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264.50KB ,
资源ID:89917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991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3及答案与解析.doc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 C、H、O、N、P(B)原核生物的 RNA 可通过自我复制或转录合成(C)真核细胞代谢所需要的酶都分布在生物膜上(D)细胞中的有机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无机物是稳定不变的2 用含 32p 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 ) 。 脱氧核糖 核膜 ATP 脂肪 转运 RNA(A)(B) (C) (D)3 1861 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中存在氧

2、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 。直接决定 “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 。(A)酒精+O 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O 2CO 2 线粒体基质(C) H+O2H 2O 线粒体内膜(D)H 2OO 2+H 类囊体膜4 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如图 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单子叶植物(B)曲线 表示单子叶植物(C)曲线 都表示单子叶植物(D)曲线都表示双子叶植物5 下列生物学研究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B)用 18O 标记 H2O 和 CO2 证

3、明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D)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6 科学家研究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 来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呈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 ) 。(A)转基因生物(B)生物反应器(C)仿生学(D)动物乳房工业7 正常植物细胞不一定具有的代谢过程是( )。(A)H的生成(B)氨基酸的脱水缩合(C) ATP 水解(D)水的光解8 如图,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 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 E 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9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 RNA 病毒(B)患者的免疫系

4、统功能严重减退(C)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食物传播(D)“鸡尾酒疗法 ”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10 图 2 为某二倍体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B)乙细胞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C)丙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丁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11 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 RNA 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 RNA 最可能是( )。(A)遗传物质(B) tRNA(C) mRNA(D)rRNA12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

5、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13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14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

6、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15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图 3 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 、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A)(B) (C) (D)16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图 4 是某种藻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8条件下环

7、境容纳量最小(B)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C) 248条件下,第 5 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 K 值恒定不变17 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术是( )。(A)人工授精(B)细胞培养(C)胚胎分割移植(D)显微注射技术18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列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 pH 值呈碱性时,有利

8、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19 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下列性状的控制与此相符的是( )。(A)直发与卷发(B)镰刀型的红细胞(C)豌豆的皱粒(D)囊性纤维病20 图 5 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不足 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群落(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21 下列教学情境中,运用了科学史教学策略的是( )。(A)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动物园观察脊椎动物特征(B)利用概念图归纳细胞相关概念(C)采用故事讲述的

9、方式讲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D)讲解无土栽培技术22 在进行“细胞膜的结构” 教学时,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更切合些 ?( )(A)讲授(B)谈话(C)直观教学(D)演绎23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相关界定,下列行为动词不属于了解水平的是( ) 。(A)描述(B)列举(C)简述(D)关注24 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有一个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前,王老师先给学生做演示,以展示各种实验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王老师在装有还原糖和蛋白质的试管里都加是的斐林试剂,导致装有蛋白质的试管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同学开始质疑:“怎么老师也不会做实验?”有个同学指出是老师试剂加

10、错了,应该加双缩脲试剂。场面一度很尴尬,此时王老师适宜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 。(A)不理会学生的发言,重新做一次实验(B)训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让他们自行实验(C)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说自己是给大家一个错误的示范(D)解释自己没错,刚才只是操作失误25 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做实验“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的教学要求是既要将“环境因素(水质污染)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结论、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又要突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 ) 特点。(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D

11、)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二、简答题26 图 5 是人体的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a、b、c 、d 各代表四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回答: (1)b 的名称是_,人体受寒冷刺激时,图中_(填字母)的分泌量均会增加,使细胞耗氧量增加。 (2)人体大量失水后,位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d 的分泌量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_。 (3)图中信息表明,体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都是_。27 在某些深海鱼中发现的抗冻蛋白基因控制合成的抗冻蛋白 A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寒能力提高的植株。回答有关问题:(1)从深海鱼提取和纯化 DNA 时,选择 NaCl 溶液的合适浓度,利用 DNA 和其

12、他杂质在不同 NaCl 溶液中_的特性,达到分离目的,加入一定量_可以进一步获得含杂质较少的 DNA。(2)若要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能产生抗 A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 B 淋巴细胞,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_诱导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1)初步学习 DNA 分子的结构。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 DNA 分子的结构层次。图

13、解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2)通过组装 DNA 模型,理解 DNA 分子结构特点。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些 DNA 模型的小零件,猜测一下每个零件分别代表什么结构。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自行组装,互相检查组装出来的模型最多有多少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从而得出“共有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的结论。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各组把每个成员做的“脱氧核糖核苷酸” 连接成DNA。学生边讨论边组装,气氛非常热烈,并且很快发现了问题如是否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脱氧核糖和磷酸如何交替连接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基本都能通过小组的协商来解决。各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 DNA 模型,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纠正错误

14、,进而加深对 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3)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所做的 DNA 模型。总结 DNA 分子的共同性与特异性以及碱基数量关系。 (4)习题巩固。问题:(1)分析本节课有哪些成功之处。(2)请画出 DNA 双螺旋结构平面示意图,并说明 DNA 结构的特点。29 材料:以下是某教师讲“ 细胞器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的课堂实录片段。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请 4 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角色。具体活动如下:扮演“核糖体 ”的同学把道具串成一条长链代表初步合成的“多肽链”。并交给扮演“内质网”的同学,后者用代表 “小囊泡”的小桶装好 “多肽链”后交给扮演“

15、 高尔基体”的同学;“高尔基体 ”将“多肽链”盘曲折叠,之后交给扮演 “细胞膜”的同学;“ 细胞膜”把小桶放到教室外。引导质疑:该角色扮演活动在设计上存在哪些不足?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没有涉及线粒体的角色,该活动没有反映出线粒体在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不断提供能量的作用。之后教师总结。问题:(1)材料中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2)简要谈谈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四、教学设计题30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 减数分裂” 的要求是“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某版本教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的部分内容如下: 精子的形成过程 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16、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图 2 一 1)。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再经过精细胞的变形,就形成了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图 22)要求: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直观教具,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小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 (2)利用所设计的教具,写出“ 精子的形成过程” 的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

17、卷 3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噬菌体是 DNA 病毒,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 C、H、O、N,DNA 的组成元素足 C、H、O、N、P ,所以噬菌体的组成元素一定禽有 C、H、O、N、P,A 项正确。只有少数 RNA 病毒的 RNA 可以自我复制,而细胞生物的 RNA 不能通过自我复制形成,只能通过转录形成。B 项错误。真核细胞代谢所需的酶除了分布在生物膜上,在细胞质基质、细胞核中和细胞器中也有分布,如无氧呼吸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C 项错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细胞中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在不断更新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8、 脱氧核糖是糖类物质,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不含 P 元素。核膜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由 C、H、O 、N、P 组成。ATP 是三磷酸腺苷,含有 3 个磷酸基团,由 C、H、O 、N、P 组成。脂肪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转运 RNA 由核糖、磷酸、含氮碱基组成,组成元素为C、H、O、N、P。根据各物质的组成元素可判断,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核膜、ATP 和转运 RNA。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巴斯德效应”的发生是因为发酵容器中存在氧气,并参与有氧呼吸过程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氧气参与的是第三阶段,O 2 与H结合产生

19、 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条件下,双子叶植物的生长会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则被促进,从而达到去除杂草的目的。所以图中表示双子叶植物,表示单子叶植物。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不同,以分离叶绿体色素,A 项错误。用 18O 标记 H2O 证明释放的氧

20、气来自水,用 14C 标记 CO2 证明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 项错误。鼠的体积较大,活动范围广,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 项正确。用显微镜只能观察染色体结构,需要用电镜才能确认基因突变位点,D 项错误。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生物反应器是利用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或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或生物自身的代谢获得目标产物的装置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等。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水的光解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重要过程,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尖细胞、木本植物成熟的茎等。所以水的光解是正常的植物细胞不一定具有的代谢过程。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

21、析】 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所需的能量减少,所以图中没有酶催化所需能量与有酶催化所需能量的差值就是酶降低的活化能。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的一种,病原体是 HIV 病毒,一种 RNA 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减退,A 项、B 项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等,C 项错误。“鸡尾酒疗法”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

22、牛活质量。该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的药物混合使用,从而使艾滋病得到有效的控制,D 项正确。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细胞均等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这是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精细胞,A 项正确。乙细胞均等分裂,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这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 项正确。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这时含有四个染色体组,C 项错误。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存在同源染色体,D 项正确。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主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23、mRNA 的过程。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信使 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所以 mRNA 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若用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缅胞膜,因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是没有载体蛩白的膜,则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将受到抑制,而对自由扩散是没有影响的,既不促进也不抑制。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原理就是利用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正确;B 项,用低倍镜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因为观察这个过程不需要看到细胞内部,只需要看到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相对移动。错误;C

24、 项,低倍镜下观察不到清晰的叶绿体,需要找准细胞后,换高倍镜观察,正确;D 项,甲基绿是 DNA 染色剂,能将细胞核内的 DNA 染色,使得细胞核呈绿色,正确。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传递化学信息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圈养家畜、散养家禽没有信息传递。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这句话包含两个方面: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递无阻断作用:对神经细胞

25、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本题中证明了这种药物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递无阻断作用; 证明了该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 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A 正确。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是不同的,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 5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C 正确。K 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不是恒定不变的,D 错误。17 【正确答案】 C

26、【试题解析】 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可能的原因是采用了胚胎分割移植技术。胚胎分割的特点是来自同一个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以谷氨酸发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有关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条件。发酵过程要严格控制各种发酵条件。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在溶氧充足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溶氧不足时就会积累乳酸和琥珀酸,A 错误。当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不同时会影响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的产量:如果当培养基中 C:N=4:1 时,菌

27、体就大量繁殖而谷氨酸的产量就少,C:N=3:1 时,菌体的繁殖就受到抑制,但是谷氨酸的合成量大大增加, B 错误。当发酵液 pH 值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D 错误。菌体中谷氨酸的合成过量时就会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合成途径中断,但是当谷氨酸的含量降低时,抑制作用就会解除合成反应重新启动。所以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C 正确。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决定人卷发或直发性状的是基因的显隐性直接控制,故错误;B 项,镰刀型的红细胞是构成红细胞的结构物质血红蛋白的基因病变,合成的血红蛋白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是基因控制蛋白质

28、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故错误;C 项,皱粒豌豆中的淀粉分支酶基因被插入了外来的 DNA 序列,导致该基因序列无法正常转录出淀粉分支酶蛋白,即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故正确;D 项,囊性纤维病是因为基因缺陷所致,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故错误。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 36 629 千焦米 2年 -1、2491 千焦米 2年 -1、200 千焦米 2年 -1,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49136 629=68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02491=8,A 正确。此水生生态系统

29、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形成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B 错误。群落为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生态系统除了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外还有微生物等,C 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D 错误。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为合作学习策略,故 A 错误。利用概念图学习为概念图策略,故 B 错误。学习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结合了生物科学发展史,故 C 正确。无土栽培技术的讲解属于STS 教学策略,故 D 错误。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细胞膜

30、的结构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对于细胞膜的结构一般采取模型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切合,用模型演示属于直观教学。 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描述”“列举”“简述”属于知识性目标中的了解水平,“关注”属于情感性目标中的反应(认同) 水平。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确实是教师自己操作有误,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此时教师应正视自己的错误,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说明这只是一个错误示范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行完成实验时避免同样的错误,也能维护教师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A、B、D 项的做法,无法解释学生对老师的质疑,还会打消指出问题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3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学习主体的全员性和互动性。题干中的要求指明了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具有全面性和多元性。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a 、b、c(2)下丘脑;增强(3)神经一体液调节【试题解析】 (1)人体受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骨骼肌、内脏等,促进代谢增加产热量从而调节体温。(2)人体大量失水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

32、器兴奋,垂体分泌大量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体温和水盐平衡都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27 【正确答案】 (1)溶解度不同;冷却酒精(2)灭活的仙台病毒; B 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 100【试题解析】 (1)利用 DNA 和其他杂质在不同 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可实现 DNA 的分离。根据 DNA 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加入一定量冷却的酒精可以进一步获得含杂质较少的 DNA。(2)若要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能产生抗 A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 B 淋巴细胞,并将该

33、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灭活的仙台病毒等诱导细胞融合。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 B 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其原因是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 100。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1)成功之处: 本案例中,教师把模型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学习 DNA 的结构,使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化,以突破难点: 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加强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通过交流、合作,小组成员一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观察等活动,有效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

34、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结构如示意图: DNA 结构特点: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 A 与 T 配对,以两个氢键相连;G 与 C 配对。以三个氢键相连。29 【正确答案】 (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总和。该教师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质疑法、角色扮演法。(2)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看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层次。例如,如

35、果教学目标是了解、理解水平的目标,运用指导阅读法、教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教学目标是应用水平的目标,则可考虑演绎法、发现法、探究法等。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对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多采用启发性较强的讲授方式,并穿插使用实验、演示、探究及推理归纳等逻辑方法;对事实性知识,可通过实验演示、实物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并配以图表,以归纳、比较、联系等形式强化记忆的方法;对操作性强的内容则可以考虑实验法、演示法和探究法与讨论、谈话等方法结合的形式。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主要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学习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与学习

36、习惯等因素。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语言与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教学技能、个性与特长、教学艺术与风格特征、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等方面。依据教学环境条件。教学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教学设备条件(信息技术、仪器设备条件、图书资料条件等),教学空间(教室、实验室、生物园地等)和教学时间条件。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1)所选择的直观教具为挂图,因为挂图的优点是既有写实性,又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准确、规范和全面地表现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可将复杂结构简约化、模式化;可将抽象过程具体化;可演示生命活动阶段性流程;可呈现生物体内外部各种联系;可以将整个流程很好地展示出来。

37、而我们要展示的正是减数分裂的过程,挂图可将这个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设计如下:(2)教学过程: 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引出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名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小组讨论找出减数分裂特点。PPT展示重点内容)教师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 2 一 1,阅读教材文字,同时用PPT 展示图片) 教师讲述: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

38、学生回答:有丝分裂。 )而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精子的产生是通过减数分裂完成的,这个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怎么减半的呢? 这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来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精子形成的过程 用多媒体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的名称是什么。细胞数量有何变化,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看到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数量和染色体发生 r 哪些行为变化呢?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学生代表回答: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个精细胞,染色体先复制后减半) 教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总结得也很到位。现在我

39、们就将这个过程逐步拆分来观察,一则可以验证同学们的结论二则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减数分裂过程。 a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观察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期间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体积的变化。 (与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一致,染色质完成复制,出现染色体) b分步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展示挂图看第一步:间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两条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教师点拨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

40、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这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c 挂图演示:减 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后期同源体分离 展示挂图,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形态。提问:减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减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d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提

41、问:同源染色体分离时能否有不同的情况? 教师点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发生一种分离方式最终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e动画演示:完整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到末期的过程,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标记挂图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明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所以染色体的“ 减数”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 f分析挂图中的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类似。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最后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学生观察,再通过整体浏览挂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