照射到 OA 上,OB 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圆弧 AB 上的光,则圆弧 AB 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 7 一位蹦床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弹簧对运动员的弹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通过传感器用计算机绘制出来,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结合图像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运动员质量为 45kg(B)运动员达到最大加速度时对蹦床的压力为 2150N

4、(C)运动员离开蹦床能够上升的场大高度为 3.2m(D)在 4.2s4.8s 内,该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8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传到 M 点时波形如下图所示,再经 0.6s,N 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 A 和频率 f 分别为( )。 (A)A=1m f=5Hz(B) A=0.5m f=5Hz(C) A=1m f=2.5 Hz(D)A=0.5m f=2.5 Hz二、简答题9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木楔倾角为 角,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木楔的斜面上时,正好能够匀速下滑。如果用沿与斜面成 a 角的拉力F 拉着木块匀速上滑,木楔的上述过程中始终保持静止。试求:

5、 (1)a 角为何值时拉力 F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2)拉力F 最小时,水平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大小。10 一赛艇停在平静的水面上,赛艇前端有一标记 P 离水面的高度为 h1=0.6 m,尾部下端 Q 略高于水面;赛艇正前方离赛艇前端 s1=0.8m 处有一浮标,如图。一潜水员在浮标前方 s2=3.0 m 处下潜到深度为 h2=4.0m 时,看到标记刚好被浮标挡住,此处看不到船尾端 Q;继续下潜h=4.0m ,恰好能看见 Q。求: (1)水的折射率 n; (2)赛艇的长度l。(可用根式表示)三、案例分析题11 原始物理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的能够反映物理概念、规律本质且未

6、被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和事实。与原始物理问题对应的是抽象物理问题,是指从实际问题中分解、简化、抽象出来的,为巩固物理概念、规律而编选的物理问题,传统物理教学中的物理习题即是抽象物理问题。【例 1】在校运会上,你们班同学李莉的铅球成绩是 8.06m,若只给你提供一根皮尺,试估算铅球被水平推出的过程中,李莉对铅球所做的功。【例 2】将一个质量为 0.5kg 的小球水平抛出,抛出点距离地面的竖直高度为1.5m,小球最后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 9.0m,不计空气阻力,求将小球抛出过程中对小球所做的功。其中例 1 为原始物理问题,例 2 为抽象物理问题。某教师在讲授了动量定理一节之后,为了解学生对动量

7、定理的掌握情况,呈现了这样一个原始物理问题:自动称米机已在许多粮店被广泛应用,买者认为:因为米流到容器时有向下的冲力而不划算;卖者认为:当预定米的数量满足时,自动装置即刻切断米流,此刻尚有一些米仍在空中,这些米是多给买者的,两者的说法听起来都有道理,那么你认为呢?从理论上论证你的观点。面对这样一个客观真实的原始问题,学生本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家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同学们统一了初步的看法:称的读数本质上是外界对称盘的作用力,在本题中,若切断米流时,米对称盘的总作用力等于最终称盘内所有米的重力,则自动称米机就是公平的,否则买方和卖方

8、总有一方吃了亏,另一方占了便宜。弄清了问题的实质之后,同学们继续深入思考,将这一原始的实际问题,根据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简化抽象为物理问题,并进一步利用正确的物理模型及数学工具解决该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原始物理问题在物理教学和物理教学评价中的作用。12 下图是某教师对“ 弹力 ”一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资源应用流程和作用图。 请根据此图,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对该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析。四、教学设计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高中物理某教材“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一节内容。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从前两节的分析可以看到,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那么,碰撞过程也

9、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吗?例如,两个物体相碰,碰撞之前它们的动能之和与碰撞之后的动能纸盒箱等吗? 思考与讨论 在本章第 1节开始的演示中,一个钢球与另一个静止的钢球相碰,如果两个钢球的质量相等,第一个钢球停止运动,第二个钢球能摆到同样的高度,说明这个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碰撞过程能量守恒。 碰撞过程中能量总是能守恒吗?我们分析一个例子。如图 16.4-1,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 m,碰撞以前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 v向它撞去。碰撞以后两个物体黏在一起,成为一个质量为 2m 的物体,以速度 v继续前进。 这个碰撞过程中能量(总动能)守恒吗? 可以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v,也就是

10、用 v 表示 v,然后分别计算碰撞前后的总动能。 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elastic collision);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inelastic collision)。 近代物理学中,经常遇到的是微观粒子间的碰撞。微观粒子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所以我们重点研究弹性碰撞。思考与讨论 我们考虑一维弹性碰撞。在本章第 1 节开始时的演示中,大家已经观察了两个质量相等物体的碰撞、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物体的碰撞,了解了它们碰撞前后速度变化的特点。现在把它们的碰撞看做弹性碰撞,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情况下碰撞前后速度的变化情况。 假设物体m1 以速度

11、 v1 与原来静止的物体 m2 碰撞,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我们的任务是得出用 m1、m 2、v 1 表达 v1和 v2的公式。 碰撞过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据此可以列出包含上述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方程,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于是可以列出另一个方程。两个方程联立,把 v1和 v2作为未知量解出来就可以了。 图 16.4-2 所示的碰撞发生后,两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 我们对几种情况下这两个式子的结果作些分析。 m 1=m2,即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 这时 m1-m2=0, m1+m2=2m1。根据(1)、(2) 两式,有 v 1=v v2=v1 这表示第一个物体的速度由v1 变为 0,

12、而第二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的速度等于第一个物体原来的速度。若 m1m 2,即第一个物体的质量比第二个物体大得多 这时 m1-m2=m1.m1+m2=m1。根据(1)、(2) 两式,有 v 1=v1 v1=2v1 这表示碰撞后第一个物体的速度没有改变,而第二个物体以 2v1 的速度被撞出去。 若 m1m 2,即第一个物体的质量比第二个物体小得多 这时 。根据(1)、(2)两式,有 v 1=-v1 v2=0 这表示碰撞以后第一个物体被撞了回去,以原来的速率向反方向运动,而第二个物体仍然静止。 这里从理论上那个讨论了本章第 1 节开始是的实验,如果在这些讨论之后再做那个实验,你是不是对科学理论

13、与实验的关系有新的体验?材料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相关的内容标准:(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材料三: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已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根据上述材料,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8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当作用力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

14、做直线运动,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变化,故 A 错误,C 正确;B 项,物体做曲线运动,其所受的外力可能是恒力,如平抛运动,只受重力,故 B 错误;D 项,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且合外力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恒力作用下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故 D 错误。故选 C。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B 项,霜冻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C 项,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D 项,冰雹是夏天下雨的时候水滴凝固而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C。3

15、【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为磁感应强度随线框下落而减小,所以磁通量也减小,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不变,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的分解与牛顿运动定律。从 A 选项的水平位移与时间的正比关系可知,滑块做平抛运动,摩擦力必定为零;B 选项先平抛后在水平地面运动,水平速度突然增大,摩擦力依然为零;C 选项,水平速度不变,为平抛运动,摩擦力为零;D 选项,水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摩擦力,故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 D 项所显示的情形。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由于 c 是地球的

16、同步卫星,所以 c 总是在 的正上方,选项 A 错误。由公式 ,带入数据可得 b 的周期 。经过 48h 后,6 转了8.64 圈,所以选项 B 正确。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玻璃柱体的折射率为 ,由 sinC=1n 可知光在玻璃柱体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45。又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入射角为 45的光线折射角为 30。从O 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沿半径从 C 点射出。假设从 E 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在到达D 点时刚好发生了全反射,则ED0=45,所以DOE=15,由此可知 =45,所以此角对应的弧长为 R 4,即弧 AB 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 R4,故选项B 正确。 7 【正确答案】 C【

17、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运动员的重力为 G=mg=500N,则质量 m=50kg,故 A 项错误;运动员达到最大加速度时蹦床对运动员的弹力为 2500N,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此时运动员对蹦床的压力为 2500N,故 B 项错误;由图看出, 6.88.4s 运动员离开蹦床做竖直上抛运动,则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t=8.4s-6.8s=1.6s,运动员离开蹦床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 ,故 C 项正确;在4.24.8s 内,蹦床对运动员仍有弹力,所以该运动员处于的不是完全失重状态,故 D 项错误。故选 C。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图可知,此波的振幅是 0.5m,所以选项 A、C 错误。又由经

18、过0.6s 后,波从 M 点传到 N 点,经过路程为 6m,可得波速 v=xt=1 ms,由图可知波长 =4m,所以 T=v=0.4s ,所以 f=1T=2.5Hz 。所以选项 D 正确。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当 m 在木楔上匀速下滑时,对 m 进行受力分析 当 m 受拉力 F 匀速上滑时,对 m 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2)因 F 取最小值,即 a=,则根据题意可知 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2,则 当 (0, )时,将M 和 m 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 当 时,将 M 和 m 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该系统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故 f 静 =0; 当 ( )时,将 M 和 m 看

19、作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 10 【正确答案】 (1)做光路图如下图 三、案例分析题11 【正确答案】 由于原始物理问题是客观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因此,必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个体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同时,由于原始物理问题所具有的生态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过程必然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面对一个信息庞杂,客观真实的原始问题,学生很难找到可以拿来直接仿效的原型,需要经过分解、简化、抽象等思维过程以及对原始问题加以直觉的认识、分析和判断过程,不断尝试对问题进行探索。因此,在原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充分开放,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0、,通过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以原始物理问题为载体的物理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已超越了一般功利性的目的,成为教学有机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给学生带来乐趣,促进其自然发展的美好事物。在这里,学生不是为了某种功利性目的而被动接受评价,而是主动参与其中,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评价的内在价值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原始物理问题作为一种评价工具,也具有传统的抽象物理问题所没有的独特的优势。一是,原始物理问题具有情境的复杂性,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首先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对原始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等将其转化为抽象物理问题,然后再利用物理知识

21、及数学工具进一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因此采用原始物理问题作为评价的载体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在哪些环节存在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二是,原始问题由于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与情境性,因此,在以原始物理问题为试题的测验中,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学生从在题海战术中训练出来的考试机器中脱颖而出。三是,以原始物理问题作为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方法,这与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培养目

22、标是一致的。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过程是相似的。因此,以原始物理问题为试题进行评价,有利于利用其导向功能,抑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以及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在物理教育中的泛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12 【正确答案】 教师在这节课中充分发挥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紧密相连的特点,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天然的教学资源,合理、艺术地加以利用,选取那些学生有着感性认识的物理现象作为学习物理的背景,为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探索新规律提供一个开放生动、轻松和谐的学习空间,促进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的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和谐发展。教师在

23、这节课上所利用的教学资源既丰富又恰到好处,除了实物展示、演示实验、视频播放以外,还有自己动手拍摄的照片等。所用的每一个教学资源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和作用,学生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加上教师的语言(这本身就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整个教学过程无不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新课程“ 三维目标 ”中统一融合的要求。四、教学设计题13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

24、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提问:(1)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 F 内 F 外 的条件)(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4)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 (二)进行新课 1展示投影片 1,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重锤自 h 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 m 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 F,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 L 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

25、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 F 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 Mg(h+L)+mgL=FL=0。 (2)归纳:第一阶段,M 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 不动,直到 M 开始接触 m 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 与仇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 F 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 有速度, ,而 m 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 与 m 就具有共同速度,即 m 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和 m 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是有损失的 )

26、 (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0=(M+m)v;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 m 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 v0 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 M 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

27、同速度为v,则有 (M+m)v 0+0=(2M+m)v。 解得小球速度 。 (2)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提醒学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 (3)归纳 明确以下的内容: 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 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 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 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 v0。 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

28、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3展示内容如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 A、B 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 pA=5kg.ms,P B=7kg.ms ,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 A、p B 可能是( )。 A:p A=-3kg.ms ;p B=3kg.ms B: pA=3kg.ms; pB=3kg.ms C:p A=-10kg. ms; pB=10kg.ms D: pA=3kg.ms ; pB=-3kg.ms (1)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总能量不能增加;系统总能量的

29、减少量不能大于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学生回忆 的关系) (3)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 A追上 B 并相碰撞,所以 vAv B,即 ,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为A。 4展示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球被长为 L 的轻绳拴住,轻绳的一端固定在 O 点,将小球拉到绳子拉直并与水平面成 角的位置上,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

30、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大?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 (1)提问学生解答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有:认为轻绳的拉力不做功,因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则。 (2)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轻绳位于水平面以下,与水平面成 角的位置处为止。在这一阶段,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成立。 下一阶段,轻绳绷直,拉住小球做竖直向上的圆周运动,直到小球到最低点,在此过程中,轻绳拉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成立。 提问:在第一阶段终止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 在下一阶段初始的时刻,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 在学生找到这两个速度方向的不同后,要求学生解

31、释其原因,总结归纳学生的解释,明确以下观点: 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刻,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既有沿下一步圆周运动轨道切线方向(即与轻绳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又有沿轨道半径方向(即沿轻绳方向)的分量。在轻绳绷直的一瞬间,轻绳给小球一个很大的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的动量减小到零,此过程类似于悬挂轻绳的物体(例如天花板)与小球在沿绳的方向上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由于天花板的质量无限大(相对小球),因此碰后共同速度趋向于零。在这个过程中,小球沿绳方向分速度所对应的一份动能全部损失了。因此,整个运动过程按机械能守恒来处理就是错误的。 (3)要求学生重新写出正确的方程组 小结: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类比为碰撞,建立合

32、理的碰撞模型可以很简洁、直观地解决问题,下面继续看例题。 5展示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A 和 mB 的滑块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水平地面光滑,m A、m B 原来静止,在瞬间给 mB 一很大的冲量,使 mB 获得初速度v0,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势能是多少? (1)mA、m B 与弹簧所构成的系统在下一步运动过程中能否类比为一个 mA、m B 发生碰撞的模型?(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可类比为碰撞模型) (2)当弹性势能最大时,系统相当于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势能最大,动能损失就最大,因此可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经过讨论,得到正确结论以后,要求学生据此而正确解答问题,得到结果为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